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逆接觸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1:41:56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逆接觸器。
背景技術:
現在市場的可逆接觸器組是由兩臺接觸器合併組成,其零件較多,體積較大,工頻耐壓低,佔用較多的安裝空間,並且結構複雜,組裝不方便,增加客戶的應用成本,並且容易導致功能模塊斷開,直接影響產品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可逆接觸器。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可逆接觸器採用的主要技術方案為:包括機構部件,還包括固封部件,所述固封部件包括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串聯迴路,
所述第一併聯迴路包括第一銅連接板、第一延長銅棒、第一真空管和第二真空管,所述第一真空管的靜端與所述第一延長銅棒和第一銅連接板相連接,所述第二真空管的靜端與所述第一銅連接板相連接;
所述第二並聯迴路包括第二銅連接板、第二延長銅棒、第三真空管和第四真空管,所述第三真空管的靜端與所述第二延長銅棒和第二銅連接板相連接,所述第四真空管的靜端與所述第二銅連接板相連接;
所述串聯迴路包括第三延長銅棒和第五真空管,所述第五真空管的靜端與所述第三延長銅棒相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還可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徵:
所述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所述串聯迴路灌裝在固封體內。
所述機構部件包括第一可動串並聯迴路、第二可動串並聯迴路和可動串聯迴路,
所述第一可動串並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一引線銅棒相連接的第一軟連接,所述第一軟連接與所述第一真空管的動端通過第一絕緣子相連接,所述第一軟連接與所述第四真空管的動端通過第四絕緣子相連接;
所述第二可動串並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二引線銅棒相連接的第二軟連接,所述第二軟連接與所述第三真空管的動端通過第三絕緣子相連接,所述第二軟連接與所述第二真空管的動端通過第二絕緣子相連接;
所述可動串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三引線銅棒相連接的第三軟連接,所述第三軟連接與所述第五真空管的動端通過第五絕緣子相連接。
所述第一絕緣子、所述第二絕緣子、所述第三絕緣子、所述第四絕緣子和所述第五絕緣子內均安裝有分合閘推拉杆,在所述分合閘推拉杆上安裝有超行程彈簧。
所述機構部件還包括與所述固封體相連接的永磁體或電磁體,所述永磁體上設置有永磁壓板,所述永磁壓板通過緊固嵌件安裝在所述永磁體上。
所述永磁體內安裝有分閘簧,所述永磁體的動端安裝在所述分合閘推拉杆上。
所述第一真空管、所述第二真空管、所述第三真空管、所述第四真空管和所述第五真空管的動靜端均設置有分閘簧。
所述機構部件還包括兩個換相機械閉鎖裝置,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包括與所述永磁壓板相連接的閉鎖支撐杆,所述閉鎖支撐杆上設置有閉鎖板。
其中一個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中的所述閉鎖板的兩端分別連接與所述第一絕緣子和所述第四絕緣子相連接的分合閘推拉杆,另一個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中的所述閉鎖板的兩端分別連接與所述第二絕緣子和所述第三絕緣子相連接的分合閘推拉杆。
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固封體上的保護盒,所述保護盒上安裝有與所述閉鎖支撐杆相連接的閉鎖軸,所述閉鎖軸上設置有手把。
採用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帶來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中採用環氧樹脂材料的固封體將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串聯迴路固化成可逆接觸器模塊,增強三相間及對地絕緣,解決了電氣行業三相間及三相對地電氣間隙及爬電距離的問題,體積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可逆接觸器的分解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可逆接觸器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可逆接觸器中固封部件的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可逆接觸器中固封部件與機構部件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可逆接觸器的實施例,包括機構部件,還包括固封部件,所述固封部件包括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串聯迴路,所述第一併聯迴路包括第一銅連接板5、第一延長銅棒2、第一真空管3和第二真空管6,所述第一真空管3的靜端與所述第一延長銅棒2和第一銅連接板5相連接,所述第二真空管6的靜端與第一銅連接板5相連接;所述第二並聯迴路包括第二銅連接板11、第二延長銅棒8、第三真空管9和第四真空管12,所述第三真空管9的靜端與所述第二延長銅棒8和第二銅連接板11相連接,所述第四真空管12的靜端與第二銅連接板11相連接;所述串聯迴路包括第三延長銅棒14和第五真空管15,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靜端與所述第三延長銅棒14相連接;所述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所述串聯迴路灌裝在固封體64內。本發明中採用環氧樹脂材料的固封體將第一併聯迴路、第二並聯迴路和串聯迴路固化成可逆接觸器模塊,增強三相間及對地絕緣,解決了電氣行業三相間及三相對地電氣間隙及爬電距離的問題,體積小。
