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0:02:41

專利名稱: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其可以選擇能夠通過光學取景器 對被攝體像進行光學觀察的第一觀察方式、和能夠通過監視器對由攝像 元件拍攝的被攝體像進行電方式觀察的第二觀察方式。
背景技術:
已經知道有根據通過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檢測人物的面部位置 的技術。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 — 107335號公報中公開的攝像裝置根據從 CCD等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檢測作為被攝體的人物的面部位置,選 擇該位置作為測距區域進行自動調焦動作(AF動作)。在日本特開2003 — 107555號公報中公開的攝像裝置根據從CCD等 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檢測作為被攝體的人物的面部位置,選擇該位 置作為測光區域,進行確定曝光條件的自動曝光調節動作(AE動作)。在日本特開2001—309225號公報中公開的攝像裝置根據從CCD等 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檢測面部的屬性數據(位置、朝向、比例(scale)、 姿勢等),將圖像數據和屬性數據一起記錄在記錄介質中,使得屬性數據 可以使用。另一方面,關於電子攝像裝置中的被攝體的觀察方式,己經知道使 用光學取景器、或者在監視器上顯示通過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的方式。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0—333064號公報中公開的單反式電子照相機(DSLR: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具有以下兩個觀察方式,艮口, 可以利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的第一觀察方式、和可以通過顯示監視 器觀察從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的第二觀察方式。所述日本特開2000—333064號公報中公開的第二觀察方式一般被 稱為實時取景顯示(Live View Display)或瀏覽畫面顯示(Through Image Display)。實時取景顯示是除DSLR以外的數位照相機即緊湊型照相機幾 乎標準配置的功能。在DSLR中,雖然實時取景顯示不是標準功能,但 認為今後可能與緊湊型照相機同樣地成為標準功能。並且,像所述日本特開2003 — 10733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 — 107555號公報等中公開的那樣,在實時取景顯示中使用圖像識別算法檢 測人物的特徵點(面部),根據該檢測結果進行AF動作、AE動作等的控 制的緊湊型照相機已經在市場上銷售。通過安裝這種功能,即使是不熟 悉照相機操作的用戶,也能夠拍攝聚焦於人物並且曝光合適的照片。可是,像所述日本特開2000—333064號公報等中公開的那樣,如果 能夠在DSLR中進行實時取景顯示,則期望與緊湊型照相機相同,在實 時取景顯示中利用圖像識別算法檢測出人物並進行AF動作和AE動作的 控制。但是,在實時取景顯示過程中,由於連續驅動攝像元件,所以容易 導致攝像元件的溫度上升。攝像元件的溫度上升導致被稱為暗噪聲(dark noise)或固定模式噪聲(fixed pattern noise)的噪聲增加,而成為獲得高 畫質圖像數據時的障礙。為了避免這種障礙,在認為圖像數據劣化的情 況下,禁止實時取景顯示即可。但是,如果單純地禁止實時取景顯示動 作,則導致在實時取景顯示過程中執行的圖像識別動作(例如人物的面 部檢測)全部無法利用,明顯有損照相機的便利性。並且,既然在DSLR中安裝了兩個觀察方式,就期望照相機用戶能 夠選擇在利用光學取景器的觀察方式和基於實時取景顯示的觀察方式的 任一方式下進行攝影動作。 一般,在一邊觀看著實時取景顯示一邊進行 攝影動作時,由於照相機用戶將照相機保持得離開面部,所以照相機的 保持容易變得不穩定。另一方面,在一邊窺視著光學取景器一邊進行攝影動作時,照相機的保持穩定。因此,照相機用戶會考慮所使用的攝影 鏡頭的焦距和有無利用三角架等,來選擇利用光學取景器的觀察方式和 基於實時取景顯示的觀察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因此,期望能夠通過操作預定的開關來選擇切換觀察方式。根據照 相機用戶不同,有時期望在將觀察方式從實時取景顯示切換為利用光學 取景器時,不會使在實時取景顯示中通過圖像識別動作得到的信息無法 利用。在相反情況下也同樣。發明內容本發明就是鑑於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單反式 電子攝像裝置,其在能夠選擇第一觀察方式和第二觀察方式的環境中, 在觀察方式被選擇切換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利用在此前的觀察方式下取 得的有關被攝體的信息,而不會使該信息變得無法利用,其中,所述第 一觀察方式通過光學取景器觀察攝影鏡頭形成的被攝體像,所述第二觀 察方式取得攝影鏡頭形成的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通 過監視器觀察所取得的該圖像數據。並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在從第二 觀察方式選擇切換為第一觀察方式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利用在此前的第 二觀察方式下取得的有關被攝體的信息,並且可以防止因持續第二觀察 方式造成的攝像元件的噪聲增加,防止由攝像元件拍攝的圖像數據的劣 化。在本發明的電子攝像裝置中,可以在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下繼承在所 述第二觀察方式下根據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而識別出的被攝體信息 (例如人物位置),在第一觀察方式下也能夠進行基於所述被攝體信息的 攝影條件的設定。本發明的電子攝像裝置的一個構成示例可以表述如下。 一種單反式 電子攝像裝置,其可以選擇第一觀察方式和第二觀察方式中的任一方式, 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使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像,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取 得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且在監視器上顯示並觀察該圖像數據,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包括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其在以所述 第一觀察方式觀察時設定攝影條件;識別部,其在以所述第二觀察方式 觀察時,根據來自所述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來檢測人物位置並識別人物; 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其在以所述第二觀察方式觀察時,根據所述圖像 數據設定攝影條件,以使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被恰當地進行拍攝; 以及控制部,其在觀察方式被從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切換為所述第一觀察 方式時,繼承與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相關的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攝 影條件設定部進行的攝影條件的設定,以使該人物被恰當地進行拍攝。 本發明也可以理解為電子攝像裝置的攝像方法的發明。 本發明發揮以下效果,在觀察方式被選擇切換的情況下,通過在當 前觀察方式的攝影條件的設定中體現在此前的觀察方式下取得的有關被 攝體的信息,可以有效利用該被攝體信息,可以提高具有兩個觀察方式 的電子攝像裝置的便利性。


