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的製作方法
2024-03-10 07:23:15 1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風能、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能量回收,尤其涉及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及能源緊缺,太陽能、風能、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能量回收,它們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太陽能、風能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作為電動汽車使用的太陽能、風能、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能量回收,比如太陽能、風能車中國專利CN02278773 ·9,風力電動車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1417617,目的都是在於利用風能、太陽能,都存在各自的缺點,相對電能產生較低,制約了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包括蓄能設施(蓄電池具有代表性的是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等)、一種聚光式或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①電氣系統簡介蓄能設施蓄電池具有代表性的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是所有可充電電池中,綜合性能最優的一種新型電池,與其他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應用電動汽車,在容量、功率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另一個是超級電容,它的特點是充放電的速度快,循環使用壽命長,無記憶反應,深度循環使用壽命可達1-50萬次大電流充放電能力強,能量轉換效率高,過程損失小,大電流循環>90%,無汙染,充放電線路簡單,無需充電電池那樣的充電電路,安全係數高,長期使用無維護,以上這些特點特別適用於電動汽車的風能發電、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太陽能電池發電的電能回收。目前蓄電池的充放電效果不如超級電容,只能用做輔助蓄能設備。通過電動汽車的行駛,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發出的電、一種電動汽車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發出的電、聚光式或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所發出的電,通過各自的升壓及電流變換器輸出同一種電壓電流進入總線,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機使用以及其他用電系統使用,用超級電容快速吸收總線多餘的電能,以及蓄電池相對緩慢吸收動力總線多餘的電能,白天駐車時太陽能電池發出的電力, 供蓄電池及超級電容蓄能,超級電容可大量快速釋放電能,可提供動力電動機突然大量需能時,得到快速補充,蓄電池利用雙向電壓電流變換器,既可吸收動力總線多餘的電能,又可補充動力總線電能的不足,另外蓄電池、超級電容都是提供電動汽車發動及行駛的必備電能來源。②一種電動汽車聚光式或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實用新型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申請號2009201255924,正在申請中的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的發明專利正在申請的申請號2009201255939,它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聚光透鏡聚光增強光線,照射太陽能電池, 使發電量提高,作為電動汽車用太陽能電池,主要是在殼體裡面安裝有散熱管道,在需散熱時管道內有水流動以達改善內環境的目的。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說明書摘要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包括聚光透鏡、太陽能電池板和殼體,其特徵在述殼體為鍋底型,聚光透鏡扣在殼體上形成太陽能電池板位於聚光透鏡的聚焦側的密閉腔體,太陽能電池板位於密閉腔體的正中央,聚熱板內通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黃降低了生產成本;結構簡單、實用、可廣泛應用於太陽能發電產業。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的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說明書摘要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包括聚光透鏡⑴太陽能電池板⑶和殼體⑵以及聚散熱裝置G),(5)、(6)為聚散熱裝置水道進出口,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長方形和長方弧型,太陽能電池板周圍有殼體,聚光透鏡為長方弧型為中間厚邊緣薄型,聚光透鏡扣在殼體上,形成太陽能電池板位於聚光透鏡的聚焦側的密閉腔體,太陽能電池板位於密閉腔體的底部;太陽光照射到聚光透鏡上,經聚光透鏡聚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發電,聚散熱裝置同為一體,散熱裝置即為冷水裝置,有水流動時帶走熱量聚熱時無水流動;本發明提供的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根據太陽能電池PN結隨光強度增加電流按比例增加,所以提高每平方米發電量,相應降低了每瓦生產成本,有利於太陽能產業的應用和發展。太陽能電池通過線路接通,再通過升壓及電流變換器變出所需電壓、電流輸入電力母線,供電動汽車動力電機及其他用電系統使用以及蓄能系統蓄能用。③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主要由風道、風道板、水氣霧裝置、動力風輪、動力傳動裝置、發電機等組成。其特徵在於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撞擊空氣形成撞擊風,但由於車速的快慢影響到動力空氣的大小,因而採用水氣霧混合撞擊風提高混合密度,水氣霧的大小決定混合撞擊空氣混合密度的大小,起一定調節空氣混合動力的作用。風道、風道板風道入口呈楔型可分上、下、左、右四個楔型口,通過風道板圍成的風道匯聚於電動汽車的尾部,組成風道的風道板在電動汽車尾部匯聚後形成兩圓環型通道。下風道的底板、上風道頂板、及兩外側風道的外風道板,在電動汽車的尾部形成外環下風道的頂板、上風道底板、及兩外側風道的內風道板在電動汽車的尾部形成內環。內、外環形成園形通道處,上、下風道的兩側風道板以及兩外側風道的上、下風道板,在電動汽車尾部相互融合匯聚在內外環之間形成縱隔板,各風道的縱隔板也在內外環之間形成縱隔板, 各風道匯聚於內外環形成出口,但出口的風力大致相等,外環接橫置的外空殼圓錐體,小頭接風道板形成的外環,大頭接風道出口外環,風道出口外環位於車後面並與後車殼體相連, 風道出口外環上安裝有十字架,其作用是起支撐風能,十字架中心有端蓋,端蓋內裝有推力軸承,動力傳動軸穿過風輪並與風輪相互固定,動力傳動軸末端置於十字架推力軸承上,內環接橫置內空殼圓錐體,大頭接內環,小頭形成圓平面型,橫置內空殼圓錐體位於橫置外空殼圓錐體的裡面,並比橫置外空殼圓錐體短,以便安裝風輪,橫置內空殼圓錐體形成的圓平面中間有動力傳動軸通過,橫置內空殼圓錐體和橫置外空殼圓錐體形成的通道空間為裡小外大型,這樣有利於風的擴散。風道進風口成楔型目的是便於收集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撞擊空氣形成的撞擊風,若風道過寬可用縱隔板隔成數條風道,以承受空氣壓力增強穩固性。