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貨櫃及其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7:10:51 2
專利名稱:罐式貨櫃及其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罐式貨櫃,尤其涉及罐式貨櫃底部聚液窩與底出料口處的局部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有的盛放液體物質的罐式貨櫃的結構,罐體本身大致由本體1, 前端封頭2和後端封頭3構成。為了便於裝卸料,罐體可同時具有頂出料口構件4和底出料口構件5。當帶有頂出料口構件4時,在頂出料口構件4對應的本體1的底部一般要設置一聚液窩構件6,而底出料口構件5 —般設置在後端封頭3底部,底出料口構件5上的出料口的底部較聚液窩構件6的底部要高。現有的這種罐式貨櫃,聚液窩構件6和底出料口構件5是兩個分離的結構,各自獨立布置。這種結構,聚液窩構件6和底出料口構件5要在本體1底部和後端封頭3底部分別加工成型,不但致使罐式貨櫃的加工工藝較繁複,而且當採用底出料口構件5卸載貨物時,會出現液體殘留在聚液窩構件6內排不出,以致於出現排液不徹底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罐式貨櫃及其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既可以簡化罐式貨櫃的加工工藝,又能夠有效避免排液不徹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包括,提出一種罐式貨櫃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包括一聚液窩構件和一底出料口構件,該聚液窩構件具有一聚液窩板,該聚液窩板的底部較罐體的本體的底部要低,該底出料口構件具有一出料口,該聚液窩構件和底出料口構件是連接成一體的,該聚液窩板的底部不低於該出料口的底部。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設置在該罐體的本體與後端封頭的結合處,該聚液窩板橫跨該罐體的本體與後端封頭的結合處。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還包括至少一加強件,用以提高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與罐體之間的連接強度。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與罐體之間的一第一加強板。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與罐體的本體連接處的第二加強板,該第二加強板位於該聚液窩板與罐體的本體連接處的外側。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至少一加強筋,該至少一加強筋的中部設置在該聚液窩板外側、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外側。該至少一加強筋包括其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本體外側的第一加強筋和其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後端封頭外側的第二加強筋。該聚液窩構件還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的底部的一定位柱,該定位柱是於該聚液窩板的底部向上向前傾斜突伸的。[0013]該聚液窩板和底出料口構件是焊接成一體的。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提出一種罐式貨櫃, 包括一罐體,該罐體具有一本體、一前端封頭和一後端封頭,該罐體上設置有一頂出料口構件和上述的一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罐式貨櫃及其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通過將聚液窩構件和底出料口構件連接成一體,並使聚液窩板的底部不低於出料口的底部,既可以簡化罐式貨櫃的加工工藝,又能夠有效避免排液不徹底的問題。
圖1是現有的罐式貨櫃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罐式貨櫃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罐式貨櫃安裝有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處的仰視圖。圖5是圖4中A-A向剖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罐式貨櫃的一優選實施例,其包括一罐體,該罐體具有焊接成一體的一本體1、一前端封頭2和一後端封頭3,該罐體上設置有一頂出料口構件4。罐體在本體1與後端封頭3的結合處7,也就是本體1與後端封頭3的焊縫處,形成有一開口(圖未示出),在該開口處焊接有一本實用新型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8。如圖3、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罐式貨櫃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8的一優選實施例,其包括焊接成一體的一聚液窩構件81和一底出料口構件82,該底出料口構件82具有一出料口 821。聚液窩構件81具有一聚液窩板811、一第一加強板812、一第一加強筋813、一第二加強板814、一第二加強筋815以及一定位柱816。其中,聚液窩板811橫跨罐體的本體1 與後端封頭3的結合處7,聚液窩板811的底部較罐體的本體1的底部要低,並且聚液窩板 811的底部不低於出料口 821的底部,從而可確保採用底出料口構件82排放液體的時候,不會存在液體殘留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圖3中簡單示意情況下聚液窩板811具有與本體1相連接的一傾斜部和大致平整的一底部,實際上,參見圖5可知,聚液窩板811的底部是呈弧線形的,並且在與出料口 821相連接處具有最低點,從而有利於排液。第一加強板812設置在聚液窩板811與罐體之間。第一加強筋813的中部設置在聚液窩板811外側、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本體1的外側。第二加強板814設置在聚液窩板811與罐體的本體1連接處,並位於聚液窩板811 與罐體的本體1的連接處的外側。第二加強筋815的中部設置在聚液窩板811外側、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後端封頭3外側。定位柱816是在聚液窩板811的底部向上向前傾斜突伸的,這種結構能夠確保聚液窩構件相對現有技術向後端封頭3移動而能夠在採用頂出料口構件4從罐體的頂部抽取罐內液體時,抽液管能夠向後略微地傾斜而準確定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通過將聚液窩構件和底出料口構件連接成一體,可以有效地將聚液窩和底出料口兩項功能結合到一起,從而簡化罐式貨櫃的生產工藝;通過使聚液窩板的底部不低於出料口的底部, 可以在採用底出料口卸料時,徹底排盡聚液窩中的液體,從而有效避免排液不徹底的問題。上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比如將上述的加強板的數目替換為一或者大於二,又比如將上述的加強筋的數目替換為一或者大於二,故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罐式貨櫃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聚液窩構件和一底出料口構件,該聚液窩構件具有一聚液窩板,該聚液窩板的底部較罐體的本體的底部要低, 該底出料口構件具有一出料口,該聚液窩構件和底出料口構件是連接成一體的,該聚液窩板的底部不低於該出料口的底部。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設置在該罐體的本體與後端封頭的結合處,該聚液窩板橫跨該罐體的本體與後端封頭的結合處。
3.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還包括至少一加強件,用以提高該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與罐體之間的連接強度。
4.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與罐體之間的一第一加強板。
5.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與罐體的本體連接處的第二加強板,該第二加強板位於該聚液窩板與罐體的本體連接處的外側。
6.依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加強件包括至少一加強筋,該至少一加強筋的中部設置在該聚液窩板外側、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外側。
7.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加強筋包括其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本體外側的第一加強筋和其兩端設置在該罐體的後端封頭外側的第二加強筋。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聚液窩構件還包括設置在該聚液窩板的底部的一定位柱,該定位柱是於該聚液窩板的底部向上向前傾斜突伸的。
9.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其特徵在於,該聚液窩板和底出料口構件是焊接成一體的。
10.一種罐式貨櫃,包括一罐體,該罐體具有一本體、一前端封頭和一後端封頭,該罐體上設置有一頂出料口構件,其特徵在於,該罐體上還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一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
專利摘要一種罐式貨櫃及其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該組件包括一聚液窩構件和一底出料口構件,該聚液窩構件具有一聚液窩板,該聚液窩板的底部較罐體的本體的底部要低,該底出料口構件具有一出料口,該聚液窩構件和底出料口構件是連接成一體的,該聚液窩板的底部不低於該出料口的底部。該罐式貨櫃包括一罐體,該罐體具有一本體、一前端封頭和一後端封頭,該罐體上設置有一頂出料口構件和上述的一聚液窩與底出料口組件。本實用新型既可以簡化罐式貨櫃的加工工藝,又能夠有效避免排液不徹底的問題。
文檔編號B65D90/02GK202138745SQ20112024678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3日
發明者傅衛星, 姚春榮, 張金珠, 李秀麗, 羅永欣, 陳曉春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中集罐式儲運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