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16:03:22 5

本發明涉及固定簡夾的動力頭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數控工具機加工的要求的提高,在加工工件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車削、銑削、鑽孔、攻牙、雕刻等複雜工序時,通常使用的是帶普通動力頭的數控工具機來加工。動力頭安裝在普通數控車床上,搭配Y軸提升為數控車銑複合工具機使用,尤其適用於符合工具機,大大提高設備可加工的零件複雜程度。
目前市面上的動力刀頭大多只有一個伺服馬達帶動其它刀頭加工,動力輸出不平衡。
採用「動力刀頭」搜索相關專利,其中中國專利201310734437.3涉及一種車銑複合多軸動力頭裝置,包括伺服電機、電機座和齒輪箱,所述伺服電機安裝在電機座側面,所述電機座安裝在齒輪箱的右側壁上,所述電機座內並列安裝有兩個聯動軸,且其中一個聯動軸安裝在伺服電機的轉動軸上;所述齒輪箱的兩個垂直面上分別均勻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中分別安裝設有前軸串或側軸串;所述齒輪箱後部還設有一個形腔,所述形腔內還設有一根動力軸承,所述動力軸承上還依次設有軸承Ⅱ、傘齒Ⅰ、隔套、徑向鎖緊螺母、軸承Ⅰ和骨架油封Ⅰ。該裝置結構緊湊,佔用空間更小,更於裝配,還可以同時控制兩個面的軸串旋轉而進行加工;同時,還採用同步運動結構連接,可以省去一個 動力電機,更省成本。另外一個中國專利201510403295.1公開了一種動力頭包括外殼以及設在外殼上方的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下方連接有主動軸,所述主動軸嚙合有左分動組和右分動組,左分動組與右分動組的轉動方向為一致的,左分動組與右分動組相互垂直,通過讓左分動組和右分動組的轉動方向一致,從而減少在換鑽頭停機的次數,進而減少相應部件因停機、開啟衝擊而受損的影響,具有使用方便、堅固耐用的特點。本發明主要用於車床加工。
上述的專利中存在採用傘齒傳動,安裝麻煩,並且採用花鍵固定齒輪,齒輪容易被磨損,加工精度也不好把控,加工範圍較小的問題。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實現動力輸出平衡、安裝方便且加大加工範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動力頭裝置的動力輸出不平衡、安裝不方便且加工範圍較小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包括機架、側面動力源、端面動力源以及側面動力輸入軸,所述側面動力源位於所述機架的側部上,所述端面動力源位於所述機架的端部上,所述側面動力輸入軸與所述側面動力源的輸出軸連接,所述機架的側部設有若干個與所述側面動力輸入軸連接的側面從動軸,所述機架的端部設有若干個與所述端面動力源連接的端面從動軸,所述側面從動軸以及所述端面從動軸的外端連接有旋轉刀具,所述機架的端部上還設有若干個與所述端面從動軸並排布置的ER簡夾固定軸,所述ER簡夾固定軸的外端連接有固定刀具。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設有若干個供所述端面從動軸安裝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貫穿所述機架的前端面以及後端面。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設有若干個供所述側面動力輸入軸以及所述側面從動軸安裝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貫穿所述機架的左側面以及右側面,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交錯布置。
進一步地,所述側面動力輸入軸包括側面動力軸體以及位於所述側面動力軸體上的主動齒輪,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外端延伸到所述機架的側面外,所述刀具連接在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外端,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內端朝內延伸至所述主動齒輪外,與所述側面動力源的轉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所述主動齒輪與所述側面從動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主動齒輪的內端連接有第一軸承,所述主動齒輪的外端連接有第一漲緊套,所述第一漲緊套連接在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內端,且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內端延伸到所述第一漲緊套外。