下風道位於電動汽車的底部,楔型口位於車頭的正面部位,下風道板根據楔型口在正面部位所處的位不同,經風道板連接後,延續的風道底板位於車的底部附著於底盤上,或無梁式車架底板沿風道分布的部分底板,下風道頂板為車內沿風道分布的部分車內底板,風道兩側為風道板圍成,因電動汽車動力裝置中置,所以在風道經過的車底中部留足空間作電機動力裝置安裝用,風道繞中置動力裝置空間兩側分開,然後匯聚於車尾部連接相應部位的內外環。上風道位於車的頂部,風道入口呈楔型,風道底板為車內沿風道分布的部分頂板,風道頂板為太陽能電池附著板或車頂面板,兩側為車體外層板或風道板,以及縱隔板共同組成上風道,為降低車體前部的高度,應把上風道的楔型口往後移,同左右風道楔型口齊平,或把楔型口分成兩份,一部分前置車頂,另一部分後置分別與左右風道楔型口齊平, 上風道在車尾部匯聚於相應位置的內外環處。左、右外側風道相同,風道入口呈楔型位於車體外側面後部、楔型口凸出車體外以便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聚風,再接進風口,通過上、下、內、外風道板以及風道縱隔板匯聚於電動汽車尾部與相應內外環相連接形成通道, 內風道板為車內側壁沿風道分布的側壁或車內壁,外風道板由單獨的風道板,外風道板必須多處與電動汽車外側壁相連固定以增加穩固性,由於外側風道較寬應以縱隔板隔成數條風道,目的是增加抗風壓力的能力。以上各風道共同匯聚於車尾部共同形成內、外環通道, 組成內外環的各通道可以不相等,但出口風力要大至相等,內、外環分別連接橫置內、外空殼園錐體組成的通道直通車體外以通風,橫置內空殼園錐體的小頭形成園平面上安裝有風輪,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撞擊空氣形成的風,作用於風輪經動力傳動裝置帶動發電機發電。風道入口或風道前部安裝有水氣霧噴頭,主要作用是調整空氣的混和密度。為降低車整體高度,安裝風輪時可傾斜以降低高度,但風道隨之傾斜。水氣霧裝置由水箱、濾清器、經單片機控制的電動水泵,通過水管連接裝於風道入口或風道前部的水氣霧噴頭,噴出的水氣霧混合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撞擊風, 水氣霧的大小可以增加混和撞擊空氣的混合密度,起到增加力的作用,再作用於風輪經動力傳動裝置帶動發電機發電。單片機控制電動水泵的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據車速的快慢或風速的大小來設計程序,通過採集數據信息輸入單片機比對發出指令給電動水泵,控制電動水泵輸出量的大小,從而決定水氣霧混和撞擊空氣混和密度的大小,維持相對穩定的混和動力。水氣霧的應用在一定範圍內使用,比如電動汽車時速30-60千米或範圍相應放寬, 水氣霧裝置可另設電源控制開關,以方便人為控制。動力風輪製造動力風輪時風葉對水的粘滯性降到最低為準,風葉的製造應根據槓桿省力的原理、離心力、慣性力、阻力等均要考慮進去,風輪製造時風葉和輪轂按一定比例達到槓桿省力為準,輪轂大頭的直徑和橫置內空殼園錐體小頭形成的園平面直徑相等, 風輪輪轂由於製造成和橫置內空殼園錐體成流線型的原因,所以風輪輪轂製成園錐體型, 根據槓桿省力的原理,輪轂大頭的直徑佔整個風輪直徑的二分之一以上,風葉以單數為佳, 要考慮增加風輪轉速就要減少風葉的數量,為增加離心力和慣性力,應增加風葉前部的重量,若為兩層風葉第一層和第二層安裝風葉的位置為錯層,風輪輪轂相應加長,安裝風葉時安裝角要適度。動力傳動裝置動力風輪產生的力經低速軸給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1經中間軸1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再經中間軸2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最後經高速軸傳至發電機發電,雖為耗能變速,但自動變速能力增寬,也可用一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一個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只是增加了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的增速能力,或用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為基礎,在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拉杆端設置前、後拉繩固定處,再接電動拉繩系統兩拉繩端組成自動控制,或用電動齒輪螺線杆傳動,在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拉杆端設置螺絲杆園環套杆,在螺絲杆末端設置園環孔,兩者相互接合形成滑動連接傳動動力,通過單片機控制電動拉繩系統或電動齒輪螺絲杆傳動的電機的轉動,產生無級變速,電動拉繩控制系統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中拉繩以前部分,由單片機控制電機的運轉。動力傳動裝置的組成動力風輪接低速軸、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1、中間軸1、行星齒輪增速箱、中間軸2、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高速軸、發電機、外罩、支架等,行星齒輪增速箱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的位置可以互換,動力傳遞過程,依次從動力風輪帶動低速軸旋轉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1,經中間軸1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再經中間軸2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最後經高速軸傳遞至發電機發電,為控制方便,兩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共用一臺電機驅動,也就是同一邊的兩根拉繩分別接在滑車上和電動機座上,或液壓裝置的兩根活塞連杆用固定板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穿過滑動固定杆並在固定杆上滑動,在滑動固定板或其它方式固定物體上,安裝正反推力軸承以滑動固定螺絲杆末端,這樣實現統一控制,分別推動各自的活塞在各自的通道中運行,或液壓裝置的兩根活塞連杆分別與園弧型滑板的橫隔板相互固定,再在園弧型滑板上安裝正反推力軸承滑動固定螺絲杆末端,以推動園弧型滑板在其軌道上運行,使兩活塞連杆分別帶動活塞在各自的通道中移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可使帶式無級變速器在一定範圍內無級變速,帶輪與帶輪之間用金屬帶傳遞動力,或梯形帶輪傳動變速。所採用的電動拉繩液壓系統,包括驅動電機、電機座其上有拉繩接頭、電機座軌道,電機固定在基座上,電機的運轉帶動電機座在其軌道上前後移行,電機可正反運轉,電機軸與螺絲杆之間用萬向節或其它方式連接,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冒固定在其基座上,螺絲杆末端與安裝於滑車上的正反推力軸承相接滑動固定,以推動滑車在滑車軌道上運行,滑車上有拉繩固定處,滑車上的拉繩固定處、電機座上拉繩固定處,分別與圓弧型滑板上的拉繩固定處,以拉繩、動滑輪、定滑輪分別對應連接;液壓傳動由圓弧型滑板、圓弧型滑板橫隔板,圓弧型滑板橫隔板與左右活塞推桿相互固定,圓弧型滑板帶動左右活塞推桿,在圓型滑板軌道上運行,圓弧滑板上左邊、右邊末端有拉繩固定處,活塞杆兩末端和活塞上的正反推力軸承相連接,並滑動固定活塞左右活塞在活塞杆的推動下,在各自的通道內運行,圓弧型滑板的橫隔板有阻止活塞過度活動的作用,活塞通道設置有加油孔和排氣孔;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系統,包括電動機固定在機座上,電動機軸和齒輪直接或間接連接,齒輪一端或兩端用軸承在殼體上滾動固定,齒輪的另一端與電機直接或間接相連,齒輪和螺絲杆上的長圓柱型齒輪相嚙合,長圓柱型齒輪以嚙合方式在和電機相連的齒輪上旋轉移行,以推動螺絲杆移行,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冒固定在其基座上,螺絲杆末端置於固定滑動板上或其它固定物體上的正反推力軸承上滑動固定,固定滑板或其它固定物體的固定端接活塞連杆並相互固定,滑動端上有孔道, 滑動固定杆穿過滑動端孔道並固定於殼體上,固定滑板或其它固定物體在固定杆上滑行, 電機運轉通過一系列的傳動,螺絲杆帶動固定滑板移行,相應帶動活塞在活塞通道中運行,兩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系統可用一臺電機驅動,用固定滑體固定兩液壓裝置的活塞連杆使其同時運動;帶式無級傳動裝置,傳動裝置中兩個帶輪的中心距是固定的,但組成帶輪的兩錐盤間的軸向距離是可變的,從而使帶輪的直徑可以改變,當主動帶輪的半徑最小,而從動帶輪的半徑最大時,傳動裝置處於低檔傳動比,如果使主動帶輪半徑增大、從動帶輪半徑減小,則傳動比也隨之減小,達到本裝置的最高檔傳動比,通過改變帶輪錐盤的軸向寬度來改變帶輪半徑,帶輪由固定錐盤與移動錐盤組成,移動錐盤的另一部分是電動拉繩液壓控制系統,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系統,電動拉繩液壓系統之間的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動滑輪、定滑輪連接,動滑輪作用是省力,定滑輪的作用是轉角用。