參照以下說明、所附權利要求以及附圖將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裝置 和方法的這些和其他特徵、方面及優點。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單反式電子照相機的簡要結構示例 的方框圖。
圖2是表示AF傳感器的結構示例的簡要立體圖。
圖3是表示AF傳感器檢測散焦量的區域的圖。 圖4是表示測光傳感器的結構示例的簡要立體圖。 圖5是表示光電二極體陣列的測光區域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操作取景器模式選擇開關(SW)時的動作控制示例的流 程圖。
圖7是表示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的攝影動作控制示例的 流程圖。
圖8是表示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承接圖7的攝影動作控 制示例的流程圖。圖9是表示選擇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的攝影動作控制示例的 流程圖。
圖10是表示選擇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承接圖9的攝影動作控
制示例的流程圖。
圖11是表示算法繼承處理示例的子程序的流程圖。
圖12是示意表示伴隨取景器模式的變化的構圖變化情況的說明圖。
圖13A是表示在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取得的圖像數據示
例的說明圖。
圖13B是表示焦點檢測區域的選擇示例的說明圖。 圖13C是表示測光區域的選擇示例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單反式電子照相機的簡要結構示例的方框 圖。本實施方式的單反式電子照相機(以下簡稱為"單反式照相機"(SLR Camera))構成為可以選擇第一觀察方式(OPT)和第二觀察方式(EVF), 其中,所述第一觀察方式通過光學取景器觀察由攝影鏡頭形成的被攝體 像,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取得攝影鏡頭形成的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 的圖像數據,通過監視器觀察取得的該圖像數據。
所述單反式照相機具有主體系統100、相對該主體系統100可以自
由裝卸更換的更換鏡頭系統10。
首先,說明主體系統100側的結構概況和作用。主體系統100具有 掌管單反式照相機的總體控制的系統控制器50。該系統控制器50具有 CPU51和多個電路塊。所述多個電路塊例如由圖像處理電路52、壓縮解 壓縮電路53、圖像識別電路54、外部存儲器IF電路55、通用I/O電路 56、中斷控制電路57、定時計數器58、 A/D轉換器59等構成。CPU 51 和各個電路塊52 59通過控制線和總線相連接。
圖像處理電路52對由CCD等攝像元件20拍攝並從攝像元件接口電 路72取入的圖像數據,實施Y校正、顏色變換、像素變換、白平衡處理等預定的處理。壓縮解壓縮電路53進行對由圖像處理電路52進行圖像
處理後的圖像數據的壓縮處理、和對從存儲卡70讀出的壓縮圖像數據的 解壓縮處理。圖像識別電路54在使用預定的圖像識別算法從由攝像元件 20拍攝到的圖像數據中檢測作為被攝體的人物的面部特徵點時,執行必 要的圖像處理,實現識別部的功能。
外部存儲器IF電路55發揮存儲卡70、 SDRAM 71、 FkshRom (閃 存)68與系統控制器50內部的數據總線之間的橋梁作用。在此,在 FlashRom68中記錄有用於控制總體動作的控制程序、溫度日誌數據、控 制參數等。系統控制器50通過使CPU51讀出並執行存儲在FlashRom 68 中的控制程序,來控制照相機的動作。SDRAM 71用於臨時存儲通過攝 像元件接口電路72得到的圖像數據,並被用作系統控制器50的工作區 域。存儲卡70是半導體非易失性存儲器或小型HDD等可以裝卸的記錄 介質。
並且,通用I/O電路56被用作與系統控制器50連接的操作SW (開 關)67的讀入端子、控制周邊電路的控制信號的輸出端子。中斷控制電 路57生成基於操作SW 67的中斷信號、基於定時計數器58的中斷信號 等。定時計數器58對時鐘進行計數並產生系統控制所需的定時信號。A/D 轉換器59對單反式照相機具有的測光傳感器31、溫度傳感器81等各種 傳感器的檢測輸出進行A/D轉換。
並且,時鐘電路(實時時鐘)69生成年月日時分秒的時間數據,輸 出給系統控制器50。攝像元件20由CCD、 CMOS圖像傳感器等構成, 把通過攝影鏡頭1成像的被攝體像光電轉換為模擬電信號。攝像元件接 口電路72生成用於驅動攝像元件20的定時脈衝,讀出通過攝像元件20 進行光電轉換後的模擬電信號,並進行A/D轉換,然後作為圖像數據傳 送給系統控制器50。
溫度傳感器81設置在攝像元件20的附近,檢測攝像元件20的溫度, 並與溫度測定電路82—起構成溫度檢測部。關於溫度傳感器81,可以使 用電阻值根據溫度而變化的元件和半導體溫度傳感器。為了更加準確地 測定溫度,也可以在構成攝像元件20的電路內部形成半導體溫度傳感器。在攝像元件20中,由於暗電流而產生噪聲。已經知道在溫度上升7 10°C
時,暗電流變為約2倍。因此,通過測定攝像元件20的溫度,可以檢測
攝像元件的噪聲電平(或者預測噪聲電平)。即,利用溫度傳感器和溫度 測定電路來構成噪聲電平檢測部(噪聲電平預測部)。
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檢測產生於單反式照相機中的振動。 所述振動檢測傳感器83也被用作構圖變化量檢測部。使用該振動檢測傳 感器83的輸出,執行兩種模糊校正動作。
第1模糊校正動作在實時取景顯示時進行。CPU 51根據振動檢測傳 感器83的輸出,變更以預定的幀頻取得的圖像數據上的讀出位置,把變 更讀出位置後的圖像數據輸出給液晶監視器64,由此可以在液晶監視器 64上顯示沒有模糊的圖像。即,第l模糊校正動作是利用了振動檢測傳 感器83的電子模糊校正動作(第1模糊校正部)。
第2模糊校正動作在攝影動作時(即取得靜態圖像數據時)進行。 根據振動檢測傳感器83的輸出,驅動攝像元件變位機構22,使攝像元件 20在與攝影鏡頭1的光軸垂直的平面上變位。通過該校正動作,來校正 產生於靜態圖像中的模糊。從致動器驅動電路23提供針對攝像元件變位 機構22中的致動器的驅動電力。並且,作為其他方法,也可以根據振動 檢測傳感器83的輸出,使攝影鏡頭的一部分變位而進行模糊校正。艮口, 第二模糊校正動作是利用了振動檢測傳感器83的光學模糊校正動作(第 二模糊校正部)。
快門19設置在攝像元件20的曝光面側的前表面,通過快門驅動機 構21而開閉,由此對攝像元件20進行遮光/曝光控制。針對快門驅動機 構21中的致動器的驅動電力,也從致動器驅動電路23提供。
