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傳說中的愛情真相:婚後19年生育了14個孩子
2023-04-01 19:44:14 1
每一個來到印度的遊人,都會不謀而合地選擇觀賞泰姬陵。這座宏偉華美的建築是莫臥兒王朝最絢爛的藝術結晶。
泰姬陵的主人叫做阿姬曼·芭奴,她生前是莫臥兒王朝最尊貴的王后,更是國王沙賈汗愛了一輩子的妻子。生前受盡寵愛,身後國王仍念念不忘,為她修築了華麗的墳墓,日日在窗邊眺望,最終,也帶著對她的思念而死。
紅顏薄命
死生不渝,聽起來是個很完美的愛情故事,但前史不出所料完美嗎?
故事的開頭,的確如偶像劇相同浪漫。少女阿姬曼是王朝的貴族後裔,她的父親是朝中的重臣,這個宗族盛產佳人,阿姬曼的姑姑便是上一任國王的寵妃。阿姬曼19歲時,其時三皇子庫拉姆的第一任王妃逝世,王子需要一位新王妃,阿姬曼的畫像便經父親的手送到了王子面前。
這位名叫庫拉姆的王子,便是未來的沙賈汗,沙賈汗對阿姬曼幾乎一見鍾情,不久,阿姬曼便成為了王妃。
國王有許多兒子,可王位卻只有一個,為了爭權奪利,老國王的兒子們各自擁兵自重,沙賈汗並沒有絕對優勢,相反,他在前期總是吃敗仗,為了保存實力,他只能帶著軍隊轉移到其它當地。
作為王妃的阿姬曼追隨著老公千裡跋涉,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互相依靠,過了許多年艱苦的日子,總算等到了沙賈汗登上王位的那一天,同年,阿姬曼被冊封為王后,她的封號是"泰姬·馬哈爾",這也便是泰姬陵名字的由來。
像童話裡相同,國王和王后從此過上了美好的日子,可美好過分短暫,他們不是日子在童話裡,身居高位,面對著內憂外患,沙賈汗作為國王必須四處徵戰來維護統治,而每次出戰,他都會帶上王后。
沙賈汗非常依賴自己的妻子,可這卻是阿姬曼的災禍,作為一個柔弱女子,長時刻在戰場上奔走並不利於健康,更糟糕的是,在婚後的十九年之間,阿姬曼生育了14個孩子,甚至在懷孕臨產的期間,她還隨著老公四處奔走。
即便是在現代醫學的維持下,一個產婦也受不了這樣的折騰,何況是在古代,頻繁的生產和不安靜的日子總算擊倒了阿姬曼的身體,在生育最終一個孩子的時候,阿姬曼由於產褥熱逝世。
哀思不停
沙賈汗天然悲痛萬分,所以決定傾全國之力,為愛妻打造一個舉世無雙的墳墓,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了讓其時的設計師可以體會到痛失愛妻的心境,沙賈汗居然處死了設計師的妻子。
隨後他又在國內徵調了兩萬餘人的民夫,用了22年的時刻,把泰姬陵製作竣工,最終,為了不讓後世建築逾越泰姬陵,他砍掉了所有工匠的雙手,讓他們再也無法複製出同樣的建築。
無論怎樣,泰姬陵製作竣工了,這座建築是伊斯蘭建築的巔峰,可以說是其時世界上製作水平最高的墳墓,即便現在建築工藝如此發達,我們也很難出現可以與泰姬陵比美的建築。
這是沙賈汗為自己的愛情所留下的豐碑,在一代又一代的傳說之中,他的愛情永遠地流傳了下來,感動著許多人。可是另一方面,也不斷有人懷疑,這樣身後的尊榮,能不能算作愛情。
若說沙賈汗不愛阿姬曼,那必定不會。作為一個完全可以三宮六院的國王,沙賈汗在娶了阿姬曼之後,就再也沒有別的納妃的記錄,所有的子女也都出自阿姬曼一人。
阿姬曼生前,地位僅次於國王,她的一家人在沙賈汗統治期間都得到了重用,阿姬曼自己所擁有的金銀珠寶更是不計其數。
在阿姬曼身後,沙賈汗性情大變,從一個開闢式的雄主變得暴戾不堪,修築泰姬陵惹得怨聲載道,他自己更是從此無心對外作戰,每日眺望著泰姬陵,沉浸在失掉妻子的苦楚之中難以自拔,而且再也沒有立過新王后。
