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數據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02:13:36

專利名稱:數據傳輸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差動信號來進行數據傳輸的數據傳輸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使用於數據通信裝置的數據傳輸系統,例如,存在採用了 USB(UniVerSal Serial Bus)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394 ^^ 線標準的數據傳輸系統。這些傳輸系統包含多條信號線。一般數據傳輸系統分別設置於進行數據通信的多個裝置內,作為進行兩者間的數據通信的系統來使用。例如,數據傳輸系統使用於作為主機設備的計算機、和與該計算機連接的SD卡、USB存儲器、或外部硬碟等信息存儲終端之間的數據通信。這種信息存儲終端的存儲容量逐年增大,由此,越來越能夠處理大容量數據。為了輕鬆地使用大容量的信息存儲終端,需要使數據的傳輸速度大幅上升。此外, 各種電氣產品不斷多樣化,並存在各自相互協作的情況。因此,也設想了各種電氣產品分別具備信息存儲介質,且互相傳輸數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也優選在各設備中高速地傳輸數據的方式。作為高速地傳輸數據的方式,存在被稱作「差動傳輸方式」的傳輸方式。差動傳輸方式是在一對傳輸線的每一個中分別傳輸反相位的信號,並根據一對信號的差分來生成信號。在差動傳輸方式中,因為能夠減小信號的振幅,所以能夠將信號的頻率高速化。此外, 因為根據反相位的信號的差分來生成信號,所以具有抗噪聲(共模噪聲)的特性。此外,因為通過一對傳輸線來傳輸反相位的信號,所以從各個傳輸線產生的磁場相抵銷,存在不易產生多餘的輻射噪聲的特性。在差動傳輸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的情況下,一般在信號線中,為了防止信號的反射,對各信號線連接具有與各信號線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的終端電阻。另一方面,在多個裝置間的數據傳輸中,在將設置於裝置間的多條信號線同時作為同方向的通信的信號線來使用的情況下,在數據發送中,需要發送請求發送停止的控制信號這種中斷信號的單元。作為能夠在數據發送中發送中斷信號的數據傳輸方法,存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傳輸方法。在專利文獻1中,在通過1條傳輸路徑來從發送側的裝置向接收側的裝置傳輸數據的情況下,發送側的裝置在發送的分組與分組之間設置中斷門期間(時隙(time slot)) 來發送分組。接收側的裝置能夠在該中斷門期間,將中斷信號(例如,請求發送停止的信號)發送到發送側的裝置。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傳輸方法中,需要確保中斷信號的比特長度或者其以上的中斷門期間,而且,在實際上不需要中斷時也需要在分組間設置中斷門期間。因此,產生發送側裝置的傳輸效率降低的問題。作為解決了該問題的傳輸方法,存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方式。在專利文獻2中, 通過在接收側的裝置中變更終端電阻值,來使差動信號的振幅變化,並將該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參照圖20,對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信號傳輸方法進行說明。裝置A是發送側的裝置,裝置B是接收側的裝置。在圖20中,在接收側的裝置B 中,在信號線DO的終端電阻73a設置有可變更電阻值的電阻。並且,在裝置B中設置有使終端電阻73a的電阻值變化的電路82,在裝置A中設置有在信號線DO的發送側的裝置檢測差動信號的振幅的電路84。裝置A、B也能分別成為發送側的裝置、接收側的裝置。因此,在裝置A中設置有可變更電阻值的終端電阻72a、和使終端電阻7 的電阻值變化的電路83,在裝置B中設置有檢測差動信號的振幅的電路85。在該結構中,為了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而在接收側的裝置(B/A)中使終端電阻值降低。伴隨該終端電阻值的降低,差動信號的振幅發生變化。該差動信號的變化能夠由發送側的裝置(A/B)檢測出。將該差動信號的振幅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構成在發送側的裝置(A/B)中,檢測出了差動信號的振幅的變化的情況下,停止數據的發送,並等待來自接收側的裝置(B/A)的響應。此外,在分組的前端(首部(header))或末尾(尾部(footer)),通常,附有固定格式的信號列部分。接收側的裝置 (B/A)在接收到了這樣的分組的固定格式的信號列的時刻,使差動信號的振幅變化。因此,設有使終端電阻值變化的電阻可變電路82、和檢測差動信號的振幅的振幅檢測電路84,以使得在信號線DO中差動信號的振幅發生變化。由此,如上所述,能夠在接收到了分組的固定格式的信號列的時刻,使差動信號的振幅變化。因此,根據該方法,不需要在分組間設置特別的中斷門期間,發送中斷信號時的傳輸效率不會降低。此外,在接收側的裝置中,通常使終端電阻值與信號線DO、Dl的固有的阻抗匹配。 由此,防止了傳輸路徑上的信號的反射,維持了信號品質防止了多餘的輻射噪聲的產生。專利文獻1 JP專利第2733242號公報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W02007125670A1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方法中,為了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而在接收側的裝置中變更了終端電阻值。由於終端電阻值的變更,在接收側的裝置中,終端電阻值和信號線DO的固有的阻抗之間的匹配性瓦解。因此,存在如下情況產生信號線DO上的信號的反射,信號的品質發生劣化,而且,反射的信號產生多餘的輻射噪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抑制傳輸效率的降低的同時,防止傳輸路徑上的信號的反射,減小信號的品質劣化的信號傳輸系統。在本發明的第1形態中,提供一種數據傳輸系統,其設置於進行數據通信的多個裝置的每一個。數據傳輸系統具備一對傳輸線,其連接多個裝置間;電橋終端電阻,其連接於一對傳輸線間,具有與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其在接通時連接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在斷開時使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斷開;上拉/下拉電阻,其連接於各傳輸線、和作為電源或接地的任意一者的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具有分別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其在接通時將上拉/下拉電阻連接於一對傳輸線和所述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在斷開時使上拉/下拉電阻與所述一對傳輸線斷開。根據該數據傳輸系統,在將電橋終端電阻與一對傳輸線連接的情況下,和將上拉/下拉電阻(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與一對傳輸線連接的情況下,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改變。可以將這種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此外,此時與一對傳輸線連接的電橋終端電阻具有與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而且,上拉/下拉電阻具有分別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因此, 即使切換終端電阻也保持了傳輸線和終端之間的阻抗匹配,由此,能夠抑制通過一對傳輸線傳輸的信號的反射所導致的多餘輻射噪聲的產生。此外,在此情況下,數據傳輸系統還可以具備模式切換部,該模式切換部切換將第 1開關接通且將第2開關斷開的第1模式、和將第1開關斷開且將第2開關接通的第2模式。此外,數據傳輸系統還可以具備檢測部,該檢測部基於通過一對傳輸線傳輸的一對差動信號的狀態的變化,來檢測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為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者。此外,檢測部也可以具有振幅檢測部,該振幅檢測部針對通過一對傳輸線傳輸的差動信號來檢測差動振幅。在此情況下,通過檢測差動振幅的變化,能夠對模式進行判別。 並且,也可以與各傳輸線串聯地、或者在各傳輸線、和電源或接地之間設有電容器。通過該電容器,能夠防止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切換時,起因於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的噪聲產生。此外,檢測部也可以具有中間電位檢測部,該中間電位檢測部針對通過一對傳輸線傳輸的差動信號來檢測中間電位。在此情況下,通過檢測差動信號的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能夠對模式進行判別。此外,模式切換部也可以具備第1閾值存儲部,其存儲用於從第1模式轉移到第 2模式的第1閾值;和第2閾值存儲部,其存儲用於從第2模式轉移到第1模式的第2閾值。例如,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一方為容許接收來自設置了數據傳輸系統的裝置所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的數據的接收模式,另一方為停止數據的接收的中斷模式也可以。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具備第1閾值存儲部,其存儲了用於從接收模式切換為中斷模式的第1閾值;和第2閾值存儲部,其存儲了用於從中斷模式切換為接收模式的第2閾值。在具備暫時存儲傳輸來的數據的信息存儲元件的情況下,第1閾值和第2閾值可以針對存儲在信息存儲元件中的數據的量、或者信息存儲元件的剩餘容量來設定。第1閾值也可以針對存儲在信息存儲元件中的數據的量,設定用於從接收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的值。在此情況下,第2閾值也可以針對存儲在信息存儲元件中的數據量,設定小於第1閾值的值。此外,第1閾值也可以針對信息存儲元件的剩餘容量,設定用於從接收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的值。在此情況下,第2閾值也可以針對信息存儲元件的剩餘容量,設定大於第 1閾值的值。此外,數據傳輸系統還可以具備發送控制部,該發送控制部在通過檢測部檢測出設置了傳輸系統的裝置所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為接收模式的情況下,向其他裝置發送數據,在檢測出其他裝置為中斷模式的情況下,停止向其他裝置的數據的發送。此外,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一方為基本模式,另一方為中斷模式,模式切換部在對設置了傳輸系統的裝置所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發送中斷信號時,也可以暫時從基本模式變為中斷模式。