快速返回反射鏡(以下,簡稱為QR反射鏡)11設置在攝像元件20 的曝光面側的前表面,是可以在下降位置和上升位置之間自由移動的光 路切換部件。QR反射鏡11的下降位置位於攝影鏡頭1的光路中,是向 聚焦面(focus mat) 13 (五稜鏡14)側引導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 的位置。上升位置是避開攝影鏡頭1的光路的位置,以便向攝像元件20 側引導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由反射鏡驅動機構18對QR反射鏡11進行變位驅動。對反射鏡驅動機構18中的致動器的驅動電力,也從致
動器驅動電路23提供。在此,在QR反射鏡11位於下降位置時,聚焦面 13上的被攝體像可以通過由五稜鏡14和目鏡15構成的光學取景器進行 觀察。
測光電路32將通過光學取景器(五稜鏡14)測定被攝體像的明亮 度的測光傳感器31的輸出放大,向系統控制器50輸出與亮度對應的電 信號。CPU 51根據測光電路32的輸出來確定攝影條件中的曝光條件。 在此,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QR反射鏡11位於上升位置,所以不能 使用測光電路32。因此,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CPU51根據從攝像元 件20得到的圖像數據輸出,來檢測被攝體亮度,確定靜態圖像的攝影條 件中的曝光條件。
並且,QR反射鏡11在中央部具有半透射區域,在位於下降位置時, 透射過中央的半透射區域的攝影鏡頭1的光束的一部分在副反射鏡12處 被反射,並被引導到AF (Auto Focus,自動對焦)傳感器16。關於該 AF傳感器16,可以使用公知的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AF傳感器16 由焦點檢測電路17控制。CPU51根據焦點檢測電路17的輸出,來檢測 攝影鏡頭1所形成的被攝體像的位置與攝像元件20的感光面之間的偏移 量即散焦量(defocus amount)。該散焦量被發送給設於更換鏡頭系統10 側的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攝影鏡頭1被驅動(第1焦點調節部)。
另一方面,根據從攝像元件20得到的圖像數據來檢測圖像數據的清 晰度(sharpness)(對比度),由此可以使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在 攝像元件20的感光面上以聚焦狀態成像。通過圖像處理電路52檢測清 晰度,根據該清晰度驅動攝影鏡頭1,使攝影鏡頭1位於清晰度最大的位 置,從而形成聚焦狀態(第二焦點調節部)。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通 過這種所謂的對比度方式的AF動作來進行焦點調節。即,在第一觀察方式(OPT)中,第1焦點調節部(相位差方式的 焦點調節動作)動作,在第二觀察方式(EVF)中,第二焦點調節部(對 比度方式的焦點調節動作)動作。
電力電路61把電池62的電壓轉換為必要的驅動電壓,並提供給系統控制器50及其周邊電路。根據CPU 51的指令進行電力的分配控制。
液晶監視器驅動電路63驅動液晶監視器64。液晶監視器64根據來自液 晶監視器驅動電路63的驅動信號,顯示實時取景動作時的圖像數據或顯 示各種菜單等。背照燈驅動電路66驅動背照燈65亮燈,其中該背照燈 是設於液晶監視器64背面的LED等。
並且,操作SW67是用於操作單反式照相機的開關,包括釋放SW、 模式設定SW、取景器模式選擇SW、電源SW等。
固定檢測傳感器99是用於檢測照相機主體被固定在哪種固定裝置 (例加三角架,例如顯微鏡等光學設備)上的傳感器。例如,在照相機 的底面配置光反射器。並且,利用該光反射器來檢測照相機被固定在三 角架上的情況。另外,也可以配置在將三角架安裝在照相機底面上時接 通的開關,並用作傳感器。
下面,說明更換鏡頭系統10側的概要結構和作用。更換鏡頭系統 10由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控制。更換鏡頭系統10被安裝在主體系統100 上後,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與系統控制器50通過通信線相連接。並且, 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50的指令,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進行預定的動作。
變倍鏡頭驅動機構6是改變攝影鏡頭1的焦距的機構,可以使變倍 鏡頭2變位移動。在變倍鏡頭驅動機構6中設有致動器,其根據來自致 動器驅動電路7的供給電力而被驅動。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可以通過致 動器驅動電路7變更焦距。並且,限制攝影鏡頭1的光束的光圈4由光 圈驅動機構5驅動。在光圈驅動機構5中設有致動器,其通過來自致動 器驅動電路7的供給電力而被驅動。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可以通過致動 器驅動電路7將光圈設定為預定值。聚焦鏡頭驅動機構3是使攝影鏡頭1 變位的機構。在聚焦鏡頭驅動機構3中設有致動器,其根據來自致動器 驅動電路7的供給電力而被驅動。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可以通過致動器 驅動電路7使攝影鏡頭1變位。根據從系統控制器50傳送來的散焦量, 鏡頭控制微計算機8控制攝影鏡頭1的位置。
圖2表示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16的結構示例。攝影鏡頭1的光 束在QR反射鏡器11和副反射鏡12處被反射,並在AF傳感器16附近的一次成像面161上形成被攝體像。該被攝體像經由聚光鏡頭162、反射鏡163而被引導到分離鏡頭164上。分離鏡頭164由鏡頭164al、 164a2 和鏡頭164bl、 164b2這兩對鏡頭構成,各個鏡頭形成的像形成於光電轉 換元件165上對應的傳感器組165al、 165a2、 165bl、 165b2上。在此, 對在水平方向上成對的傳感器組165al、 165a2的輸出和在垂直方向上成 對的傳感器組165bl、 165b2的輸出,進行求出像的相位差的運算,由此 可以求出散焦量。圖3是表示AF傳感器16檢測散焦量的區域的圖。在攝影範圍內的 FA1 FA11所示的11處標記,表示檢測散焦量的位置。由焦點檢測電路 17進行有關光電轉換元件165的積分動作、其輸出的放大、其輸出的A/D 轉換、散焦量的計算等的控制。圖4和圖5表示測光傳感器31的結構示例。在目鏡15附近的五稜 鏡14的後級配置的測光傳感器31,具有檢測鏡頭311和光電二極體陣列 312。在聚焦面13上形成的被攝體像經由五稜鏡14和檢測鏡頭311而成 像於二維配置的光電二極體陣列312上。例如,由7x7個部分形成的光 電二極體陣列312如圖5所示,分別對應於攝影區域的預定的測光區域 EA1 EA49。光電二極體陣列312的輸出在測光電路32中被放大,並被 實施A/D轉換。在此,作為攝影時的取景器模式(觀察模式),本實施方式的單反式 照相機可以自動/手動選擇為第一觀察方式的光學取景器(OPT)模式和 為第二觀察方式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所述光學取景器模式通過 光學取景器觀察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所述電子取景器模式取得 攝影鏡頭1所形成的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20的圖像數據,並通過 液晶監視器64來觀察取得的該圖像數據。以下,參照圖6 圖11所示的 流程圖,說明對應於取景器模式的動作控制示例。圖6是表示作為由系統控制器50中的CPU 51執行的動作控制示例 的一例,操作了操作SW 67中的取景器模式選擇SW時的動作控制示例 的流程圖。