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2:31:34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
背景技術: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是由於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至。兒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統計嬰幼兒發病率高達50%左右,目前,治療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疾病,西醫常用的藥物是口服鐵製劑,這種藥物的缺點是用藥時間長,劑量大,容易出現消化道付作用;而中醫臨床上常用的中藥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煎劑,這些常用中藥的缺點是用藥劑量大、藥味重、口感不好、難以長期服用,因而治療效果緩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且具有合理配伍,藥少力專,治療效果好,口感好的特點。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芍35 克、桑椹子22克、黨參17克、炙甘草38克、蒼朮16克、西茵陳40克。上述中藥成分中,白芍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桑椹子味甘、性寒, 歸肝、腎經,主治久病體虛、肝腎陰虧、腰膝酸軟、目暗耳鳴、關節不利、腸燥便秘、津虧血少、 潮熱遺精、糖尿病等;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炙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蒼朮辛、苦、溫,歸脾、胃、肝經,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洩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西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清溼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溼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配製及服用方法取上述原料藥洗淨去雜,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3小時, 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加總藥材5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取煎液,濾過。本發明具有合理配伍,藥少力專,治療效果好,口感好的特點。有效率85%,治癒率 82%。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 白芍35克、桑椹子22克、黨參17克、炙甘草38克、蒼朮16克、西茵陳40克。取上述原料藥洗淨去雜,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3小時,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加總藥材5 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取煎液,濾過。典型病例
1、楊某、女,4歲,出生後換缺鐵性貧血,服用本方劑後,症狀逐漸消失,至今未再犯。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芍35克、 桑椹子22克、黨參17克、炙甘草38克、蒼朮16克、西茵陳40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芍35克、桑椹子22克、黨參17克、炙甘草38克、蒼朮16克、西茵陳40克。本發明合理配伍,藥少力專,有收益氣生血、健脾補腎之功,對缺鐵性貧血均有顯著的療效,並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人體抗病能力。有效率85%,治癒率82%。
文檔編號A61K36/71GK102370719SQ20101026035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9日
發明者王光宇, 高英豪 申請人:高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