進一步地,所述側面動力軸體上設有第二軸承,且所述第二軸承的內端設有第一壓緊螺母,所述第二軸承的外端設有第一軸承壓蓋,所述第一軸承壓蓋的內端抵接在所述機架的側面上,且所述側面動力軸體的外端連接有第一螺母,所述旋轉刀具連接在所述第一螺母與所述第一軸承壓蓋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刀具與所述第一軸承壓蓋的外端連接有第一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端面從動軸包括端面動力軸體以及位於所述端面從動軸體上的從動齒輪,所述端面從動軸體的外端延伸到所述機架的端面外,所述旋轉刀具連接在所述端面從動軸體的外端,所述從動齒輪與所述端面動力源連接。
進一步地,過渡軸包括過渡齒輪以及過渡軸體,所述過渡齒輪通過第五漲緊套連接在所述過渡軸體的內端,所述過渡軸體的外端通過螺栓連接在所述機 架上,所述過渡齒輪與所述端面動力源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ER簡夾固定軸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機架上的固定軸體,所述固定刀具連接在所述固定軸體的外端,且所述固定軸體的內端與所述機架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通過在機架上設置側面動力源、端面動力源、側面動力輸入軸、側面從動軸、端面從動軸以及ER簡夾固定軸,達到旋轉加工或者固定加工工件的要求,加大了動力頭裝置加工的範圍,並且安裝方便,並且利用兩個動力源分別帶動兩個方向的旋轉刀具的轉動,動力輸出平衡,提高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側向動力輸入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側向從動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端面從動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ER簡夾固定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過渡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擋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的後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照圖1~10,為本發明提供的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可以運用在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裝刀過程中,實現對動力刀具的安裝。
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包括機架1、側面動力源6、端面動力源7以及側面動力輸入軸2,其中,側面動力源6位於機架1的側部上,端面動力源7位於機架1的端部上,側面動力輸入軸2與側面動力源6的輸出軸連接,機架1的側部設有若干個與側面動力輸入軸2連接的側面從動軸3,機架1的端部設有若干個與端面動力源7連接的端面從動軸4,側面從動軸3以及端面從動軸4的外端連接有旋轉刀具。
另外,在機架1的端部上還設有若干個與端面從動軸4並排布置的ER簡夾固定軸5,該ER簡夾固定軸5的外端連接有固定刀具。
側面動力源6以及端面動力源7分別對應帶動側面動力輸入軸2以及端面動力輸入軸轉動,從而帶動側面從動軸3以及端面從動軸4轉動,進而帶動旋轉刀具轉動,達到旋轉加工;另外,需要用到固定刀具加工時,只需將工件移 至ER簡夾固定軸5的外端即可,操作方便。
上述的一種用於車銑複合數控工具機的動力頭裝置,通過在機架1上設置側面動力源6、端面動力源7、側面動力輸入軸2、側面從動軸3、端面從動軸4以及ER簡夾固定軸5,達到旋轉加工或者固定加工工件的要求,加大了動力頭裝置加工的範圍,並且安裝方便,並且利用兩個動力源分別帶動兩個方向的旋轉刀具的轉動,動力輸出平衡,提高加工質量。
機架1上設有若干個供端面從動軸4安裝的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貫穿機架1的前端面以及後端面。
另外,機架1上設有若干個供側面動力輸入軸2以及側面從動軸3安裝的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貫穿機架1的左側面以及右側面,且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交錯布置,這樣,即可以使得所有軸安裝方便,並且還可以節約空間。
在本實施例中,側面動力輸入軸2包括側面動力軸體29以及位於側面動力軸體29上的主動齒輪27,側面動力軸體29的外端延伸到機架1的側面外,上述的刀具連接在側面動力軸體29的外端,側面動力軸體29的內端朝內延伸至主動齒輪27外,與側面動力源6的轉軸通過聯軸器64連接,主動齒輪27與側面從動軸3連接。通過主動齒輪27的轉動帶動側面從動軸3的轉動,從而實現旋轉刀具的旋轉。
