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真的很聰明嗎(愛因斯坦的骰子)
2023-11-10 16:31:50 2
物理學上有四大神獸,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莫過於是薛丁格的貓。
作為討論量子力學就不可能繞過的話題,薛丁格的貓的名氣已經遠遠超出了量子力學的範圍。當然了,有些人只不過是拿它來開玩笑。但是還有更多的人,自以為了解薛丁格的貓,實則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那麼,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為何還和愛因斯坦有關呢?
事情還要說回到1935年。
當時的量子力學已經成型,但是仍然有一些物理學家對此十分懷疑,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愛因斯坦。在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和玻爾就量子力學的問題展開過激烈的爭辯,最終仍然誰也不服誰。愛因斯坦放出狠話:「上帝不擲骰子!」
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流傳後世的名言,但是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被大部分人所誤解。
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嗎?
其實並不。如果愛因斯坦是全盤否認量子力學,他當初就不會利用光量子假說來解釋光電效應。
實際上,愛因斯坦只是對於量子力學中的一些說法比較反感,比如測量會改變量子狀態這種事,其集中表現就在於一點——疊加態的坍縮。
疊加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會再說。大家暫且還是按照自以為的原理來理解,我們繼續把故事說下去。
一個好漢三個幫,愛因斯坦也不例外。1935年,他和其他幾個反對量子力學的朋友們一起,發表論文反對量子力學中的概率問題。他們洋洋自得,認為這一次的攻擊會讓堅信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繳械投降。
(圖片說明:量子力學的領軍人玻爾)
與此同時,愛因斯坦的另一個支持者也站了出來,他就是薛丁格。儘管提出了量子力學中重要的 薛丁格方程,但薛丁格同樣對量子力學中所謂的概率嗤之以鼻。長期以來,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兩個人就在大西洋兩岸不斷書信往來,隔著數千公裡對量子力學表示著彼此的同仇敵愾,同時還互相出謀劃策。
在1935年發表了論文之後,愛因斯坦還在給薛丁格的書信中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設計一個思想實驗,能夠把微觀尺度所謂的疊加態擴展到宏觀尺度,就可以看出它的荒謬來。為此,愛因斯坦設計了幾個雛形,比如處於「爆炸和不爆炸疊加態的炸藥」,或是「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有球或者沒有球的疊加態」。最終,在愛因斯坦的啟示下,薛丁格將宏觀物質換成了貓,於是這隻量子力學神獸就此誕生。
為了方便下面的講解,我們再詳細介紹一下這隻神獸。
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盒子裡,有一隻喵大王,還有一套複雜的裝置。裝置中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其衰變的概率為50%。如果它衰變,就會釋放出一個α粒子,這個α粒子會觸發電子開關,進而導致它控制的一個錘子落下,恰好砸碎一個裝有劇毒氰化物的瓶子,將貓毒死。
於是薛丁格指出:既然這個原子處於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態,那麼整個裝置都處於疊加態,貓本身也處於疊加態。雖然打開盒子之後能清楚地看見貓是死是活,但是只要不打開盒子,那麼貓就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
顯然,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出現一隻既死又活的貓,由此可以證明量子力學的疊加態是多麼荒謬。
和愛因斯坦一樣,薛丁格在發表這篇論文的時候,也是十分得意,自以為能夠讓玻爾等人俯首稱臣。看到這個實驗的時候,愛因斯坦也忍不住拍案叫絕,為了自己陣營裡能有薛丁格這樣的人才而慶幸。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讓他們引以為豪的「傑作」非但沒有推翻量子力學,反而在後人的誤解之下成為了量子力學的代表。
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仍然在爭辯薛丁格的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如今,量子力學的地位已經不容置疑,疊加態也已經被廣泛承認。但另一方面,一隻貓也不可能同時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顯然,這一定是中間的環節出了問題。
不過,這裡我們要注意一點:疊加態的貓真的是既死又活嗎?
這就是大家對於疊加態的誤解。網絡上有人傳播冷知識,說在量子領域,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這就是疊加態。可以說,這樣的人完全不懂得什麼叫做疊加態。
科學家做了一個比喻非常貼切:假設你的面前有一個硬幣,它沒有老老實實地躺在那裡,而是不斷地旋轉。如果你用手拍它,它就會馬上倒在地上,這時你就能知道它是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但是,如果你任由它繼續旋轉,那麼它就好像是量子領域的疊加態。你不可能說這枚硬幣處於正面和背面都朝上的疊加態,因為它只是側面朝上。
同理,量子領域中的微觀粒子並非同時存在於兩個地方,而是完全屬於另一個狀態。放在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中,這隻貓不是既死又活的狀態,而是既沒有死也沒有活的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講,愛因斯坦的那個比喻也比薛丁格的貓更加接近疊加態。他說上帝不擲骰子,其實這個旋轉的骰子就相當於剛才那個例子中的旋轉硬幣一樣,至於哪一面朝上,要等它停止旋轉才可以。而在量子領域,這些「骰子」或者「硬幣」永遠都處於「旋轉」的狀態,而人們的觀測就像是你去拍那枚硬幣,是使它停止「旋轉」的一個動作。玻爾等人相信,當我們去觀測這些微觀粒子的時候,它們就會從疊加態坍縮到本徵態,也就是有一個確定的屬性。
而愛因斯坦所反對的,正是這一點:什麼叫觀測?難道粒子長眼了、知道有人類在看自己?宇宙又是怎麼知道自己被觀測了的?我有沒有用眼睛看它,對它又有什麼實際影響呢?
因此,愛因斯坦不相信粒子的疊加態,是不相信這種不確定的狀態。他認為: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們處於疊加態,不觀測就不知道它們在哪裡,是因為自己的科學水平還不夠。這就像以前的天文學家看見水星運行時詭異的進動現象,以為有一顆更靠近太陽的行星在幹擾。但實際情況是,當物理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夠完美解釋水星進動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本人利用廣義相對論給徹底解決的(這是我自己舉的例子,不是愛因斯坦舉的)。
打個更通俗的比方:愛因斯坦認為,所謂量子力學的概率問題,就相當於一個人考試時做選擇題,明明不知道答案,卻理直氣壯地說A有40%概率是對的,B和C對的概率各有30%——這個回答自然是不可能在考試中得分的。
總之,關於薛丁格的貓以及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質疑,有以下三點需要重新認識:
愛因斯坦的確在量子力學方面和玻爾等人有所爭執,但他絕對不是完全否認量子力學;薛丁格的貓最初是為了質疑量子力學,而不是支持量子力學;疊加態也不是簡單的兩種不同狀態的疊加,而是處於另外一種狀態,在被觀測的情況下才會坍縮到其中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