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娥孤獨的一生,與顧維鈞離婚後便出家
2023-04-01 14:23:24 1
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的顧維鈞一生經歷了四次婚姻,四個女人串聯起他傳奇的一生……
顧維鈞晚年與人閒談,他對自己第一段婚姻的解讀是:主命,與張潤娥完婚,算是舊式家庭的舊式婚姻,實屬無奈。
顧維鈞的父親顧晴川雖然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但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在顧維鈞少小時,顧晴川還只是上海袁觀瀾幕府的一個小吏。當時同在幕府的,還有一人,叫張衡山。張衡山出身中醫世家,精通醫術,張衡山為顧家小少爺顧維鈞診病時,覺得這孩子聰穎過人。

張衡山膝下有一女兒叫潤娥,與顧維鈞年齡相當,張衡山很看好顧維鈞,認定他將來大有可為,就託人去做媒。從當時兩家的景況看,對顧家來說這門親事算是高攀了,顧晴川一口答應。顧維鈞當時才十二歲,自然沒什麼意見,就由雙方家長訂了婚。
顧維鈞在育才學堂畢業後沒有經濟能力再繼續求學,顧晴川打算讓兒子經商。張衡山知道後大加反對,拍著胸脯說由他資助顧維鈞此後求學的費用。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一所貴族學校,學費昂貴,顧維鈞幾年求學下來,耗費了張衡山不菲的錢財。在聖約翰大學畢業後,顧維鈞又想去國外留學,但是此想法擱心裡很久都不敢提。
這一次又是張衡山出面,他不僅表示這是極好的事,還承諾費用依然由他出。他賣掉一部分祖產,很快湊齊了顧維鈞赴美留學的費用。顧維鈞也爭氣,他不僅考入哥倫比亞大學,而且在校成績名列前茅。
顧維鈞赴美留學其間,家人頻頻來信催促他回國完婚,顧維鈞雖百般不願,在壓力下只好做出讓步,同意假期回國探望雙親,但聲明不結婚。誰知一回到家,其父母雙管齊下、軟硬兼施,其父甚至以拒食威脅。顧維鈞心軟了,表示願意在形式上結婚。父母聞言大喜,心想什麼'形式',一旦生米煮成熟飯,豈能返飯為米?父親當日進食,並令家人準備婚禮。
大婚當晚,新郎不肯入洞房,由於母親的懇求,顧維鈞不得不回到自己的房中,但又不肯上床。
大感驚異的張潤娥,於是放下大小姐的身架,前去相請,顧維鈞婉言拒絕,並說大床是為她而設。張潤娥說如果你喜歡獨眠,我可睡沙發……就此井水不犯河水。
對於當年的情景,晚年顧維鈞回憶時仍感慨地稱讚張潤娥寬容、忍耐和天真淳樸。
不久,顧維鈞遵父母安排,帶著潤娥一起回美國。有了新婚幾日的分居,顧維鈞打定主意怎麼都不會和張潤娥同居。據說從上船開始,他們一直分床而居,到了美國又分房。兩人一直以兄妹相待。
後來張潤娥在美國呆不慣,自己不懂英語不能外出,顧維鈞即便回來,兩人也無話。這樣的日子確實度日如年!
清宣統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秋,顧維鈞終於提出協議離婚。張潤娥既不表示贊同也不表示反對,一般只聽不說。顧維鈞告之:如果雙方同意,婚約便可解除。
顧維鈞在《回憶錄》中說,因為張潤娥實在不適應美國的生活,她同國內的父兄商量後,最終籤了離婚協議,極其友好地分了手,後張潤娥獨自一人回了中國。
顧維鈞之所以單方面的認為是極其友好地分了手,在他看來張潤娥是寬容、豁達、順從、照辦。然而這一切可能只是一個女孩的矜持與自尊心在做怪,顧維鈞一定是希望離婚後張潤娥開始新的人生,這樣他就不用內疚了。
清宣統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回到上海的張潤娥萬念俱灰長齋念佛,在陸家觀音堂落了發,她的父親張衡山抑鬱而亡。
兩年後,顧維鈞與自己心儀的女子唐寶玥在北京飯店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婚禮。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顧維鈞再度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在上海知悉張潤娥生活清苦,特地寫了一封懺悔信,附送一筆五萬元的款子,派人送到陸家觀音堂。然而,張潤娥把款子和信原封退還。
修行了20多年的她,已達到了不動凡心的地步。
晚年的顧維鈞談及自己第一段婚姻:主命,與張潤娥完婚,算是舊式家庭的舊式婚姻,實屬無奈。
婚姻是雙方的事情,當年顧維鈞的無奈,帶給張潤娥的是終生的無奈與終生的孤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