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足跡徵文400字
2023-12-04 15:26:11 5
紅色「足跡」,本來是中國革命的行動中樞,是驚心動魄的歷史現場。仿佛魯迅說的「世間本無路」的「路」,又如毛澤東說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的「人..下面是相關的作文,歡迎欣賞與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紅色足跡徵文400字【篇一】
為了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們大學生在了解國情中堅定理想的信念,在服務社會中彰顯人生的價值、在實踐學習中增長才幹,進一步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調查研究能力.我們通過尋訪紅色足跡,了解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警醒我們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有像革命先輩一樣不怕困難的勇氣,有像革命先輩一樣堅持自己正確信念的決心,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信念,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科學的社會主義發展觀,應該在服務社會中彰顯自己的價值。
劉牧英老人的家住在臨沂市沂南縣張莊鎮,而張莊鎮在抗日戰爭年代處於敵我爭奪的一個要塞地帶,所以劉牧英老人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激流,敵人的殘暴,和我八路軍戰士的英勇奮戰。
戰爭年代,劉牧英老人和其他村民一起積極投身我八路軍根據地的後勤工作,為前線隊伍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物資,儘管條件十分艱苦,還要面臨敵人的多次掃蕩,但村民們以民族大義為重,不畏艱險,頑強鬥爭,為我八路軍的前線戰鬥提供了有效的後備支援。
當時,我八路軍某部戰後醫院因敵人掃蕩,不得已面臨被迫轉移的境地。醫院裡有位醫生剛剛產下一名女孩,在如此緊張的形式之下,為不拖累自己,影響了工作,這位醫生決定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託付給當地的村民。可是,由於敵人的多次未交掃蕩,村名手中的糧食就連自己的家人都養活不起,更何況再添加一人,誰來照顧這名戰火中出生的嬰兒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就在此時,劉牧英老人站了出來,毅然擔負起照顧革命後代的艱難任務。老人一家的生活和其他家庭一樣,都非常艱苦,後來老人的大兒子又出生了,一下子照顧兩個本該身處襁褓之中的兒女,讓老人的生活更加艱辛。但是,老人並沒有抱怨什麼,為了贏取黨和祖國的偉大勝利,再大的犧牲,老人也義無反顧。敵人來了,老人一手領著年齡稍大的女兒,身上還背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還得時刻注意著敵人的攻擊,傷了哪一個,老人也不願意。就這樣,老人在戰火燃燒的歲月裡堅持了下來,後來,女兒差不多六歲的時候,被她的親生父母接走,雖然離開了劉牧英老人的紅色家庭,但她的根卻深深扎在了沂蒙山區的每一寸紅色土地。
時至今日,老人當初撫養的女兒每年都會來到沂蒙老區看望老人,說到這裡老人特別欣慰,直誇現在生活的好,感謝黨和祖國為人民所做的一切。歲月的苦澀沒有讓老人倒下,相信等待劉牧英老人的一定會是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濃濃恩情造就紅色沂蒙魂在與我們的交談中,劉牧英老人講到了許多那麼多八路軍先輩們的地方,我們真想每一個地方都去看看,去感受一下八路軍先輩們往日抗戰的艱苦與戰爭的激烈,以及感受一下他們在那槍林彈雨中的生活。那時的戰爭環境非常緊張,敵人更是相當的殘暴,每次進村掃蕩都會把老百姓的糧食掏空,禍害村民。據老人講,有一次老人在家正忙著,聽見外面傳來熙熙攘攘的嘈雜聲,等到她趴到牆頭一看,外面來了一群鬼子,把老人可嚇壞了,幸好及時發現,老人帶著孩子急忙從後牆逃走,躲開了鬼子。這算是老人經歷的最為驚險的一次了,直到今天說起這件事,老人還是特別後怕。
劉牧英老人與她的家人在和我們的交談中,一邊點頭一邊稱讚八路軍好。不管老少,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八路軍在那個古老的山村一代被一代人的傳頌了下去,人們愛戴八路軍,聽老人講,八路軍戰士在那裡中轉休息,睡的是軍民的屋門外,不管颳風下雨,吃的是軍隊的乾糧,不拿走居民的一分一毫,鐵一樣的紀律,鐵一樣的組織,成就了抗戰的勝利,造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
老人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在戰火中出生的,後來入了伍,也親身經歷了戰爭你年代的艱苦和殘酷,並向我們講述了很多發生在當地的革命故事。再後來,另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當了兵。老人希望家裡的紅色精神能代代相傳。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長談,我們劉牧英老人那裡聽到了很多發生的抗戰時期的革命故事,也了解到了很多發生在沂蒙老區人民身上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經歷,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們與劉牧英老人拍照留念,結束了我們的拜訪。
看著這腳下的土地,仿佛看見了革命先輩們以前走過的風風雨雨,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每一個故事,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經驗,一次教訓,一種刻苦銘心的記憶。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我們會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悟,去聆聽革命先輩們留下每一寸足跡。看著眼前的山山水水,我們感受到了那些革命先輩們的奉獻和犧牲的激情歲月,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看見了那些先輩們正將燃燒著的革命火焰交給我們。星火相傳,我們一定會從革命先輩們那裡擔負起新的更具挑戰性的歷史使命。
我們的黨在一步步壯大,一步步發展,每一次的實踐,每一次的改變,每一次的回顧都是在汲取歷史留給我們的經驗。中國在發展,經過了那最艱難的歲月,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邁得更穩,邁得更快,不管前面是荊棘還是懸崖,我們在那些革命先輩們的洗禮下,必將更加的勇敢,更加的堅強。
還記得奧運的精彩,汶川的悲壯,世博的盛大,黨和人民空前的團結,那時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力量的強大,我們正在強盛,我們正在崛起,這些我們都應該感謝黨的領導,感謝在黨的歷史上有過貢獻的人們,革命先輩給了我們一個榜樣,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正在經歷著我們最寶貴的時光,我們應用我們的激情去點亮我們未來的路,應用我們的熱情去開拓我們美好的明天!
