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2023-11-09 22:46:22 5
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一主操作電路、一第一外圍總線、一接口電路、一第二外圍總線以及一轉換裝置。接口電路耦接於第二外圍總線與一主機之間,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主機的一外部指令。轉換裝置耦接於第一以及第二外圍總線之間,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一內部虛擬配接器以及一網絡通道。轉換裝置,用以將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及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主操作電路中的一處理器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本發明使得外圍設備與主機可進行快速的存取程序,同時不失去網絡存取能力,增加外圍設備使用上的便利性。
【專利說明】主控端電子裝置以及主控端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電子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快速傳輸接口的電子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電腦與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新的外圍設備可輕易的連結上個人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等,其中外圍設備包含了網絡存儲裝置和外接式存儲裝置等。其中,使用者常需要將外圍設備的數據傳輸至主機,或將主機的數據傳送至外圍裝置。然而,外圍設備與主機傳輸數據的速度,往往受到接口的限制。舉例而言,網絡存儲裝置(Network-attached storage, NAS),由於僅能通過網絡接口與主機進行存取,因此網絡存儲裝置與主機的速度最快也只有IGbps。
[0003]目前雖然有直接將NAS與個人電腦相連(例如以USB接口相連),以讓NAS作為一種外接式存儲裝置的態樣,儘管此種連接方式增加了存取速度,但是此時NAS即失去作為網絡存儲裝置的能力,使得其他裝置無從存取NAS中的數據,極為不便。
[0004]因此,急需一種電子系統與效能控制方法使得外圍設備與主機可進行快速的存取程序,同時不失去網絡存取能力,增加外圍設備使用上的便利性。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一主操作電路、一第一外圍總線、一接口電路、一第二外圍總線以及一轉換裝置。主操作電路具有一處理器。第一外圍總線連接至主操作電路。接口電路用以耦接至一主機,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主機的一外部指令。第二外圍總線,連接至接口電路。轉換裝置耦接於第一以及第二外圍總線之間。另外,轉換裝置還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一內部虛擬配接器以及一網絡通道。外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第二外圍總線,用以將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絡封裝。內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第一外圍總線,用以接收第一網絡封裝。網絡通道耦接於外部虛擬配接器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之間,用以將第一網絡封裝自外部虛擬配接器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內部虛擬配接器將第一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且處理器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0006]本發明亦提供一種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一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具有一處理器並且連接於一第一外圍總線的一主操作電路、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並且連接一第二外圍總線的一接口電路,以及耦接於第一以及第二外圍總線間的一轉換裝置。主控端操作方法包括當接口電路耦接至一主機的一第三外圍總線時,接收來自主機的一外部指令;藉由轉換裝置中的一外部虛擬配接器將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絡封裝;藉由轉換裝置中的一網絡通道將第一網絡封裝傳送至一內部虛擬配接器;藉由內部虛擬配接器將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以及藉由處理器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0007]本發明使得外圍設備與主機可進行快速的存取程序,同時不失去網絡存取能力, 增加外圍設備使用上的便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電子系統的方框圖;
[0009]圖2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
[0010]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轉換裝置的方框圖;
[0011]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
[0012]圖5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
[0013]圖6A及圖6B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0014]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5]100?電子系統;
[0016]110 ?主機;
[0017]120-12N?電子裝置;
[0018]1101、230 ?接口 電路;
[0019]1103、2013 ?母傳輸埠;
[0020]1104、1106、2014 ?控制電路;
[0021]1105、2022、2023 ?傳輸埠;
[0022]1107,2017?平臺控制器;
[0023]1108、2018 ?處理器;
[0024]200?主控端電子裝置;
[0025]210?主操作電路;
[0026]220?轉換裝置;
[0027]2011?傳輸埠電路;
[0028]2012?公傳輸埠;
[0029]2015?外部虛擬配接器;
[0030]2016?內部虛擬配接器;
[0031]2019?外圍零件;
[0032]2020?網絡模塊;
[0033]2021?集線器;
[0034]B11、B21、B22 ?外圍總線;
[0035]B23?網絡通道;
[0036]CMO?外部指令;
[0037]CM0』?已解碼外部指令;
[0038]CMI』?內部指令;
[0039]DA1、DA1,、DA2、DA2,?數據。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將詳細討論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裝置及使用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所提供的許多可行的發明概念可實施在各種特定範圍中。這些特定實施例僅用於舉例說明本發明的裝置及使用方法,但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0041]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電子系統的方框圖。電子系統100包括一主機110、至少一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及至少一電子裝置120。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20以菊鏈式(Daisy Chain)的方式稱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可藉由菊鏈式的方式耦接至主機110,亦可藉由無線網絡的方式耦接至主機110。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主控端電子裝置(host electronic device)具有作為主控端(host)與從裝置(slave)的能力。舉例而言,在一第一模式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作為主控端,用以產生一內部指令以致使內部裝置進行運作。相反地,在一第二模式下,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作為從裝置,用以接收來自主機110的外部指令。值得注意的是,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具有高速傳輸接口,諸如雷奔(thunderbolt)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使得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相容於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與主機110和電子裝置120進行通信。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子系統100不包括主機110。