電動拉繩液壓控制系統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系統的左右活塞通道,通過液壓管道分別與各自的帶輪的控制油壓通路相連通,這樣當帶輪液壓缸內輸入控制油壓時,在活塞上產生推力推動錐盤移動,由於電機可左右轉動通過帶動裝置活塞前後移動,即形成兩組錐形輪保持相同的調整, 以保持鏈條始終處於張緊狀態,使傳遞扭矩時鏈與錐盤充分接觸,液壓帶輪部分主要由輸出輪液壓缸、固定端、輸入ν型帶輪、輸入液壓缸、金屬帶等組成,液壓缸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電機的運轉受單片機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椐發電機發電時所需的轉速,以及低速軸傳來的轉速和增速箱的增速能力或增速箱的固定增速能力,來設計單片機的程序,通過採集數據信息的輸入比對,由單片機發指令控制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的電機左或右運轉,最終控制帶式無級變速的大小。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及電動齒輪螺杆液壓無級變速器中的長型螺絲冒,可製成三面均等的細長條漏空空洞,但不能影響結構力,主要目的是散熱。行星齒輪增速箱由一個太陽能、一個齒圈、幾個行星齒輪和行星輪軸、一個行星架、外殼等組成,內齒圈作輸入輪,太陽能作輸出輪,其變速能力是根據最小有效風力,以及參與調控的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的變速能力和發電機所需轉速共同決定的,增速葙或用其它齒輪增速方式。④斜面路及剎車制動的自動發電裝置由動力源齒輪和動力傳動軸齒輪相互嚙合,或動力源部和動力傳動軸部相互製成滾動摩擦傳遞動力,經傳動軸傳至離合器,再由低速軸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1,經中間軸1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方式,再經中間軸2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最後經高速軸傳至發電機,行星齒輪增速箱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的位置可以互換,為控制方便合理,兩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兩個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共用一臺電機,為實現自動化控制離合器的開與合,設置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或電動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其電機由單片機控制左或右轉動,通過控制裝置控制離合器的開與合,單片機的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據車載水平儀能測出的上、 下坡角度、剎車時的動感、加速踏板的深淺度,通過這些編寫程序,再通過採集數據信息的輸入進行比對,由單片機發出指令使電機達到正或反轉動,通過控制裝置控制離合器的開與合,即控制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電機發電。車載水平儀的作用是測出車在行駛狀態下的水平狀況,能準確顯示上、下坡的角度度數,並把採集的數據輸入單片機進行比對發出指令,使電機正或反轉動通過控制裝置達到控制離合器的目的,上坡路面時離合器分離停止發電,下坡路面時離合器合攏發電。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加速踏板加速時加到一定深度,採集數據輸入單片機比對後發出指令,使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離合器分離停止發電。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剎車制動時通過採集數據信息的輸入比對發出指令,使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離合器合攏通過傳動裝置發電。以上這些通過數據信息輸入單片機比對後發出指令,決定離合器的分與合達到自動控制電能回收的目的。動力傳動軸動力源齒輪與動力傳動軸齒輪相互嚙合,或動力源端和動力傳動軸端相互製成滾動摩擦面,進行滾動摩擦接觸傳動動力,根據動力源部位的不同,決定相應的動力傳動軸接觸不同的部位,動力源的不同部位比如電動汽車的傳動軸、後軸以及車輪輪轂等。電動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裝置[由單片機控制電機]電動機通過單片機的控制下在電動機座軌道上運行,電動機的輸出軸通過萬向結或其他連接方式與螺絲杆相連結,或電機固定在其基座上,電動機直接或間接與齒輪相連接,齒輪的另一端或兩端用軸承固定在機殼上,齒輪的一端直接或間接與電機軸相連接,齒輪與螺絲杆上的長園柱型齒輪相嚙合,長園柱型齒輪以嚙合方式在電機連接的齒輪上移行,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冒固定在其基座上, 長型螺絲冒可製作成三面為細長條型漏空空洞,但不能響結構力,目的是散熱,螺絲杆尾端通過安裝於活塞上的正反推力軸承滾動固定相連接,在電動機的旋轉作用下通過螺絲杆推動活塞在活塞通道內運行,液壓活塞通道上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活塞通道通過液壓管道連接與離合器工作缸相通,液壓力強弱作用於工作缸使離合器產生分離與合攏,工作缸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裝置[電機的轉動受單片機控制]電動機通過單片機的控制在電動機座軌道上運行,電動機輸出軸通過萬向節或其它方式與螺絲杆相連接,或電動機固定在其基座上,電動機直接或間接與齒輪相連接,另一端或兩端通過軸承置於機殼上,齒輪的一端直接或間接與電機軸相連接,齒輪與螺絲杆上的長園柱型齒輪相齒合,長型園柱型齒輪以嚙合的方式在與電機軸相連的齒輪上移行,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絲冒固定在其基座上,長型螺絲冒可製成三面為細長條型漏空空洞,但不能影響結構力,目的是散熱,螺絲杆尾端通過安裝於滑車的正反推力軸承相連接,以便在電動機的運轉下滑車在滑車軌道上運行,滑車上有拉繩固定連接處,通過拉繩、動滑輪、定滑輪,把滑車上拉繩固定處與離合器分離叉相連接,分離叉上有拉繩固定處,動滑輪起省力作用,定滑輪起轉角作用,以上所述通過電機的運轉再通過拉繩的連接帶動離合器分離叉,使離合器產生分離與合攏,即控制發電機發電與停止發電。