此外,電橋終端電阻和第1開關也可以由電晶體構成。此外,電位固定和第2開關也可以由電晶體構成。在本發明的第2形態中,提供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數據通信。信息處理裝置具備連接部,其與其他裝置連接;一對傳輸線,其設置於連接部;電橋終端電阻,其連接於一對傳輸線間,具有與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其在接通時,連接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在斷開時,使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斷開;上拉/下拉電阻,其連接於各傳輸線、和作為電源和接地的任意一者的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具有與傳輸線各自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其在接通時,將上拉 /下拉電阻連接於一對傳輸線和所述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在斷開時,將上拉/下拉電阻與一對傳輸線斷開。在本發明的第3形態中,提供一種通過連接進行數據通信的多個裝置的一對傳輸線,來傳輸相互反相位的一對差動信號的數據傳輸方法。數據傳輸方法具有在一對傳輸線間連接了電橋終端電阻的第1模式;和在各傳輸線、和電源或接地的任意一者之間連接了上拉/下拉電阻的第2模式,電橋終端電阻具有與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 上拉/下拉電阻具有與各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數據傳輸方法適當切換第1 模式和第2模式來進行數據通信。根據本發明,能夠變更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因此能夠將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因此,能夠無需在發送信號中設置中斷門期間地抑制傳輸效率的降低。此外,因為使電橋終端電阻或上拉/下拉電阻的電阻值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所以能夠防止傳輸路徑上的信號的反射,並減小信號的品質劣化。


圖1是表示具備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通信裝置的圖。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1模式)O圖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2模式)O圖4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差動信號的單端振幅的變化的圖。圖5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差動振幅的變化的圖。圖6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的圖。圖7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以差動方式傳輸的數據的圖。圖8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傳輸數據的流程的圖。圖9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了中斷信號時的信號的變化的圖。
圖10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了中斷信號時的信號的變化的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1模式)。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2模式)。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的、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的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變形例的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變形例的圖。圖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1 模式)。圖1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第2 模式)。圖18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差動信號的單端振幅的變化的圖。圖19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中,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的圖。圖20是表示具有以往的差動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的數據傳輸系統進行說明。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如圖2、3或圖16、17所示,具備一對傳輸線104、106 ;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 ;第1開關120B ;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將它們總稱為「上拉/下拉電阻」)126B、U8B ;和第2開關132BU34B0該數據傳輸系統100具有將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接通,並將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26B、128B斷開的第1模式(參照圖2、參照圖16);將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斷開, 並將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26B、128B接通的第2模式(參照圖3、參照圖17))。在該第1 模式和第2模式之間,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變化。可以將這種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在此,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連接於一對傳輸線104、106間。電橋終端電阻 114B、116B具有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此外,上拉電阻126B、 128B分別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 (參照圖5)之間。此外,下拉電阻126B, 128B 分別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接地122(參照圖19)之間。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U6B、 128B分別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匹配的電阻值。因此,該數據傳輸系統能夠實現傳輸效率的提高,並且在發送中斷信號時,在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不產生反射,不易發生信號品質的劣化和多餘的輻射噪聲。以下,對傳輸系統的詳細內容進行說明。以下,對本發明的數據傳輸系統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具備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的兩個裝置的結構例的圖。在此,一個裝置A是例如計算機等主機終端,另一個裝置B是例如可移動存儲卡等信息存儲終端。以下,對裝置A、B的硬體結構進行說明。裝置A和裝置B分別具備對應的構成要素。因此,為了容易理解對應,對在裝置A 和裝置B間對應的構成要素適當賦予相同的符號,對設置於裝置A的構成要素的符號進一步附加了 「A」,對設置於裝置B的構成要素的符號進一步附加了 「B」。1.結構1. 1裝置A (主機終端)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A是主機終端,如圖1所示,具備CPU202、RAM204、緩存 206、卡接口 208、基礎時鐘(base clock) 210、以及信號發送接收模塊21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A(主機終端)和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通過信號線RCLK、D0、D1而連接。信號線RCLK起到傳輸時鐘信號的時鐘信號線的作用。此外,信號線D0、D1起到雙方向傳輸數據、指令信號和響應信號的數據信號線的作用。在裝置A (主機終端)中,CPU202按照規定的程序來控制RAM204、緩存206、卡接口 208、基礎時鐘210、以及信號發送接收模塊212等裝置A內的各部分的設備。此外,CPU202 按照規定的程序來控制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等、與裝置A連接的設備。RAM204是存儲各種數據(信息)的信息存儲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RAM204能夠存儲例如在與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之間發送接收的各種數據。緩存206是信息存儲元件,是在進行向RAM204的數據的寫入、或從RAM204的數據的讀出時,暫時存儲信息的裝置。卡接口 208是用於對裝置A(主機終端)連接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的接口。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緩存206和卡接口 208,來進行從RAM204向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的數據的讀出、或從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向RAM204的數據的寫入。基礎時鐘210生成成為CPU202對裝置A的控制定時的基準的時鐘信號。基礎時鐘210與裝置A (主機終端)內的設備、例如卡接口 208或信號發送接收模塊212內的設備連接,對這些設備提供時鐘信號。此外,基礎時鐘210通過驅動器214、信號線RCLK (時鐘信號線)連接於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信號發送接收模塊212進行指令、響應、和數據的輸入輸出等。如前所述,裝置A(主機終端)和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分別具有信號線DO、Dl (數據信號線)。 信號發送接收模塊212具備並串行轉換器(serializer)222、224;串並行轉換器 (deserializer) 226,228 ;驅動器 232,234 ;以及接收器(receiver) 236,2380並串行轉換器222、2M分別通過驅動器232、234與信號線D0、D1連接。串並行轉換器2沈、2觀通過接收器236、238與信號線DO、Dl連接。並串行轉換器222、224、串並行轉換器2沈、2觀分別從基礎時鐘210接受時鐘信號的提供。並串行轉換器222、2M是將(低速的)並行信號變換為(高速的)串行信號的電路。並串行轉換器222、2M基於來自CPU202的控制,將從卡接口 208提供的數據、或來自 CPU202的指令(控制信號)從並行信號變換為串行信號。