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什麼風俗和講究禁忌 消災年豐的大好時機
2023-04-01 17:21:21 1
在生活中存在有許多的節日與節氣,每一個節氣到來時民間都有著不同的風俗與禁忌講究,為的都是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當夏至節氣到來時,隨著自然界當中氣象物候的變化,民間也誕生了許多的活動與傳統,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注意。
夏至的傳統風俗
【祭神祭天】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食麵】中國有句俗語叫「冬至餃子夏至面」,講的是人們在過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兩種食物:餃子和麵條。麵條是北方人的至愛。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而麵條都要過涼水,俗稱「涼水面」,用來消夏避伏。只是與現代不同的事,在古代人們都是用自家新收的小麥磨成的麵粉製成。而在北京地區,則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節氣氣候特點分析
夏至節氣降水量大、日照長、氣溫高。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長度最為漫長的時候,夏至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也是晝長夜短的,每天我們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秋天。夏至節氣期間降水量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正是盛夏到來的時候,所以在江南地區會多次出現暴雨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洪澇災害;除此之外,夏至節氣到來的時候,氣溫是非常高的,很容易會導致人中暑的情況發生,所以當夏至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避暑。
民間生活注意事項
1、忌諱剃頭理髮。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2、做好避暑。夏至節氣期間最主要的民俗活動就是避暑,因為夏至具有高氣溫、長日照的特徵,很容易會因為高溫而中暑,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腹瀉、痢疾、頭暈等等,所以我們要注意控制衣著、飲食、出行等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