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23:15:50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反應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
背景技術:
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通過對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應釜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橡膠、農藥、染料、醫藥、食品,用來完成硫化、硝化、氫化、烴化、聚合、縮合等工藝過程的壓力容器,例如反應器、反應鍋、分解鍋、聚合釜等;材質一般有碳錳鋼、不鏽鋼、鋯、鎳基(哈氏、蒙乃爾、因康鎳)合金及其它複合材料。
實際生產中,在將化工原料投入反應釜之前需要將固體的化工原料進行粉碎加工,現有的反應釜大多不具備粉碎固體化工原料的功能,這就需要廠家投入資金購置粉碎機,增加的生產成本,而且還會增加作業流程,並且現有的反應釜對化工原料的攪拌時多是一個轉向攪拌,攪拌的不夠高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具備在粉碎固體化工原料的優點,解決了現有反應釜多不具備粉碎固體化工原料功能導致增加生產成本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包括電機固定架、上釜體和下釜體,所述電機固定架的底部與上釜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上釜體位於下釜體的正上方。
所述電機固定架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上釜體的頂部分別設置有進料管和進液管,所述進料管的出料端和進液管的出液端均延伸至上釜體的內部,所述進料管的進料端和進液管的進液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所述上釜體的頂部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內部設置有第一軸承。
所述下釜體的外表面設置有兩個對稱的耳座,所述下釜體的底部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二軸承和軸封,所述軸封位於第二軸承的正下方,所述下釜體的底部還開設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三封蓋,所述下釜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底座的頂部,所述底座的內部設置有第二電機。
所述下釜體的內部設置有轉動筒,所述轉動筒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轉軸的一端,所述轉軸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通孔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第一聯軸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承的內表面與轉軸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動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均勻排布的第一研磨齒,所述轉動筒的內表面還設置有等距離排列的第一攪拌葉,所述第一研磨齒位於第一攪拌葉的正上方,所述轉動筒的內部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延伸出第一通孔與第一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承的內表面與轉動軸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動軸的外表面分別設置有研磨輪和等距離排列的第二攪拌葉,所述研磨輪位於第二攪拌葉的正上方,所述研磨輪的外表面設置有均勻排布的第二研磨齒。
優選的,所述上釜體外表面的下端和下釜體外表面的上端均設置有固定環,兩個所述固定環的內側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攪拌葉與第二攪拌葉呈交錯排列,所述第一研磨齒與第二研磨齒呈交錯排列。
優選的,所述進料管和進液管與上釜體的頂部所呈角度範圍均為二十至四十度,所述上釜體的頂部還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內部還設置有溫度計。
優選的,所述第一電機與第二電機均為減速電機,所述轉動筒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濾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轉動軸,在轉動軸的外表面設置有研磨輪,在研磨輪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研磨齒,設置有轉動筒,轉動筒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一研磨齒,第一研磨齒與第二研磨齒呈交錯排布,固體的化工原料在進入反應釜後要先經過研磨輪上的第二研磨齒和轉動筒內的第一研磨齒的研磨粉碎,解決了現有反應釜大多不具備粉碎固體化工原料功能導致成本提高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轉動筒的底部設置有轉軸,轉軸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通孔與第二電機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轉動軸的一端延伸出第一通孔與第一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固定連接,轉動軸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攪拌葉,轉動筒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葉,第一攪拌葉和第二攪拌葉呈交錯排布,在反應釜工作時,轉動筒和轉動軸分別在第二電機和第一電機的帶動下成相反方向轉動,從而有效的提高反應釜的攪拌效率,有效的解決了現有的反應釜對化工原料的攪拌不夠高效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動筒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固定架、2上釜體、3下釜體、4第一電機、5進料管、6進液管、7第一封蓋、8第二封蓋、9第一通孔、10第一軸承、11耳座、12第二通孔、13第二軸承、14軸封、15出料管、16第三封蓋、17底座、18第二電機、19轉動筒、20轉軸、21第一聯軸器、22第一研磨齒、23第一攪拌葉、24轉動軸、25第二聯軸器、26研磨輪、27第二攪拌葉、28第二研磨齒、29固定環、30螺栓、31第三通孔、32溫度計、33濾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一種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包括電機固定架1、上釜體2和下釜體3,電機固定架1的底部與上釜體2的頂部固定連接,上釜體2位於下釜體3的正上方,上釜體2外表面的下端和下釜體3外表面的上端均設置有固定環29,兩個固定環29的內側面通過螺栓30固定連接,方便拆卸,對釜體進行維護和維修更加的方便。