此時,並串行轉換器222、224以從基礎時鐘210提供的時鐘信號為基準,在規定的定時將數據或指令(控制信號)發送到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串並行轉換器226、2觀是將(高速的)串行信號變換為(低速的)並行信號的電路。串並行轉換器226、228以從基礎時鐘210提供的時鐘信號為基準,將從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發送來的串行信號變換為並行信號。被串並行轉換器226、2觀變換後的並行信號基於來自CPU202的控制而被處理。該並行信號例如通過卡接口 208、緩存206而存儲於RAM204中。此外,被串並行轉換器226、 228變換成了並行信號的響應(響應信號)通過卡接口 208被送往CPU202,來進行所需的處理。1. 2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結構接下來,對裝置B的結構進行說明。裝置B是可移動存儲卡這種信息存儲終端,如圖1所示,具備快閃記憶體302、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緩存306、主機接口 308、以及信號發送接收模塊 310。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具備連接於信號線RCLK的接收器314。接收器314與主機接口 308和信號發送接收模塊310等,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的各設備連接。由裝置A (主機終端)的基礎時鐘210生成的時鐘信號通過裝置A (主機終端)的驅動器214、信號線RCLK (時鐘信號線)、以及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接收器314,被提供給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該時鐘信號在主機接口 308和信號發送接收模塊310等,裝置 B (可移動存儲卡)內的各設備中作為控制定時的基準而被使用。在信號線RCLK(時鐘信號線)上連接有終端電阻316。通過該終端電阻316來防止通過信號線RCLK(時鐘信號線)發送來的時鐘信號的反射。快閃記憶體302是存儲各種數據(信息)的信息存儲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快閃記憶體302能夠存儲例如在裝置A和裝置B之間被發送接收的各種數據。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是連接快閃記憶體302 和緩存306的接口。緩存306是信息存儲元件,是在進行向快閃記憶體302的數據的寫入、或從快閃記憶體302的數據的讀出時暫時存儲信息的裝置。主機接口 308是用於向裝置A(主機終端)連接的接口。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緩存306和主機接口 308,來進行從快閃記憶體302向裝置A (主機終端)的數據的讀出、從裝置A(主機終端)向快閃記憶體302的數據的寫入。這些數據的讀出或寫入基於來自裝置A的CPU202的指令(控制信號)來執行。信號發送接收模塊310進行指令、響應、數據的輸入輸出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A (主機終端)和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具有信號線D0、D1。信號發送接收模塊310具備並串行轉換器322、324 ;串並行轉換器326、328 ;驅動器332、334 ;以及接收器336、338。並串行轉換器322、3M分別通過驅動器332、334與信號線D0、D1連接。串並行轉換器3洸、3沘通過接收器336、338與信號線D0、D1連接。此外,並串行轉換器322、324、串並行轉換器3沈、3觀分別與信號線RCLK (時鐘信號線)的接收器314連接,並從裝置A (主機終端)的基礎時鐘210被提供時鐘信號。並串行轉換器322、3M基於來自裝置A(主機終端)的CPU202的控制,來將與從主機接口 308提供的數據、針對來自CPU202的指令(控制信號)的響應(響應信號),從 (低速的)並行信號變換為(高速的)串行信號。此時,並串行轉換器322、324以從基礎時鐘210提供的時鐘信號為基準,在規定的定時將數據或響應(響應信號)發送到裝置A (主機終端)。此外,串並行轉換器326、3觀將從裝置A(主機終端)發送來的數據或指令(控制信號),以從基礎時鐘210提供的時鐘信號為基準,從串行信號變換為並行信號。被串並行轉換器3沈、3觀變換成了並行信號的數據基於來自CPU202的控制(從裝置A(主機終端)接收到的指令(控制信號))而被處理。該數據例如通過主機接口 308、 緩存306、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而存儲於快閃記憶體302中。此外,由串並行轉換器326、3觀接收到的指令(控制信號)被送往主機接口 308,通過主機接口 308來進行所需的處理。以下,對數據傳輸系統100進行說明。1. 3數據傳輸系統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100,如圖1和圖2所示,分別在進行數據通信的裝置 A (主機終端)和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中設置。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了嵌入於裝置A、B的數據傳輸系統100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A、B相互進行數據的通信(發送接收),並分別適當成為發送側或接收側。另外, 在圖2中,表示了關於信號線DO (數據信號線),在使一方的裝置A為發送側,另一方的裝置 B為接收側的情況下,用於在接收側產生中斷信號的主要的結構。信號線Dl具有與信號線 DO大致相同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前所述,與設置於裝置A的構成要素對應的構成要素在裝置B 中也設置,與設置於裝置B的構成要素對應的構成要素在裝置A中也設置。因此,在數據傳輸系統100中,在一方的裝置A為接收側,另一方的裝置B為發送側的情況下,也能夠在接收側適當產生中斷信號。如圖2所示,信號線DO (數據信號線)具備一對傳輸線104、106。一對傳輸線104、 106連接了多個裝置A、B。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一對傳輸線104、106與裝置A(主機終端) 的驅動器232、和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接收器336連接。裝置A (主機終端)的驅動器 232與連接於裝置A (主機終端)的電源152的電流源(以下稱作「高壓側電流源」。)156, 連接於接地154(基準電位)的電流源(以下稱作「低壓側電流源」。)158、和並串行轉換器 222連接。並串行轉換器222生成將從卡接口 208收到的並行信號變換成了串行信號的信號比特列。驅動器232將基於由並串行轉換器222生成的信號比特列的差動信號輸入到一對傳輸線104、106。在此,驅動器232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一方連接於高壓側電流源156,將另一方連接於低壓側電流源158。而且,驅動器232將連接一對傳輸線104、106的電流源,以較短的周期交替地切換為高壓側電流源156或低壓側電流源158。由此,在一對傳輸線104、 106中產生由反相位的信號構成的差動信號a、b。此外,傳輸的信號波例如由裝置A(主機終端)的並串行轉換器222生成。另外,產生差動信號的電路不限於上述結構,可以應用多種多樣的電路。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接收器336具有即使差動振幅發生變化,也能夠正常地接收信號的接收特性。另外,雖省略圖示,但一對傳輸線104、106還與裝置A(主機終端)的接收器 236(參照圖1)、和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的驅動器332(參照圖1)連接。在裝置A(主機終端)成為接收側、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成為發送側的情況下,基於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控制來在一對傳輸線104、106中產生差動信號。如圖2所示,在一對傳輸線104、106間,經由第1開關120B連接有電橋終端電阻 114B、116B。此外,在一對傳輸線104、106上,分別經由第2開關132B、134B連接有上拉電阻 126BU28B0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連接於一對傳輸線104、106間。在本實施方式中,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的合計的電阻值等於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在連接於傳輸線104、106間的電橋布線上串聯連接有多個(在圖 2中為2個)電阻。但是,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不限定於這種結構,例如,也可以由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的一個電阻來構成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第1開關120B是切換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的連接/切斷的開關。第1開關 120B優選能夠進行電控制的開關。例如,可以用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來構成第1開關120B。在此情況下,電晶體具有如下結構即可通過操作柵極電壓,來切換在源極和漏極間流過電流的形態、和在源極和漏極間切斷電流的形態。並且,可以由電晶體來構成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和第1開關120B。在此情況下,電晶體優選在源極和漏極值之間流過電流的形態下,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在本實施方式中,上拉電阻126B、128B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之間。 上拉電阻126B、U8B分別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zl、z2匹配的電阻值。此外,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源121與裝置A (主機終端)的電源152電連接,具有與裝置A (主機終端)的電源152相同的電位Vcc。第2開關132B、134B是切換上拉電阻126B、U8B的連接/切斷的開關。第2開關 132B、134B是優選能夠進行電控制的開關。例如,第2開關132B、134B可以由電晶體(例如,薄膜電晶體)構成。在此情況下,電晶體具有如下形態即可通過操作柵極電壓,來切換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流過電流的形態、和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切斷電流的形態。並且,上拉電阻 126B和第2開關132B、以及上拉電阻128B和第2開關134B分別可以由電晶體構成。在此情況下,電晶體優選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流過電流的形態下,具有分別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zl、z2匹配的電阻值。