新四季網

毛澤東傳讀後感800字

2023-10-12 04:34:59

  《毛澤東傳》主要從思想、政治角度記敘毛澤東一生的角度,保持了優美流暢、生動自如的風格,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更為敏銳新穎,更多地關注毛澤東的個人生活、個性性格和心理分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毛澤東傳讀後感一:

  第一次讀人物傳記,就瞄上了《毛澤東傳》,別無他由,只是覺得對老毛熟悉罷了,但讀後細細回味一番卻發現與讀之前的設想差別甚大。想來是作者所處的角度差異所致。作為一個外國人,在選材時就不會也沒能力迎合中國人的興趣,大概不會因襲國內的傳統評述方式,關鍵的是他是平視毛而非官方傳記多採用的仰視角度,非得敘述些偉人風採。下面是我的幾點感受,不求詳備,不求深刻,只求記錄。

  從書中對老毛少年時代所受的儒家教育看,作者認為毛在儒家教育下將「每一個社團所組成的民族必須有一個道德規範,如果沒有儒家思想作為道德規範,那就要有一個別的什麼來替代他」視為信條。對這點我深感同意,毛在威權時代成長,必然會受其影響,所以在他思想不成熟時,會贊同袁世凱及一些地方上的強權軍閥,而他的同齡人縱使受歐風美雨浸染,提倡民主,但對強力仍有崇拜之心,如康梁之輩,更被說這個湖南的土生農民了。一方面他力圖打倒現實中的權威,另一方面他又重塑權威,用自己的信仰來徵服民眾。在文革中提倡「除四舊」,又要「反蘇修,打美帝」,既割裂了與傳統的聯繫又拒絕外來的影響,那靠什麼來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呢,當然是「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了,這就是毛的道德規範,只不過是他的個人作品而已。

  書中對毛再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在湖南組織工人運動時的描述令我震驚,原來以為毛只是靠上山打遊擊起家的,不料竟常常忽略了這一段歷史,想來自己原本對毛的認識也必偏狹了,看來評價一個人物得多掌握史料才行啊!

  書中談及毛在國共合作期間組織農民運動,由於當時中共不重視農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毛反倒在國民黨內以農運專家的身份吃香。等到國共分家,共產黨在城市的三次起義失敗後轉向農村發展,才猛然想到有這麼一個人已經在農村搞得風生水起了。後來蔣介石搞圍剿,毛才借長徵的軍事勝利撈足了政治資本並取得在中央的領導地位,看來人還是得有一技之長才能立足的啊,老毛一沒背景,不如留蘇派王明他們有個「老子黨」的支持;二沒名氣,不如陳獨秀、瞿秋白早已名聲在外;就是踏實肯幹,立足地方,才在農村這「廣闊天地」裡創造出了奇蹟。引以為鑑,要混出點名堂,還得自力更生啊!

  書中談及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時的關係時令我吃驚,原來兩人非但不是同生共死的「親密戰友」,還因路線問題多有齟齬,矛盾重重;後世對兩人關係的描述原來是出於政治目的的美化,難怪林彪同志還要冒歷史之大不韙,創個「毛林會師」啥的。當然搞政治的必須要形成領導層團結一致的假象,然而事實上分歧是常態,對於分歧的迴避,而只「顧大局」、「求同存異」可能反倒會激化矛盾,黨內多次的爭權奪利不就反映了其中的不民主嗎?

  書中還談及在江西的整風運動,即清除「AB「團運動,給我的感覺就是蘇聯式的大清洗,將黨內富農地主出身的說成是「反革命分子」然後幹掉,僅閩西一地就有6000多黨員和幹部被殺,紅二十軍在幾個小時內消失。這樣對「同志」的痛下殺手儼然變成了紅色恐怖,但在當時若不嚴格執行中央的的指令,你就危險了。在這樣「鐵的紀律」的約束下,人人惴惴不安,如何能不戰無不勝呢?

  建國後隨著毛已成了神似的人物,更需要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擔心自己的想法被別人控制,難怪對楊尚昆放竊聽器這樣的行為會如此暴怒,以致做出了過當解讀。此事他說話也開始模糊化了,甚至「指示」也會前後矛盾,讓手下人不知如何辦理。難怪周恩來會說,不要聽毛說的話辦事,而要按他心中真正認同的做法去做才不會「犯錯誤」。林彪就是因為判斷失誤,也擔心自己被「神」賜的地位不知何時會被「神」收回去,才貿然進位,被毛逮到機會一招致命。看後總有點「聖意難測」、「伴君如伴虎」的感覺,唉,封建帝王的書老毛是沒少讀啊,那本《資治通鑑》該被翻爛了吧!

