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2:13:21

本實用新型屬於動力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設備選擇以鋰電池作為電源,如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工具和電動汽車等等,這為鋰電池的應用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中,電動工具和電動汽車等所使用的鋰電池一般稱之為動力電池。
頂蓋作為動力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一般包括頂蓋片、正極極柱和負極極柱等。其中,在電池組裝時,正極極柱需穿過頂蓋片並與電芯的正極極耳連接;負極極柱需穿過頂蓋片並與電芯的負極極耳連接。為了便於極柱的裝配並防止振動環境下極柱發生鬆動,通常需要在極柱和頂蓋片之間設置定位柱,然而現有的定位柱定位效果不佳,使得電池的安全性能無法得到有效保證。而且,由於目前的正極極柱和負極極柱形狀、大小相同,難以區分,導致生產過程中員工常把正極極柱和負極極柱裝反,從而導致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同時還嚴重影響電池品質,大大降低成品合格率。
有鑑於此,確有必要對現有的動力電池頂蓋增加定位防呆結構,以便減少工時,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動力電池頂蓋片和極柱裝配效率低,定位效果不佳,易發生誤裝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以減少生產工時,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動力電池的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包括第一極柱、第二極柱和頂蓋片,所述第一極柱和所述第二極柱分別安裝於所述頂蓋片,所述頂蓋片設置有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極柱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凸臺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徑不相同或安裝位置不一樣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極柱設置有與第二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二定位柱。
其中,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徑大小不相同時,無論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安裝位置相同或者不相同,都可以通過調節孔徑大小實現防呆;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安裝位置不一樣時,無論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徑大小相同或不相同,都可以通過改變安裝位置實現防呆。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徑大小或安裝位置來達到防呆的目的;若從生產成本上考慮,通過改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安裝位置來達到防呆效果的成本相對更低。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數量均設置為至少兩個,而且第一卡槽、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定位孔三者之間相互匹配和對應;第二卡槽、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定位孔三者之間相互匹配和對應。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設置為一個時,可能由於受力不均導致安裝後的極柱的表面平整度較低;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設置為至少兩個時,這樣可以保證安裝後的極柱的表面平整度。其中,當第一定位孔設置為至少兩個時,每個第一定位孔的孔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樣的,當第二定位孔設置為至少兩個時,每個第二定位孔的孔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夠達到防呆的目的即可。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凸臺的中央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極柱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安裝於所述頂蓋片;所述第二凸臺的中央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極柱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孔安裝於所述頂蓋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截面形狀均為圓形、橢圓形和方形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極柱包括第一基體部和自第一基體部向下延伸的第一柱體部,所述第一卡槽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極柱包括第二基體部和自第二基體部向下延伸的第二柱體部,所述第二卡槽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極柱和所述第二極柱均為T型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一種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包括第一極柱、第二極柱和頂蓋片,所述第一極柱和所述第二極柱分別安裝於所述頂蓋片,所述頂蓋片設置有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極柱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凸臺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徑不相同或安裝位置不一樣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極柱設置有與第二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二定位柱。相比於現有技術,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使得極柱和頂蓋片之間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不僅便於兩者進行裝配,同時可有效防止振動環境下極柱發生鬆動而產生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徑或安裝位置,保證了良好的防呆效果,有效解決了電池組裝過程中將第一極柱和第二極柱反裝的問題,從而提高裝配效率和成品的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定位柱安裝在頂蓋片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六。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七。
圖中:1-頂蓋片;11-第一凸臺;111-第一定位孔;112-第一安裝孔;12-第二凸臺;121-第二定位孔;122-第二安裝孔;2-第一極柱;21-第一基體部;22-第一柱體部;3-第二極柱;31-第二基體部;32-第二柱體部;4-第一定位柱;5-第二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如圖1~8所示,一種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包括第一極柱2、第二極柱3和頂蓋片1,頂蓋片1設置有第一凸臺11和第二凸臺12,第一凸臺11的中央設置有第一安裝孔112,第一極柱2通過第一安裝孔112安裝於頂蓋片1;第二凸臺12的中央設置有第二安裝孔122,第二極柱3通過第二安裝孔122安裝於頂蓋片1。
其中,第一凸臺11還設置有第一定位孔111,第一極柱2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111相對應的第一卡槽(圖未示),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一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一定位柱4;第二凸臺12還設置有與第一定位孔111的孔徑不相同或安裝位置不一樣的第二定位孔121,第二極柱3設置有與第二定位孔121相對應的第二卡槽(圖未示),第二定位孔121和第二卡槽之間設置有第二定位柱5。
其中,第一極柱2和第二極柱3均為T型柱;第一極柱2包括第一基體部21和自第一基體部21向下延伸的第一柱體部22,第一卡槽設置於第一基體部21;第二極柱3包括第二基體部31和自第二基體部31向下延伸的第二柱體部32,第二卡槽設置於第二基體部31。
其中,當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孔徑大小不相同時,無論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安裝位置相同或者不相同,都可以通過調節孔徑大小實現防呆;當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安裝位置不一樣時,無論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孔徑大小相同或不相同,都可以通過改變安裝位置實現防呆。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改變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孔徑大小或安裝位置來達到防呆的目的;若從生產成本上考慮,通過改變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安裝位置來達到防呆效果的成本相對更低。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11、第一卡槽和第一定位柱4的數量均設置為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121、第二卡槽和第二定位柱5的數量均設置為至少兩個;而且第一卡槽、第一定位柱4和第一定位孔111三者之間相互匹配和對應;第二卡槽、第二定位柱5和第二定位孔121三者之間相互匹配和對應。這樣設置可以保證安裝後的極柱的表面平整度。其中,當第一定位孔111設置為至少兩個時,每個第一定位孔111的孔徑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樣的,當第二定位孔121設置為至少兩個時,每個第二定位孔121的孔徑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只要能夠達到防呆的目的即可。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電池頂蓋片與極柱的定位防呆結構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121的截面形狀均為圓形、橢圓形和方形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此外,儘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