用戶通過操作取景器模式選擇SW,可以任意選擇光學取景器 模式和電子取景器模式。在利用焦距較長的鏡頭進行拍攝時,照相機容易振動。因此,期望可靠地保持照相機以利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 在觀看著光學取景器進行拍攝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電子取景器 來觀察被攝體。在操作了取景器模式選擇SW時,首先,判定當前的取景器模式是光學取景器(OPT)模式還是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步驟S100)。如果當前的取景器模式是光學取景器(OPT)模式,則設定電子取 景器(EVF)模式,取消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步驟S101)。然後, 從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驅動QR反射鏡ll (步驟S102),將快門19設定 為打開狀態(步驟S103)。由此,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可以成像於 攝像元件20上,按照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在液晶監視器64上顯 示攝像元件20取得的圖像數據,由此開始實時取景動作(步驟S104)。與實時取景動作的開始並行,開始圖像識別動作(面部位置檢測動 作)(步驟S105)。即,CPU51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控制圖像識別電 路54使其實時地執行公知的圖像識別算法。通過該處理,檢測被攝體的 特徵點、例如表示面部特徵的輪廓、眼睛、嘴、鼻子等,取得被攝體的 位置信息和被攝體的大小信息。該圖像識別動作可以在攝影區域的所有位置執行。另一方面,AF傳 感器不能按照圖3所示在整個攝影區域進行焦點檢測動作。但是,優選 進行圖像識別動作的區域與AF傳感器的檢測區域大致吻合。這是因為在 取景器模式被從EVF模式變更為OPT模式時,想要把通過圖像識別動作 檢測出的被攝體的位置信息用作來自AF傳感器的檢測位置。並且,與實時取景動作的開始並行,開始利用溫度傳感器81的攝像 元件20的溫度測定動作,以便間接地檢測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預 測噪聲電平)。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以預定周期持續溫度測定動作(步 驟S106)。例如,利用定時計數器58以預定的間隔產生中斷信號。與該 中斷信號同步,利用溫度傳感器81測定攝像元件20的溫度,例如作為 溫度日誌數據存儲在Flash Rom 68中。另一方面,在步驟S100中,在當前的取景器模式是電子取景器(EVF) 模式時,根據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開始測定構圖變化(測定振動角度)(步驟S109)。即,以當前的單反式照相機的位置為基準,開始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的積分,以便測定伴隨取 景器模式選擇SW操作的構圖變化。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 出與角速度成正比,所以通過進行預定時間的積分,而求出單反式照相 機的光軸在預定時間中振動的角度。由此,可以檢測在預定時間中產生 的構圖的變化量。有關該構圖的變化量的信息將在後述的算法繼承時使 用。然後,設定光學取景器(OPT)模式,取消電子取景器(EVF)模 式(步驟SllO)。接著,從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驅動QR反射鏡(步驟 Slll),將快門19設定為關閉狀態(步驟S112)。由此,攝影鏡頭l形成 的被攝體像可以成像於聚焦面13側,可以按照光學取景器(OPT)模式 通過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像。於是,進行實時取景動作的停止處理(步 驟S113),並且也使圖像識別動作停止(步驟S114)。在此,在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 模式時,把通過此前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的圖像識別動作取得 的圖像識別信息(被攝體信息)存儲在SDRAM71、 FlashRom 68、或系 統控制器內的RAM中的任一方中(步驟S115)。此時,作為通過圖像識 別動作取得的被攝體信息,記錄有被攝體的位置、被攝體的方向、被攝 體的大小等信息。並且,也一併存儲有屬性信息。屬性信息例如指切換 取景器模式的時間(日期時間)、攝影鏡頭l的信息(單焦點鏡頭(fixed focus lens)、變焦鏡頭、近距鏡頭、鏡頭的焦距、鏡頭的明亮度)、動作 模式信息(攝影模式、連續攝影模式、模糊校正模式)等。這些信息中 的至少一個被記錄為屬性信息。這些屬性信息如後面所述,在光學取景 器(OPT)模式下的焦點檢測動作、曝光條件設定動作中被用來判定是 否適合繼承被攝體信息,另外也被用來校正被攝體的信息。然後,使溫 度傳感器81對攝像元件20的溫度測定動作也停止(步驟S116)。下面,圖7和圖8是作為通過系統控制器50中的CPU 51執行的動 作控制示例之一、示出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的攝影動作控制 示例的流程圖。首先,判定操作SW 67中未圖示的第1釋放SW是否被接通(步驟S200)。如果沒有被接通(步驟S200:"否"),則判定由溫度傳感器81所檢測的攝像元件20的溫度數據是否超過預先設定的判定值 (步驟S210)。如果溫度數據沒有超過判定值(步驟S210:"否"),則進 行待機直到第1釋放SW被接通。另一方面,在第1釋放SW被接通時(步驟S200:"是"),把在圖像 識別處理中提取出的面部位置(被攝體的位置)設定為焦點檢測區域(步 驟S211)。然後,判定由溫度傳感器81所檢測的攝像元件20的溫度數據 是否超過了預先設定的判定值(步驟S212)。如果溫度數據沒有超過判定 值(步驟S212:"否"),則根據所設定的焦點檢測區域的圖像數據計算對 比度值(步驟S213)。判定計算出的對比度值是否是最大值(步驟S214), 如果不是最大值(步驟S214:"否"),則驅動攝影鏡頭1直到被攝體位置 處於聚焦狀態且對比度值成為最大值(步驟S215)。這些步驟S213 S215的處理作為對比度方式的焦點調整動作而執 行。另外,在聚焦狀態下從圖像數據中取得亮度數據,設定攝影條件(光 圈、快門速度、顏色校正、Y校正等),使面部位置(被攝體的位置)成 為適當的曝光條件,從而可以攝影(步驟S216)。這些步驟S213 S216 的處理作為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的功能而執行。接著,待機直到第2釋放SW被接通(步驟S217)。在第2釋放SW 被接通後(步驟S217:"是"),使實時取景動作停止(步驟S218),並且 使用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開始模糊校正動作(步驟S219)。 然後,按照所確定的曝光條件使攝像元件20曝光,並取得圖像數據(步 驟S220)。在取得圖像數據後,使模糊校正動作停止(步驟S221),並且 通過圖像處理電路52對所取得的圖像數據執行預定的圖像處理,然後生 成圖像文件並存儲在存儲卡70中(步驟S222)。然後,進行實時取景動 作的開始處理,恢復為實時取景動作(步驟S223)。