[0042]主機110具有作為主控端以及運算數據的能力,用以相容於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傳送外部指令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與電子裝置120。主機110包括一接 口電路 1101、一平臺控制器 1107 (Platform Controller Hub,PCH)、一處理器 1108以及一外圍總線B11。接口電路1101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便以相容於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耦接的電子裝置進行通信,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平臺控制器1107耦接於接口電路1101與處理器1108之間,用以對數據進行編/解碼,使得接口電路1101與處理器110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機11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傳送處理器1108的指令至主機110中的各部件(例如,存儲裝置),其中平臺控制器1107藉由外圍總線Bll連接至接口電路1101。值得注意的是,主機110還可包括存儲裝置、網絡模塊、顯示裝置、揚聲器(未示出)等裝置,本發明不加以限制。舉例而言,主機110可為一桌上型電腦、一筆記本電腦或一平板電腦,但不限定於此。外圍總線Bll可為外圍元件連接(PCI)總線或者通用串列總線(USB)。
[0043]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主機110和電子裝置120之間的接口以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任何具有高速傳輸接口(例如5Gbps以上)皆可作為其連接接口。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的雷奔接口包括一外圍零件連接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PCIE)以及一數字式視頻接口(DisplayPort,DP),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雷奔接口由於具有外圍零件連接接口,因此在主機110、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以及電子裝置120耦接的通道上,無法存在兩個以上的主控端。另外,通用串列總線接口同樣法存在兩個以上的主控端。
[0044]圖2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接口電路230、一外圍總線B21以及一外圍總線B22。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為一網絡存儲裝置(Network-attachedstorage),用以經由網絡存儲數據,並可供其他裝置經由網絡存取所存儲的數據。轉換裝置220耦接於外圍總線B21以及外圍總線B22之間,用以從接口電路230接收來自主機110的一外部指令CM0,並將外部指令CMO進行編碼以及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將已解碼外部指令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接口電路230用以耦接至主機110的接口電路1101,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主機110的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接口電路230還用以藉由相容於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將來自主操作電路210的數據DA2』傳送至主機110。外圍總線B21用以連接主操作電路210以及轉換裝置220。外圍總線B22用以連接轉換裝置220以及接口電路23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接口為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外圍總線B21以及B22可為外圍元件連接(PCI)總線或者通用串列總線(USB)。
[0045]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轉換裝置的方框圖。轉換裝置220包括一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一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以及至少一網絡通道B23。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連接至外圍總線B22以及網絡通道B23,用以經由外圍總線B22接收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絡封裝Pl。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還用以將所產生的網絡封裝Pl經由網絡通道B23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連接至外圍總線B21以及網絡通道B23,用以經由網絡通道B23接收網絡封裝Pl,並將網絡封裝Pl進行解碼,以產生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和/或數據DA1』。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還用以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和/或數據DA1』經由外圍總線B21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還用以將主操作電路210的數據DA2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絡封裝P2,並藉由網絡通道B23將網絡封裝P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使得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網絡封裝P2進行解碼,以產生一數據DA2』,並將數據DA2』傳送至主機110。網絡通道B23耦接於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之間,用以將網絡封裝Pl自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使得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將網絡封裝Pl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CM0』。網絡通道B23還用以將網絡封裝P2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使得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網絡封裝P2進行解碼,以產生數據DA2』。另外,轉換裝置220還包括一驅動程序DR用以在接口電路230耦接至主機110的一外圍總線Bll時,產生一虛擬硬體信息,並將虛擬硬體信息傳送至主機110,使得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視為一外圍裝置,其中虛擬硬體信息用以致使主機110將電子設備視為一網絡磁碟機或一外接式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驅動程序DR會傳送一虛擬硬體信息至主機110,使得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特定的硬體裝置。