紅色足跡徵文400字【篇二】
本書講述的紅色「足跡」,本來是中國革命的行動中樞,是驚心動魄的歷史現場。仿佛魯迅說的「世間本無路」的「路」,又如毛澤東說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的「人...
轉眼間,中國已經強盛起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早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了。建黨90周年,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身為黨的陽光下哺育的花朵,我們更應該追尋紅色足跡,弘揚紅色精神!
儘管抗戰已經過去多年,可還是有許多老黨員與老紅軍。我的身邊就有一位老黨員,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雙腳已經不能活動,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之後的日子。他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經記不清,甚至能把曾孫當成別人的小孩,把孫子當成小偷,但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抗戰的時候。當我去尋訪這位老黨員的時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來,龍飛鳳舞的講了起來:「我出生的時候,外國已經在如猛虎般的侵佔我們的祖國,在我15歲的時候,我們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著當軍打鬼子。剛好晉江成立第一支武裝隊伍,開展遊擊戰爭,雖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興。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參加了武裝隊伍。21歲,我成了黨員。當上黨員沒幾個月,我就被蔣軍(國民黨)抓去了。我原來的老伴當時也是黨員,她去救我,結果被槍斃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爺爺的兒子)。後來,中共晉江縣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來,我才知道我原來的老伴已經死了。我很生氣,積極參加黨員活動,發誓要打死蔣軍,有好幾次到鬼門關前走了又回來了。成立泉團晉江大隊(1949年5月)後,我也加入了。大隊主動出擊,摧毀國民黨基層政權,後來配合解放軍解放晉江(8月31日),晉江才算解放了。後來,我的身子不爭氣,垮掉了,才停止參加黨的活動。」
我想不到,原來,抗戰有著這麼多歷史,共產黨的紅色足跡,早已經深入千家,造福萬家。總有一天,我也要成為黨員,繼續黨的紅色足跡!
紅色足跡徵文400字【篇三】
八月上旬時,我們小組組織了「紅色足跡之旅」,我們制定好計劃,上午去一大會址,中午吃完飯後再去上海博物館進行參觀。
中共一大會址,它既是建築,也有一段不尋常的往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實。從此,中國站了起來,中國給別人的印象煥然一新。在一大會址內,我們看見了模擬的會議室。它不大,但發人深思。裡面的人栩栩如生。最顯眼的仍是毛澤東,我們仿佛看見了他們在激烈地討論。長桌,圓凳,茶几和花瓶,一切都重現在我們眼中。我們讚嘆了,不僅讚嘆做工之精美,還讚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上午我們還去了一個地方,那也是石庫門似的房子。我們穿過一座座民居,仿佛也感受到了過去人民的生活。進入那屋子,我們四處拍照參觀。我們還在五星紅旗前拍了集體照。在館內,我們讀到了許多烈士的名字。我們計算他們的年齡。最小的一個36歲就逝世了,我們為他們感到惋惜。而同時,我們也被一個關於烈士的視頻吸引了。我們了解到了烈士的事跡,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在我們吃完飯後,我們打了兩部車前往上海博物館。它與市政府大廈遙遙相對,是一座十分美觀的建築。上海博物館可謂人山人海。我們去了二樓的陳列室。它有四個專題陳列:青銅器,陶瓷器,書畫以及古代雕刻。我們幸運地遇見一個解說員。我們見到了古代人的面具,矛以及廁所的門把手。我們興致勃勃地繼續參觀。幾乎把館內所有的展品都看了個遍。只不過第四層和第五層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去。我們可既是大飽耳福,又是大飽眼福啊!
這次紅色之旅,讓我們全組人都受益非淺。我們感悟到了紅色,體會了紅色!
紅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