1.4模式切換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將第1開關120B接通,將第2開關132B、134B斷開的「第 1模式」;和將第1開關120B斷開信號,將第2開關132BU34B接通的「第2模式」。此外, 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進行第1模式和第2模式之間的切換的模式切換部136B。模式切換部136B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來切換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圖2中,針對信號線DO (數據信號線),表示了在裝置A為發送側、裝置B為接收側的情況下,用於產生中斷信號的主要的構成要素。在此情況下,模式切換部136B設置於作為接收側的裝置B,並將作為接收側的裝置B適當切換為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任意一個。2.動作2.1數據傳輸系統的動作以下,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傳輸系統的動作。在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100中, 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下,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改變。此外,即使在切換了模式的情況下,也抑制了通過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圖2表示了使第1開關120B接通(即,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接通),使第2 開關132B、134B斷開(S卩,使上拉電阻126B、U8B斷開)後的第1模式的情況的連接。圖 3表示了使第1開關120B斷開(即,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斷開),使第2開關132B、134B接通(S卩,使上拉電阻126B、128B接通)後的第2模式的情況的連接。圖4到圖6是表示了產生於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信號a、b的變化的圖。在圖4到圖6中,「I」所表示的範圍表示了控制為第1模式(圖2的狀態)的範圍。「II」所表示的範圍表示了控制為第2模式(圖3的狀態)的範圍。圖4針對通過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表示了單端(singleend)振幅的變化。圖5針對通過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表示了差動振幅(a_b)的變化。圖6針對通過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表示了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2. 2 第 1 模式首先對第1模式進行說明。在第1模式中,如圖2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 接通,使上拉電阻U6B、128B斷開。在第1模式中,在傳輸線104、106中正在傳輸差動信號 a、b時,在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中流過電流,而在上拉電阻126B、U8B中不流過電流。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傳輸差動信號a、b的傳輸線104、106,利用驅動器232的功能,使差動信號a、b的一方向高壓側電流源156(電源電位Vcc)流出電流,另一方通過低壓側電流源158向接地(GND)流出電流。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具有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匹配的電阻值。 因此,如圖2所示,在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接通,使上拉電阻126B、U8B斷開的第1 模式中,防止了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而傳輸的信號a、b的反射。此外,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a、b從電源152 (Vcc 電源電位)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以及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而流向接地(0 基準電位)。因此,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差動振幅成為與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以及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相應的值。例如,考慮各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分別為50 Ω,在各傳輸線104、106中分別流過ImA的電流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合成差動阻抗為100 Ω。使電橋終端電阻114Β、116Β的合成電阻值為成為差動阻抗匹配的值。因此,電橋終端電阻114Β、 116Β的合成電阻為100Ω。電橋終端電阻114Β、116Β的電阻值,例如,分別為50 Ω。在此情況下,在第1模式中,如圖2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Β、116Β接通,使上拉電阻126B、U8B斷開。在此情況下,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振幅,如圖4的「 I 」所示,分別在單端,以中間電位(Vcc/2)為中心,各自成為50mV (= 50ΩΧ1πιΑ)。因為差動信號a、b具有正負相反的相位,所以差動信號的差動振幅(a_b)如圖5的「I」所示,成為100mV。此外,中間電位(共同電位)如圖6的「I」所示成為Vcc/2。2. 3 第 2 模式接下來說明第2模式。在第2模式中,如圖3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斷開,使上拉電阻126B、128B接通。在第2模式中,在傳輸線104、106中正在傳輸差動信號a、 b時,在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中不流過電流,而在上拉電阻126B、U8B中流過電流。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傳輸差動信號的傳輸線104和106中的一方連接於電源152 (Vcc),另一方連接於接地154。此外,傳輸線104和106以規定的頻率連續地切換連接於電源152 (Vcc)的狀態、和連接於接地154的狀態。在接收側的裝置B中,上拉電阻126B和128B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Vcc)之間。因此,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傳輸線104或106連接於電源152(Vcc)時, 傳輸線104或106的兩側的電位等於Vcc。因此,在連接於電源152(Vcc)的傳輸線104或 106中不流過電流。另一方面,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傳輸線104或106連接於接地154的情況下,從接收側的裝置B的電源121 (Vcc)經由上拉電阻126B或U8B,並通過傳輸線104或106,而向接地巧4流過電流。像這樣,在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上拉電阻126B和 128B接通的情況下,在傳輸線104和傳輸線106中的一方中流過電流。另一方的傳輸線,其電位成為Vcc且不流過電流。流過電流的一方的傳輸線104或106按照信號的周期而交替地替換。此時上拉電阻126B和128B的電阻值分別與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匹配。 因此,防止了通過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a、b的反射。此外,如圖4所示,在一對傳輸線104和106中的、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連接於電源152(Vcc)的一方的傳輸線中,信號的電位成為電源電位(Vcc)。與此相對,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連接於接地154的另一方的傳輸線中,電流從接收側的裝置B的電源121 (Vcc),通過連接於該另一方的傳輸線的一方的上拉電阻126B或128B、以及該另一方的傳輸線,而流向接地(基準電位0)。因此,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a、b的電壓具有與傳輸線 104、106中的任意一方的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和連接於該傳輸線的上拉電阻相應的振幅。在此,考慮各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分別為50 Ω,且在傳輸線104和106中分別流過ImA的電流的情況。一對上拉電阻126Β和128Β的電阻值優選與分別連接的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匹配。S卩,因為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分別為50 Ω,所以上拉電阻126Β和128Β的電阻值分別為50 Ω即可。在第2模式中,如圖3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Β和116Β斷開,使上拉電阻126Β 和128Β接通。在此情況下,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電壓,如圖 4的「II」所示,一方的信號成為電源電位(Vcc),另一方的信號的電壓成為(Vcc-50)mV。因此,如圖5的「II」所示,差動振幅(a-b)成為50mV。此外,中間電位(共同電位)如圖6的 「II」所示,成為(Vcc-25)mV。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1模式(圖2的結構)和第2模式(圖3的結構)的任意一者中,傳輸線104和106的終端電阻都分別與差動阻抗匹配。因此,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任意一者都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並能夠抑制信號的反射所產生的多餘的輻射噪聲。2. 4中斷信號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100,如圖4到圖6分別所示,在第1模式和第2 模式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即差動振幅)和中間電位改變。即,在上述例子中,在第1模式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即差動振幅)成為IOOmV,中間電位(共同電位)成為Vcc/2。 在第2模式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成為50mV,中間電位(共同電位)成為(Vcc-25)mV。