在本實施例中,特定的硬體裝置可為磁碟機或網絡磁碟機,但不限定於此。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般硬碟裝置的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例如,文件總管)。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驅動程序DR,用以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絡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絡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網絡硬碟的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驅動程序DR亦可設置於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中,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0046]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接口為雷奔接口,並且外圍總線B11、B21、B22為外圍元件連接(PCI)總線。主機110包括處理器1108、平臺控制器1107以及接口電路1101。處理器1108以及平臺控制器1107的特徵請參考圖1的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接口電路1101還包括一母傳輸埠 1103以及一控制電路1104。母傳輸埠 1103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或者電子裝置120的公傳輸埠(例如公傳輸埠 2012),以便以相容於雷奔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耦接的電子裝置120或主控端電子裝置200進行通信,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某些實施例中,主機110中的母傳輸埠 1103可替換為公傳輸埠,以便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1或電子裝置120的母傳輸埠。控制電路1104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雷奔接口的傳輸協議傳送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至所耦接的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04還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所耦接的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的數據(例如數據DA2』)。
[0047]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接口電路230、一外圍總線B21以及一外圍總線B22。主控端電子裝置200的特徵可分別參考圖2以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還包括平臺控制器2017、處理器2018、外圍零件2019以及網絡模塊2020。平臺控制器2017耦接於轉換裝置220、處理器2018、外圍零件2019與網絡模塊2020之間,用以對數據進行編/解碼,使得轉換裝置220以及網絡模塊2020與處理器201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用以將處理器2018執行的指令,例如內部指令CMI傳送至外圍零件2019。值得注意的是,平臺控制器2017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後,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0』,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其中處理器2018將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0』所產生的指令經由平臺控制器2017傳送至外圍零件2019。外圍零件2019可為顯示器、揚聲器等等,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為一網絡存儲伺服器(NAS),並且外圍零件2019為一存儲裝置。網絡模塊2020用以經由無線或者有線的網絡接收一網絡封裝,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CM1』,並且經由平臺控制器2017將內部指令CM1』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1』,使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在本實施例中,接口電路230還包括一傳輸埠電路2011以及一控制電路2014。傳輸埠電路201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和/或主機110。舉例而言,傳輸埠電路2011包括一公傳輸埠 2012用以連接主機110 (或電子裝置120)的母傳輸埠以及一母傳輸埠 2013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 (或主機110)中的公傳輸埠,以便以相容於雷奔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連接的主機HO和/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信。在某些實施例中,傳輸埠電路2011亦可包括兩個公傳輸埠 2012或者兩個母傳輸埠 2013。控制電路2014用以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以相容於雷奔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於主機110的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當控制電路2014接收到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後,將所接收到的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另外,控制電路2014亦可用根據外部指令CM0,以相容於雷奔接口的傳輸協議傳送數據DA2』至主機110。值得注意的是,已解碼外部指令CM0』與外部指令CMO的內容相同,數據DAl 』與數據DAl的內容相同,以及數據DA2』與數據DA2的內容相同。
[0048]圖5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電子裝置與主機的方框圖。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接口為通用串列總線接口,並且外圍總線B11、B21與B22為通用串列總線(USB)。主機110包括處理器1108、平臺控制器1107以及接口電路1101。處理器1108以及平臺控制器1107的特徵請參考圖1的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接口電路1101還包括一傳輸埠 1105以及一控制電路1106。傳輸埠 1105用以連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或者電子裝置120的集線器(例如集線器2021),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耦接的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信,但本發明不加以限制。控制電路1106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傳送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至所耦接的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106還用以當主機110耦接至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時,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所耦接的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和/或電子裝置120的數據(例如數據DA2』 )。
