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20:24:06 2
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該直流無刷馬達吊扇具有一直流無刷馬達,該直流無刷馬達外側套設有一馬達外殼,該馬達外殼上方的中心設有一穿孔,該穿孔上鎖設有一管座,該管座設有一軸孔,而可供一吊管插設固定,一外罩,設於該馬達外殼上方,並於其內側與該馬達外殼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另該外罩中心設有一穿孔,供該吊管穿設;一驅動模塊,其設置於該外罩內,其設有一電底座,而可與該直流無刷馬達及一電源的導線相連接,而形成電性連接,用以驅動馬達。本實用新型具有穿線方便且易於維修拆換的優點。
【專利說明】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具有穿線方便且易於維修拆換優點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由於吊扇可帶動大範圍空間的空氣對流,並可吊設於天花板以節省地面空間,因此深受一般大眾青睞,且由於直流無刷馬達較感應馬達具有體積小、發熱低及能源利用率高的優點,因此坊間的吊扇逐漸以直流無刷馬達來取代感應馬達,請參閱圖1所示,為一種現有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示意圖,該吊扇主要包括有一吊鐘1、吊鐘I下方設有一吊管2、吊管2下方設有一馬達外殼3,且該馬達外殼3內設置有一直流無刷馬達4,該直流無刷馬達4下方設有一開關箱7,以控制該直流無刷馬達4作動,另該直流無刷馬達4下方更鎖設有多個葉片5,如此通過直流無刷馬達4帶動葉片5旋轉,產生空氣對流。
[0003]然而,由於直流無刷馬達需通過一驅動模塊6,對直流無刷馬達4進行驅動,故製造者往往需配置驅動模塊6於吊扇的適當位置處,例如馬達外殼內或吊鐘內,但上述位置皆有不易配線或拆換維修的問題,是以,本案創作人在觀察到上述缺點後,認為該現有直流無刷馬達吊扇實有進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隨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使驅動模塊具有穿線方便且易於維修拆換的優點。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該直流無刷馬達吊扇具有一直流無刷馬達,該直流無刷馬達外側套設有一馬達外殼,該馬達外殼上方的中心設有一穿孔,穿孔上鎖設有一管座,該管座設有一軸孔,而可供一吊管插設固定;一外罩,設於該馬達外殼上方,並於其內側與馬達外殼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另該外罩中心設有一穿孔,可供吊管穿設;一驅動模塊,其設置於該外罩內,其設有一電底座,而可與直流無刷馬達及電源的導線相連接,而形成電性連接,用以驅動馬達。
[0006]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外罩的該穿孔周側上設有一襯墊,且該襯墊的剖面呈一 C形狀,供卡制於該穿孔周側。
[0007]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驅動模塊具有一 C形狀的外殼,使該驅動模塊可環設於該管座的一側。
[0008]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管座於其管壁上設有一開口,使該直流無刷馬達的導線穿入該管座的該軸孔,並自該管座的該開口穿出,而與該驅動模塊的該電底座相接。
[0009]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驅動模塊設有一感測底座,供外接至少一傳感器。
[0010]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傳感器為一霍爾傳感器,而該傳感器設於該馬達外殼內,且置設於該直流無刷馬達上方,又該管座於其管壁上設有一開口,而該傳感器的導線穿入該管座的該軸孔內,並沿該管座的該開口穿出,而與該驅動模塊的該感測底座相接。[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因為該驅動模塊裝設於外罩與馬達外殼之間,故不僅配線容易,且更具有維修拆換方便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於馬達外殼上方設有一外罩,該外罩內側與馬達外殼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使該容置空間可供一驅動模塊設置於內,該驅動模塊設有一電底座,而可與直流無刷馬達及電源的導線相連接,而形成電性連接,由此,具有穿線方便且易於維修拆換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一種現有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不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維修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8]【符號說明】
[0019]
C現有)
I吊鐘2吊管
3馬達外殼4直流無刷馬達
5Π丨片6驅動模塊
7開關箱
〔本實用新型〕
10直流無刷馬達
20馬達外殼21穿孔
30管座31軸 孔
32開Π
40吊管
50吊鐘
60外罩61容置空間
62穿孔63襯墊
