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4:32:07 3
專利名稱: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罐式槽車改裝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專用汽車的品種越來越豐富,罐式槽車所運物料的品種越來越多,容量也越來越大。大容量液罐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配備大通經的管路系統,其開關閥的體積也非常大,特別是當所運物料為粘度較大的流體時,因粘結使閥門的手工啟閉更加困難。當所運物料需保溫時,手工啟閉外置閥門的傳統出料裝置的應用,因其散熱量多、開啟力大、閥門布置困難而受到更大的限制。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手工啟閉操作非常困難,而且密閉性差,跑冒滴漏現象時有發生,不僅造成原料的浪費,而且還會原料的洩漏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駕駛室內操縱其啟閉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將外置式大管徑閥門改為內置式,採用液壓油缸和閥杆的連接機械控閥塞的啟閉,為了保證閥塞的常閉狀態,在液壓油缸的缸體與活塞的兩端通過彈簧支架加設壓彈簧,使閥塞始終處於有壓密閉狀態,需要開閥卸料時,操作人員啟動設在駕駛室內的液壓油缸控制開關,液壓油缸工作拉動閥杆才能將閥塞打開,卸料之後啟動液壓油缸復位,閥塞在液壓油缸和彈簧的雙重推力下關閉保持與閥座之間密閉。
說明書附圖
為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其結構是由罐體1、油缸套筒2、壓彈簧3、閥杆推拉油缸4、彈簧支架5、閥杆6、閥塞7、閥座8構成,油缸套筒2固定在槽車罐體1的頂部,壓彈簧3和閥杆推拉油缸4固定在彈簧支架5之間,彈簧支架5的上端與油缸套筒2相接,彈簧支架5的下端通過閥杆6與設置在閥座8上閥塞7相接,閥座8固定在罐體1的底部。
閥座8的上方設置有閥杆支架9和閥杆導向套10,閥杆6的下端穿過閥杆導向套10和閥杆支架9與閥塞7相接,閥座8的下方接有卸料管11。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各零部件的加工製作可通過傳統板金鉚焊工藝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的使用說明如下車輛在運輸過程中,閥塞閥杆推拉油缸和壓緊彈簧的共同作用下,以一定的壓力平穩地壓在閥座上以確保閥門的密閉性。當需要進行卸料時,啟動設在駕駛室中的控制開關啟動閥杆推拉油缸工作,拉動閥杆上移,克服壓緊彈簧的作用力,使閥塞向上運動,逐漸開始卸料。當卸料完畢後,啟閥杆推拉油缸控制開關,閥杆推拉油缸和壓緊彈簧共同作用於閥杆,推動閥塞向下運動,並以一定的壓力平穩地壓在閥座上,完成卸料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和現有技術相比,優點是可以在駕駛室內操縱閥杆推拉油缸完成閥門的啟閉,減少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閥門布置在罐體的內部,可減少熱量損失和因閥門過冷而引起的管路堵塞。內置式閥門設計新穎,布置方便,特別適用於罐體下部空間較小,液壓內置下控式出料裝置布置困難的情況。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於加工、操作使用方便、杜絕物料因跑冒滴漏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汙染等特點,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包括罐體、油缸套筒、壓彈簧、閥杆推拉油缸、閥杆、閥塞、閥座,其特徵在於油缸套筒固定在油罐罐體的頂部,壓彈簧和閥杆推拉油缸固定在彈簧支架之間,彈簧支架的上端與油缸套筒相接,彈簧支架的下端通過閥杆與設置在閥座上閥塞相接,閥座固定在罐體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其特徵在於閥座的上方設置有閥杆支架和閥杆導向套,閥杆的下端穿過閥杆導向套和閥杆支架與閥塞相接,閥座的下方接有卸料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其結構是由罐體、油缸套筒、壓彈簧、閥杆推拉油缸、閥杆、閥塞、閥座,其特徵在於油缸套筒固定在油罐罐體的頂部,壓彈簧和閥杆推拉油缸固定在彈簧支架之間,彈簧支架的上端與油缸套筒相接,彈簧支架的下端通過閥杆與設置在閥座上閥塞相接,閥座固定在罐體的底部。該罐式槽車液壓內置上控式出料裝置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使用方便、減少勞動強、杜絕物料因跑冒滴漏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汙染等特點,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B60P1/56GK2481566SQ0123679
公開日2002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8日
發明者閻濤, 譚樹寶, 段恆永, 匡西友, 郭濤 申請人:齊魯考格爾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