參見圖1至圖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所述機構部件包括第一可動串並聯迴路、第二可動串並聯迴路和可動串聯迴路,
所述第一可動串並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二引線銅棒7相連接的第二軟連接19,所述第二軟連接19與所述第三真空管9的動端通過第三絕緣子20相連接,所述第二軟連接19與所述第二真空管6的動端通過第二絕緣子21相連接;
所述第二可動串並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一引線銅棒1相連接的第一軟連接16,所述第一軟連接16與所述第一真空管3的動端通過第一絕緣子17相連接,所述第一軟連接16與所述第四真空管12的動端通過第四絕緣子18相連接;
所述可動並聯迴路包括與所述第三引線銅棒13相連接的第三軟連接22,所述第三軟連接22與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動端通過第五絕緣子23相連接。
參見圖1至圖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所述第一絕緣子17、所述第二絕緣子21、所述第三絕緣子20、所述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內均安裝有分合閘推拉杆,在所述分合閘推拉杆上安裝有超行程彈簧。
超行程彈簧的安裝說明
1、超行程彈簧24、分合閘推拉杆29安裝在第一絕緣子17內,用螺母固定。
2、超行程彈簧27、分合閘推拉杆32安裝在第二絕緣子21內,用螺母固定。
3、超行程彈簧26、分合閘推拉杆31安裝在第三絕緣子20內,用螺母固定。
4、超行程彈簧25、分合閘推拉杆30安裝在第四絕緣子18內,用螺母固定。
5、超行程彈簧28、分合閘推拉杆33安裝在第五絕緣子23內,用螺母固定。
參見圖1至圖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所述機構部件還包括與所述固封體相連接的永磁體或電磁體,所述永磁體上設置有永磁壓板,所述永磁壓板通過緊固嵌件安裝在所述永磁體上,所述永磁體內安裝有分閘簧,所述永磁體的動端安裝在所述分合閘推拉杆上。
如圖2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種實施例,其他結構與上述結構類似,區別在於將分閘簧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真空管3、所述第二真空管6、所述第三真空管9、所述第四真空管12和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動端。
四、分閘簧、永磁體、分合閘推拉杆的安裝
1、分閘簧34安裝在永磁體39內,將永磁體39裝配在分合閘推拉杆29,用螺母緊固。
2、分閘簧37安裝在永磁體42內,將永磁體42裝配在分合閘推拉杆32,用螺母緊固。
3、分閘簧36安裝在永磁體41內,將永磁體41裝配在分合閘推拉杆31,用螺母緊固。
4、分閘簧35安裝在永磁體40內,將永磁體40裝配在分合閘推拉杆30,用螺母緊固。
5、分閘簧38安裝在永磁體43內,將永磁體43裝配在分合閘推拉杆33,用螺母緊固。
五、永磁的裝配
1、永磁體39放在固封體64上,將永磁壓板44、45放到永磁體39和固封體64之間的緊固嵌件48、49上,用螺釘緊固。
2、永磁體42放在固封體64上,將永磁壓板46、47放到永磁體42和固封體64之間的緊固嵌件50、51上,用螺釘緊固。
3、永磁體41放在固封體64上,將永磁壓板45、46放到永磁體41和固封體64之間的緊固嵌件49、50上,用螺釘緊固。
4、永磁體40放在固封體64上,將永磁壓板44、45放到永磁體40和固封體64之間的緊固嵌件48、49上,用螺釘緊固。
5、永磁體43放在固封體64上,將永磁壓板46、47放到永磁體43和固封體64之間的緊固嵌件50、51上,用螺釘緊固。
參見圖1至圖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所述機構部件還包括兩個換相機械閉鎖裝置,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包括與所述永磁壓板相連接的閉鎖支撐杆,所述閉鎖支撐杆上設置有閉鎖板。
參見圖1至圖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其中一個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中的所述閉鎖板的兩端分別連接與所述第一絕緣子17和所述第四絕緣子18相連接的分合閘推拉杆,另一個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中的所述閉鎖板的兩端分別連接與所述第二絕緣子21和所述第三絕緣子20相連接的分合閘推拉杆。
參見圖1至圖3,按照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所述換相機械閉鎖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固封體64上的保護盒,所述保護盒上安裝有與所述閉鎖支撐杆相連接的閉鎖軸,所述閉鎖軸上設置有手把。
六、模塊的換相機械閉鎖裝配
1、閉鎖支撐杆52固定在永磁壓板45,另一端裝配閉鎖板54,用螺母固定,閉鎖板54兩端分別安裝在分合閘推拉杆29、30,用螺母固定。
2、閉鎖支撐杆53固定在永磁壓板46,另一端裝配閉鎖板55,用螺母固定,閉鎖板55兩端分別安裝在分合閘推拉杆31、32,用螺母固定。
七、手把的裝配
1、模塊閉鎖軸56固定在手把57上,手把軸57固定在永磁機構保護盒58,手把軸59與手把57配裝組合成模塊手把,模塊前後左後上下固定。
八、永磁機構保護盒的裝配
1、永磁機構保護盒58與固化體24的嵌件60、61、62、63,用螺釘緊固。
參見圖1,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第一種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