另一方面,在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在步驟S210或步驟 S212的判定處理中判定為攝像元件20的溫度數據超過判定值時(步驟 S210:"是"或者步驟S212:"是"),執行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強制 性地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模式的處理。步驟S230 S237中所示的該處理與步驟S109 S116的情況下的處理相同。艮口,根據攝像元件的溫度數據,攝像裝置自動將電子取景器模式切 換為光學取景器模式。通過該動作,可以防止所拍攝的圖像數據的噪聲 增加及畫質劣化。也可以防止攝像元件在超過攝像元件的動作溫度極限 的狀態下動作。首先,根據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開始測定構圖變 化(測定振動角度)(步驟S230)。並且,強制性地設定為光學取景器(OPT) 模式,取消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步驟S231)。接著,從上升位置向 下降位置驅動QR反射鏡11 (步驟S232),將快門19設定為關閉狀態(步 驟S233)。由此,攝影鏡頭1形成的被攝體像可以成像於聚焦面13側, 可以按照光學取景器(OPT)模式通過光學取景器來觀察被攝體像。因 此,進行實時取景動作的停止處理(步驟S234),並且使圖像識別動作也 停止(步驟S235)。在此,在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強制性地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 器(OPT)模式時,把通過此前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的圖像識別 動作而取得的圖像識別信息(被攝體信息)存儲在SDRAM 71 、 Flash Rom 68、或系統控制器內的任一方中(步驟S236)。此時,屬性信息也與通過 圖像識別動作所取得的被攝體信息一併存儲。並且,使溫度傳感器81對 攝像元件20的溫度測定動作也停止(步驟S237)。另外,在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強制性地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 器(OPT)模式時,由於不依賴於照相機用戶的意志,所以需要在液晶 監視器64上進行模式變更的警告顯示。該警告顯示不希望在模式變更時 立刻進行,而希望根據由溫度傳感器81所檢測的攝像元件20的溫度上 升程度,來預測模式變更的必要性,並且事前開始警告顯示。例如可以 採用以下方式,在進行模式變更動作的10秒前開始警告顯示,進行警告 顯示並且以倒計時方式顯示距實際開始模式變更為止的時間。此外,圖9和圖10是表示作為通過系統控制器50中的CPU 51執行 的動作控制示例之一的、選擇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的攝影動作控 制示例的流程圖。首先,判定操作SW 67中的第1釋放SW (未圖示)是否被接通(步驟S300)。如果沒有被接通(步驟S300:"否"),則待機直到第1釋放SW被接通。在第1釋放SW被接通時,進行用於判定在此前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所取得的有關被攝體的信息的繼承是否合適的算法繼承(承接) 處理(步驟S301)。關於該算法繼承處理,參照圖ll所示的子程序進行 說明。首先,讀出在步驟S115和步驟S236中所存儲的圖像識別信息(包 括屬性信息)(步驟S400),判定該圖像識別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步驟 S401)。 SP,根據與圖像識別信息一起存儲的屬性信息,來判定所存儲的 圖像識別信息(被攝體的信息)是否可以在當前的光學取景器(OPT) 模式下使用。例如,在作為屬性信息所存儲的時刻與當前時刻是具有預 定值以上的偏差的時刻時,判定為該圖像識別信息不能使用,不應該繼 承。並且,在作為屬性信息所存儲的動作模式與當前的動作模式不同時, 判定為該圖像識別信息不能使用,不應該繼承。另外,在作為屬性信息 所存儲的攝影鏡頭1的類型與當前安裝的攝影鏡頭1的類型不同時,判 定為該圖像識別信息不能使用,不應該繼承。步驟S401的處理作為繼承 合適與否判定部的功能由CPU 51執行。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從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中識別出的圖 像識別信息(人物位置、人物的大小)的可靠性較高。但是,該信息未 必能夠在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下使用。在取景器模式的切換後,並 不立即進行攝影動作。當在取景器模式的切換後,照相機的使用環境、 照相機的使用條件變化時,圖像識別信息不能使用。即,通過使用與圖 像識別信息一起存儲的屬性信息,可以防止錯誤使用圖像識別信息。在判定為圖像識別信息沒有可靠性時(步驟S401:"否"),清除可以 繼承標誌(步驟S411),視為該圖像識別信息不能使用,不應該繼承。另一方面,在根據屬性信息判定為圖像識別信息具有可靠性時(步 驟S401:"是"),根據固定檢測傳感器的輸出來判斷照相機主體是否被固 定(步驟S4010)。在檢測到照相機主體被安裝在固定裝置上時,不存在 伴隨取景器模式的變更而帶來的構圖變化。因此,在判斷為被安裝在固定裝置上時(步驟S4010:"是"),不執行對構圖變化進行校正的動作(步驟S402、 S403、 S404)。在判斷為沒有安裝在固定裝置上時(步驟S4010: "否"),根據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的積分值,計算構圖的 變化量(照相機振動角度e)(步驟S402),判定是否可以進行圖像識別信 息(位置)的校正(步驟S403)。該處理是由於取景器模式不同用戶對照 相機的保持狀態也不同而執行的。即,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 觀看著液晶監視器64進行拍攝,因此用戶將照相機保持得遠離面部,與 此相對,在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下,窺視著光學取景器進行拍攝, 因此用戶必然將照相機保持得接近面部。因此,由於伴隨取景器模式的 變化而產生的照相機保持狀態的變化,照相機產生振動,構圖也產生變 化。構圖變化導致產生以攝影區域為基準的被攝體位置的變化。—例如,圖12是示意性表示伴隨取景器模式的變化的構圖變化狀態的 說明圖。在圖中,實線表示將要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變化為光學 取景器(OPT)模式之前的攝影區域,虛線表示用戶在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下開始觀察時的攝影區域。在此,單反式照相機的振動量e (構圖的變化量)可以通過對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進行積分來檢 測。在振動量e超過預定值時,通過圖像識別檢測到的之前的被攝體位置 偏離到攝影區域之外,通過圖像識別得到的被攝體的位置信息不能使用。 因此,在步驟S402、 S403的處理中,計算伴隨取景器模式切換而帶來的構圖的變化量(振動角度e),在該振動角度e超過預定值時,判定為不能進行圖像識別信息的位置校正,不應該繼承(步驟S403:"否"),清除可 以繼承標誌(步驟S411)。另一方面,在振動角度e為預定值以下,可以進行圖像識別信息的校正時(步驟S403:"是"),根據振動角度e來校正面部位置信息(步驟S404)。