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程序求解儀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1:07:46
專利名稱:多元程序求解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多元邏輯求解、計算、記錄試驗數據等項工作的工具與用法。
多元程序求解儀的計算(求解)部分用計算尺原理製成,它由多個滑標隨滑尺運動的計算(求解)單尺和指導求解(計算)過程的程序尺組成。現有計算尺的滑標在尺身(定尺)上滑動,不隨滑尺移動,其結果在定尺上讀出,並分布在整個定尺上。求解儀的滑標隨滑尺移動,計算(求解)後送回相當於計算尺指標的「讀出線」處,其結果在尺身的固定位置上從滑尺上讀出,這樣可以同時得到以下幾種功能1、給下次運算作好準備。這在進行求解(計算)過程中需多次計算(求解)才能完成的工作更為重要。
2、各單尺讀出線可設計在同一直線上。
3、對於定尺每次參與計算(求解)的向量較小(定尺比滑尺長度小)的求解儀,在空出的位置上可標明用法,這一點對普及型求解儀特別有意義。
4、通過各滑尺的位置直接顯示各元之間量的關係,以便直觀比較。
5、讀出線具有存儲器的功能,給程序尺的配備提供了方便。
程序尺由程序刻度線、指令點、程序號讀出線和引向線組成。讀出線的用處是選定程序號,取出指令。引向線的作用是將各指令引向相應計算(求解)尺(程序尺和計算單尺)。
定尺的刻度線上,可直接標註向量的名稱,使得求解(計算)過程更為明了。
用求解儀作某些試驗的記錄,能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如配製某種顏色時,每種原料的投入量由一單尺記錄,隨投隨加,即可以隨時了解各種原料的總投入量,也能試驗完成後立即知到各個原料的配比,求解儀依據使用頻繁程度分為頻用型和普及型。頻用型用塑料製成,用於使用頻繁的場合。普及型用紙或薄塑料製成,用於計算量小的場合,特別是在某些求解(計算)工作需眾多的人掌握時是理想的工具。用於不同的使用場合時,求解儀可用金屬或木材製成。
圖1為加減法原理圖。圖1a定尺〔26〕與滑尺〔6〕上的刻度均勻且相等的排列在0點的左右兩側,一側為正,另一側為負。定尺0點為(相當於計算尺指標的)讀出線〔19〕,計算前定尺〔26〕和滑尺〔6〕的零點與滑標〔1〕的發線〔5〕對齊。以「-5+6+3=?」單尺計算為例圖1b壓著滑尺移動滑標〔1〕至定尺〔26〕(圖1c)「-5」處(因其第一次輸入數據,滑尺〔6〕也置於「-5」)。→圖1c抽動滑尺〔6〕,滑標〔1〕隨之運動至發線與定尺〔26〕的讀出線〔19〕(定尺0點)對齊(圖1d),「-5」存入讀出線。→圖1d壓著滑尺〔6〕,移動滑標〔1〕至發線與定尺「6」對齊(圖1e),此時滑尺讀數為「11」,即為「-5+6」的結果。→圖1e抽動滑尺(滑標隨動)至發線與讀出線對齊(圖1f),結果「1」存入讀出線中。→圖1f壓著滑尺移動滑標至發線與定尺「+3」對齊(圖1g)此時滑尺讀數「4」,即為「1+3」的結果。→圖1g抽動滑尺(滑標隨動)至發線與讀出線對齊(圖1h),結果「4」存入讀出線中。計算(求解)的量若是由判別某項事物評定的,可直接在相應的數值點上直接標明判別項目評定標準。若某事物與判別標準完全符合為「2」,比較符合為「1」,完全不符合為「-2」,比較不符合為「-1」,介乎二者之間為「0」時,可直接把文字標在定尺相應點上,如圖2所示,該圖為計算的起始位置。
個別的中間運算結果落到定尺上時,可用以下辦法倒到滑尺上,壓著滑標→抽動滑尺至起始位置,定尺上的結果便倒入滑尺中→鬆開滑標→抽動滑尺至滑標發線與讀出線對齊。