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這種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B的接收器336具有即使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差動振幅發生變化,也能夠正常地接收信號的接收特性。第1模式和第2模式在任意一者中都能夠進行數據傳輸。因此,可以將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一方作為數據傳輸用的模式來使用,將另一方作為中斷信號用的模式來使用。2. 5檢測部數據傳輸系統100具備檢測部140A,該檢測部140A基於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 106而傳輸的一對差動信號a、b的變化(參照圖4到圖6),來檢測接收側的裝置B為第1 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個。在本實施方式中,接收側的裝置B具備切換為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模式切換部 136B(參照圖2、。此外,和裝置B進行數據通信的發送側的裝置A具備檢測裝置B是第1 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個的檢測部140A。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因此,檢測部140A例如可以由對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而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振幅進行檢測的電路構成。此外,檢測部140A也可以由對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而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中間電位(共同電位)進行檢測的電路(中間電位檢測電路)構成。
這種中間電位檢測電路可以由偏壓檢測電路構成。在此情況下,偏壓檢測電路輸入差動信號的傳輸路徑的基準電位(在上述例子中,為電源電位(Vcc)或接地電位(0))和差動信號的中間電位。偏壓檢測電路基於這些輸入的電位,來檢測基準電位和中間電位的差。由此,中間電位檢測電路能夠檢測差動信號a、b的中間電位的變化。2. 6中斷信號的發送如前所述,將差動信號的振幅或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像這樣構成的中斷信號能夠通過檢測差動信號的振幅、中間電位的變化來識別。即,根據數據傳輸系統100,能夠不在分組間特別設置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圖7是說明了在從裝置A(主機終端)向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傳輸數據時,通過信號線DO、Dl傳輸的數據流的圖。在圖7所示的例子中,為了從裝置A向裝置B發送數據而使用了信號線DO、Dl雙方。在本例中,如圖7所示,針對來自裝置A的寫入指令Cl, 來自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的響應Rl被發送。之後,從裝置A(主機終端)向裝置B (可移動存儲卡)發送數據。此時,數據被分割為規定比特長度的分組Ρ1、Ρ2· · · Pm-U Pm, Pm+1 - · 來發送。數據的發送結束後,從裝置B向裝置A發送響應R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對於通過兩條信號線DO、Dl中的一方的信號線Dl傳輸的分組Rii、Pm+2· · ,在各分組Rn、Pm+2 · · 的前後,附加有規定的頭部信息 Ih、和尾部信息If。在這些分組間,設有基本時隙TO。並且,在分組間,設有被擴展後的時隙Tl,其包含基本時隙TO、和附加了規定的頭部信息H1及尾部信息If的部分。數據傳輸系統100可以在擴展後的時隙Tl中,適當地切換第1模式和第2模式。通過此結構,能夠不在分組間設置特別的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的裝置B向發送側的裝置A發送中斷信號。 另外,傳輸數據的裝置A也可以在基本時隙TO中輸出高(High)或低(Low)的差動信號。2. 7中斷信號的發送流程圖8是說明了在擴展後的時隙Tl中,從接收側的裝置B(可移動存儲卡)向發送側的裝置A(主機終端)的中斷信號的發送的控制的一個例子的流程圖。裝置A,如圖8所示,對裝置B發送寫入指令Cl (參照圖7) (Si)。裝置B接收寫入指令Cl (S2),並發送響應Rl (S3)。裝置A接收響應Rl (S4)。之後,裝置A發送數據(S5)。 裝置B接收從裝置A發送來的數據(S6)。被裝置B接收的數據通過主機接口 308、緩存306、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而寫入快閃記憶體302。此時,主機接口 308適當生成使裝置A停止數據的發送的信號。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機接口 308將接收到的數據暫時存儲在緩存306中,並通過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而將數據寫入快閃記憶體302。此時,存在如下情況與從裝置A發送數據的速度相比,從主機接口 308通過緩存306、快閃記憶體接口 304而將數據寫入快閃記憶體302的速度較慢。在這種情況下,從裝置A發送來的數據不斷積累在緩存306中。若在緩存306中積累了規定量以上的數據,則緩存306無法繼續保存數據。因此,主機接口 308按照規定的程序,判斷為需要停止從裝置A向裝置B的數據發送。在此情況下,裝置B為了防止在緩存 306中數據積累到規定量以上,而對裝置A發送中斷信號。因此,主機接口 308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判斷是否生成使裝置A停止數據的發送的信號(中斷信號)(S7)。在判定為不需要生成中斷信號的情況(在S7中為否)下,裝置B 繼續數據的接收(S6)。另一方面,在判定為需要生成中斷信號的情況(在S7中為是),裝置B生成中斷信號(S8)。裝置B在通過信號線Dl傳輸的分組方式的擴展後的時隙Tl中發送中斷信號。具體來說,裝置B取得時隙Tl的開始位置(s9),並以取得的時隙Tl的開始位置為基準來輸出中斷信號(SlO)。裝置A若檢測出了從裝置B發送來的中斷信號(Sll),則停止向裝置B的數據發送(S12)。之後,裝置B的主機接口 308基於緩存306的剩餘容量等,按照規定的程序,在適當的定時解除中斷信號(S13)。裝置A若檢測出了中斷信號的解除(S14),則恢復數據的發送(S15)。裝置B接收從裝置A發送來的數據(S16)。主機接口 308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判定是否生成用於使裝置A停止數據的發送的中斷信號(S17),並適當生成中斷信號(S18)。 如上所述,裝置B能夠適當使裝置A的數據發送停止或恢復。圖9是用於說明發送來了中斷信號時的信號的變化及其檢測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由模式切換部136B將裝置B從第1模式切換為第2模式來發送中斷信號。具體來說,由第1模式來進行數據的發送,由第2模式來發送中斷信號。更具體來說,為了發送中斷信號,如圖9所示,由模式切換部136B發送從第1模式切換為第2模式的信號Si。裝置B接受該信號Si,從第1模式轉移到第2模式。S卩,裝置B 從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接通,使上拉電阻126B和128B斷開的第1模式(圖2所示的狀態),轉移到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上拉電阻126B和128B接通的第 2模式(圖3所示的狀態)。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B在設置於通過信號線Dl傳輸的數據的分組間的時隙Tl的期間,進行中斷信號的發送、即從第1模式向第2模式的轉移。2. 8中斷信號的檢測如圖4到圖6所示,在第1模式中,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為Vcc/2,信號線DO的差動振幅為100mV。成為第2模式後,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變為(Vcc-25)mV。此外,信號線 DO的差動振幅從IOOmV變為50mV。從第1模式(I)向第2模式(II)的轉移,在時隙Tl的期間內進行。裝置A的檢測部140A檢測這種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的變化、或者信號線DO 的差動振幅的變化。像這樣,根據數據傳輸系統100,能夠不在分組間特別設置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2. 9模式切換部的具體例
在本實施方式中,模式切換部136B如圖2和圖3所示,具備第1閾值存儲部162B 和第2閾值存儲部164B。第1閾值存儲部162B存儲有用於從第1模式轉移到第2模式的第1閾值。第2閾值存儲部164B存儲有用於從第2模式轉移到第1模式的第2閾值。在此,優選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一方,被設定為容許來自發送側的裝置的數據的接收的「接收模式」,另一方被設定為停止數據的接收的「中斷模式」。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模式為「接收模式」,第2模式為「中斷模式」。因此,第1閾值存儲部16 存儲用於從接收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的第1閾值,第2閾值存儲部164B存儲用於從中斷模式轉移到接收模式的第2閾值。在此情況下,裝置B具備暫時存儲傳輸來的數據的緩存306(信息存儲元件)(參照圖1)。在此情況下,第1閾值和第2閾值可以針對存儲於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或緩存306的剩餘容量(free space)來進行設定。例如,第1閾值可以設定用於從接收模式(第1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第2模式)的數據量(或者剩餘容量)。此外,第2閾值可以設定為用於從中斷模式(第2模式) 轉移到接收模式(第1模式)的數據量(或者剩餘容量)。在此情況下,第2閾值優選針對存儲在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或者剩餘容量),設定為小於第1閾值的數據值(或者針對剩餘容量,大於第1閾值的值)。另外,在數據傳輸系統100中,存儲在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具有與緩存306 的剩餘容量實質上相同的意義。針對存儲在緩存306中的數據量來設定第1閾值和第2閾值,與針對緩存306的剩餘容量來設定第1閾值和第2閾值實質上相同。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裝置A如圖2和圖3所示,具備發送控制部142A。發送控制部142A在由檢測部140A檢測出了裝置B為接收模式(第1模式)的情況下,控制裝置 A使其向裝置B發送數據。此外,在檢測出裝置B為中斷模式(第2模式)的情況下,發送控制部142A停止向裝置B的數據的發送。由此,若存儲在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或緩存306的剩餘容量到達第1閾值, 則執行從接收模式(第1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第2模式)的處理。此外,若存儲在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減少(即,緩存306的剩餘容量增大),併到達了第2閾值,則執行從中斷模式(第2模式)轉移到接收模式(第1模式)的處理。