由此,根據檢測到的構圖的變化量來校正將要繼承的被攝體位置信息(面 部位置信息)。通過步驟S402 S403的處理,不會將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 識別出的圖像識別信息(人物的位置數據)錯誤地繼承(承接)到光學 取景器(OPT)模式中。並且,在繼承時,可以繼承正確的圖像識別信息。接著,取得攝影鏡頭1的焦距信息f (步驟S405),判定是否可以校正圖像識別信息(尺寸)(步驟S406)。該處理是由於在變更取景器模式 後用戶有可能使攝影鏡頭l進行變焦(zooming)的情況而執行的。艮P, 在攝影鏡頭1的焦距因變焦而變化時,被攝體相對於攝影區域的尺寸也 變化。在通過變焦加大鏡頭焦距時,攝影倍率變大,被攝體相對攝影區 域的尺寸變大,如果尺寸過大,會導致被攝體超出攝影區域。在這種情 況下,不能使用也不應該繼承之前得到的通過圖像識別獲得的被攝體的 尺寸信息。相反,在因變焦而縮小鏡頭焦距時,攝影倍率變小,被攝體相對攝 影區域的尺寸變小。換言之,視場角擴大,有可能導致新的被攝體進入 攝影區域。在這種情況下,只對之前被圖像識別出的被攝體設定曝光條 件未必合適,所以在該情況時,之前得到的通過圖像識別獲得的被攝體 的尺寸信息也不能使用且不應該繼承。因此,在步驟S405、 S406的處理中,判定是否可以根據取景器模式 切換時的焦距信息f的變化來校正圖像識別信息的尺寸,在不能進行尺寸 校正時,判定為不應該繼承(步驟S406:"否"),清除可以繼承標誌(步 驟S411)。另一方面,在可以進行尺寸校正時(步驟S406:"是"),根據 焦距信息f來校正面部的大小信息(步驟S407)。通過步驟S405 S407的處理,不會將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 識別到的圖像識別信息(人物的大小數據)錯誤地繼承(承接)到光學 取景器(OPT)模式中。並且,在繼承時,可以繼承正確的圖像識別信 自趙、o然後,根據校正後的面部的位置和大小信息,選擇相位差方式的AF 傳感器16的焦點檢測區域(步驟S408)。同樣,根據校正後的面部的位 置和大小信息,選擇測光傳感器31的測光區域(步驟S409),設定可以 繼承標誌(步驟S410)。關於步驟S408、步驟S409的處理,參照圖13A 圖13C進行說明。 圖13A表示在選擇電子取景器(EVF)模式時(實時取景動作中)從攝像元件20取得的圖像數據示例。在該圖像數據中,假設存在作為被攝體的人物的面部。CPU 51利用圖像識別電路54根據面部特徵點檢測虛線所示那樣的面部存在區域。並且,確定檢測出的面部區域的尺寸和位置(在取得圖像的區域的中心設定虛擬坐標軸(X、 Y)並定義位置即可)。然後,在步驟S408中,如圖13B所示,根據檢測到的面部區域的尺 寸和位置信息,例如選擇FA1作為AF傳感器16的焦點檢測區域。CPU 51取得與該焦點檢測區域FA1對應的散焦量並進行焦點調節動作。另外, 在根據檢測到的面部區域的尺寸和位置而選擇的區域跨越AF傳感器16 的多個焦點檢測區域時,例如選擇處於其中央的焦點檢測區域等,選擇 一個焦點檢測區域即可。相反,在不存在與檢測到的面部的尺寸和位置 對應的焦點檢測區域時,選擇最接近該位置的焦點檢一測區域即可。通過 採用這種選擇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圖像識別信息。並且,在步驟S409中,如圖13C所示,根據檢測到的面部區域的尺 寸和位置信息,例如選擇EA3、 EA9、 EAIO、 EAll、 EA16、 EA 17、 EA18、 EA19、 EA24作為測光傳感器31的測光區域。CPU 51例如對光 電二極體312的輸出乘以針對每個測光區域的加權的係數,求出平均值, 根據平均值來確定攝影條件。在求平均值時,賦予給所選擇出的測光區 域的加權係數被設定為大於針對未被選擇的測光區域的加權係數。根據 這種動作,可以在適當的攝影條件下拍攝識別出的區域。在圖11所示的算法繼承處理中使用以下信息,判斷在電子取景器模 式下識別出的圖像識別信息是否可以在光學取景器模式中繼承。另外, 進行了圖像識別信息的校正。圖ll所示的方法只不過是一個示例。利用這些信息中的至少一個進行算法繼承處理即可。還可以選擇幾 個信息並任意組合來進行算法繼承處理。屬性信息攝影裝置是否被固定的信息 檢測攝影裝置的振動的信息下面,返回圖9,說明選擇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的攝影動作控 制。判定作為上述步驟S301的算法繼承處理的結果是否建立了可以繼承標誌(步驟S302)。如果通過步驟S410設定了可以繼承標誌(如果是1 ), 則對焦點檢測電路17進行設定,以使可以把在步驟S408中選擇出的焦 點檢測區域作為所繼承的焦點檢測區域而進行焦點檢測(步驟S303)。然 後,根據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16的輸出,以所繼承的焦點檢測區域 為對象進行散焦量的檢測(步驟S304),並且控制為進行驅動攝影鏡頭 1的焦點調節動作,直到處於所檢測的散焦量收斂在預定值以下的聚焦狀 態(步驟S305、 S306)。在攝影鏡頭1被控制為聚焦狀態後(步驟S305:"是"),從測光電路 32取得亮度數據(步驟S307),把在步驟S409中選擇出的測光區域作為 所繼承的測光區域,來確定光圈、快門速度、顏色校正、Y校正等曝光條 件(圖像數據的取得條件),以使該測光區域處^1適當的曝光條件下(步 驟S308)。這些步驟S303 S308的處理作為繼承時的第一攝影條件設定 部的功能而執行。艮P,使用在電子取景器模式(EVF)下檢測出的人物的位置,進行 相位差方式的焦點檢測動作。通過該動作,可以迅速將焦點對準用戶所 期望的被攝體。與只使用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16進行焦點調整動作 時相比,焦點對準用戶所期望的被攝體的概率較高。並且,使用在電子取景器模式(EVF)下檢測出的人物的位置,確 定測光區域。因此,能夠以合適的曝光條件來拍攝用戶所期望的被攝體。 與只使用測光電路32來設定曝光條件時相比,曝光條件適合於用戶所期 望的被攝體的概率較高。在攝影鏡頭1被控制為聚焦狀態,並且設定了曝光條件後,轉入攝 影動作。首先,待機直到第2釋放SW被接通(步驟S309),在第2釋放 SW被接通時(步驟S309:"是"),從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驅動QR反射 鏡ll (步驟S310),使用振動檢測傳感器(陀螺儀)83的輸出,來開始 模糊校正動作(步驟S311)。然後,在所確定的曝光條件下使攝像元件 20曝光,而取得圖像數據(步驟S312)。在取得圖像數據後,使模糊校 正動作停止(步驟S313),並且通過圖像處理電路52對所取得的圖像數 據執行預定的圖像處理之後,生成圖像文件存儲在存儲卡70中(步驟S314)。在攝影后,從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驅動QR反射鏡11 (步驟S315), 使返回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下的待機狀態。另一方面,在步驟S302中,如果上述步驟S301的算法繼承處理的 結果是沒有建立可以繼承標誌時(如果通過步驟S411清除了可以繼承標 志),則在之前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取得的被攝體的信息不能使 用。因此,進行普通的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下的處理。首先,對焦點檢測電路17進行設定,以使可以在AF傳感器16的 所有檢測區域(FA1 FA11)中進行焦點檢測(步驟S320)。然後,根 據AF傳感器16的輸出,以所有焦點檢測區域為對象進行散焦量的檢測 (步驟S321),從中選擇一個焦點檢測區域(步驟S322)。例如,選擇位 於攝像範圍中心的焦點檢測區域。