將加減法刻度線換上相應的函數刻度就可完成不同的計算目的,其運算方法與加減法類似。
求解儀的定尺、滑尺和程序尺可園形配製。
普及型實施例(圖3)滑標〔1〕的兩端各有一抽角〔2〕,兩側各有一插舌〔3〕、〔4〕,發線〔5〕,滑標〔1〕的插舌〔3〕、〔4〕插入滑尺〔6〕中,由於插舌〔3〕、〔4〕置於滑尺〔6〕內,抽動抽角〔2〕可使滑標〔1〕在滑尺〔6〕內滑動,帶有滑標〔1〕的滑尺〔6〕裝入尺殼〔7〕內,抽角〔2〕從抽孔〔10〕內穿出,發線〔5〕與滑尺刻度從前讀出孔〔15〕中露出,滑標〔1〕的插舌〔3〕、〔4〕被滑尺包著,滑標〔1〕與滑尺間的摩擦力遠大於尺殼〔7〕與滑標〔1〕之間的摩擦力,抽動滑尺時滑標隨同滑尺一起運動。程序尺〔8〕裝入尺殼〔7〕後程序刻度線〔20〕從程序號讀出孔〔13〕內露出,抽動程序尺從尺殼上的程序號讀出線〔12〕選取程序號與其相對應的指令點〔9〕通過指令讀出孔〔14〕中露出,通過引向線〔17〕連接到該指令所需操作的滑標〔1〕的抽角〔2〕處。用手在尺殼外將滑尺捏著,拉動抽角〔2〕滑標〔1〕便可在滑尺〔6〕內滑動,發線〔5〕便從尺殼〔7〕上定尺刻度線〔18〕上取值。其結果在滑尺上讀出,鬆開捏著的手指,抽動滑尺〔6〕至滑標〔1〕上的發線〔5〕與相當於計算尺指標的讀出線〔19〕對齊,便完成了一次運算。滑尺〔6〕標在尺背上的刻度可由尺殼〔7〕上的後讀出孔〔11〕讀出。
為使尺殼〔7〕對各程序尺、滑尺有均等的摩擦力,各滑尺、程序尺間裝有固定釘〔16〕。
以圖3為例,求解(計算)時抽動程序尺〔8〕,將程序讀出線〔12〕與程序刻度線〔20〕的0條指令線對齊,在指令讀出孔〔14〕中,出現的指令點〔9〕處在中間的一條引向線上,由於引向線與中間單尺的抽角相聯,表明按程序要求將數據輸入到中間單尺上,用中間的單尺計算。計算完畢後,抽動程序尺〔8〕使程序刻度線〔20〕的1條指令線與讀出線〔12〕對齊,指令讀出孔〔14〕內中出現的指令點〔9〕,表明應操作遠處的單尺,依此類推直至運算結束。
頻用型實施例圖4為頻用型求解單尺結構圖。滑尺〔6〕的側面各有一矩形凸起〔22〕裝在定尺〔26〕的凹槽內、滑尺能在定尺〔26〕內滑動,與凸起〔22〕相鄰處各有一凹槽〔23〕、〔24〕,其中一凹槽將滑標〔1〕的一凸起全部包著,使得滑標不能上下和向另一凹槽的方向運動,另一凹槽上下夾著滑標〔1〕的另一凸起,其槽內還有一固定在滑標上彈片〔27〕,彈片〔27〕的作用力將滑標〔1〕與滑尺〔6〕的凹槽分離,滑標〔1〕便通過凹槽〔23〕、〔24〕得以限位,不能上下、前後移動,只能左右滑動,滑標與定尺〔26〕的相鄰面均有一定間隙,滑標〔1〕與滑尺〔6〕之間的摩擦力,遠大於滑尺〔1〕與定尺〔26〕的摩擦力,抽動滑尺〔6〕,滑標隨之移動。
圖5是頻用型求解儀組合圖。它由數個單尺和數個程序尺〔8〕組成,程序尺〔8〕上套有與現有計算尺相同的滑標〔21〕和程序讀出線〔12〕,程序尺上依據發線刻有程序刻度線〔20〕和相應的指令點〔9〕。單尺上均配備定尺〔26〕、滑尺〔6〕和隨滑尺移動的滑標〔1〕及滑標上的發線〔5〕。以該圖為例求解(計算)時移動程序尺〔8〕上的滑標〔21〕使發線〔12〕壓在程序刻度線〔20〕的0條指令上,指令點〔9〕出現在與(自上而下數)第三單尺相聯的引向線〔17〕,表明按程序要求應將數據輸入到第三單尺,用第三單尺計算,運算完畢後移動程序滑標〔21〕在第1條指令線處,表明應操作第四單尺,依此類推。直至運算結束。由於程序執行時的結構有順序結構在一個程序尺上順序執行指令。分支結構由於某種條件決定從一個程序尺轉向另一程序尺或叫轉子,這樣就設置了多個程序尺。循環結構由某種條件決定在一串重複的指令間執行運算。具有分支結構或循環結構的求解使用多程序尺,此時引向線〔17〕的使用更為重要。