1、可逆接觸器正向吸合,永磁體39、41、43帶正電吸合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帶電吸合電磁驅動機構動作,永磁體39、41、43的動端推動分閘簧34、36、38並推動分合閘推拉杆29、31、33,分合閘推拉杆29、31、33推動超行程彈簧24、26、28,超行程彈簧24、26、28的彈力推動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拉動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實現閉合。
2、可逆接觸器正向分斷,永磁體39、41、43帶負電分離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失電分離電磁驅動機構動作,分閘簧34、36、38推動永磁體39、41、43的動端,永磁體39、41、43的動端拉動分合閘推拉杆29、31、33,分合閘推拉杆29、31、33拉動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拉動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實現分斷。
3、可逆接觸器反向吸合,永磁體40、42、43帶正電吸合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帶電吸合電磁驅動機構動作,永磁體40、42、43的動端推動分閘簧35、37、38並推動分合閘推拉杆30、32、33,分合閘推拉杆30、32、33推動超行程彈簧25、27、28,超行程彈簧25、27、28推動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推動推動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的動端,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實現閉合。
4、可逆接觸器反向分斷,永磁體40、42、43帶負電分離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失電分離電磁驅動機構動作,分閘簧35、37、38推動永磁體40、42、43的動端,永磁體40、42、43的動端拉動分合閘推拉杆30、32、33,分合閘推拉杆30、32、33拉動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拉動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的動端,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實現分斷。
參見圖2,本發明提供的可逆接觸器另一種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
1、可逆接觸器正向吸合,永磁體39、41、43帶正電吸合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帶電吸合電磁驅動機構動作,永磁體39、41、43的動端推動分合閘推拉杆29、31、33,分合閘推拉杆29、31、33推動超行程彈簧24、26、28,超行程彈簧24、26、28推動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推動分閘簧34、36、38並推動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實現閉合。
2、可逆接觸器正向分斷,永磁體39、41、43帶負電分離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失電分離電磁驅動機構動作,分閘簧34、36、38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並拉動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和推動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第一絕緣子17、第三絕緣子20、第五絕··緣子23推動超行程彈簧24、26、28,超行程彈簧24、26、28推動分合閘推拉杆29、31、33,分合閘推拉杆29、31、33推動永磁體39、41、43的動端,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實現分斷。
3、可逆接觸器反向吸合,永磁體40、42、43帶正電吸合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帶電吸合電磁驅動機構動作,永磁體40、42、43的動端推動分合閘推拉杆30、32、33,分合閘推拉杆30、32、33推動超行程彈簧25、27、28,超行程彈簧25、27、28推動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所述第五絕緣子23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推動分閘簧35、37、38並推動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實現閉合。
4、可逆接觸器反向分斷,永磁體40、42、43帶負電分離永磁驅動機構動作,也可以用電磁驅動機構代替,電磁失電分離電磁驅動機構動作,分閘簧35、37、38推動第一軟連接16、第二軟連接19和第三軟連接22,並拉動第四真空管12、第二真空管6和第五真空管15和推動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第五絕緣子23,第二絕緣子21、第四絕緣子18和第五絕緣子23推動超行程彈簧25、27、28,超行程彈簧25、27、28推動分合閘推拉杆30、32、33,分合閘推拉杆30、32、33推動永磁體40、42、43的動端,第四真空管12、第二真空管6和第五真空管15實現分斷。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