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服裝面料乾燥除塵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12-04 15:19:02 1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服裝面料乾燥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服裝面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後,面料會吸入空氣中的水分變潮溼,如果不進行處理,面料會發黴變質而無法使用,長期放置會使面料表面堆積大量的粉塵,在使用這些面料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影響工作環境。因此,對於長期放置的面料,需要定期的進行乾燥和除塵處理,保證面料的品質。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服裝面料乾燥除塵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服裝面料乾燥除塵裝置,所述服裝面料乾燥除塵裝置包括底板、位於所述底板上方的吸氣裝置、位於所述吸氣裝置上方的加熱裝置、位於所述加熱裝置下方的框體裝置、位於所述加熱裝置右側的風機裝置、位於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裝置、位於所述支架裝置左側的電機裝置及位於所述框體裝置右側的固定裝置,所述吸氣裝置包括第一進氣鬥、位於所述第一進氣鬥上方的第一過濾鬥、位於所述第一進氣鬥下方的第一管道、設置於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風機、位於所述第一管道下方的第二管道、位於所述第一風機下方的第一箱體、位於所述第一箱體上方的氣閥、位於所述第一箱體右側的第三管道及設置於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閥門,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加熱框、位於所述加熱框內的三角塊、第一散熱框、位於所述第一散熱框內的第一加熱棒、位於所述加熱框下方的第四管道、位於所述第四管道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架及設置於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橫杆,所述框體裝置包括框體、位於所述框體下方的第一豎杆、設置於所述第一豎杆下端的第一滾輪、設置於所述框體上的第二橫杆、設置於所述第二橫杆上的第二滾輪、位於所述框體內的第三滾輪、設置於所述第三滾輪上的鉤部及設置於所述框體內表面的彎曲板,所述風機裝置包括第五管道、設置於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二風機、位於所述第五管道下方的第二箱體、位於所述第二箱體內的過濾網、位於所述過濾網下方的第二散熱框、位於所述第二散熱框下方的第二加熱棒、位於所述第二箱體右側的第六管道及設置於所述第六管道上的第二閥門,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支架、位於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第三橫杆、位於所述第三橫杆右側的第三支架、位於所述第三橫杆下方的第一斜杆、位於所述第一斜杆右側的第四橫杆及位於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豎杆,所述電機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下方的第四支架、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方的電機、位於所述電機左側的第一固定塊、設置於所述電機上的輸出軸、位於所述電機右側的第二固定塊、位於所述電機上方的第五支架、位於所述第二支架右側的第五橫杆、位於所述第五橫杆下方的第三豎杆及設置於所述第三豎杆下端的第四滾輪,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六橫杆、位於所述第六橫杆上方的第四豎杆、位於所述第四豎杆上方的第七橫杆、位於所述第六橫杆下方的第五豎杆、位於所述第五豎杆左側的第二斜杆及設置於所述第五豎杆下端的第五滾輪。所述第一進氣鬥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第一過濾鬥呈空心的圓錐體,所述第一過濾鬥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進氣鬥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進氣鬥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呈凹字形,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箱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箱體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觸,所述第一管道貫穿所述第一箱體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箱體內,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第一箱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貫穿所述第一箱體的內外表面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箱體的右表面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一箱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加熱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加熱框水平放置,所述加熱框上設有位於其內部的第一空腔、位於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於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三角塊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加熱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散熱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散熱框的下表面與所述加熱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加熱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第四管道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加熱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杆設有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第四管道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杆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管道固定連接。所述框體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框體水平放置,所述框體上設有位於其上表面的上開口及位於其下表面的下開口,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上開口且與所述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杆呈豎直狀,所述第一豎杆的上端與所述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杆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滾輪收容於所述第一凹槽且與所述第一豎杆軸轉連接,所述第二橫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杆的一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杆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二滾輪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滾輪收容於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橫杆軸轉連接,所述第三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三滾輪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滾輪與所述框體軸轉連接,所述鉤部呈L型,所述鉤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滾輪固定連接,所述彎曲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於所述第三滾輪的左右兩側,所述彎曲板呈彎曲狀,所述彎曲板的上端與所述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管道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加熱框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箱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箱體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箱體上設有位於其上表面的第四通孔、位於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於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且與所述第二箱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且與所述第二箱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過濾網水平放置,所述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第二箱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散熱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散熱框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箱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六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第二箱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第一方孔,所述第三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橫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橫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斜杆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杆的右端與所述第一箱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四橫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杆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杆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杆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進氣鬥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電機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右表面與所述電機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固定塊的左端與所述電機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塊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輸出軸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輸出軸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電機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杆呈水平狀,所述第五橫杆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杆的右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杆呈豎直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