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4:19:36
專利名稱: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控制閥,特別涉及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
背景技術:
在某些液壓系統中,典型的如試驗機液壓系統,經常用到伺服閥來控制試驗裝置油缸的上升與下降速度,以及控制負載壓力的大小。參見圖1所示,採用伺服閥的液壓系統原理;從油源11過來的液壓油,其壓力由溢流閥12調節限定,油源壓力表13用於觀察油源11壓力。伺服閥16用於控制油缸15的活塞運動方向和活塞油缸15下端即有杆腔的壓力,油缸15壓力用油缸壓力表14觀察。伺服閥16分左、中、右3個位置,由電氣信號控制。中位時,隔開油源11與油缸15的通路,油缸 15活塞保持不動,油缸15下腔壓力維持不變;左位時,油缸15下腔與油箱連通,活塞下降, 壓力減小,調節輸入電信號大小可以調節下降速度和壓力;右位時,油缸15下腔與油源11 連通,活塞上升,壓力增大,調節輸入電信號大小可以調節上升速度和壓力。伺服閥具有極快的響應速度,但結構複雜,價格昂貴,對油液清潔度要求高,否則容易卡死,所以伺服應用系統要配備過濾精度極高的過濾設備,使用維護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整體結構及加工工藝簡單,便於裝拆與維修,製造成本較低的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包括一閥體、一閥芯、一前蓋、一後蓋和一控制裝置;所述閥芯安置在所述閥體的內部,所述前蓋和後蓋分布在所述閥體的兩端, 並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安置在所述前蓋內部,並與所述閥芯相配合使用。優選的,所述前蓋和後蓋通過螺釘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螺釘的下方還設有彈
簧墊圈。優選的,所述閥體包括主閥孔、進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洩油口 ;所述進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與所述主閥孔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優選的,所述主閥孔包括一小通孔和一直孔,所述小通孔設置在所述主閥孔的下方,所述直孔設置在所述主閥孔的上方。優選的,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齒輪,齒輪杆,齒條和齒條杆。優選的,所述齒輪上設有一齒輪孔,所述齒輪杆通過齒輪孔與所述齒輪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優選的,所述閥芯的一端設有一 T形槽,所述閥芯通過所述T形槽與所述齒條杆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優選的,所述閥芯上設有一節流槽。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轉動控制裝置上的齒輪杆來帶動齒輪使閥體內的閥芯移動,當本實用新型閥芯在右位時,通過齒輪順時針旋轉,使得閥芯向左移動,進油口與工作油口相通,工作油口與回油口不通。進油口與工作油口相通是通過閥芯上的三角形節流槽使得與閥體的工作油口相通。將閥芯推至最左端,節流槽的開口越大,工作油口的流量就越大,油缸上升的速度就越塊,在實現換向的同時實現流量控制的功能。當本實用新型閥芯在左位時,此閥通過齒輪逆時針旋轉,使得閥芯向右移動,進油口與工作油口、回油口不通,工作油口與回油口相通。工作油口與回油口相通是通過閥芯上的三角形節流槽使得與閥體的工作油口相通。將閥芯推至最右端,節流槽的開口越大,工作油口的流量就越大,油缸下降的速度就越塊,在實現換向的同時實現流量控制的功能。節流槽的開口越大,工作油口的流量就越大,從而實現流量控制的功能,流量的大小與齒輪杆擺動的角度成比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伺服閥液壓系統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控制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閥芯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1.閥體 Ι-b.主閥孔 1-bl.小通孔 1-c.進油口 Ι-d.工作油口 Ι-e.回油口 Ι-f.洩油口 Ι-g.直孔2.閥芯2-a.平衡槽2-b.節流槽3.前蓋3_a.齒條杆孔3-c.凹槽3-d.右腔3-e.螺釘3-f.彈簧墊圈4.後蓋4_a.左腔5.控制裝置 5-a.齒輪 5-b.齒輪杆5-c.齒條 5-d.齒條杆 5_e.齒輪孔6.銅套 11.油源 12.溢流閥13.油源壓力表14.油缸壓力表15.油缸16.伺服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2所示,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連接方式為螺紋連接,所述控制閥包括一閥體1、一閥芯2、一前蓋3、一後蓋4和一控制裝置5 ;所述閥芯2安置在所述閥體1 的內部,所述前蓋3和後蓋4分布在所述閥體1的兩端,並與所述閥體1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5安置在所述前蓋3內部,並與所述閥芯2相配合使用。參見圖2所示,閥體1包含了主閥孔Ι-b、進油口 1-c、工作油口 Ι-d、回油口 Ι-e和洩油口 Ι-f。主閥孔Ι-b為此閥體1的主孔,通過車加工製造出閥體1的主閥孔Ι-b和主閥孔Ι-b上的三個內槽(圖中未標出)。進油口 1-c、工作油口 Ι-d、回油口 Ι-e和洩油口 1-f 分別與外接管相連接,同時進油口 1-c、工作油口 Ι-d、回油口 Ι-e分別與主閥孔Ι-b上的三個內槽(圖中未標出)相連接,能使壓力油推動閥芯2往復移動,來實現油路的切換。洩油口 ι-f與主閥孔l_b下方的直孔Ι-g相通。其作用是讓洩油腔中的內洩漏油流回油箱,解除閥芯2的背壓,以保證工作狀態的可靠性。