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從中間軸1之後,與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中的動力傳動裝置的低速軸之後,兩者是相同的不再詳述,現簡述動力傳遞過程對比如下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一動力源部與動力傳動軸部相互嚙合或以摩擦面相互摩擦接觸傳遞動力一動力傳動軸一離合器一低速軸一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ι-中間軸ι-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中間軸2-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高速軸一發電機,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一風輪輪轂和低速軸相互固定一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ι-中間軸ι-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一中間軸2-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2-高速軸一發電機,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與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2或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的位置可互換,也可用一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一個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器,只是增速箱的增速能力要加強。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產生,主要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對環境無汙染,對廢氣排放起到一定節製作用。本發明施例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為上、下風道的剖面示意圖,附圖2為外側面楔型進風道口立體、透視示意圖;附圖3為下風道及電動汽車動力裝置空間的平面示意圖,附圖4為部分風道及風輪後視、透視圖;附圖5為動力傳動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行星齒輪增速結構示意圖;附圖7、附圖8為電動拉繩液壓自動無級變速器結構示意圖;附圖9為電動液壓自動控制離合器結構示意圖,附圖10為電動拉繩自動控制離合器結構示意圖;附圖11為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結構示意圖,附圖12為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示意圖;附圖13為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電動汽車用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示意圖,附圖14為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電動汽車用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示意圖;附圖15為一種電動汽車電氣分布示意圖,附圖16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拉繩控制離合器示意圖;附圖17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無級變速器示意圖,附圖18為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無級變速器示意圖,附圖19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裝置示意圖。以上附圖共同展示了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實施例說明書附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附圖5、附圖6、附圖7、附圖8、陽圖9、附圖 10、附圖11、附圖12、附圖13、附圖14、附圖15、附圖16、附圖17、附圖18、附圖19示意了一
種電動汽車的部分結構示意情況,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包括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一種電動汽車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聚光式及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蓄能設施。附圖1為上、下風道的劑面結構示意圖1為下風道楔型進風口,2為下風道板組成的下風道,3為下風道的頂板為部分車內底板,4為下風道底板或為無梁式車架的部分底板,5為上風道楔型口進風口,6為上風道板共同組成的風道,7為上風道的頂板或為太陽能電池附著板,8為上風道底板或為車內部分頂板,由於上風道寬為了承受空氣的壓力,在上風道加數條縱隔板,下風道由於電動汽車動力電機中置,所以在下風道經過電動汽車的中部時,留足空間作為電機動力裝置用,風道繞中置電機動力空間兩側平均分開見說明書附圖3中中置電機動力空間2,然後上、下風道匯聚於在說明書附圖4中內環2和外環1各自相應的位置。附圖3為下風道及電動汽車動力裝置空間的平面示意圖1為楔型進風口,2 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機裝置空間,3為楔型進風口 1在電動汽車電機動力中置空間分兩側走形成風道,然後匯聚於尾部形成共同風道4直通車外。說明書附圖2為外側面楔型進風道口立體透視示意圖1為電動汽車外側風道楔型進風口的三角風道板,2為外側楔型風道進風口,3為外側楔型風道進風口 2收集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撞擊風的進風口,左、右兩側面風道楔型進風口相同,現只述一側,進風口 3接內、外、上、下風道板以及增強風道抗風壓力的縱隔板,楔型進風口 2凸出車體外以聚風,再接進風口 3,內風道板為車內沿風道分布的部分內側壁,外風道板為單獨的風道板,但外風道板必須多處與車外側壁相連固定以增加穩固性,由於電動汽車外側風道過寬應以縱隔板隔成數條風道,目的是增加抗風壓能力,兩外側面風道匯聚於電動汽車尾部目的是增加抗風壓能力,兩外側面風道匯聚於電動汽車尾部說明書附圖4中的內環2和外環1的各自相應位置。以上各風道共同圍成內外環形成內外環圓型通道通風口。說明書附圖4為部分風道及風輪後視及透視圖1為由下風首的底板、上風道頂板、兩外側面風道的外風道板共同在車尾部組成的外環,2為由下風道的底板、上風道的底板、兩處側面風道的內風道板共同在車尾部組成的內環,外環1和內環 2形成園環型通道,7為風道縱隔板或為上、下風道的兩側風道板以及兩外側風道的上、下風道板,在內、外環處形成的風道縱隔板,有支撐加固的作用,3為橫置內空殼圓錐體,大頭摟內環2,小頭形成圓平面型,圓平面中間有風輪的動力傳動軸通過,圓平面中心處裝有動力傳動軸軸承,動力傳動軸從動力傳動軸承中穿過,9為橫置外空殼圓錐體,小頭接外環1, 大頭接出口外圈4,出口外圈4上安裝有十字架,十字架中心點上置有推力軸承以支撐動力傳動軸,並且橫置的內空殼圓錐體3置於橫置的外空殼圓錐體之內組成風道,縣橫置的內空殼圓錐體比橫置的外空殼圓錐體短,這是為了便於安裝風輪的輪轂8,風輪輪轂8的大頭直徑和橫置的內空殼圓錐體形成的圓平面直徑同等大,小頭形成圓平面,橫置的內空殼圓錐體與風輪輪轂在同一線上形成流線型,輪轂製成圓錐體型,6為風道匯聚在內環2和外環1處形成的通道,由於電動汽車的風道的限制,在製造電動汽車風力發電裝置時,應充分考慮槓桿省力的原理,離心力、慣性力、阻力等都要予以考慮,5為風葉,有適當的安裝角度, 風輪的輪轂8根據要求的不同可增厚,便於安裝兩層的風葉5,如風葉5為二層則第一層和第二層安裝應為錯層;目的是增加阻力,形成阻力風葉5,每層風葉5的數量即要考慮阻力又要考慮轉速等綜合因素,所以每層的數量最好為單數葉片為佳,為增加離心和慣性力,製造風葉5時增加風葉5前部的重量,風葉5對水的粘滯性應降到最低為準,輪轂8的大頭應佔整個風輪的二分一以上,這是利用槓桿的原理。