[0049]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一主操作電路210、一轉換裝置220、一接口電路230、一外圍總線B21以及一外圍總線B22。主控端電子裝置200的特徵可分別參考圖2以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還包括平臺控制器2017、處理器2018、外圍零件2019以及網絡模塊2020。平臺控制器2017耦接於轉換裝置220、處理器2018、外圍零件2019與網絡模塊2020之間,用以對數據進行編/解碼,使得轉換裝置220以及網絡模塊2020與處理器2018可以進行溝通,決定主控端電子裝置200中程序執行的順序,並且用以將處理器2018執行的指令,例如內部指令CMI傳送至外圍零件2019。值得注意的是,平臺控制器2017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後,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0』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0』,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其中處理器2018將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0』所產生的指令經由平臺控制器2017傳送至外圍零件2019。外圍零件2019可為顯示器、揚聲器等等,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主操作電路210為一網絡存儲伺服器(NAS),並且外圍零件2019為一存儲裝置。網絡模塊2020用以經由無線或者有線的網絡接收一網絡封裝,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CMIT,並且經由平臺控制器2017將內部指令CMI』傳送至處理器2018。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I 』,使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在本實施例中,接口電路230還包括一集線器2021、一傳輸埠 2022以及一傳輸埠 2023。集線器202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和/或主機110的傳輸埠(例如傳輸埠 1105),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連接的主機110和/或電子裝置120進行通信。傳輸埠 2022連接至集線器2021,用以連接至電子裝置120的集線器(未示出),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與所連接的電子裝置120進行通信。傳輸埠 2023連接於集線器2021以及外圍總線B22之間,以便以相容於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將數據經由集線器2021傳送至所耦接的主機110或電子裝置120,或者將數據經由外圍總線B2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
[0050]圖6A及圖6B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主控端操作方法的流程圖。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其中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包括具有處理器2018並且連接於外圍總線B21的主操作電路210、相容於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並且連接於外圍總線B22的接口電路230,以及耦接於外圍總線B21、B22間的一轉換裝置22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接口為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並且外圍總線B21以及B22為外圍元件連接(PCI)總線。如圖1所示,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可用以菊鏈式耦接至至少一電子裝置120和/或一主機110。流程開始於步驟S300。
[0051]在步驟S300中,接口電路230中的控制電路2014或者集線器2021判斷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是否耦接至主機110。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耦接至主機110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01。當主控端電子裝置200未耦接至主機110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22。
[0052]在步驟S301中,接口電路230傳送轉換裝置220的一驅動程序DR所產生的一虛擬硬體信息至主機110,其中虛擬硬體信息用以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視為一網絡磁碟機或一外接式磁碟機。舉例而言,當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外接式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般硬碟裝置的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例如,文件總管)。當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中的驅動程序DR致使主機110將主控端電子裝置200辨識為一網絡磁碟機時,主控端電子裝置200將以一網絡硬碟的方式顯示於主機110中。
[0053]接著,在步驟S302中,接口電路230以相容於雷奔接口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主機110的一外部指令CMO和/或一數據DAl。
[0054]接著,在步驟S304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將外部指令CMO和/或數據DAl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網絡封裝P1。
[0055]接著,在步驟S306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藉由網絡通道B23將網絡封裝Pl傳送至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
[0056]接著,在步驟S308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將網絡封裝Pl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CM0』,並將已解碼外部指令CM0』經由平臺控制器2017傳送至處理器2018。接著,流程進行至步驟S310。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亦可將網絡封裝Pl進行解碼以產生一數據DA1』,並將數據DA1』傳送至主操作電路210。流程結束於步驟S308。
[0057]接著,在步驟S310中,處理器2018判斷已解碼外部指令CM0』是否代表傳送數據至主機110的指令。當已解碼外部指令CMO』不是代表傳送數據至主機110的指令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2。當已解碼外部指令CM0』是代表傳送數據至主機110的指令時,流程進行至步驟S314。
[0058]在步驟S312中,處理器2018執行已解碼外部指令CM0』,使得主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流程結束於步驟S312。
[0059]在步驟S314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接收來自外圍零件2019的數據DA2,並將數據DA2進行編碼產生網絡封裝P2。
[0060]接著,在步驟S316中,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藉由網絡通道B23將網絡封裝P2傳送至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
[0061]接著,在步驟S318中,外部虛擬配接器2015接收來自內部虛擬配接器2016的網絡封裝P2,並將網絡封裝P2進行解碼以產生數據DA2』,並將數據DA2』傳送至接口電路230。
[0062]接著,在步驟S320中,接口電路230以相容於雷奔或者通用串列總線接口的傳輸協議傳送數據DA2』至主機110。流程結束於步驟S320。
[0063]在步驟S322中,主操作電路210藉由一網絡模塊2020經由一有線或者無線的網絡接收一網絡封裝,並將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內部指令CM1』。
[0064]接著,在步驟S324中,處理器2018執行內部指令CM1』,使得主動操作電路210進行一對應的操作。流程結束於步驟S324。