像這樣,數據傳輸系統100能夠基於存儲在接收側的裝置B的信息存儲元件(即, 緩存306)中的數據的數據量(或者,緩存306的剩餘容量),來執行從接收模式(第1模式)轉移到中斷模式(第2模式)的處理,或從中斷模式(第2模式)轉移到接收模式(第 1模式)的處理。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100中,可以將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間切換時所產生的、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位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因此,能夠不需要在發送信號中設置中斷門期間地抑制傳輸效率的減低。此外,因為使電橋終端電阻或上拉/下拉電阻的電阻值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匹配,所以能夠防止傳輸路徑上的信號的反射,並能夠減小信號的品質劣化。〈實施方式2>在實施方式1中,將第1模式作為了接收模式,將第2模式作為了中斷模式,但數據傳輸系統100不限定於這種形態。例如,也可以將第1模式作為中斷模式,將第2模式作為接收模式。此外,也可以將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一方作為基本模式,只在發送中斷信號時,將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另一方作為中斷信號用的模式。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將第1模式作為在數據傳輸中基本使用的基本模式,將第 2模式作為中斷信號發送用的中斷模式來使用。在此情況下,模式切換部136B也可以在對發送側的裝置A發送中斷信號時,從基本模式暫時切換為中斷模式。S卩,在發送中斷信號時,如圖10所示,在設置於通過信號線Dl傳輸的數據的分組間的時隙Tl的期間,模式切換部136B發送暫時從第1模式切換為第2模式的信號Si。根據該信號Si,裝置B在時隙Tl的期間暫時從第1模式設定為第2模式。如圖10所示,在裝置B為第1模式時,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為Vcc/2,信號線DO 的差動振幅為100mV。在時隙Tl的期間,裝置B暫時成為第2模式。此時,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暫時從Vcc/2切換為(Vcc-25)mV。而且,信號線DO的差動振幅暫時從IOOmV切換為 50mV。在本例中,從第1模式向第2模式的轉移在時隙Tl的期間內暫時被進行。在此情況下,裝置A通過檢測部140A來檢測這種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的變化或信號線DO的差動振幅的變化。在為了發送中斷信號而使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或差動振幅持續變化的情況下, 存在由於差動信號的振幅減小,而在接收側的裝置中難以識別信號的情況。因此,通過在中斷信號的發送完成的同時迅速地將差動信號的狀態復原,能夠防止這種問題的產生。如上所述,也可以基於信號線DO的共同電位或差動振幅的暫時的變化來發送中斷信號。即,也可以在設置於通過信號線Dl傳輸的數據的分組間的時隙Tl的期間,暫時從第1模式切換為第2模式。根據此結構,也能夠不在分組間特別設置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實施方式3>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100中,如圖4和圖6所示,通過一對傳輸線104 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共同電位發生變化。此時,雖然影響非常有限,但存在這樣的共同電位的變化導致產生多餘的輻射噪聲的情況。因此,為了遮斷這樣的共同電位的變化帶來的影響,也可以插入電容器。圖11和圖12是表示為了遮斷共同電位的影響,而在裝置B中分別與傳輸線104和 106串聯地設置有電容器182B、184B的數據傳輸系統100A的圖。這種電容器182B和184B 切斷信號的直流分量。圖11表示了對於數據傳輸系統100A,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接通,使上拉電阻126B、U8B斷開的第1模式的狀態。此外,圖12表示了對於數據傳輸系統100A,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斷開,使上拉電阻126B、128B接通的第2模式的狀態。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傳輸線104和106分別設置有電容器182B、184B。電容器182B、184B傳遞差動信號 a、b的交流分量但切斷直流分量。數據傳輸系統100A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改變。此時, 差動信號a、b的振幅的變化與圖4和圖5相同。但是,通過信號線DO傳輸的差動信號a、b 的中間電位的變化被電容器182B和184B切斷。因此,在比電容器182B和184B更靠近裝置A側的各傳輸線104和106中,如圖13所示,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共同電位的變化。因此,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共同電位的變化所導致的多餘的輻射噪聲的產生。
另外,在圖11和圖12所示的例子中,電容器182B和184B設置於比傳輸線104及 106、與電橋終端電阻114B及116B之間的連接點更靠近裝置A側的位置。但是,電容器182B 和184B的位置不限於這種位置。電容器182B和184B也可以插入到比傳輸線104及106、 與上拉電阻U6B、128B之間的連接點更靠近裝置A側的位置。或者,電容器182B和184B也可以設置於各傳輸線104、106、與連接了上拉電阻 126B及128B的電源121之間。在此情況下,例如,如圖14所示,電容器182B和184B也可以設置於第2開關132B及134B、與各傳輸線104及106之間。此外,例如,如圖15所示,電容器182B和184B也可以設置於上拉電阻126B及U8B、與電源121之間。這樣,即使在傳輸線104及106與電源121之間分別設置了電容器182B和184B 的情況下,如圖13所示,也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的共同電位發生變化。因此,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的共同電位的變化所導致的多餘的輻射噪聲的產生。〈實施方式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上拉電阻126B和128B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與電源121 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取代上拉電阻126B和U8B,而在傳輸線104、106與接地122之間設置下拉電阻的例子進行說明。下拉電阻具有與各自所連接的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匹配的電阻值。在圖16和圖17中表示設置了下拉電阻的結構。在圖16和圖17所示的結構中, 在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接通,使下拉電阻126B和128B斷開的情況下,和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下拉電阻126B和128B接通的情況下,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改變。但是,因為下拉電阻126B和128B具有與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匹配的電阻值,所以抑制了通過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圖16表示了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接通,使下拉電阻126B、128B斷開而形成的第1模式的狀態。圖17表示了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下拉電阻126B 和128B接通的第2模式的狀態。圖18、圖19表示了在一對傳輸線104和106中產生的差動信號的變化。在圖18、 圖19中,「I」所示的範圍表示了第1模式(圖16所示的狀態),「11」所示的範圍表示了第 2模式(圖17所示的狀態)。圖18針對通過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和b,表示了單端上的振幅的變化。圖19針對通過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和b,表示了中間電位(共同電位)的變化。另外,對於通過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和b,差動振幅的變化與圖5相同。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傳輸系統的第1和第2模式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第1模式中,在傳輸線104和106中分別正在傳輸差動信號a和b時,在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中流過電流,而在下拉電阻126B、U8B中不流過電流。這與圖2所示的狀態相同。考慮各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分別為50 Ω,在各傳輸線104、106中分別流過ImA的電流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優選使電橋終端電阻114Β和116Β的合成電阻為100 Ω。 此時,在第1模式中,差動信號a、b如圖18的「I」所示,分別在單端上以中間電位Vcc/2為中心以各自50mV振蕩。這種差動信號a、b具有正負相反的相位。因此,差動信號a、b的差動振幅(a-b)成為100mV(參照圖5)。此外,中間電位(共同電位),如圖19的「I」所示, 成為Vcc/2。在第2模式中,如圖17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下拉電阻126B 和128B接通。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傳輸差動信號的傳輸線104和106 中的一方連接於電源152 (Vcc),另一方連接於接地154。此外,傳輸線104和106以規定的頻率連續地切換連接於接地152 (Vcc)的狀態和連接於接地154的狀態。傳輸線104和106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連接於接地154時,兩側的電位等於接地 154和122的基準電位(0)。因此,在連接於接地154的傳輸線104和106中不流過電流。此外,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連接於電源152的傳輸線104和106中,從電源152經由傳輸線104、106以及裝置B的下拉電阻126B、U8B,向接地122流過電流。像這樣,在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斷開,使下拉電阻126B和128B接通的情況下,在傳輸線104和 106中的一方流過電流。傳輸線104和106的另一方,其電位等於接地154、122的電位,且不流過電流。流過電流的傳輸線104、106按照信號的周期而替換。