輪轂8的小頭相應的縮小,以上所述的風道在其入口部位或風道前部安裝有水氣霧噴頭,在一定車速範圍內噴出大小不一的水氣霧,來提高水氣霧混合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形成的撞擊空氣的混合密度,達到提高空氣混和水氣霧的動力目的。在說明書附圖1中通過電動汽車的行駛,風力或風混和水氣霧的混和動力,加到風葉9上使輪轂10帶動傳動軸11旋轉,通過傳動裝置帶動發電機12發電, 13為發電機系統支架,動力傳動軸11穿過輪轂並固定在輪轂上,動力傳動軸11的末的末水氣霧裝置由水箱、濾清器、單片機控制電動水泵,經水管把水輸送至安裝於風道前部或風道口的水氣霧噴頭,噴出的水氣霧混合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形成的撞擊空氣,作用於風輪經傳動裝置帶動發電機發電。單片機的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據車速的快慢或風速的大小來編程,通過採集的數據信息輸入單片機比對發出指令,最終控制水氣霧的大小,從而決定混和撞擊空氣的混和密度的大小,水氣霧裝置應在一定時速範圍內使用,另外還應設置一個手動電源控制開關,以決定是否用水氣霧裝置。動力傳動裝置見附圖5,動力風輪產生的旋轉力,經低速軸10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1,或經低速軸10傳至附圖18的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變速後經中間軸17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12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 增速後經中間軸18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3變速,或經中間軸18傳至附圖18的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另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再次變速後經高速軸14傳至發電機15發電,各傳動軸進出口之處裝有滾動軸承以起支撐滾動作用,為使用方便合理增速箱12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3或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另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的位置可互換,另外還可把增速箱12做成多級變速配合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1、13便用,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1、13兩者結構相同共用一臺電機驅動,動力傳動裝置也可使用一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只是增加增速箱增速能力,兩個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變速能力更好。附圖5為動力傳動裝置結構示意圖1 為風道,2為風葉,3為橫置的內空殼園錐體,4為十字固定架起支撐風輪的作用,5為推力軸承端蓋其內置推力軸承,動力傳動軸10穿過輪轂6並相互固定,末端置於十字架中心點推力軸承上,6為風輪輪轂,7為橫置的內空殼園錐體,8為動力傳動裝置及發電機的支撐架,9 為下風道頂板或車內部分底板,10為低速軸,11為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為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12為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增速方式,13為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為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另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14為高速軸,15為發電機,16為動力傳動裝置的外殼,17為中間軸, 18為中間軸。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形成的風力或水氣霧混和風力,通過經風道1作用於風葉2上,使輪轂6帶動低速軸10轉動,低速軸10將動力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 11或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經中間軸17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12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再經中間軸18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 13或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控制裝置控制的其中的另一個帶式無級變速器,最後經高速軸 14傳至發電機15發電。附圖6為行星齒輪增速的結構示意圖1為太陽輪,2為齒圈,3為行星輪架,4為行星輪,齒圈2作輸入輪,太陽輪1作輸出輪,行星齒輪的增速能力是根據起動的最小有效風力,以及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或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最大變速能力共同決定的。附圖7為帶式無級傳動裝置剖面圖示意圖1為傳動帶,2為固定端,3為ν型輸入帶輪,4為輸入輪液壓缸,5、6為控制油壓,7為輸出輪液壓缸,8為輸出 ν型帶輪,9為固定端。通過上、下ν型帶輪3、8的液壓缸4、7的同時運行,液體進出同樣多,通過電動拉繩液壓裝置的運行就達到無級變速,液壓缸上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附圖8 為電動拉繩液壓裝置示意圖1為電機,電機1受單片機的控制其正或反運轉,2為電機軌道,電機1和電機座通過螺絲固定連為一體,電機座上有拉繩固定處,拉繩為無彈性,電機1 在電機軌道2上前或後移行,電機1的輸出軸和螺絲杆3通過萬向節或其它方式連接在一起,螺絲杆3穿過長型螺絲冒4,長型螺絲冒4固定在其基座5上,6為滑車,滑車6中間裝有正、反推力軸承,螺絲杆3末端伸入正反推力軸承間滑動固定,滑車上有拉繩固定處,7為滑車軌道以便滑車6在其上前後移行,8為動滑輪主要作用是省力,9為定滑輪主要作用是改變拉繩方向,10為右液壓通道,11為園弧型滑板軌道,12為園弧型滑板其上有左、右拉繩固定處,拉繩16、動滑輪8、定滑輪9左右兩邊相同,左邊滑車6上的拉繩固定處,通過左邊的拉繩、動滑輪、定滑輪,再與園弧型滑板12上左邊拉繩固定處相連接,右邊電機座1上的拉繩固定處,通過右邊的拉繩、動滑輪、定滑輪,再與園弧型滑板12右邊的拉繩固定處相連接,這樣電機1的轉動就帶園弧型滑板12在其軌道11上左或右移行,13為左右活塞推桿, 14為左邊活塞其上有球頭活動固定的活塞推桿13左邊末端的球頭,17為右邊活塞其上有環頭活動固定的活塞推桿13右邊末端的球頭,左右活塞推桿13與園弧型滑板12的橫隔板15相互固定,使園弧型滑板12能帶動活塞推桿13帶動左邊活塞14、右邊活塞17,分別在各自的通道中移行,18為左邊的活塞通道,10為右邊的活塞通道,活塞通道中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附圖8左邊的活塞通道18與附圖7中帶式無級傳動裝置中的控制液壓6,通過液壓管道相連通,附圖8右邊的活塞通道10與附圖7中帶式無級傳動裝置中的控制液壓5, 通過液壓管道相連通。附圖17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裝置示意圖,1為電動機固定在基座上連為一體,2為電機1和齒輪3的輪機連接杆,4為殼體,其上裝有軸承,齒輪3的另一端通過齒輪軸置於殼體4上的軸承內滾動固定,齒輪3與螺絲杆6的長園柱型齒輪5相嚙合,長園柱型齒輪5在齒輪3上嚙合旋轉移行,螺絲杆6穿過長型螺絲冒8,長型螺絲冒8 固定在基座7上,螺絲杆6的末端置於固定滑體14上的正反推力軸承上滾動固定,固定滑體14的固定端與活塞連杆11相互固定,固定滑體14的滑動端有園型孔道供園型滑杆16從中穿過,園型滑杆16兩端固定在機殼15和機殼17上,固定滑體14在園型滑杆16上滑行, 活塞連杆11兩端通過正反推力軸承或其它方式與活塞12相連接,使活塞12、9分別在活塞通道13、10中移行,附圖17中活塞通道13與10分別與附圖7中控制液壓通道6與5通過液壓管相連通,形成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無級變速裝置。