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9:09:16 2
專利名稱:蓋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蓋合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於ー種蓋合結構,尤指ー種適用於電子設備的連接器蓋合結構。背景技木習知通訊電器用品,如數據機、網絡卡、電話機或傳真機等在進行數據傳輸吋,大多是利用數據傳輸線的插頭插入至上述電器用品的通訊連接器插座中來進行。一般的通訊連接器為了對應的電器用品數據傳輸的種類需求,則分別設有2pin、4pin、6pin、Spin等不同數量的端子。通訊連接器也可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通訊連接器系安裝於電子設備的殼體內部所形成的容置空間內,且電子設備的殼體必需設有ー開ロ,使插頭可通過開ロ而插置於通訊連接器,使插頭與通訊連接器達成電性連接。然而電子設備的殼體上設有開ロ,相對地會使得通訊連接器曝露於外部,而容易讓灰塵進入。緣是,本實用新型的創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ー種具有較佳防塵效果,且能輔助插頭連接器定位的蓋合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蓋合結構,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的殼體,殼體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ー開ロ,且開ロ與容置空間相連通,開ロ由該第一壁延伸至該第二壁;通訊連接器,其安裝於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內;蓋體,其可開啟地蓋置於該殼體的該開ロ ;插頭連接器,其插接於該通訊連接器,且蓋體覆蓋該插頭連接器的後緣。在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壁與該通訊連接器的一底板互相平行。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蓋體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該第二板體上形成有一凹ロ,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一壁互相平行,該第二板體與該第二壁互相平行。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板體遠離該第二板體的ー側形成有至少ー第一卡扣部,該殼體的該第一壁形成有與該至少一第一^^扣部相對應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該至少ー第—扣部與該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接。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板體的另兩側各設有至少ー彈性迫緊塊,該殼體的該第一壁設有與所述彈性迫緊塊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彈性迫緊塊配合於所述凹槽。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板體的ー側以ー轉軸部樞接於該殼體的該第一壁。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第二板體形成有至少ー彈性卡接體,該至少ー彈性卡接體弾性地卡接於該殼體的該第二壁。[0013]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蓋體沿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滑設於該殼體的該第一壁,或垂直於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滑設於該殼體的該第二壁。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蓋合結構還包括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設置於該蓋體與該第二壁或該第一壁之間,所述彈性組件頂抵該蓋體弾性地蓋置於該殼體的該開□。在另ー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轉軸部的軸向與該第一壁的法線方向互相平行,或該轉軸部的軸向垂直於該第一壁的法線方向與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 本實用新型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蓋體可開啟地蓋置於電子設備的殼體的開ロ,當蓋體呈蓋置狀態時,可提供通訊連接器較佳的防塵效果,且蓋體蓋置於插頭連接器上,可輔助插頭連接器固定,使插頭連接器穩固地插置於通訊連接器,以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為使能更進一歩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圖I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設備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蓋合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2的蓋合結構蓋合狀態的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蓋合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圖4的蓋合結構蓋合狀態的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蓋合結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圖6的蓋合結構蓋合狀態的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蓋合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圖8的蓋合結構蓋合狀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蓋合結構,該電子設備可以是筆記型計算機或其它需要安裝連接器的電子設備。請參閱圖2及圖3,電子設備包括ー殼體I、一通訊連接器2及ー蓋體3。殼體I ー側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1及ー開ロ 12。容置空間11形成於殼體I內部,開ロ 12形成於殼體I 一側相鄰接的兩壁,開ロ 12與容置空間11相連通。舉例來說,殼體I可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13及一第二壁14,開ロ 12由第一壁13延伸至第二壁14。通訊連接器2則安裝於殼體I的容置空間11內,可用以與對接的插頭連接器4相互插接,其中第一壁13與通訊連接器2的一底板21互相平行。在本實施例中,通訊連接器2例如為符合RJ45規格的連接器。蓋體3可開啟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使蓋體3可覆蓋插頭連接器4的後緣。在本實施例中,線纜41可從插頭連接器4的後緣穿過蓋體3。蓋體3較佳但不限以塑料材質製成。在本實施例中,蓋體3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體31及一第二板體32。第一板體31與第一壁13互相平行,第二板體32與第二壁14互相平行,且第二板體32上形成有一凹ロ 33,可供插頭連接器4的線纜41穿過。亦即,線纜41的走向大致與第二板體32相互垂直。蓋體3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時,第一板體31及第ニ板體32分別蓋合於開ロ 12在第一壁13及第ニ壁14的部分。第一板體32上可形成有ー開槽36,使插頭連接器4的扣持 臂可以露出。