然後,—控制為進行驅動攝影鏡頭1 的焦點調整動作,直到處於所選擇的焦點檢測區域的散焦量收斂於預定 值以下的聚焦狀態(步驟S323 S325)。在攝影鏡頭1被控制為聚焦狀態後(步驟S324:"是"),從測光電路 32取得亮度數據(步驟S326),確定光圈、快門速度、顏色校正、Y校正 等曝光條件,以使與在步驟S322中選擇出的焦點檢測區域對應的測光區 域處於合適的曝光條件下(步驟S327)。這些步驟S320 S327的處理作 為不進行繼承的常規狀態的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的功能而執行。在攝影 鏡頭l被控制為聚焦狀態,並且設定了曝光條件後,與步驟S309 S315 的情況相同,轉入攝影動作。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單反式照相機,具有利用溫度間接地檢測 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的溫度傳感器81等。於是,在選擇電子取景器 (EVF)模式時,當通過溫度傳感器81間接地檢測到攝像元件20的噪 聲電平超過預定值時,強制性地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模式。 因此,可以防止因電子取景器(EVF)模式的繼續而造成的攝像元件20 的噪聲增加,以防止攝像元件20拍攝的圖像數據劣化。並且,在進行這種取景器模式的選擇切換時,繼承在電子取景器 (EVF)模式下識別出的被攝體位置的信息,控制曝光條件的設定,以 使該被攝體位置處於合適的曝光條件下。並且,根據所繼承的被攝體位置選擇檢測區域,控制相位差方式的焦點調節動作。因此,在從電子取 景器(EVF)模式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可以有效利用在之前的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取得的有關被攝體的信息,可以減輕曝光條件設定和焦點調節動作的負擔,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處理。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攝像元件20的溫度上升,使得噪聲電 平提高、圖像數據劣化,所以作為間接檢測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的部 分(預測噪聲電平的部分),使用了溫度傳感器81等。並且,在所檢測 的溫度超過預定值時,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強制性地選擇切換為 光學取景器(OPT)模式,由此防止攝像元件20拍攝的圖像數據劣化。 作為用於使進行這種取景器模式的自動切換的檢測部,不限於使用溫度 傳感器81的方法。優選直接檢測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嚴格地講, 優選對實際上取得圖像數據的有效像素進行遮光,從該像素檢測噪聲電 平。但是,如果在實時取景動作過程中將有效像素遮光,則將導致液晶 監視器64上的顯示圖像中斷。因此,作為更現實的方法,可以使用CCD 等攝像元件20具有的光學黑(OPTICALBLACK)像素(OB像素),監 視該光學黑像素的輸出電平。即,可以判定光學黑像素的輸出電平是否 處於噪聲電平超過預定值的狀態,在判定為超過預定值時,強制性地從 電子取景器(EVF)模式選擇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模式。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在轉入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時執 行的相位差方式的焦點檢測動作和測光動作中,繼承並體現在電子取景 器(EVF)模式下的實時取景動作中取得的被攝體的信息,但是也可以 適用於相反的模式變更的情況。即,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的實 時取景動作中的被攝體識別處理中,繼承並體現通過選擇光學取景器 (OPT)模式時執行的相位差方式的焦點檢測動作和測光動作取得的被 攝體的信息。從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16和測光電路32獲得的被攝體 的位置信息的精度低於從圖像數據中提取被攝體的特徵點並指定其位置 的方法。但是,執行提取被攝體的特徵點的圖像識別算法所需要的處理, 會在硬體和軟體上形成較大負擔。因此,即使精度較低,但通過繼承並 體現從已知的相位差方式的AF傳感器16和測光電路32獲得的大致的被攝體位置信息,從而與最初就把所有區域作為對象的情況相比,可以縮 短圖像識別算法的執行時間,並減輕負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操作SW67 (取景器模式選擇SW)是用戶選擇觀察方式用的選擇開關,也可以稱為切換觀察方式的切換部。並且,CPU 51在由溫度傳感器81檢測出的攝像元件20的溫度超過預定值時,將觀 察方式從電子取景器(EVF)模式切換為光學取景器(OPT)模式,所以 也可以稱之為切換部。溫度傳感器81可以根據其輸出來推測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所 以也可以稱之為檢測攝像元件的噪聲電平的檢測部。另外,攝像元件接 口電路72和系統控制器50上的CPU 51和圖像處理電路52可以構成為, 根據攝像元件20的光學黑像素的輸出,來檢測攝像元件20的噪聲電平, 所以也可以稱之為檢測部。圖像識別電路54根據在電子取景器(EVF)模式下的觀察中來自攝 像元件20的圖像數據,來檢測人物位置並識別人物,所以也可以稱之為 識別部。CPU 51通過步驟S303 S308的處理,在光學取景器(OPT)模式 下的觀察中設定攝影條件,所以CPU 51也可以稱為第一攝影條件設定 部。另夕卜,CPU51還通過步驟S213 S216的處理,在電子取景器(EVF) 模式下的觀察中設定攝影條件,以使由圖像識別電路54識別出的人物被 合適地拍攝,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當然,CPU 51也 是負責總體控制的控制部。以上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當然可以理解為在不脫 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容易地進行形式或細節上的各種變形和變 更。因此,不將本發明限於所描述和例示的精確形式,而旨在將其構造 為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範圍內的所有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其可以選擇第一觀察方式和第二觀察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使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像,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取得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且在監視器上顯示並觀察該圖像數據,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包括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其在以所述第一觀察方式觀察時設定攝影條件;識別部,其在以所述第二觀察方式觀察時,根據來自所述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來檢測人物位置並識別人物;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其在以所述第二觀察方式觀察時,根據所述圖像數據設定攝影條件,以使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被恰當地進行拍攝;以及控制部,其在觀察方式被從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切換為所述第一觀察方式時,繼承與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相關的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進行的攝影條件的設定,以使該人物被恰當地進行拍攝。