附圖18為電動齒輪螺杆雙液壓裝置示意圖,1為電動機固定在基座上連為一體,2為電機1和齒輪3輪機連接杆,21為殼體, 其上裝有軸承,齒輪3的另一端通過齒輪軸置於殼體4上的軸承內滾動固定,齒輪3與螺絲杆5的長園柱型齒輪4相嚙合,長園柱型齒輪4在齒輪3上嚙合旋轉移行,螺絲杆5穿過長型螺絲冒9,長型螺絲冒9固定在其基座19上,螺絲杆5的末端置於固定滑體17上的正反推力軸承上滾動固定,固定滑體17的固定端與活塞連杆10和18相互固定,固定滑體17 的滑動端有園型孔道供園型滑杆16從中穿過,園型滑杆16兩端固定在機殼15和機殼22 上,固定滑板17在園型滑杆16上滑行,使活塞11與活塞8、活塞14與活塞7,分別在活塞連杆10與活塞連杆18的推動下,在各自的通道12、6與通道13、20中移行,各通道設置有加油孔和排氣孔,由於本裝置是控制兩個帶式無級變速裝置,因此活塞通道12與6,分別通過液壓管道與帶式無級變速裝置的兩帶輪控制液壓通道相連通,活塞通道13與活塞通道20, 分別通過液壓管道與帶式無級變速裝置的兩帶輪控制液壓通道相連通。附圖8、附圖17、附圖18中的電機1受單片機的控制,其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據發電機所需的轉速決定,通過數據信息輸入單片機進行比對發出指令,使電機運轉控制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產生無汲變速,這和增速箱的增速能力以及最小有效風力有關。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附圖11為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由動力源齒輪1和動力傳動軸齒輪2相互嚙合,或製成摩擦面相互滾動摩擦傳動動力,經動力傳動軸3傳至離合器4中飛輪,經離合器從動盤經中間軸5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6,或傳至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無級變速裝置控制的,其中的一帶式無級變速裝置,再經中間軸7傳至行星齒輪增速箱8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經中間軸9傳至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0,或傳至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無級變速裝置控制的,其中的另一帶式無級變速裝置,最後經高速軸11傳至發電機12發電,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6、10兩者結構相同,為控制方便合理共同一臺驅動電機,也可用一個電動液壓無級變速器,或附圖11中6、10的帶式無級變速裝置,由電動齒輪螺杆雙液壓控制裝置統一控制,同附圖5中的電動齒輪螺絲杆雙液壓無極變速裝置,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0與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方式位置可互換,各動力傳動軸穿出口之處裝有滾動軸承,以起滑動支撐作用,為實現自動控制主要是控制離合器的分離與合攏,離合器4的控制由附圖9電動液壓自動控制離合器,或附圖10電動拉繩自動控制離合器,或附圖16電動齒輪螺絲杆拉繩控制離合器,或附圖19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控制電機由單片機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主要是通過車載水平儀所測上下坡的角度、加速踏板的深淺度以及剎車制動來編程序,經各種採集數據信息的輸入單片機進行比對發出指令,控制電機通過離合器控制裝置達到離合器的合攏與分離實現自動控制,駐車時控制電機應停止工作。車載水平儀的主要作用是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測出車的水平狀態,能準確顯示上坡、下坡的度數,並把採集的數據信息輸入單片機進行比對發出指令,使斜面路時通過控制離合器裝置使離合器合攏動力傳動開始,反之上坡路面時通過控制離合器裝置使離合器分離動力傳動終止。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剎車制動時,剎車到一定深度信息輸入單片機比對發出信息指令,通過離合器控制裝置使離合器合攏動力傳動開始,剎車鬆開時即無剎車制動時,通過信息輸入單片機立即發出指令,通過離合器控制裝置使離合器分離動力傳動終止。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當加速踏板加到一定深度時,通過信息輸入單片機立即發出指令,通過離合器控制裝置使離合器分離終止動力傳遞。通過以上各種信息輸入單片機進行比對發出指令,通過離合器控制裝置決定離合器的合攏與分離,達到自動控制的目的。動力源齒輪或動力源摩擦面有多種不同的部位可以製作,比如電動汽車的傳動軸、後軸、輪轂等以不同的部位,可以製作齒輪或摩擦面與動力傳動軸的轂等以不同的部位,可以製作齒輪或摩擦面與動力傳動軸的相應接觸式方式。附圖9為電動液壓控制離合器裝置結構示意由電機1和電機座通過螺絲相連在一起,通過單片機控制電機1在電機軌道2上前後移行,電機1的輸出軸和螺絲杆5通過萬向節或其它連接方式, 螺絲杆5穿過長型螺絲冒4和活塞6以正反推力軸承滾動固定,帶動活塞6在活塞通道7內前後移行,長型螺絲冒4固定在其基座3上,液壓活塞通道7與液壓管8連通,液壓管8另一端與工作缸9相連通,工作缸9工作時作用於分離叉11,再作用於分離軸承12使離合器13 產生分離或合攏,即終止發電模式或發電模式,液壓活塞通道7上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工作缸9同樣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14為動力傳動軸,10為分離又活動支點處,長型螺絲冒可制三面成細長條型漏空空洞,但不能影響結構力,目的是散熱。附圖10為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結構示意圖由電機1和電機座通過螺絲連接在一起,電機1通過單片機的控制在電機軌道2上前後移行,電機1的輸出軸和螺絲杆5通過萬向節或其它方式連接,螺絲杆5穿過長型螺絲冒4和滑車6以正反推力軸承滾動固定,帶動滑車6在滑車軌道7上前後移行,滑車上有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15 [無彈性]與動滑輪8、定滑輪9再與離合器13的分離轉角用,通過分離叉11作用於離合器13的分離軸承12上,使離合器13產生分離或合攏,即終止發電與發電,14為動力傳動軸,10為分離叉支點固定處。附圖16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拉繩控制離合器裝置示意圖,1為電機並固定在基座上連為一體,2為齒輪3與電機1的輪機連接軸,齒輪3的另一端軸與機殼4上的軸承滑動固定,齒輪3與螺絲杆10的長園柱型齒輪5相互嚙合,長園柱型齒輪5在齒輪3上旋轉移行,螺絲杆10穿過長型螺絲冒6,長型螺絲冒6固定在基座11上,螺絲杆末端置於安裝在滑車7上正反推力軸承滾動固定連接,滑車7在滑車軌道8上運行,滑車7上有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12、動滑輪9、定滑輪14與離合器18的分離叉16的一端相連接,15為分離叉16的固定活動支點,通過一系列的動力傳遞作用於分離軸承17達到所需目的,13為傳動軸。附圖19為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示意圖,1為電動機並固定在基座上連為一體,2為齒輪3與電機1的輪機連接軸,齒輪 3的另一端軸與機殼4上的軸承滑動固定,齒輪3與螺絲杆6的長園柱型齒輪5相互嚙合, 長園柱型齒輪5在齒輪3上旋轉移行,螺絲杆6穿過長型螺絲冒8,長型螺絲冒8固定在其基座7上,螺絲杆6的末端置於活塞9上安裝的正反推力軸承上滑動固定連接,以推動活塞9在活寒通道10中移行,通過液壓管道11與離合器17的液壓缸12相連通,作用於分離叉15再作用於分離軸承14,達到預期目的,13為分離叉的活動固定支點,16為傳動軸。