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權宦童貫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1-11 22:01:27 4
童貫是北宋時期最有名的宦官之一,是鼎鼎大名的權宦,掌握兵權之久,堪稱歷史之最。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大多數名聲都不太好,童貫也不例外,他被史學家評為「六賊」之一。
童貫生於公元1054年,去世於公元1126年,字道夫,開封人氏。自少時起便跟在李憲身邊,他性巧媚,自入宮之時起便敢揣測上意,進而處處迎合。
後來宋徽宗名繼承皇位之後,下詔在杭州置辦明金局,童貫當時被派往主管此事,任供奉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童貫開始於蔡京交往。蔡京後來能夠升任京官,童貫在裡面下了不少的力氣。所以後來蔡京升任宰相之後,也投桃報李,多次為童貫謀取福利。贊成攻打青唐的時候,童貫被任命為十萬宋軍的監軍,便是蔡京大力舉薦的結果。童貫和蔡京可以說是傾力合作,你幫我坐上文臣首位,我就幫你慢慢的掌控兵權。
當時宮中失火,宋徽宗下令讓童貫禁止出兵。童貫卻悄悄將皇帝的旨意藏起來,對領兵的將領說:「陛下希望此次出兵成功」,就這樣發動了戰爭。此戰宋軍勝利,收復四州,童貫也因此憑藉內侍的身份,坐上了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的位置。內侍憑資歷任兩使,可以說是童貫這兒開啟的先河。童貫後來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積累功績慢慢升遷至武康軍節度使的位置。
童貫後來討溪哥臧徵,收復了積石軍、洮州,因此又加任檢校司空。當時童貫恃寵而驕,仗著宋徽宗的寵信,升任官員都直接奏明宋徽宗,而不在官府走一遭。這一點讓蔡京感覺到自己的地位遭到侵犯,因此有些記恨童貫。所以後來宋徽宗有意授命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之時,遭到了蔡京的阻止。蔡京以「使相豈應授宦官?」為由,不遵守詔書。
公元1111年,童貫被封為檢校太尉,出使契丹。出使遼國回來之後,童貫的權柄日益大了起來,很快便登至高位,掌握軍政大權。以太尉的身份任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後又領樞密院事的官職,掌管武信、武寧、護國、河東、山南東道、劍南、東川等九鎮,為太傅、涇國公。當時人將蔡京稱為公相,童貫為媼相,由此可見童貫當時的權勢有多大。
童貫率秦、晉的精銳部隊深入河、隴,派少數兵馬駐守蕭關古骨龍。然而童貫畢竟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他個人本身也沒有打仗的本事。所以這一次進攻西夏,因為他的胡亂指點,最終慘敗。當時西州名將劉法因為童貫的逼迫,最後被敵人合圍而死,朝野震動,然而童貫卻向朝廷隱瞞了戰敗的消息。
公元1121年,方臘叛亂,童貫領命出徵,成功平定方臘。童貫因功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
方臘平定沒有多久,馬植化名趙良嗣潛入北宋,獻聯金抗遼之策。宋金兩國因此達成同盟,共同伐遼。宋徽宗依照盟約,派童貫攻打遼國燕京,大敗而歸。後來童貫暗自以數百萬貫的錢財,請求金軍代其攻打下燕京。回京之後,童貫大言不慚的宣揚自己貢獻燕京的功績。宋徽宗以其攻打燕京的功勞,冊封他為真三公,加封他為徐、豫兩國公,相應的也解除了他的兵權。沒有多久之後,宋徽宗又讓童貫退休,以譚稹代之,但是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卻又再次起復他。
宣和七年,金軍撕毀盟約,南下攻宋。童貫暗自派人聯繫金軍,然而金軍此次是鐵了心要攻打宋朝了。童貫見事情不對,當即棄城而逃。當時太原守將張孝純阻止他這種行為,反而遭到他的責問,說:「貫受命宣撫,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貫,置帥何為?」就這樣不顧自己的責任,狼狽的逃回了京師。
童貫回到京師的時候,皇帝已經換了人來坐。受宋徽宗禪位的宋欽宗繼承了帝位,下詔親徵,以童貫為東京留守。但是童貫怕死,於是隨宋徽宗一起南逃。在南逃之時,童貫怕被金軍射中,很是出了一番醜態。童貫苦心經營多年,就這樣現了原型,官職被一貶再貶。後來受文臣武將數十人聯名上書,最終被依法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