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該電子攝像裝置還包括切 換觀察方式的切換部。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切換皆卩包括用 戶選擇觀察方式用的選擇開關。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該電子攝像裝置還包括檢 測所述攝像元件的噪聲電平的檢測部,其中,所述切換部根據所述檢測部的輸出來切換觀察方式。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檢測音M艮據所 述攝像元件的溫度來檢測噪聲電平。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檢測咅M艮據攝 像元件的光學黑像素的輸出來檢測噪聲電平。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攝影條件是曝光條件,所述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使用所述光學取景器測定亮度而設定曝光 條件,所述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在觀察時從來自所述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 中取得亮度數據,而設定攝影條件,以使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位置 處於恰當的曝光條件下,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進行的曝光條件的設定, 以使所述繼承的人物位置處於恰當的曝光條件下。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 所述攝影條件是聚焦,所述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在觀察時使焦點對準被攝體, 所述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在觀察時使焦點對準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 人物位置,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攝影條件設定部的動作,以使焦點對準所 述繼承的人物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攝影條件 設定部進行相位差檢測方式的焦點檢測,所述第二攝影條件設定部進行 對比度方式的焦點檢測。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據 所述識別部所存儲的屬性信息,來進行是否繼承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 物位置的判斷。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其中,所述識別部存儲時 間信息、動作模式信息、以及攝影鏡頭信息中的至少一方來作為屬性信 息。
1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該電子攝像裝置還包括 用於檢測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已被固定的固定檢測部,其中,所述控制部在通過該固定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電子攝像裝置已 被固定時,允許繼承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位置的信息。
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該電子攝像裝置還包括 檢測所述電子攝像裝置的振動的振動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據該振動檢測傳感器的輸出,來進行是否繼承 所述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位置的信息的判斷。
1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攝像裝置,該電子攝像裝置還包括 檢測所述電子攝像裝置的振動的振動檢測傳感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據該振動檢測傳感器的輸出,校正並繼承所述 識別部識別出的人物位置的信息。
15. —種單反式電子攝像裝置的攝像方法,該裝置可以選擇第一觀 察方式和第二觀察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使用光學取景 器觀察被攝體像,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取得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的 圖像數據,且在監視器上顯示並觀察該圖像數據,所述攝像方法包括以 下步驟在第二觀察方式下,從通過攝像元件得到的圖像數據中,檢測被攝 體的面部位置;根據用戶的操作及滿足預定條件這二者中的至少一方,結束第二觀察方式,並開始第一觀察方式;在第一觀察方式下,判斷是否可以有效利用所述在第二觀察方式下 檢測出的被攝體的面部位置;在所述判斷為肯定時,在第一觀察方式下,對所述在第二觀察方式 下檢測出的被攝體的面部位置,實施聚焦和設定曝光條件中的至少一方; 以及在第一觀察方式下拍攝被攝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電子攝像裝置,其可以選擇第一觀察方式和第二觀察方式,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使用光學取景器觀察被攝體像,所述第二觀察方式取得被攝體像作為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且在監視器上顯示並觀察該圖像數據。在該電子攝像裝置中,可以在所述第一觀察方式下繼承在所述第二觀察方式下根據來自攝像元件的圖像數據而識別出的被攝體信息(例如人物位置),在第一觀察方式下也能夠基於所述被攝體信息進行攝影條件的設定。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1247476SQ20071019414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15日
發明者伊藤順一 申請人:奧林巴斯映像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