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附圖11中從中間軸5之後,與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中的動力傳動裝置附圖5中低速軸10之後,兩者的構造是相同的這裡不再重述,簡略對比如下,如附圖11中中間軸5-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6-中間軸7-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8-中間軸9-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0-高速軸11-發電機13,如附圖5 中低速軸10-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1-中間軸17-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形式12-中間軸18-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13-高速軸14-發電機15。電動汽車用太陽能電池發電附圖12為太陽能電池在光的作用下發電原理圖,1 為光線,2為電極負極板,3為電極正極板,4為N型半導體,5為P型半導體,摻有磷雜質的矽含有多於電子,稱N型半導體,摻有硼雜質的矽含有多餘正電荷,稱P型半導體,若兩者結合,稱PN結,這是半導體器件最基本結構,太陽能電池同樣利用了 PN結的光優效應,有光線 1照射下,則激發電子自由運動流向N型半導體,正電荷則集結於P型半導體,從而產生了電動勢,此時接通負荷或蓄電池就有電流流動。附圖13為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一種類型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申請號2009101668813,附圖13中1為長方弧型聚光鏡,2 為殼體其內壁有水冷裝置,3為太陽能電池板為長方弧型或長方型;說明書摘要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聚光透鏡[1]、太陽能電池板[3]和殼體[2]以及聚散熱裝置W], [5]、[6]為聚散熱裝置水道的進出口,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為長方型和長方弧型, 太陽能電池板周圍有殼體,聚光透鏡為長方弧型為中間厚邊緣溥型,聚光透鏡扣在殼體上, 形成太陽能電池板位於聚光透鏡的聚焦側的密閉腔體,太陽能電池位於密閉腔體的底部; 太陽光照射到聚光透鏡上,經聚光透鏡聚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發電,聚散熱裝置同為一體,散熱裝置即為水冷裝置,有水流動時帶走熱量聚熱時無水流動;本發明提供的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根據太陽能電池PN結隨光強度增加電流按比例增加,所以能提高每平方米發電量,相應降低每瓦生產成本,有利於太陽能發電產業的應用和發展。附圖14為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己獲實用新型專利,專利中請號為2009201255924,說明書摘要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聚光透鏡、太陽能電池板和殼體,其特徵在述殼體為鍋底型, 聚光透鏡扣在殼體上,形成太陽能電池板位於聚光透鏡的聚焦側的密閉腔體,太陽能電池板位於密閉腔體內殼體的底部,密閉腔體內還有聚熱板,聚熱板為中空溥壁型,聚熱板位於密閉腔體的正中央,聚熱板內通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降低了生產成本,結構簡單、實用、可廣泛應用於太陽能發電產業。附圖14中1為聚光透鏡,2為殼體,殼體2內壁改裝散熱水冷裝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申請號為:2009101668758o附圖15為一種電動汽車電氣分布示意圖1為一種電動汽車的風能發電裝置,4 為電動汽車的風能發電裝置的電力升壓及電流變換器,2為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5為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電力升壓及電流變換器,3為一種電動汽車的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6為一種電動汽車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電力升壓及電流變換器,以上三種電源為一種電動汽車的主要電力來源,經各自的電力升壓及電流變換器,變出同一種電壓、電流並輸入動力母線9,8為輔助動力電池組,7為輔助動力電池組的雙向電壓、電流變換器,輔助動力電池組7作用是當動力母線電力不足時提供補充電力,當動力母線電力過量時也可從動力母線慢吸收電能補充電池組的電力,輔助動力電池組8是一種電動汽車發動及行駛的必具動力,10為超級電容,其作用是快速吸收多佘的動力母線電力, 及快速釋放電能可達其容量的百分九十或百分之九十以上,以提供驅動電機突然大量需能時及時得到補充。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包括蓄能設施[具有代表性的是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等]、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聚光式及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以上的發電裝置通過各自的升壓及電流變換器,轉換成同一種電壓電流輸入總線,提供各用電系統的能量來源,各用電系統有各自的控制器,低壓系統有低壓電流變換器,用超級電容快速吸收動力母線多餘的電能,以及快速補充動力母線的電力不足,蓄電池通過雙向電壓電流變換器,既可吸收動力母線多餘的電能,又可補充動力母線電力的不足,蓄電池和超級電容提供電動汽車啟動電力。各控制電機由各自的單片機控制電機的運轉。
2.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裝置,包括電機通過螺絲固定在電機座上連為一體,電機座上有拉繩固定處,通過電機的運轉電機在其軌道上運行,電機受單片機的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是根據動力傳動軸或低速軸傳來的有效轉速、行星齒輪增速箱或其它齒輪增速方式、以及發電機發電時所需轉速共同決定的,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萬向節或其它連接方式與螺絲杆相連接,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其末端與安裝於滑車上的正反推力軸承滾動固定, 以推動滑車在滑車軌道上運行,滑車上有拉繩固定處,長型螺絲冒固定在其基座上,長型螺絲冒可製成三面呈細長條型漏空空洞,目的是散熱,但不能影響其結構力,電機座上的拉繩固定處與滑車上的拉繩固定處,分別與園弧型滑板兩端上的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動滑輪、定滑輪相連接,園弧型滑板中間有橫隔板,活塞推桿分別以球頭或其它方式相互活動固定,活塞連杆與園弧型滑板相互固定,園弧型滑板在其軌道上運行,並帶動活塞在其通道中運行,活塞通道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且活塞通道應設製成撤御方便,兩邊活塞通道通過液壓管道分別與帶式無級變速裝置的兩帶輪液壓缸相連通,形成通過電機的運轉帶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裝置變速,使帶輪的扭矩發生變化。