主閥孔Ι-b的上方設有一小通孔Ι-bl。閥體 1的左端和右端設有螺紋孔(圖中未標出),其用於安裝後蓋4和前蓋3。參見圖2所示,閥芯2的左右端及中間部分設有平衡槽2-a,其作用一是儲存油液中的微小雜質,防止閥芯2卡死;二是可自動調心,在油壓的作用下,閥芯2與主閥孔Ι-b配合間隙中的油膜將很均勻,可減緩磨損,也可降低內洩漏量。在閥芯2的上設一三角形節流槽2-b,通過閥芯2左右移動可以調節油液流過面積大小,來實現節流的功能。將閥芯2的左端裝配進主閥孔l_b內。參見圖2和圖3所示,控制裝置5包括齒輪5-a,齒輪杆5-b,齒條5-c和齒條杆 5-d ;所述閥芯2的一端設有一 T形槽2-c,所述閥芯2通過所述T形槽2-c與所述齒條杆 5_d相連接。參見圖2和圖3所示,前蓋3整體澆鑄成型,機加工出齒條杆孔3-a,用於放置齒條杆5-d。齒條杆孔3-a的下方制出前蓋小孔並且兩孔相通。前蓋3的左端面制出凹槽3-c, 凹槽3-c內放置密封圈進行有效的密封。凹槽3-c的中間處制出右腔3-d與閥體1的直孔 Ι-g和主閥孔Ι-b相通。將前蓋3安裝在閥體1的右端面,通過螺釘3-e進行固定。螺釘 3-e的下方設置一彈簧墊圈3-f,可以起到防松的作用。所述齒輪5-a上設有一齒輪孔5_e, 將齒輪杆5-b裝入孔內,齒條5-c與齒輪5-a相互配合可使閥芯2左右移動。將銅套6套入齒輪杆5-b,在銅套6上制出螺紋孔,用螺釘3-e與前蓋3固定,同時也可限位和固定齒輪杆5-b。在銅套6的外圓及內槽,均制出凹槽3-c用於放置密封圈,這樣能有效的防止油液的洩漏。參見圖2所示,在後蓋4的右端制出凹槽3-c,放置密封圈進行有效的密封。凹槽 3-c的中間處制出左腔4-a與閥體1的小通孔Ι-bl和主閥孔Ι-b相通。將後蓋4安裝在閥體1的左端面,通過螺釘3-e進行固定。螺釘3-e的下方設置一彈簧墊圈3_f,可以起到防松的作用。實施例1 參見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閥芯2在中位時,進油口 1-c與工作油口 Ι-d、回油口 Ι-e和工作油口 Ι-d與回油口 Ι-e不通。實施例2 參見圖3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閥芯2在右位時,通過齒輪5-a順時針旋轉,使得閥芯2向左移動,進油口 1-c與工作油口 Ι-d相通,工作油口 Ι-d與回油口 Ι-e不通。進油口 1-c與工作油口 Ι-d相通是通過閥芯2上的三角形節流槽2-b使得與閥體1的工作油口 Ι-d相通。將閥芯2推至最左端,節流槽2-b的開口越大,工作油口 Ι-d的流量就越大, 油缸上升的速度就越塊,在實現換向的同時實現流量控制的功能。實施例3 參見圖3和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閥芯2在左位時,通過齒輪5-a逆時針旋轉,使得閥芯2向右移動,進油口 1-c與工作油口 Ι-d、回油口 Ι-e不通,工作油口 Ι-d與回油口 Ι-e相通。工作油口 Ι-d與回油口 Ι-e相通是通過閥芯2上的三角形節流槽2_b使得與閥體1的工作油口 Ι-d相通。將閥芯2推至最右端,節流槽2-b的開口越大,工作油口 Ι-d的流量就越大,油缸下降的速度就越塊,在實現換向的同時實現流量控制的功能。參見圖2和圖3所示,流量的大小與齒輪杆5-b擺動的角度成比例。洩油口 1-f 的作用是讓左腔4-a及右腔3-d中的內洩漏油通過小通孔Ι-bl及直孔l_g流回油箱,解除閥芯2的背壓,以保證工作狀態的可靠性。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閥包括一閥體、一閥芯、一前蓋、一後蓋和一控制裝置;所述閥芯安置在所述閥體的內部,所述前蓋和後蓋分布在所述閥體的兩端,並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安置在所述前蓋內部,並與所述閥芯相配合使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前蓋和後蓋通過螺釘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螺釘的下方還設有彈簧墊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包括主閥孔、進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洩油口 ;所述進油口,工作油口,回油口與所述主閥孔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閥孔包括一小通孔和一直孔,所述小通孔設置在所述主閥孔的下方,所述直孔設置在所述主閥孔的上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齒輪,齒輪杆,齒條和齒條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齒輪上設有一齒輪孔,所述齒輪杆通過齒輪孔與所述齒輪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
7.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的一端設有一 T形槽,所述閥芯通過所述T形槽與所述齒條杆相連接,並相配合使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上設有一節流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操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包括一閥體、一閥芯、一前蓋、一後蓋和一控制裝置;所述閥芯安置在所述閥體的內部,所述前蓋和後蓋分布在所述閥體的兩端,並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安置在所述前蓋內部,並與所述閥芯相配合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F15B13/04GK202251200SQ20112033632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8日
發明者朱劍根, 湯淳誠, 沈至偉, 瞿東, 袁才富, 谷文平, 金丹 申請人:上海立新液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