70驅動模塊71外殼
72電底座73感測底座
80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請同時參閱圖2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組合圖及剖視圖,其揭露有一種直流無刷馬達直流無刷馬達吊扇,該直流無刷馬達吊扇具有一直流無刷馬達10,該直流無刷馬達10外側套設有一馬達外殼20,該馬達外殼20上方的中心設有一穿孔21,穿孔21上鎖設有一管座30,該管座30設有一軸孔31,一吊管40插設固定於該管座30的軸孔31內,該吊管40另一端則設有一吊鐘50,其主要改良重點在於:
[0021]該管座30,於其管壁上設有一開口 32,該開口 32與軸孔31相通,使電源的導線及直流無刷馬達的導線皆可穿入管座30的軸孔31,並自管座30的開口 32穿出。
[0022]—外罩60,設於該馬達外殼20上方,並於其內側與馬達外殼20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61,另該外罩60中心設有一穿孔62,可供吊管40穿設,外罩60的穿孔62周側上設有一襯墊63,於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該襯墊63為一橡膠襯墊,且其剖面呈一 C形狀,而可供卡制於該穿孔62周側。
[0023]—驅動模塊70,其設置於該外罩60內,該驅動模塊具有一 C形狀的外殼71,使該驅動模塊70可環設於管座30的一側,又該驅動模塊70設有一電底座72,而可與直流無刷馬達10及電源的導線相連接,而形成電性連接,用以驅動馬達,另該驅動模塊70更設有一感測底座73,而可選擇外接傳感器。
[0024]請再繼續參閱圖4所示,首先,將驅動模塊70置於外罩60與馬達外殼20之間的容置空間61內,再將電源導線及直流無刷馬達的導線共同穿入管座30的軸孔31內,並沿管座30的開口 32穿出,而與驅動模塊70的電底座72相互連接,如此即完成驅動模塊70的組裝。
[0025]請再同時配合參閱圖5所示,該驅動模塊70因為置於外罩60與馬達外殼20之間的容置空間61,故若驅動模塊70故障,欲進行維修或拆換時,僅需將外罩60向上拉,即可檢修或更換驅動模塊70,非常方便,而且本實用新型的驅動模塊70因為設於電源與直流無刷馬達中間,故電源的導線及直流無刷馬達10的導線皆可分別由下而下及由上而上穿入管座30的軸孔31內,並共同沿管座30的開口 32穿出,而與驅動模塊70的電底座72相互連接,故在管座30的軸孔31內並不會重疊,使裝配者在裝配時較為容易拉線組裝。
[0026]請再繼續參閱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其與上述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該馬達外殼20內進一步設有一傳感器80,於該實施例,該傳感器80設於該直流無刷馬達10上方,且該傳感器80為一霍爾傳感器,可供感測該直流無刷馬達10的轉速,而該傳感器80的導線穿入管座30的軸孔31內,並沿管座30的開口 32穿出,而與驅動模塊70的感測底座73相互連接,使該驅動模塊70可獲得該直流無刷馬達10的轉速,而可作實時的驅動控制,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態樣,使用者亦可選擇裝設其他傳感器與驅動模塊70的感測底座73相互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該直流無刷馬達吊扇具有一直流無刷馬達,該直流無刷馬達外側套設有一馬達外殼,該馬達外殼上方的中心設有一穿孔,該穿孔上鎖設有一管座,該管座設有一軸孔,而供一吊管插設固定,其特徵在於: 一外罩,設於該馬達外殼上方,並於其內側與該馬達外殼之間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另該外罩中心設有一穿孔,供該吊管穿設; 一驅動模塊,其設置於該外罩內,其設有一電底座,而與該直流無刷馬達及一電源的導線相連接,而形成電性連接,用以驅動馬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外罩的該穿孔周側上設有一襯墊,且該襯墊的剖面呈一 C形狀,供卡制於該穿孔周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驅動模塊具有一 C形狀的外殼,使該驅動模塊環設於該管座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管座於其管壁上設有一開口,使該直流無刷馬達的導線穿入該管座的該軸孔,並自該管座的該開口穿出,而與該驅動模塊的該電底座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驅動模塊設有一感測底座,供外接至少一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無刷馬達吊扇的驅動模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傳感器為一霍爾傳感器,而該傳感器設於該馬達外殼內,且置設於該直流無刷馬達上方,又該管座於其管壁上設有一開口,而該傳感器的導線穿入該管座的該軸孔內,並沿該管座的該開口穿出,而與該驅動模塊的該感測底座相接。
【文檔編號】H02K29/08GK203387389SQ201320474061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5日
【發明者】湯永富 申請人:愛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