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4:25:21 2
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工裝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壓型鋼板具有單位重量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快速、外形美觀等優點,是良好的建築材料和構件,主要用於圍護結構、樓板,也可用於其他構築物。根據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壓型鋼板可壓成波形、雙曲波形、肋形、V形、加勁型等。壓型鋼板通常由0.4?0.6mm的鋼帶壓制而成,板寬<lm,板長理論上是沒有上限,通常加工長度在10?40m。因本身強度有限,板長太大時,吊裝運輸比較麻煩。現有吊裝工具是製作一根很長的吊裝橫梁,扁擔利用槽鋼、角鋼和鋼管焊接而成,具體規格尺寸根據吊裝壓型鋼板的重量即長度確定。型鋼吊裝橫梁杆件均採用焊接連接,為確保焊接質量,一般是在加工廠焊接成成品後運至現場使用,其主要缺點如下:
[0003]1、橫梁用鋼量較大:因橫梁較長,雖然吊裝的壓型鋼板不是很重,但是為滿足自身結構安全,其杆件和外形尺寸仍要滿足一定要求,用鋼量較大。以35m長的橫梁為例,用鋼量可能達到約15噸。
[0004]2、外形尺寸大,運輸困難:壓型鋼板較長時,為節省運輸成本,會採區現場壓制,對壓型鋼板的無不利影響。但吊裝橫梁的製作(特別是焊接質量)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為確保質量,宜採區工廠焊接後運至現場。但尺寸太大給運輸帶來困難,不僅增加成本,有時甚至無法運輸,只能採區分段製作運至現場後整體組裝的方式。
[0005]3、周轉使用率低:因吊具本身尺寸和重量較大,一種長度僅適合一定範圍的壓型鋼板吊裝,周轉使用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該吊裝機構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適用範圍更廣,能夠適合對不同尺寸的壓型鋼板吊裝,裝卸的效率高,縮短調整周期。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包括若干組吊具,所述吊具依次連接為整體結構,吊具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相鄰的吊具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同時與相鄰的吊具連接。在本技術方案中,採用多個吊具沿著一條直線依次組合為吊裝機構,能夠在進行吊裝時更加穩固,同時其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適用範圍更廣,根據不同尺寸的壓型鋼板進行選擇組合使用,使得其能夠適合對不同尺寸的壓型鋼板吊裝,裝卸的效率高,縮短調整周期。
[0008]固定機構為銷軸和螺栓,銷軸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的一端,且該銷軸插入相鄰的吊具沒有設置銷軸的一端,螺栓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上,且螺栓同時穿過吊具以及插入該吊具的銷軸。固定機構用於對相鄰吊具的連接,本方案優選採用銷軸和螺栓的組合,組裝和拆卸都很方便,由於吊具的主結構為矩管,銷軸能夠對應地插入矩管,並且與矩管保持為同一條直線上,然後通過螺栓插入進行鎖緊,使得連接更加牢固,在進行吊裝時不會出現晃動或者脫落。
[0009]吊具包括第一主龍骨、第二主龍骨、第一次龍骨、第二次龍骨以及第三次龍骨,第一主龍骨和第二主龍骨形成等腰三角體結構且第一主龍骨設置在第二主龍骨的上方,銷軸對應設置在第一主龍骨的端頭和第二主龍骨的端頭,第一次龍骨設置在第一主龍骨和第二主龍骨之間且第一次龍骨的兩端同時與第一主龍骨和第二主龍骨連接,且第一次龍骨沿著第一主龍骨對稱設置,第三次龍骨設置在第二主龍骨之間,且第三次龍骨的兩端分別與第二主龍骨連接,第二次龍骨設置在第二主龍骨之間,且第二次龍骨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主龍骨和第三次龍骨連接。為了使得在吊裝時更加穩定,最好將第二次龍骨與第三次龍骨的連接處位於第三次龍骨的中心處;第三次龍骨設置在第一次龍骨和第二次龍骨的下方。龍骨均是採用矩管制成,既實現吊裝時強度的支撐,同時也減輕自身的重量,材料更省、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龍骨之間連接形成等腰三角體結構,部分次龍骨作為加強肋增加強度,使得吊裝時不會晃動或者散架,既保證吊裝過程的安全,也提高吊裝的效率。
[0010]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 1、吊具採用桁架結構形式,材料更省、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
[0012]2、採用組裝式,便於使用,通用性更強;
[0013]3、使用螺栓連接,組裝和拆卸都很方便。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常規壓型鋼板扁擔吊裝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3是圖2的側視圖。
[0017]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I一型鋼扁擔吊具;2—吊帶;3—壓型鋼板;4一吊具;5一銷軸;6一螺檢;7一第一主龍骨;8一第一次龍骨;9一第二主龍骨;10一底部橫梁;11一第二次龍骨;12一第二次龍骨。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0019]實施例:
[0020]如圖1、圖2、圖3所示,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包括若干組吊具4,所述吊具4依次連接為整體結構,吊具4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相鄰的吊具4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同時與相鄰的吊具4連接;固定機構為銷軸5和螺栓6,銷軸5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4的一端,且該銷軸5插入相鄰的吊具4沒有設置銷軸的一端,螺栓6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4上,且螺栓6同時穿過吊具4以及插入該吊具4的銷軸5;吊具包括第一主龍骨7、第二主龍骨9、第一次龍骨8、第二次龍骨12以及第三次龍骨11,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形成等腰三角體結構且第一主龍骨7設置在第二主龍骨9的上方,銷軸5對應設置在第一主龍骨7的端頭和第二主龍骨9的端頭,第一次龍骨8設置在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之間且第一次龍骨8的兩端同時與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連接,且第一次龍骨8沿著第一主龍骨7對稱設置,第三次龍骨11設置在第二主龍骨7之間,且第三次龍骨1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主龍骨7連接,第二次龍骨12設置在第二主龍骨7之間,且第二次龍骨1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主龍骨7和第三次龍骨11連接。第二次龍骨12與第三次龍骨11的連接處位於第三次龍骨11的中心處;第三次龍骨11設置在第一次龍骨8和第二次龍骨12的下方。青白江鋼鐵物流綜合服務中心A地塊項目施工2標段項目,佔地約310畝,總建築面積153951.67m2,其中,庫房面積137206.68 m2,屬門式鋼架結構,屋面採用鍍鋁鋅壓型鋼板單板屋面,採用0.53mm厚鍍鋁鋅鋼板,板材有效覆蓋寬度為468mmm、肋高75mm,單塊壓型鋼板最長達到約40m。如果採用圖1所示的吊裝工具,則吊裝橫梁的長度則需要35m左右,使得橫梁用鋼量較大,外形尺寸大,運輸困難,周轉使用率低。而本實用新型採用類似於行車梁的三角桁架體系,受力體系合理,用儘量少的用鋼量達到需要的吊裝強度;吊具主龍骨為矩管70*50*5、次龍骨為矩管50*4、材質Q235B,桁架高600mm、寬度30mm,工廠製作時按3m—段製作,端部預留插銷及銷軸,運至現場後根據需要利用螺栓連接進行接長使用。壓型鋼板3放置在底部橫梁10上,通過吊帶2固定在吊具上,吊帶2按3.2m間距布置。以1.5t壓型鋼板計算,結構強度可滿足要求,吊具方案可行。本實用新型材料更省、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採用組裝式,便於使用,通用性更強;使用螺栓連接,組裝和拆卸都很方便。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法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若干組吊具(4),所述吊具(4)依次連接為整體結構,吊具(4)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相鄰的吊具(4)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同時與相鄰的吊具(4)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機構為銷軸(5)和螺栓(6),銷軸(5)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4)的一端,且該銷軸(5)插入相鄰的吊具(4)沒有設置銷軸的一端,螺栓(6)對應設置在每組吊具(4)上,且螺栓(6)同時穿過吊具(4)以及插入該吊具(4)的銷軸(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吊具包括第一主龍骨(7)、第二主龍骨(9)、第一次龍骨(8)、第二次龍骨(12)以及第三次龍骨(11),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形成等腰三角體結構且第一主龍骨(7)設置在第二主龍骨(9)的上方,銷軸(5)對應設置在第一主龍骨(7)的端頭和第二主龍骨(9)的端頭,第一次龍骨(8)設置在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之間且第一次龍骨(8)的兩端同時與第一主龍骨(7)和第二主龍骨(9)連接,且第一次龍骨(8)沿著第一主龍骨(7)對稱設置,第三次龍骨(11)設置在第二主龍骨(7)之間,且第三次龍骨(1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主龍骨(7)連接,第二次龍骨(12)設置在第二主龍骨(7)之間,且第二次龍骨(1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主龍骨(7)和第三次龍骨(I I)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次龍骨(12)與第三次龍骨(11)的連接處位於第三次龍骨(11)的中心處。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次龍骨(11)設置在第一次龍骨(8)和第二次龍骨(12)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裝式超薄吊裝機構,包括若干組吊具,所述吊具依次連接為整體結構,吊具的中心線設置在同一條直線上,相鄰的吊具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同時與相鄰的吊具連接。該機構採用桁架結構形式,材料更省、強度更高、重量更輕、跨度更大;採用組裝式,便於使用,通用性更強;使用螺栓連接,組裝和拆卸都很方便。
【IPC分類】E04G21/16
【公開號】CN205387825
【申請號】CN201620204700
【發明人】葉小斌, 周斌
【申請人】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