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表揚孩子才有教育意義(誇就對了賞識教育)
2023-07-31 18:22:06 1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賞識教育",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採用"賞識教育",可以你真的懂得"賞識教育"嗎?可以正確的使用嗎?很多的家長會認為"賞識教育"就是對孩子誇就對了,可是"賞識教育"並非如此,不要讓你的"誤區"毀了孩子。
家長對"賞識教育"的誤區誤區一: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誇讚
很多的家長可能為了鼓勵孩子,會"無底線"的去誇讚孩子。比如說:孩子自己寫完作業之後,會整理好書桌。當家長看到孩子做了這麼一件小小的事情後,家長就大張旗鼓不切實際的誇讚孩子:孩子真棒!真能幹!……甚至有些家長會給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
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之後,表揚孩子這並無可厚非,但是要以恰當的方式。如果每當孩子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時候就不切實際的誇讚孩子,孩子當時可能會很開心,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認為你的誇讚"不值錢",還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後果。
後果一:孩子會變得自大、自負。
有些孩子是在家長的誇讚下長大的,家長的誇讚給了孩子極大的自信進而變得自負。他們會慢慢的變得只相信對自己有利的評價而在無意識中屏蔽外界信息,不聽取別人的建議從而變得目空一切。
後果二: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降低
家長如果一直對孩子進行不切實際的誇獎,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接觸更多的東西,他發現自己並沒有像家長說的那麼好,甚至覺得自己很差。於是,孩子就會開始懷疑家長對他的評價,覺得家長在欺騙自己,進而會對家長失去信任度,不在相信家長的話;有些孩子甚至會變得自卑。
誤區二: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棒的
90%的孩子在鼓勵孩子的時候都有可能對孩子說過:寶貝,你是最棒的!這類的話,可是這類話家長不可以經常性的說,否則會對孩子不利。
前幾天,鄰居家的小孩學習成績很厲害,在年級排名經常是第一名,所以,經常性的聽到鄰居在誇他家的孩子,特別是每當考試成績出來又是年級第一的時候:寶貝,你是最棒的!你真的是太厲害了,給爸爸媽媽都長臉了!……可能家長們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孩子了,很多的時候,鄰居他總是拿自己的孩子的成績和其他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有時氣的其他家長無話可說。
後果:
家長如果長期以這樣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爸爸媽媽誇我是有條件的,只有我考試取得第一名,爸爸媽媽才會愛我,孩子無法感受到來著家長真誠的愛,然而賞識的本質是愛,沒有愛的賞識不是賞識。有愛是賞識的一個大前提。此外,可能會造成孩子形成愛攀比,爭強好勝的性格。
看到這,很多的家長可能會心生疑惑:那麼真正的"賞識教育"是怎麼樣的?
真正的"賞識教育"應該是:我們能夠認清孩子的優缺點,通過鼓勵孩子進而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對他們產生持續的影響,讓孩子通過家長的評價方式,讓孩子自己逐步學會恰當的評價自己。
"賞識"的含義賞識其實也是一種認可,家長對孩子的賞識不僅僅是簡單的表揚以及鼓勵。家長賞識孩子是對孩子的行為的結果的一種鼓勵;家長對孩子的賞識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以指明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家長適當的提醒可以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以及及時的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然而,有些家長並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對孩子的賞識是盲目的。可是,家長盲目賞識不僅不能夠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問題。所以,家長對"賞識教育"的理解以及運用非常重要,現在已經學習過了賞識的內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各位家長最關心的:怎麼做的問題吧。
家長只是一味地去誇孩子或者是不切實際的誇孩子,就違背了"稱讚要真誠"的原則。家長誇孩子:你真棒!這種誇讚是很泛的,孩子雖然被家長誇:做到好!很棒!很多的時候都不明白自己哪裡做的好。家長也違背了"稱讚要具體"的原則。
家長應該這樣做:
比如說:孩子完成了一幅畫,開學的拿給家長看,家長的不應該用:寶寶,你畫得真棒!這樣空泛的誇獎,孩子也不知道家長是從哪些方面感覺他畫的很棒,家長又是在哪些方面欣賞他的畫。孩子反而可能會覺得你們這是在敷衍他,並沒有好好地欣賞他的畫。 換一種說法也許效果大不相同。
如果家長說:你這幅畫畫的是昨天我們一起去散步的那個大自然公園裡面場景啊,我好喜歡這個場景了!你居然沒忘記在遠處畫上那個樹和湖,簡直太仔細了!可以從中能看出來你花了很多心思,也說明你的記性也不錯。
家長通過這些具體的稱讚也能夠引起孩子的共鳴,同時也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當他付出的努力被家長認可的時候會從而升起自豪感。當孩子下一次畫畫的時候,可能會想起那些的評價,會更仔細或者努力回憶細節等等。
稱讚孩子的主要目的是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讓他們逐步認清自己的能力,逐步恰當進行自我評價。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去關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而不只是只關注事情的結果。而家長對孩子評價的方式往往會影響孩子將來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家長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法以及態度。
此外,家長需要注意當稱讚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的這些因素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不是因為聰明、運氣等等不可控制的因素。
比如說:孩子第一次考試考得好,家長可以這樣稱讚他:你這次考得確實是不錯,那是因為你之前準備地很充分,通過對試卷的分析分析你考試的時候很仔細,一些容易犯錯的地方你都做對了!家長通過分析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做到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處。
家長將孩子的成功的因素歸為:充分做好了準備、仔細、認真這些都是孩子可以控制的。家長這樣評價孩子,孩子可能會進行反思然後在下一次考試中也會繼續這種做法。
很多父母了解德維克的實驗介紹之後學到一句話:在誇孩子的時候要誇孩子努力,而不能誇孩子聰明。於是,很多父母誇孩子的時候會糾結於一定的句式。其實美國心理學家所說的"努力"並不是"刻苦"、"用功"的意思,而是一種重視過程並非結果的一種思路,即在這件事情裡,你付出了什麼。
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你很專注、你一直保持著熱情和興趣、你能積極跟別人合作等等,這所有的"付出"就是"努力"。
給家長的建議是:稱讚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拘泥於什麼句式,拘泥就會顯得不真實。 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無論孩子是否輕鬆做到,成功與否,都可以去稱讚他在這個過程裡的付出,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的欣賞和情感,這才是激勵孩子的動力。
真正的"賞識教育"是:父母用心觀察孩子、真心欣賞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父母稱讚孩子其實是很自然的情感表達,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情感和欣賞,從而被激發並逐漸進步。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