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00:55:57
專利名稱: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車,特別是一種座墊可調整的機車。
背景技術:
圖1A顯示一種習知的機車,主要包括一本體11以及一座墊12,座墊12包括一固定部121、一活動部122以及一後座123。由於使用者的身型不同,因此,使用者會借調整座墊12的活動部122至適當的位置,以能夠更舒適的騎乘機車。圖1B顯示位於本體11內部的座墊12的調整機構13的示意圖。調整機構13包括一滑槽131、一延伸杆132以及一螺栓133,滑槽131固定於後座123的下方,滑槽131上設有數個定位缺口134,延伸杆132一端固接於座墊12的活動部122,並可於滑槽131中移動。當需調整座墊12時,可拉動活動部122至一適當位置,活動部122會帶動延伸杆132,再由螺栓133穿過對應位置的定位缺口134而與延伸杆132上的螺孔(圖上未顯示)螺合,以固定延伸杆132,因此使得座墊12的活動部122可被調整並得以固定。
然而,此種設置當使用者需調整座墊12時,需要使用工具才能將螺栓133與延伸杆132分離,調整時間長且十分不方便。另外,在調整時需將螺栓133完全脫離滑槽131,容易因不小心而將螺栓133遺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整座墊的機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主要包括一本體、一導引構件、一座墊、一可動件以及一固定構件。導引構件固接於本體且朝一中心軸方向延伸,導引構件設有一開口區沿中心軸方向延伸,開口區具有一連接部、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連接部與第一、第二定位部相連通。可動件連接上述座墊並穿設於導引構件中且沿上述中心軸方向移動。固定構件活動地穿過開口區,並具有一軸部及一卡合部,軸部與可動件連接,用以固定可動件,卡合部選擇性地容納於一、第二定位部。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座墊包括一活動部,可動件固接於活動部,當該活動部移動時帶動該可動件沿該中心軸方向移動。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第二定位部及連接部在導引構件的表面相連通。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可動件於導引構件中運動時,固定構件於開口區內移動。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第二定位部為圓形,且第一、第二定位部的孔徑大於連接部的口徑。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卡合部的尺寸小於第一、第二定位部的孔徑,並大於軸部的尺寸大小。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可動件具有一第一連結部正對於開口區,固定構件具有一第二連結部,位於軸部的一端,第一連結部與第二連結部相連結以固定可動件。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當第一連結部正對於第一定位部時,卡合部位於第一定位部內;當第一連結部正對於第二定位部時,卡合部位於第二定位部內。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第一連結部為一螺孔,上述第二連結部為一螺紋段部,螺紋段部與螺孔螺接以固定可動件。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軸部及上述卡合部為一體成型。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固定構件更包括一施力部,位於固定構件的一端,施力部的尺寸大小大於卡合部的尺寸大小。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軸部、卡合部及施力部為一體成型。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施力部可以為一旋鈕。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施力部可以為一翼形螺帽。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可動件為L型,突出於座墊。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座墊包括一後座,與本體連接,導引構件設置於後座的一側。
又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卡合部的孔徑與第二卡合部的孔徑大小相同。
本實用新型座墊的調整不需使用工具便可操作,同時,可大幅縮短調整時間。使用方便、快捷。
1A圖顯示習知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示意圖;圖1B是圖1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座墊調整機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部份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內部構造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內部構造的另一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導引構件示意圖;圖6A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固定構件的示意圖;圖6B是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固定構件的另一示意圖。
符號說明11本體12座墊121固定部122活動部123後座13調整機構131滑槽
132延伸杆133螺栓134定位缺口22座墊222活動部223後座24導引構件25開口區251第一定位部252第二定位部253連接部26可動件27固定構件271軸部272卡合部273旋鈕273』翼型螺帽C中心軸實施方式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具體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2-6B說明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中,與習知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相同的部份將不再重複。
圖2是一臺可調整座墊的機車的部份側視圖,可調整座墊的機車主要包括一本體(圖上未顯示)、一座墊22、一導引構件24、一可動件26以及一固定構件27。其中,座墊22設置於本體上,導引構件24固接於本體且沿中心軸C的方向延伸,可動件26呈L型,其中一段部與座墊22固接,另一段部突出於座墊22並穿設在導引構件24中,可動件26可沿著中心軸C的方向移動,而固定構件27可活動地穿過導引構件24以固定可動件26。更進一步地,座墊22包括活動部222以及後座223,可動件26與活動部222固接,而導引構件24設置於後座223的下方。
要調整座墊22時,可將座墊22沿中心軸C的方向左右移動,此時,可動件26亦在導引構件24中隨著座墊22而沿中心軸C的方向移動當座墊22調整到適當位置處,可由固定構件27穿過導引構件24以固定可動件26,進而固定住座墊22於上述適當位置。