請參閱圖1和2,電機固定架1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電機4,上釜體2的頂部分別設置有進料管5和進液管6,進料管5和進液管6與上釜體2的頂部所呈角度範圍均為二十至四十度,傾斜設置能夠避免有化工原料殘留在管內,進料管5的出料端和進液管6的出液端均延伸至上釜體2的內部,進料管5的進料端和進液管6的進液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封蓋7和第二封蓋8,上釜體2的頂部開設有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內部設置有第一軸承10,上釜體2的頂部還設置有第三通孔31,第三通孔31的內部還設置有溫度計32,用於觀測釜內的溫度。
下釜體3的外表面設置有兩個對稱的耳座11,起到固定的作用下釜體3的底部開設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內部分別設置有第二軸承13和軸封14,軸封14位於第二軸承13的正下方,下釜體3的底部還開設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的出料端設置有第三封蓋16,下釜體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底座17的頂部,底座17的內部設置有第二電機18。
請參閱圖2和3,下釜體3的內部設置有轉動筒19,轉動筒19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濾孔33,用於從轉動筒19內濾出攪拌完成的產物,轉動筒1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轉軸20的一端,轉軸20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通孔12與第二電機18的輸出軸通過第一聯軸器21固定連接,第一電機4與第二電機18均為減速電機,減速電機是指減速機和電機(馬達)的集成體,這種集成體通常也可稱為齒輪馬達或齒輪電機,通常由專業的減速機生產廠,進行集成組裝好後,與電機一體成套供貨,減速電機的特點是效率及可靠性高,工作壽命長,維護簡便,應用廣泛等,減速機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減速機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按照傳動級數不同可分為單級和多級減速機,按照齒廠輪形狀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機、圓錐齒輪減速機和圓錐-圓柱齒引輪減速機,按照傳動的布置形式又可分為展開式、分流式和同進軸式減速機,減速器是一種由封閉在剛性殼體內的齒輪傳動、蝸杆傳動、齒輪-蝸杆傳動所組成的獨立部件,常用作原動件與工作機之間的減速傳動裝置,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在現代機械中應用極為廣泛,第二軸承13的內表面與轉軸20的外表面固定連接,轉動筒19的內表面設置有均勻排布的第一研磨齒22,轉動筒19的內表面還設置有等距離排列的第一攪拌葉23,第一研磨齒22位於第一攪拌葉23的正上方,轉動筒19的內部設置有轉動軸24,轉動軸24的一端延伸出第一通孔9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25固定連接,第一軸承10的內表面與轉動軸24的外表面固定連接,轉動軸24的外表面分別設置有研磨輪26和等距離排列的第二攪拌葉27,研磨輪26位於第二攪拌葉27的正上方,研磨輪26的外表面設置有均勻排布的第二研磨齒28,第一攪拌葉23與第二攪拌葉27呈交錯排列,第一研磨齒22與第二研磨齒28呈交錯排列,轉動筒19和轉動軸24分別在第二電機18和第一電機4的帶動下,做不同轉向的轉動,第一研磨齒22和第二研磨齒28配合研磨粉碎固體化工原料,達到了在反應釜內粉碎固體化工原料的目的,第一攪拌葉23和第二攪拌葉27配合對化工原料進行不同轉向的攪拌,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攪拌效率,解決現有反應釜攪拌效率不高的問題。
工作原理:使用時,打開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18,將第一封蓋7和第二封蓋8分別從進料管5和進液管6上取下,通過進料管5和進液管6分別向反應釜的內部通入固體化工原料和液體化工原料,固體化工原料經過研磨輪26外表面的第二研磨齒28和轉動筒19內表面的第一研磨齒22的研磨粉碎後,再經過第一攪拌葉23和第二攪拌葉27不同轉動方向的攪拌使經過粉碎的固體化工原料與液體化工原料充分攪拌,能夠充分反應,等到的反應產物通過濾孔33流出,打開出料管15上的第三封蓋16等到產物。
綜上所述:該能夠粉碎攪拌化工原料的化工反應釜,通過設置轉動軸24,在轉動軸24的外表面設置有研磨輪26,在研磨輪26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研磨齒28,設置有轉動筒19,轉動筒19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一研磨齒22,第一研磨齒22與第二研磨齒28呈交錯排布,解決了現有反應釜大多不具備粉碎固體化工原料功能導致成本提高的問題。
通過在轉動筒19的底部設置有轉軸20,轉軸20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通孔12與第二電機18的輸出端通過第一聯軸器21固定連接,轉動軸24的一端延伸出第一通孔9與第一電機4的輸出端通過第二聯軸器25固定連接,轉動軸19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攪拌葉27,轉動筒19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葉23,第一攪拌葉23和第二攪拌葉27呈交錯排布,解決了現有的反應釜對化工原料的攪拌不夠高效的問題。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