下拉電阻126B和128B的電阻值分別與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匹配。因此, 防止了通過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信號a和b的反射。如圖18的「II」所示,在一對傳輸線104和106中的、在發送側的裝置A中連接於接地154的一方的傳輸線中,信號的電位成為基準電位(即0)。與此相對,在裝置A中連接於電源152的另一方的傳輸線中,從裝置A的電源152 (Vcc),通過該傳輸線、以及與該傳輸線104或106連接的一方的下拉電阻126B或128B,而向接地122流過電流。考慮傳輸線104和106的特性阻抗分別為50 Ω,在傳輸線104104和106中流過 ImA的電流的情況。因為一對下拉電阻126Β和128Β的電阻值分別與連接的傳輸線104、106 的特性阻抗匹配,所以下拉電阻U6B、128B分別為50 Ω。在第2模式中,如圖17所示,使電橋終端電阻114Β和116Β斷開,使下拉電阻126Β 和128Β接通。在此情況下,通過一對傳輸線104和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電壓,如圖 18的「II」所示,一方的信號成為基準電位(0),另一方的信號以基準電位(0)為基準成為 +50mV。因此,差動振幅(a-b)與圖5的「II」相同地成為50mV。此外,中間電位(共同電位),如圖19的「II」所示,成為+25mV。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任意一者中,傳輸線104和 106的特性阻抗、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以及下拉電阻126B和128B都分別匹配。因此,第1模式「 I 」和第2模式「 II 」的任意一者,都防止了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因此信號的反射所導致的多餘的輻射噪聲不易產生。根據數據傳輸系統100,如圖5、圖18和圖19分別所示,在第1模式「I」和第2模式「 II 」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改變。即,在上述例子中,在第1模式「 I 」中, 差動信號a、b的振幅成為50mV,差動振幅(a_b)成為IOOmV,中間電位(共同電位)成為 Vcc/2 0與此相對,在第2模式「II」中,差動信號a、b的振幅成為25mV,差動振幅(a-b)成為50mV,中間電位(共同電位)成為25mV。這樣,差動信號a、b的差動振幅和中間電位根據模式而變化,由此能夠將差動信號a、b的差動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另外,在圖16和圖1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裝置B的接收器336具有即使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差動振幅發生變化,也能夠正常地接收信號的接收特性。因此,在第1模式 (圖16的狀態)和第2模式(圖17的狀態)的任意一者中都能夠進行數據的傳輸。因此, 可以將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一方作為數據傳輸用的模式來使用,將另一方作為中斷信號用的模式來使用。此外,在將下拉電阻126B和128B連接於傳輸線104和106與接地122之間的情況下,差動信號a、b的共同電位也發生變化。此時,雖然影響非常有限,但存在共同電位的變化產生多餘的輻射噪聲的情況。為了排除該共同電位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設置電容器即可。電容器也可以如圖11所示串聯地插入傳輸線104和106。或者,也可以用與圖14、 圖15相同的觀點,將電容器插入到傳輸線104和106、與接地122之間。由此,與圖13所示的情況相同,能夠防止在第1模式(I)和第2模式(II)的切換時,差動信號a、b的共同電位的變化。像這樣,在數據傳輸系統100中,既可以如實施方式1(圖2)那樣具備將傳輸線 104、106連接於電源121的上拉電阻,也可以如本實施方式(圖16)這樣具備將傳輸線104、 106連接於接地122的下拉電阻。〈其他實施方式〉以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數據傳輸系統100,舉例說明了各種各樣的變形例,但本發明的範圍不限定於上述各種實施方式的公開內容,也可以進一步考慮下述變形例。在前述的實施方式中,不過是參照圖2、圖11或圖16等,而舉例說明了使用於從裝置A向裝置B發送數據的情況的結構。還存在從裝置B向裝置A發送數據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存在產生從裝置A向裝置B發送中斷信號的需要的情況。為了能夠從裝置A向裝置 B發送中斷信號,也可以將設置於裝置B的、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26B和U8B、模式切換部136B、以及電容器182B和184B設置於裝置A。此外,也可以將設置於裝置A的檢測部140A設置於裝置B。此外,在前述的實施方式中,參照圖2、圖11或圖16,說明了中斷信號在信號線DO 上被發送的例子,但對於信號線D1,也可以通過同樣的結構來發送中斷信號。此外,對於信號線Dl,也可以以不僅能夠從裝置B發送中斷信號,而且也能夠從裝置A發送中斷信號的方式構成。例如,裝置A、裝置B的具體的結構不限定於上述。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裝置 A和裝置B由RCLK、DO、Dl這3條信號線連接。連接裝置A和裝置B的信號線的數量或其形態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裝置A、裝置B的具體結構也不限定於上述。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了裝置A為主機終端的情況,但裝置A的形態不限定於此。此外,舉例說明了裝置B為可移動存儲卡的情況,但裝置B的形態不限定於此。 該數據傳輸系統可以應用於對數據進行通訊的各種各樣的多種裝置。該數據傳輸系統可以應用於各種信息終端、信息設備。此外,近年,各種電氣產品或車載設備等不斷多樣化,存在組成了在交換信息的同時各自相互協作的系統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各設備中也嵌入了信息終端或信息設備。該數據傳輸系統可以在信息終端或信息設備中作為高速傳輸數據的系統來應用。〈總結〉
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數據傳輸系統100在通過連接對數據進行通信的多個裝置A、B的一對傳輸線104和106來傳輸相互反相位的一對差動信號時,能夠適當地切換第1模式(圖2或圖16所示的狀態)、和第2模式(圖3或圖17所示的狀態)。根據這種數據傳輸系統,因為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發生變化, 所以可以將這種差動信號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在此情況下,電橋終端電阻114B和116B的電阻值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相匹配。此外,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26B和128B各自的電阻值與傳輸線104和106 各自的特性阻抗相匹配。因此,能夠抑制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所導致的多餘輻射噪聲的產生。這樣,該數據傳輸系統100,在發送中斷信號時,能夠防止通過一對傳輸線104、 106傳輸的信號的反射所導致的多餘輻射噪聲的產生。此外,不需要為了發送中斷信號而設置特別的時隙,能夠提高數據的傳輸效率。此外,具備在以上的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數據傳輸系統100的裝置(以下稱作 「信息處理裝置」。)A、B,如圖1、圖2或圖16所示,具備連接部400,其與其他裝置連接; 一對傳輸線104、106,其設置於連接部400 ;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其連接於一對傳輸線 104,106間,且具有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120B,其在接通時,連接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和一對傳輸線104、106,在斷開時,使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和一對傳輸線104、106斷開;上拉電阻/下拉電阻126B、U8B,其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或接地122之間,分別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132B、134B,其在接通時將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U6B、128B連接於一對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或接地122之間,在斷開時,使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U6B、 128B與一對傳輸線104、106斷開。具有這種結構的信息處理裝置A、B,能夠得到與上述數據傳輸系統100相同的效果。即,信息處理裝置A、B通過切換第1模式和第2模式,能夠改變用一對傳輸線104、106 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並且,能夠將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因此,能夠不在分組之間特別地設置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此外,在發送中斷信號時,能夠抑制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所產生的反射。並且,信息處理裝置A、B也可以具有模式切換部136B,其切換將第1開關120B接通將第2開關132B、134B斷開的第1模式、和將第1開關120B接通將第2開關132B、134B 斷開的第2模式。通過模式切換部136B能夠適當地將信息處理裝置A、B切換為第1模式和第2模式。此外,在信息處理裝置A、B中,也可以與傳輸線104、106串聯地、或者在各傳輸線 104、106、和電源121或接地122之間設置有電容器182B、184B。根據此結構,雖然在切換第 1模式和第2模式時,使由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振幅發生變化,但能夠防止差動信號a、b的中間電位的變化。由此,在切換第1模式和第2模式時,能夠防止起因於差動信號a、b的中間電位的變化而導致的噪聲的產生。此外,信息處理裝置A、B也可以具有檢測部140A,其根據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 傳輸的一對差動信號a、b的狀態的變化,來檢測其他裝置為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者。由此,信息處理裝置A、B能夠適當地檢測連接的其他裝置為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者。此外,通過數據傳輸系統100而實現的數據傳輸方法,如上所述,是適當地切換將一對傳輸線104、106與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連接的第1模式、和將一對傳輸線104、106 分別與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26B、U8B連接的第2模式的方法。