請參見圖3-5,導引構件24具有一開口區25,沿中心軸C的方向延伸。當可動件26在導引構件24中移動時,由於固定構件27與可動件相連結,因此,固定構件27隨著可動件26而在開口區25中移動。
導引構件24的開口區25具有一第一定位部251、一第二定位部252以及一連接部253,第一定位部251、第二定位部252及連接部253在導引構件24的表面上互相連通。第一定位部251和第二定位部252的輪廓為圓形,且第一定位部251和第二定位部252的孔徑(直徑)大於連接部253的口徑。
請同時配合參見圖6A和圖6B,固定構件27包括一軸部271、一卡合部272以及一施力部,卡合部272與施力部可以相連接,而施力部可以如圖3中所示為一旋鈕273,亦可以如圖4中所示為一翼型螺帽273』。施力部的尺寸大小大於卡合部272的尺寸大小,卡合部272的尺寸大小大於軸部271的尺寸大小。同時,卡合部272的尺寸小於第一定位部251和第二定位部252的孔徑,藉此,卡合部272可以在第一定位部251和第二定位部252的孔徑中上下滑動而軸部271的尺寸大小(直徑)小於連接部253的口徑,藉此,固定構件27的軸部271可在連接部253中自由移動。
另外,固定構件27的軸部271、卡合部272以及施力部273可以為一體成型,亦可以是由分開的組件連接組合而成。或者,固定構件27的軸部271及施力部273為一體成型,例如為常用的螺栓,再與卡合部272組合。
可動件26上具有一第一連結部(圖上未顯示),正對著開口區25,而固定構件27具有一第二連結部274,位於軸部271的一端,第一連結部可與第二連結部274連結,使得固定構件27可固定可動件26。其中,第一連結部可以為一螺孔,第二連結部274可以為一螺紋段部。
以下將說明本實用新型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座墊調整的操作情形。
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座墊22的初始狀態為可動件26的第一連結部正對於第一定位部251,固定構件27的第二連結部274與第一連結部連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結部為一螺孔,第二連結部274為一螺紋段部,螺紋段部與螺孔相螺合,同時,固定構件27的卡合部272與第一定位部251相干涉、抵頂,以此可固定可動件26,進而固定住座墊22。
欲調整座墊22時,使用者施力於施力部使得螺紋段部與螺孔鬆開,但不用完全脫離,直到固定構件27的卡合部272與第一定位部251脫離後,拉動座墊22的活動部222,與其固接的可動件26將隨之移動,由於可動件26的螺孔與固定構件27的螺紋段部相連,因此,固定構件27的軸部271亦隨著可動件26而於開口區25中移動,直到可動件26上的第一連接部正對於第二定位部252,使用者再施力於施力部273使得螺紋段部與螺孔再次螺合,直到固定構件27的卡合部272與第二定位部252相干涉、抵頂,以此可固定可動件26,進而固定住座墊22,完成座墊22的調整。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包括一本體;一導引構件,固接於該本體且朝一中心軸方向延伸,該導引構件設有一開口區沿該中心軸方向延伸,該開口區具有一連接部、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該連接部與該第一、第二定位部相連通;一座墊;一可動件,連接該座墊,且穿設於該導引構件中沿該中心軸方向移動;以及一固定構件,活動地穿過導引構件的開口區,該固定構件包括一軸部及一卡合部,該軸部固定可動件,卡合部選擇性地容納於該一、第二定位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座墊包括一活動部,該可動件固接於該活動部,當活動部移動時帶動該可動件沿中心軸方向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第一、第二定位部及連接部在該導引構件的表面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當可動件於該導引構件中運動時,固定構件於該開口區內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第一、第二定位部圓形,且該第一、第二定位部的孔徑大於該連接部的口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卡合部的尺寸小於該第一、第二定位部孔徑,並大於軸部的尺寸大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可動件具有一第一連結部正對於該開口區,該固定構件具有一第二連結部,位於該軸部的一端,該第一連結部與該第二連結部相連結以固定該可動件。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當第一連結部正對於第一定位部時,固定構件的卡合部位於該第一定位部內,第一連結部與第二連結部相連結以固定可動件,當第一連結部正對於第二定位部時,固定構件的卡合部位於第二定位部內,第一連結部與第二連結部相連結以固定可動件。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第一連結部為一螺孔,第二連結部為一螺紋段部,該螺紋段部與螺孔螺接以固定可動件。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軸部及該卡合部為一體成型。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構件更包括一施力部,位於該固定構件的一端,該施力部的尺寸大小大於該卡合部的尺寸大小。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固定構件的軸部、卡合部及施力部為一體成型。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施力部為一旋鈕。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施力部為一翼形螺帽。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可動件為L型,突出於座墊。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座墊包括一後座,與本體連接,導引構件設置於該後座的一側。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連接部的口徑大於軸部的尺寸大小。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卡合部的孔徑與第二卡合部的孔徑大小相同。
專利摘要一種可調整座墊的機車,包括一本體、一導引構件、一座墊、一可動件以及一固定構件。導引構件固接於本體且朝一中心軸方向延伸,導引構件設有一開口區沿中心軸方向延伸,開口區具有一連接部、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連接部與第一、第二定位部相連通。可動件連接上述座墊並穿設於導引構件中且沿上述中心軸方向移動。固定構件活動地穿過開口區,並包括一軸部及一卡合部,軸部與可動件連接,用以固定可動件,卡合部選擇性地容納於一、第二定位部。本實用新型座墊的調整不需使用工具便可操作,同時,可大幅縮短調整時間,使用方便、快捷。
文檔編號B62J1/12GK2772939SQ20052000533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日
發明者顏明俊, 黃宗業, 黃竣怡, 郭維漢 申請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