具體地,主動齒輪27的內端連接有第一軸承26,主動齒輪27的外端連接有第一漲緊套28,第一漲緊套28連接在側面動力軸體29的內端,且側面動力軸體29的內端延伸到第一漲緊套28外,通過第一漲緊套28實現主動齒輪27與側面動力軸體29的安裝,減少轉動過程中,主動齒輪27與側面動力軸體29之間的摩擦,從而提高側面動力軸體29的使用壽命。
更進一步的,上述的側面動力軸體29上設有第二軸承24,且第二軸承24 的內端設有第一壓緊螺母25,第二軸承24的外端設有第一軸承壓蓋23,該第一軸承壓蓋23的內端抵接在機架1的側面上,且側面動力軸體29的外端連接有第一螺母21,旋轉刀具連接在第一螺母21與第一軸承壓蓋23之間。
為了進一步使得旋轉刀具固定在第一螺母21與第一軸承壓蓋23之間,防止在旋轉過程中,旋轉刀具產生鬆動,旋轉刀具與第一軸承壓蓋23的外端連接有第一密封圈22。
在本實施例中,側面從動軸3包括側面從動軸體39以及位於側面從動軸體39上的側面從動齒輪4737,側面從動軸體39的外端延伸到機架1的側面外,上述的刀具連接在側面動力軸體29的外端,側面從動齒輪4737與主動齒輪27嚙合。通過主動齒輪27的轉動帶動側面從動齒輪4737轉動,從而帶動側面從動軸3的轉動,實現旋轉刀具的旋轉。
具體地,側面從動齒輪4737的內端連接有第三軸承36,主動齒輪27的外端連接有第二漲緊套38,第二漲緊套38與側面動力軸體29內側面平齊,通過第二漲緊套38實現側面從動齒輪4737與側面從動軸體39的安裝,減少轉動過程中,側面從動齒輪4737與側面從動軸體39之間的摩擦,從而提高側面動力軸體29的使用壽命。
更進一步的,上述的側面從動軸體39上設有第四軸承34,且第四軸承34的內端設有第二壓緊螺母35,第四軸承34的外端設有第二軸承壓蓋33,該第二軸承壓蓋33的內端抵接在機架1的側面上,且側面動力軸體29的外端連接有第二螺母31,旋轉刀具連接在第二螺母31與第二軸承壓蓋33之間。
為了進一步使得旋轉刀具固定在第二螺母31與第二軸承壓蓋33之間,防止在旋轉過程中,旋轉刀具產生鬆動,旋轉刀具與第二軸承壓蓋33的外端連接有第二密封圈32。
在本實施例中,端面從動軸4包括端面動力軸體以及位於端面從動軸體49上的從動齒輪47,端面從動軸體49的外端延伸到機架1的端面外,上述的旋轉刀具連接在端面從動軸體49的外端,從動齒輪47與端面動力源7連接。通過端面動力源7的轉動帶動從動齒輪47轉動,從而帶動端面從動軸4的轉動,實現旋轉刀具的旋轉。
具體地,從動齒輪47的內端連接有第五軸承46,動力頭齒輪的外端連接有第三漲緊套48,第三漲緊套48與端面從動軸體49的內端面平齊,通過第三漲緊套48實現從動齒輪47與端面從動軸體49的安裝,減少轉動過程中,從動齒輪47與端面從動軸體49之間的摩擦,從而提高端面動力軸體的使用壽命。
更進一步的,上述的端面從動軸體49上設有第六軸承44,且第四軸承34的內端設有第三壓緊螺母45,第六軸承44的外端設有第三軸承壓蓋43,該第三軸承壓蓋43的內端抵接在機架1的端面上,且端面從動軸體49的外端連接有第三螺母41,旋轉刀具連接在第三螺母41與第三軸承壓蓋43之間。
為了進一步使得旋轉刀具固定在第三螺母41與第三軸承壓蓋43之間,防止在旋轉過程中,旋轉刀具產生鬆動,旋轉刀具與第三軸承壓蓋43的外端連接有第三密封圈42。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過渡軸包括過渡齒輪91以及過渡軸體93,過渡齒輪91通過第五漲緊套92連接在過渡軸體93的內端,過渡軸體93的外端通過螺栓95連接在機架1上,過渡齒輪91與端面動力源7連接。
更進一步的,過渡軸體93的外端與螺栓95之間設有墊片94。且過渡齒輪91為直齒輪。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側面動力軸體29的長度大於端面從動軸體49的長度,端面從動軸體49的長度大於過渡軸體93的長度。
端面從動軸體49的長度等於側面從動軸3的長度。
ER簡夾固定軸5包括固定連接在機架1上的固定軸體51,該固定刀具連接在固定軸體51的外端,且固定軸體51的內端與機架1之間通過螺栓52固定連接。
固定刀具的外端連接有固定螺母53。
機架1的側部連接有擋板81,擋板81通過螺栓82與機架1連接,用於防止旋轉刀具打到動力源。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旋轉刀具的高度方向上的移動,機架1的內端面活動連接有固定架,該固定架內設有由氣缸帶動伸縮的伸縮杆,該伸縮杆的下端連接著機架1,由伸縮杆帶動機架1的上下移動。
另外,為了防止加工後的碎屑粘貼在刀具上,降低刀具的使用壽命。固定架的上端連接有吹氣管,該吹氣管的管口分別與對準旋轉刀具與固定刀具,通過吹氣管時刻對刀具進行吹碎屑處理,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側面動力源6包括第一伺服電機,該第一伺服電機通過螺栓62固定在第一電機座63上,該第一電機座63與機架1連接。
同樣的,端面動力源7包括第二伺服電機71,該第二伺服電機通過螺栓72固定在機架1上,且第二伺服電機71的轉軸通過第四漲緊套73連接有電機直齒輪74,電機直齒輪74與過渡齒輪91嚙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