  毛澤東傳讀後感二:

  久沒有看人物傳記了,也許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雖然我是一個喜歡讀閒書的人,但很多的時候,要眼觀法律類書,手摸工作中的活兒,還要平凡生活每一天。時間,如沙漏流逝,不可追憶。人在空閒時,在閒暇中拾起書本,安靜的心竟能讀得進這種大部頭的書,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穫。

  曾幾何時,我是多麼喜歡閱讀人物傳記。因為他,能讓我更真實更全面更捷徑般地觸摸到人物的世界。《墨翰墨德傳》、《拿破崙傳》。《我的奮鬥》等書曾讓我沉醉不知歸路。雖然有市局組織的三個一活動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堂而惶之的不去只做工作,這也叫給自己一個理由吧了,局長給我們發《毛澤東傳》,看著紅色的封面上一個金色的毛主席頭像,還有黑色的書名、作者,覺得設計很是貼切巧妙,就毫不客氣地說:這書是我的了。於是,接下來的日子,就有了和此書的親密接觸。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是我在小學讀書時就很嚮往的地方之一,去年中央要求我們黨員要接受黨的先進性教育,我有幸作為一名黨員,隨團去了湖南的很多地方,我去了韶山,主席故居,毛氏祠堂,主席廣場,還有就是文明世界的滴水洞,看了這些更加激起我對毛主席的深厚的感情,同樣,也深知他給國家帶來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問題。然而,毛主席他是一個人,不是神。作為一個人那裡會不犯錯誤。、在這裡我也要說到,我在主席的家鄉所看到的一些不可肆意的事情,主席已經去世多年,他是使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偉人,而不是什麼神,我明白湖南人民對主席的感情很深但我們也不差啊!主席本就是無神論者,可現在我想是表示有些不妥?

  就此書而論「毛澤東有著多姿多彩和複雜多變的個性,註定他將成為一個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為理想、目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在前進途中,他探究、思考、實踐,終於超越很多人的預言,使中國更快擺脫了三座大山和苦難的生活,使中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幾起幾落,無論多麼的艱難,可是他,都不曾退出這支救國救民的隊伍,在延安,他與藍蘋結合,中央委員會討論是反對的。但他決意一定,就威脅說要回到老家當農民。就拿此事來說,說明主席是一位立場堅定的,信念始終的人物。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戰鬥序列的一部分。山,引發他的靈感。山,容易使人產生眾多的聯想。我曾遊覽過很多的山川河流,如黃山、華山,娥眉山,泰山黃河,長江,洞庭湖,黃河長江烏江的源頭,此時我聯想毛主席是穩穩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是稜角分明、熱烈火爆、毫無遮攔、毫無顧忌宣洩個性的明快性格般的華山。踏遍華山,最切膚的感受是奇、險、危、懸。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著天外飛來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堅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個性。因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眾生。在他的晚年,退卻著摸稜兩可著。安靜使人富有,也許毛主席的後半生,與城市交融太久,這樣,便與安靜產生了人為的距離,看不到安靜滑過的軌跡,於是,害怕孤獨,害怕忘卻,矛盾著,痛苦著,一個似乎有跡可尋又無法琢磨的統治者,就象他與周總理的關係,霧裡看花,終將是猜測而已。

  我讀《毛澤東傳》,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靜的心緒。於是,我想,在煩躁時,應該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無人的地方高喊。正看側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於頂峰站在高崗,最近距離地感受大山河流帶來的有著生機與樂趣的安靜。享受安靜,才不會大步地退卻。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著,超越著自我。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的老房有一塊塊牆體剝落的印記,上面有毛主席的這首詩。當時我們一邊跳著山羊,一邊念著這首詩。當時我還有過這樣的念頭:毛主席為什麼寫蒼蠅呢?他要關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讀過傳記,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記得爸爸的書櫃中曾有一本《毛澤東詩詞選》,我曾讀過。在黃色的葉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鉛字,最熟悉的還是這些詩詞《為女民兵題照》《答友人》《詠梅》……兒時的記憶最珍貴,也許,讓小孩在小的時候多積累多背誦,真是有點道理。

  每一部傳記的結語,都值得自己反覆品讀。我認為那是作品的精華。句號,並不意味著結束。傳統意識、大寫的自我、人際競爭、健康狀況等,都影響著我們的毛主席的人生,同樣反作用於我們大中國。《論持久戰》:對手都折服的時代鴻篇。毛澤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超人,更是豐碑。這幾天雖然秋高氣爽,但我或多或少地走近了這一歷史偉人,有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感慨,心中的那團火在無盡的慌原……

  菲利普。肖特的《毛澤東傳》很流行,對照不同的《毛澤東傳》,感受可能別有洞天。歷史是什麼?蝸居在城市,文學是生命的空氣與養分。有人提出從心理學、病理學的角度探究毛主席晚年的錯誤。想起劉興雨的《追問歷史》,在歷史記憶與民間記憶的走廊裡穿行,把思想的靈光敲打成一個個的黑字。我們觸摸到的,除了自己還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點歷史的皮毛。

  歷史就是歷史。不問質量,但,我們,有寫下的勇氣。

  毛澤東傳讀後感三:

  我看過很多版本的毛澤東傳,覺得這次看的這本很精彩,是老外寫的,作者叫啥羅斯●特裡爾的,外國人的名字總是嘰裡咕嚕一大堆,不如例如韋小寶,張三之類的中國名字乾脆,所以我總是很難記住老外的名字。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不可能不知道毛澤東的,他是中國的驕傲和傳奇,但由於在中國毛一直都是被當成神來頂禮膜拜的,所以中國人反而不能真正去了解和熟悉毛的一生。