3.風道及風輪,風道入口呈楔型分上下及兩外側風道,通過風道匯聚於電動汽車尾部形成內外園環型通道,由於動力裝置中置風道繞其兩側分開然後匯合匯聚於相應的內外環處,內環接橫置內空殼園錐體,大頭接內環,小頭形成園平面中間裝有軸承動力傳動軸從軸承中穿過,橫置外空殼園錐體小頭接外環,大頭接車後面車殼體上的出口外圈,出口外圈上安裝有十字架,十字架中心外側有推力軸承端盂蓋,推力軸承位於其內,橫置內空殼園錐體置於橫置的外空殼園錐體內,並比橫置外空殼園錐體短,便於安裝風輪,動力傳動軸穿過風輪轂並相互固定,動力傳動軸末端置於十字架的推力軸承內,風輪輪轂由於造成流線型製成園錐體型,大頭和橫置內空殼園錐體形成的園平面直徑相同,風輪的製造應根據槓桿的原理、離心力、慣性力、阻力等,風輪製造時輪轂的直徑應在整個風輪的二分之一以上,便是利用杜杆的原理,要增加離心力和慣性力,主要是增加風葉前部的重量,便是利用離心力和慣性力,既要增加風輪轉速又要增加動力,設置兩層或兩層以上的風葉,現以兩層為例, 風葉的安裝角適度,第一層和第二層之位置應錯開安裝。
4.水氣霧裝置,由水箱、濾清器、由單片機控制電動水泵,經水管連接安裝於風道入口或風道前部的水氣霧噴頭,在一定車速範圍內啟動水氣霧裝置噴出水氣霧,混合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形成的撞擊風提高混合密度,提高風動力。電動水泵受單片機的控制,其程序設計是根據車速或風速在一定範圍內啟動水氣霧噴出量的大小。
5.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電動機的正反轉動受單片機的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主要是根據車載水平儀所測上下坡角度、剎車制動時的數據信息、以及加速踏板的深淺度綜合決定的,當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處於斜面路面時、剎車制動時,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離合器通過控制裝置控制離合器合攏傳遞動力,當電動汽行駛過程中處於上坡路面時、當加速踏板加到一定深度時,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離合器通過控制裝置使離合器發生分離,電機通過螺絲固定在電機座上連為一體,並在其軌道上運行,電機輸出軸通過萬向節或其它方式與螺絲杆相連結,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絲冒固在其基座上並製成三面呈細長條漏空空洞型,目的是散熱但不能影響其結構力,螺絲杆的末端置於滑車上的正反推力軸承內,並滾動固定以便螺絲杆推動滑車在滑車軌道上運行,滑車上有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動滑輪、定滑輪與離合器的分離叉相連結,作用於分離軸承決定 1 合器的尚與合。
6.電動液壓控制離合器,電動機的正反轉動受單片機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同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電機輸出軸通過萬向節或其他連接方式與螺絲杆相連接,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絲冒固定在其基座上並製成三面呈細長條型漏空空洞型,目的是散熱但不能影響其結構力,螺絲杆末端置於活塞上的正反推力軸承內滾動固定,以推動活塞在活塞通道內移行,活塞過道上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活塞通道通過液壓管與斜面路與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的離合器工作缸相連通,通過電機的運轉帶動液壓裝置作用於離合器的分離叉,使離合器產生分離或合攏。
7.電動汽車用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或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聚光式太陰能發電裝置已獲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專利正在申請中,經聚光透鏡聚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發電,殼體裡面設置散熱水冷管道,需降溫時管道內有水流動帶走一部分熱量,無需降溫時無水流動。
8.電動齒輪螺絲杆單或雙液壓無級變速器裝置,由電動機通過螺絲固定在其基座上連為一體,齒輪與電機通過輪機連杆相連接,齒輪的另一端軸通過軸承滑動固定在殼體上,螺絲杆的長園柱型齒輪與齒輪相嚙合並在齒輪上嚙合旋轉移行,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絲冒固定在其基座上,螺絲杆末端置於固定滑體上的正反推力軸承上滑動固定連接, 固定滑體的固定端與活塞連杆一根或二根相互固定連接,固定滑體的滑動端上有園型通道供園型滑杆穿過,園型滑杆兩端固定在殼體上,通過動力傳動使活塞在活塞通道中移行,活塞過道上設有加油孔和排氣孔,活塞連杆對應的通道,通過液壓管分別與帶式無級變速裝置的控制油壓通道相連通,形成電動無級變速。電機受單片機的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同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器裝置。
9.電動齒輪螺絲杆拉繩控制離合器裝置,由電動機通過螺絲固定在其基座上連為一體,齒輪與電機通過輪機連杆相連接,齒輪的另一端軸通過軸承滑動固定在殼體上,螺絲杆的長園柱型齒輪與齒輪相嚙合並在齒輪上嚙合旋轉移行,螺絲杆穿過長型螺絲冒,長型螺絲冒固定在其基座上,螺絲杆末端置於安裝在滑車上的正反推力軸承內滑動固定連接,滑車在滑車軌道上運行其上有拉繩固定處,通過拉繩、動滑輪、定滑輪與分離叉相連接,作用於分離軸承達到預期目的。電機受單片機的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同電動拉繩控制離合ο
10.電動齒輪螺絲杆液壓控制離合器裝置,螺絲杆末端以前的部分,與電動齒輪螺絲杆拉繩控制離合器裝置的螺絲杆末端以前部分相同,螺絲杆末端與安裝於活塞上的正反推力軸承內滑動固定連接或其方式固定連接,活塞在活塞通中運行,活塞通道通過液壓管與離合器上的制動缸相連通,作用於分離叉再作用於分離軸承達到預期目的。電機的運轉受單片機的控制,單片機的程序設計同電動拉繩控制離合器。
11.以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為基礎,,在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拉杆端設置前後拉繩固定處,再接電動拉繩系統兩拉繩端組成自動控制,電動拉繩系統為電動拉繩液壓無級變速拉繩以前部分,或用電動齒輪螺絲杆傳動,在螺絲杆未端設置園環孔,在手動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拉杆端設置螺絲杆園環套杆,兩者相互接合形成滑動連接傳動動力,由單片機控制電機,單片機的程序設計根據使用的範圍不同其程序設計也有所不同。
全文摘要
一種電動汽車的能量來源,包括蓄能設施、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裝置、斜面路及剎車制動自動發電裝置、聚光式及一種聚光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一種電動汽車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能量的產生以及白天駐車時聚光式及一種聚光式太陽能電池發電裝置電能的產生,通過各自的升壓及電流變換器,輸出與動力母線同樣的電壓電流進入動力母線,供用電系統使用,各用電系統有各自的控制器及個別用電系統的變壓及電流變換器,用超級電容快速吸收動力母線多餘的電能,以及超級電容快速釋放電動進入動力母線,蓄電池用雙方電壓電流轉換器,為動力母線提供能量來源及儲能,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產業。
文檔編號B60L7/10GK102161317SQ20101012715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2日
發明者謝顯春, 謝進 申請人:謝顯春, 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