權利要求1.一種多元程序求解儀,依據使用頻繁程度區分,其特徵是a、它由多個滑標隨滑尺運動的單尺和指導求解(計算)過程的程序尺組成,讀出線設在尺身的固定位置。b、定尺的刻度線上直接標註向量的名稱。c、尺身(尺殼)上設有說明書。d、各尺間裝有固定釘。e、程序尺上指令點通過引向線指明按程序要求需操作的單尺或(轉子等)程序尺。f、通過比較各滑尺間的位置顯示各元間量的關係。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求解儀,其特徵是,該求解儀可分為頻用型和普及型。
3.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普及型的滑標〔1〕被滑尺〔6〕包著,兩端設有抽角〔2〕,滑尺〔6〕的讀數、滑標〔1〕、發線〔5〕從前讀出孔〔15〕中露出,抽角〔2〕從抽孔〔10〕中穿出,程序尺上設有程序讀出線〔20〕和與其相對應的指令點〔9〕分別從讀出孔〔13〕、〔14〕中露出,指令點〔9〕通過尺殼〔7〕外設的引向線〔17〕標明待操作的單尺或(轉子等)程序尺,尺殼〔7〕的背面開有供讀出滑尺〔6〕背上刻度的讀出孔〔11〕。各滑尺、程序尺間設有固定釘。
4.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頻用型的滑尺〔6〕的側面各有一矩形凸起〔22〕裝在定尺〔26〕的凹槽內,滑尺〔6〕上的凹槽〔23〕包著滑標〔1〕的凸起,另一凹槽〔24〕包著滑標的另一凸起外還裝有一彈片〔27〕,滑標〔1〕與定尺〔26〕的相鄰面均有一定的間隙,以確保滑標〔1〕能可靠地隨滑尺〔6〕移動。程序尺〔8〕上套著滑標〔21〕,其上設有程序讀出線〔12〕,程序尺上依據發線刻有程序刻度線〔20〕和相應的指令點〔9〕,通過引向線〔17〕標明待操作的單尺或(轉子等)程序尺。
5.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定尺、動尺、滑標、程序尺可圓型配製。
6.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用塑料製成。
7.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用金屬製成。
8.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用木材製成。
9.根據權利要求1、2的求解儀,其特徵是,用紙製成。
10.根據權利要求3的求解儀,其特徵是,用紙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多元求解、計算、記錄試驗數據等項工作的工具與用法。它由多個滑標隨滑尺移動的計算(求解)單尺和指導計算(求解)過程的程序尺組成。讀出線設在尺身的固定位置,可通過比較各滑尺的位置顯示各元間量的關係。求解儀分頻用型和普及型,前者用於使用頻繁的場合,後者用紙或薄塑料製成,其使用說明書印在尺上。在某些求解(計算)工作需眾多的人掌握時是理想的工具。
文檔編號G06G1/06GK2031127SQ87203798
公開日1989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1987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1987年3月20日
發明者來印敬 申請人:來印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