  對於政治家們來說或者對於無聊政客來說,他們更喜歡看毛掌權後如何熟練的應用中國古代哲學,軍事巧妙融合馬列主義的政治謀略,並一次次成功擊敗他的政敵,那些讀者在毛的一次次成功經歷中感受到了他們自己永遠無法取得的決勝天下的快感。而對於我來說,我更喜歡看毛幼年時代和青年時代的成長軌跡,喜歡看毛作為一個平凡人的時候怎樣去遭受挫折,內心困惑而探索發展和改變的,看毛怎樣和其家庭社會進行鬥爭並超越了一個農民所無法超越的層次的。

  毛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夢寐以求的偶像,是真實存在過的英雄和偉人,但我告誡所有模仿者,你永遠也成為不了毛澤東,即使你有著和他一模一樣的能力,他自身固然可貴卻依然是歷史的時代的也可以說是天命所歸,如果毛出生在當今社會,也可能無用武之地。毛是一個革命者,破壞者,是產生在大混亂時期中國的產物,在那個時代革命是一種時尚,就象當今社會炒股寫博客是一種時尚一樣。毛不是一個好的建設者,從他晚年的敗績就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了。這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毛出生在一個比較寬裕的農民家庭,其父極擅精打細算以及積累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及其吝嗇和刻薄,脾氣極暴躁的人,毛後來回憶說他這輩子第一個鬥爭的資本家就是他爸爸。毛的爸爸由於在和別人的訴訟中獲敗,所以極希望兒子不要象自己一樣是個文盲,但毛總是和私塾老師搞不好,並極憎惡儒家文化,總是偷偷看水滸,三國等小說。毛的爸爸只是希望兒子粗略認幾個字會算帳就行了,把毛培養成一個種田養豬能手並實現毛父的發財夢,而毛天生酷愛讀書的習性卻促使其走上了求學之路。

  在經過一番激烈家庭鬥爭後,毛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去城裡讀書的資格,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毛的爸爸要求毛支付一筆因為他去求學而導致家庭必須要僱請一個幫工的經濟損失才能答應他的要求,而毛最終找母親和親戚借了一筆錢而解決了毛父提出的難題,最後毛收拾了簡單的行囊帶上自己最心愛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出發了,臨行前毛沒有和他的父親道別,即使他媽媽一再勸他和父親打個招呼,毛冷冷的說:我恨他!

  毛在城裡讀書也並非諸事圓滿,其天生就是一個叛逆者,同學們瞧不起這個個子高高的從農村來的傢伙,而毛高傲的自尊也使他在學校及其孤立,只有兩個同學是他的朋友,毛堅持認為三國演義裡面描寫的就是歷史,並因此和同學發生激烈爭吵,而且和高年級同學打了架。毛換了很多學校讀書,很多都是中途而廢,毛曾經想學經濟學或者法律學,他寫信告訴爸爸說自己以後會成為一個好的商人或者律師,但最終只是為了讓他爸爸給他寄來生活費找個藉口。

  毛在學習過程中及其偏科,喜歡的課程都是100分,甚至有一次國文課得了100+5分,而不喜歡的課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毛的美術考試就是畫個圓圈在下面寫兩個字-雞蛋,或者畫個大圓圈下面畫幾道波浪線寫道:半壁見海日

  毛在文學上的天賦和造詣是非常驚人的,這個也不用咱多說了,全中國人都知道,毛學生時代經常給人寫對聯寫家信換點零花錢,他喜歡在街頭最喧鬧地帶看書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極喜歡遊泳和洗冷水浴,有一個雷電交加他渾身溼透從山上跑下來,說是野蠻其體質,文明其精神。

  對毛一生最大影響的就是兩個人,一個是他老師,楊昌濟並不知道自己成了他嶽父(楊開慧是在其父親死後和毛同居的)另外一個人就是史達林。毛就是因為楊老師的原因到了北京大學,毛當時在北大當了圖書管理員,呵呵,當時沒人會理會一個工作低下的人,毛曾經對著名學者胡適很熱情的提了一個問題,而胡適在得知毛不是在校註冊學生後,冷淡的拒絕了回答他的問題。毛在經濟上經常陷入困境,總是債臺高築借光了所有親朋好友的錢而無法再次啟齒借錢了。毛當時在北京居住在最便宜的三眼橋,和七個老鄉擠一個炕上,毛後來回憶說:翻身都要和左右兩邊打招呼。或者在楊教授家和看門的擠一張床........毛的思想就是在那時不斷追求不斷迷惑不斷思考中形成的,毛和我們一樣讀了很多啥弗洛伊德,尼採,泰戈爾等等,五花八門,無所不涉獵。

  在當時的赴法勤工儉學活動中,毛沒去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懂法語,也有人說是為了楊開慧,因為那時候楊正和他在熱戀中,而他認為自己連中國的東西都沒有學好,遙遠的法國也不可能改變古老而混亂的中國。他在送別去法的同學時說:革命不能因為赴法勤工儉學而停頓。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