[0065]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中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可同時具備兩種模式的功能,也就是可以用網絡模塊接收網絡封裝以處理數據存取要求,同時利用傳輸埠接收主機的封裝並處理主機的數據存取要求。如此一來,即使主控端電子裝置連上主機並自動讓主機改為以速度較快的接口電路(而非網絡)其中存儲的數據時,同時仍然可讓其他電子裝置通過網絡來存取主控端電子裝置所存儲的數據。
[0066]本發明的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序碼的型態存在。程序碼可存儲於實體媒體,如軟盤、光碟、硬碟、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存儲媒體,亦或不限於外在形式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程序碼被機器,如電腦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的裝置。程序碼也可通過一些傳送媒體,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輸型態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序碼被機器,如電腦接收、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的裝置。當在一般用途處理單元實作時,程序碼結合處理單元提供一操作類似於應用特定邏輯電路的獨特裝置。
[0067]然而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權利要求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示的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權利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 一主操作電路,具有一處理器; 一第一外圍總線,連接至上述主操作電路; 一接口電路,用以耦接至一主機,並且藉由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接收來自上述主機的一外部指令; 一第二外圍總線,連接至上述接口電路;以及 一轉換裝置,耦接於上述第一外圍總線以及上述第二外圍總線之間,並且上述轉換裝置包括: 一外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上述第二外圍總線,用以將上述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絡封裝;一內部虛擬配接器,連接至上述第一外圍總線,用以接收上述第一網絡封裝;以及一網絡通道,耦接於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以及內部虛擬配接器之間,用以將上述第一網絡封裝自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一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並且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還用以將上述主操作電路的一第一數據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絡封裝,並藉由上述網絡通道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傳送至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數據,並將上述第二數據傳送至上述主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還用以將上述主機的一第一數據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絡封裝,並藉由上述網絡通道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使得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數據,並將上述第二數據傳送至上述主操作電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轉換裝置還包括一驅動程序,用以在上述接口電路耦接至上述主機的一第三外圍總線時,產生一虛擬硬體信息,並將上述虛擬硬體信息傳送至上述主機,使得上述主機將上述主控端電子裝置視為一外圍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主操作電路還包括一網絡模塊,用以接收一第二網絡封裝,並解碼為一內部指令,並且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內部指令,使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第一接口為雷奔接口,並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外圍總線為外圍元件連接(PCI)總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第一接口為通用串列總線接口,並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外圍總線為通用串列總線(USB)。
8.—種主控端操作方法,適用於一主控端電子裝置,其中上述主控端電子裝置包括具有一處理器並且連接於一第一外圍總線的一主操作電路、相容於一第一接口的傳輸協議並且連接一第二外圍總線的一接口電路,以及耦接於上述第一、第二外圍總線間的一轉換裝置,其中上述主控端操作方法包括: 當上述接口電路耦接至一主機的一第三外圍總線時,接收來自上述主機的一外部指令;藉由上述轉換裝置中的一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外部指令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一網絡封裝; 藉由上述轉換裝置中的一網絡通道將上述第一網絡封裝傳送至一內部虛擬配接器; 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已解碼外部指令;以及 藉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已解碼外部指令,使得上述主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端操作方法,還包括: 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一第一數據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絡封裝; 藉由上述網絡通道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傳送至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 藉由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數據;以及 將上述第二數據傳送至上述主機。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端操作方法,還包括: 藉由上述外部虛擬配接器將一第一數據進行編碼以產生一第二網絡封裝; 藉由上述網絡通道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傳送至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 藉由上述內部虛擬配接器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第二數據;以及 將上述第二數據傳送至上述主操作電路。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端操作方法,還包括當上述接口電路耦接至上述第三外圍總線時,傳送上述轉換裝置的一驅動程序所產生的一虛擬硬體信息至上述主機。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主控端操作方法,還包括: 藉由一網絡模塊,接收一第二網絡封裝,並將上述第二網絡封裝進行解碼,以產生一內部指令;以及 藉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內部指令,使得上述主動操作電路進行一對應的操作。
【文檔編號】G06F13/20GK103514125SQ20121020975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謝復雅, 林敬益, 張瑞川 申請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