種種跡象可以證明,阿姬曼在沙賈汗心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可從另一方面來說,沙賈汗所做的這一切,都不如讓王后少生幾個孩子,或者在安全的當地好好養胎,從其時的狀況看,阿姬曼上戰場與否關於戰局毫無影響,相反待在後方會很安全。
作為王后,阿姬曼上戰場只有一個任務,便是陪伴沙賈汗,由於這樣一個責任,除了臨產前她可以回到後方涵養,其他時刻都要跟在老公身邊。
或許這種"離不開"是愛的證明,可也充沛反映出,沙賈汗在是一個老公的一起,也是一個君主,封建帝王對一個女性的愛情,轟轟烈烈是不假,但仍然比不過他們關於自己的愛。
國王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阿姬曼無論何時都得不到歇息,即便她是一個衰弱的臨產婦人,可是在沙賈汗心中,阿姬曼陪在自己身邊這件工作,比阿姬曼的個人性命還重要。
沙賈汗必定沒有想讓阿姬曼死,但他的一系列行為導致了阿姬曼的早逝。深愛是真的,可一個君王最深的愛,也不過如此,至於身後的華美陵寢,這些沒辦法補償,天國的阿姬曼,已經享受不到這份愛了。
帝國終點
況且,今天的人們為這段遺憾的愛情落淚,當年的印度人恐怕不能這麼想。為了製作泰姬陵,沙賈汗搬空了國庫,為了進一步籌集資金,他把徵收的稅款提升了好幾倍,使本來就不殷實的印度貧民面對餓死的風險。
為了製作泰姬陵徵調的2萬工匠,都是國內的壯勞力,這些青壯年都被拉去建泰姬陵,導致土地荒蕪,村莊斷糧,許多貧苦的村莊直接全村餓死。
許多工匠由於過度勞累死在了修築的過程中,屍體無處可尋,有舊工匠逝世,就意味著要有新的無辜青年被抓來補缺,22年的建築,讓無數人成為了泰姬陵背面的冤魂,即便活下來的工匠,由於被砍掉雙手,也無力從事生產,最終八成也難逃一死。
泰姬陵是王后一人的墳墓,可是那些千千萬萬的工匠卻只能被棄屍荒野,他們可能是某個女性的老公,所謂"石壕吏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沙賈汗夫妻的愛情至少還可以留存,可那些沒有名字的人,連抱怨的機會都沒有。
最終,國王為這曠世之作付出了價值,由於怨聲載道,沙賈汗的國王之位也做到了頭,朝中形勢紛擾,可一心悼念亡妻的沙賈汗居然毫無挽救的動作。
1657年,沙賈汗與阿姬曼所生的四個王子開端了奪位之爭,一年之後,王子奧朗則布成為了最終的贏家,奧朗則布宣布自己將是印度的新國王。
他將自己的父親毫不猶豫地從國王寶座上拉了下來,而且將自己的幾個兄弟殘忍殺死,其中沙賈汗最為疼愛的長子被砍掉了頭顱,奧朗則布將大哥的人頭送到了父親面前,本就身體欠好的沙賈汗大受刺激,從此在病榻上惶惶不可終日。
老國王沙賈汗失掉了自由,奧朗則布把父親軟禁在泰姬陵附近的王宮,周圍重兵把守。
可是沉痾的沙賈汗居然神奇地又活了八年才逝世,八年的時刻裡,沙賈汗每天都伏在王宮的窗邊,眺望著泰姬陵在水中的影子,或許奧朗則布還有一絲父子情誼,也可能是看在母親的面子,沙賈汗身後,奧朗則布將爸爸媽媽合葬於泰姬陵,算是了卻了沙賈汗的遺願。
這場悽美的愛情就此結束,可印度的前史仍在持續,沙賈汗生前的一系列暴政將國家面向了下坡路,爾後雖然繼任者奮力拯救,卻是回天無術,莫臥兒王朝最終也土崩瓦解。泰姬陵依舊美麗,可為此而欠下的債,又該如何償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