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 具有與一對傳輸線104、106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此外,上拉電阻U6B、128B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電源121之間,並分別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參照圖3)。下拉電阻126B、128B連接於各傳輸線104、106和接地122之間,並分別具有與傳輸線104、106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參照圖17)。根據該數據傳輸方法,能夠通過切換第1模式和第2模式,來改變用一對傳輸線 104,106傳輸的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並且,可以將差動信號a、b的振幅和中間電位的變化作為中斷信號來使用。根據該數據傳輸方法,能夠不在分組之間特別地設置中斷門期間地從接收側向發送側發送中斷信號。此外,在發送中斷信號時,能夠抑制通過一對傳輸線104、106傳輸的信號所產生的反射。(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對於在要求高速的數據傳輸的信息終端或信息設備使用的數據傳輸系統很有用。符號說明100、100A、100B、100C 數據傳輸系統;104、106 傳輸線;114A、114B、116A、116B 電橋終端電阻;120AU20B 第 1 開關;121 電源;122 接地;126AU26BU28AU28B 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132A、132B、134A、134B 第 2 開關;136B模式切換部;140A 檢測部;142A發送控制部;162B第1閾值存儲部;164B第2閾值存儲部;a、b差動信號;A主機終端;B可移動存儲卡。
權利要求
1.一種數據傳輸系統,其設置於進行數據通信的多個裝置的每一個中, 所述數據傳輸系統具備一對傳輸線,其將所述多個裝置間連接;電橋終端電阻,其連接於所述一對傳輸線間,具有與所述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其在接通時連接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和所述一對傳輸線,在斷開時使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和所述一對傳輸線斷開;上拉/下拉電阻,其連接於所述各傳輸線、和作為電源或接地的任意一者的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具有分別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其在接通時將所述上拉/下拉電阻連接於所述一對傳輸線和所述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在斷開時使所述上拉/下拉電阻與所述一對傳輸線斷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備模式切換部,所述模式切換部切換將所述第1開關接通且將所述第2開關斷開的第1模式、和將所述第1開關斷開且將第2開關接通的第2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備檢測部,所述檢測部基於通過所述一對傳輸線傳輸的一對差動信號的狀態的變化,來檢測設置了該數據傳輸系統的其他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為所述第1模式和所述第2模式的哪一者。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部還具有振幅檢測部,所述振幅檢測部針對通過所述一對傳輸線傳輸的差動信號來檢測差動振幅。
5.根據權利要求2 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傳輸線串聯地插入了電容器。
6.根據權利要求2 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傳輸線、和所述電源或所述接地之間插入了電容器。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部還具有中間電位檢測部,所述中間電位檢測部檢測通過所述一對傳輸線傳輸的差動信號的中間電位。
8.根據權利要求2 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式切換部具備第1閾值存儲部,其存儲用於從所述第1模式切換為所述第2模式的第1閾值;和第2閾值存儲部,其存儲用於從所述第2模式切換為所述第1模式的第2閾值。
9.根據權利要求2 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一方為容許接收來自設置了該數據傳輸系統的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的數據的接收模式,另一方為停止數據的接收的中斷模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模式切換部具備第1閾值存儲部,其存儲了用於從所述接收模式切換為所述中斷模式的第1閾值;和第2閾值存儲部,其存儲了用於從所述中斷模式切換為所述接收模式的第2閾值。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備信息記錄介質,所述信息記錄介質暫時存儲傳輸來的數據, 所述第1閾值和第2閾值針對保存在所述信息記錄介質中的數據的量、或者所述信息記錄介質的剩餘容量而被設定。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1閾值針對存儲在所述信息存儲元件中的數據的量,設定用於從所述接收模式轉移到所述中斷模式的值,所述第2閾值針對存儲在所述信息存儲元件中的數據的量,設定小於所述第1閾值的值。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1閾值針對所述信息存儲元件的剩餘容量,設定用於從所述接收模式轉移到所述中斷模式的值;所述第2閾值針對所述信息存儲元件的剩餘容量,設定大於所述第1閾值的值。
14.根據權利要求9 1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備發送控制部,所述發送控制部在通過所述檢測部檢測出設置了該數據傳輸系統的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為所述接收模式的情況下,向所述其他裝置發送數據,在檢測出所述其他裝置為所述中斷模式的情況下,停止向所述其他裝置的數據的發送。
15.根據權利要求2 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的任意一方為基本模式,另一方為中斷模式,所述模式切換部在對設置了該數據傳輸系統的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的其他裝置發送中斷信號時,暫時從基本模式變為中斷模式。
16.根據權利要求1 15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和所述第1開關由電晶體構成。
17.根據權利要求1 15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數據傳輸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上拉/下拉電阻、和所述第2開關由電晶體構成。
18.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與其他裝置之間進行數據通信, 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具備連接部,其與所述其他裝置連接; 一對傳輸線,其設置於所述連接部;電橋終端電阻,其連接於所述一對傳輸線間,具有與所述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其在接通時,連接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和所述一對傳輸線,在斷開時,使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和所述一對傳輸線斷開;上拉/下拉電阻,其連接於所述各傳輸線、和作為電源和接地的任意一者的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具有與傳輸線各自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其在接通時,將所述上拉/下拉電阻連接於所述一對傳輸線和所述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在斷開時,將所述上拉/下拉電阻與所述一對傳輸線斷開。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傳輸線串聯地插入了電容器。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傳輸線、和所述電源或所述接地之間插入了電容器。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的任意一項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模式切換部,所述模式切換部切換將所述第1開關接通且將所述第2開關斷開的第1模式、和將所述第1開關斷開且將所述第2開關接通的第2模式。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檢測部,所述檢測部基於通過所述一對傳輸線傳輸的一對差動信號的狀態的變化,來檢測所述其他裝置為所述第1模式和所述第2模式的哪一者。
23.一種數據傳輸方法,通過將進行數據通信的多個裝置連接的一對傳輸線,來傳輸相互反相位的一對差動信號,所述數據傳輸方法具有在所述一對傳輸線間連接了電橋終端電阻的第1模式;和在所述各傳輸線、和電源或接地的任意一者之間連接了上拉/下拉電阻的第2模式, 所述電橋終端電阻具有與所述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所述上拉/下拉電阻具有與各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 適當切換所述第1模式和第2模式來進行數據通信。
全文摘要
數據傳輸系統(100)具備一對傳輸線(104、106),其將多個裝置間連接;電橋終端電阻(114B、116B),其連接於一對傳輸線間,具有與一對傳輸線的差動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第1開關(120B),其在接通時連接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在斷開時使電橋終端電阻和一對傳輸線斷開;上拉/下拉電阻(126B、128B),其連接於各傳輸線、和作為電源或接地的任意一者的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具有分別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電阻值;和第2開關(132B、134B),其在接通時將上拉/下拉電阻連接於一對傳輸線和固定電位節點之間,在斷開時使上拉/下拉電阻與一對傳輸線斷開。
文檔編號H04L25/02GK102273155SQ201080003810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
發明者增田耕平, 小松義英, 末永寬, 柴田修, 鈴木祐史, 齊藤義行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