第一板體31遠離第二板體32的ー側形成有至少ー第一^^扣部34,且殼體I的第一壁13形成有與第—^扣部34相對應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15。第—^扣部34與第二卡扣部15相互卡接,使蓋體3可穩固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扣部34及第ニ卡扣部15分別為相對應的卡扣體及卡扣槽,但其構造並不限制,例如可在卡扣體上設置卡勾,或是卡扣體與卡扣槽的設計互換等等。第一板體31的另兩側各設有至少ー彈性迫緊塊35,且殼體I的第一壁13設有與彈性迫緊塊35相對應的凹槽16。彈性迫緊塊35可迫緊配合於凹槽16,使蓋體3可更穩固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4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蓋體3a的第一板體31a遠離第二板體32a的一側以ー轉軸部33a樞接於殼體I的第一壁13,轉軸部33a的軸向垂直於第一壁13的法線方向與第二壁14的法線方向,使蓋體3a得以樞接於殼體1,從而可開啟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第二板體32a形成有至少ー彈性卡接體34a。彈性卡接體34a可設於第二板體32a遠離第一板體31a的ー側。彈性卡接體34a弾性地卡接於殼體I的第二壁14內緣,使蓋體3a可更穩固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第三實施例〕請參閱圖6及圖7,在本實施例中,蓋體3b設置有兩個,分別沿第二壁14的法線方向滑設於殼體I的第一壁13,以及垂直於第二壁14的法線方向滑設於殼體I的第二壁14。也可進ー步地包括彈性組件31b,彈性組件31b分別設置於蓋體3b與第一壁13,以及蓋體3b與第二壁14之間,亦即該些彈性組件31b —端頂抵第一壁13、第二壁14,該些彈性組件31b另一端頂抵蓋體3b,使蓋體3b弾性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蓋體3b亦可沿第一壁13的法線方向滑設於殼體I的第二壁14,並不對此作限制。另,開ロ 12及蓋體3b也可只設於第二壁14,而將第一壁13上的開ロ 12封閉。〔第四實施例〕請參閱圖8及圖9,在本實施例中,蓋體3c的第一板體31c接近第二板體32c的一側以ー轉軸部33c樞接於殼體I的第一壁13,轉軸部33c的軸向與第一壁13的法線方向互相平行,使蓋體3c得以樞接於殼體1,從而可開啟地蓋置於殼體I的開ロ 12。本實用新型的蓋體可開啟地蓋置於電子設備的殼體的開ロ,當蓋體呈蓋置狀態時,可提供通訊連接器較佳的防塵效果。此外,蓋體蓋置於插頭連接器上,更可用以輔助插頭連接器固定,使插頭連接器穩固地插置於通訊連接器,以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 殼體[0042]11容置空間12開ロ13第一壁14第二壁15第二卡扣部16凹槽2通訊連接器21 底板3 蓋體31第一板體32第二板體33 凹 ロ34 第一^^扣部35彈性迫緊塊36開槽3a 蓋體31a第一板體32a第二板體33a轉軸部34a彈性卡接體3b 蓋體31b彈性組件3c 蓋體31c 第一板體32c 第二板體33c轉軸部4插頭連接器41 線纜
權利要求1.ー種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蓋合結構包括 ー殼體,該殼體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該殼體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ー開ロ,該開ロ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該開ロ由該第一壁延伸至該第二壁; 一通訊連接器,該通訊連接器安裝於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內; ー蓋體,該蓋體可開啟地蓋置於該殼體的該開ロ ;以及 一插頭連接器,該插頭連接器插接於該通訊連接器,且該蓋體覆蓋該插頭連接器的後緣。
2.如權利要求第I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壁與該通訊連接器的一底板互相平行。
3.如權利要求第I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蓋體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體及一第二板體,該第二板體上形成有一凹ロ,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一壁互相平行,該第二板體與該第二壁互相平行。
4.如權利要求第3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板體遠離該第二板體的一側形成有至少ー第一卡扣部,該殼體的該第一壁形成有與該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相對應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該至少一第一卡扣部與該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接。
5.如權利要求第4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板體的另兩側各設有至少一弾性迫緊塊,該殼體的該第一壁設有與所述彈性迫緊塊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彈性迫緊塊配合於所述凹槽。
6.如權利要求第3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板體的ー側以ー轉軸部樞接於該殼體的該第一壁。
7.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幹,該第二板體形成有至少ー彈性卡接體,該至少一彈性卡接體弾性地卡接於該殼體的該第二壁。
8.如權利要求第I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蓋體沿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滑設於該殼體的該第一壁,或垂直於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滑設於該殼體的該第二壁。
9.如權利要求第8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蓋合結構還包括彈性組件,所述弾性組件設置於該蓋體與該第二壁或該第一壁之間,所述彈性組件頂抵該蓋體弾性地蓋置於該殼體的該開ロ。
10.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蓋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轉軸部的軸向與該第一壁的法線方向互相平行,或該轉軸部的軸向垂直於該第一壁的法線方向與該第二壁的法線方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蓋合結構,其包括殼體、通訊連接器、蓋體及插頭連接器。殼體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該殼體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及一開口,該開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該開口由該第一壁延伸至該第二壁。通訊連接器安裝於殼體的容置空間內。蓋體可開啟地蓋置於殼體的開口。該插頭連接器插接於該通訊連接器,且該蓋體覆蓋該插頭連接器的後緣。藉此,具有較佳的防塵效果,且能輔助插頭連接器固定。
文檔編號H01R13/52GK202474382SQ20112056667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洪培樵 申請人:立信傑(東莞)精密模具製造有限公司, 艾恩特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