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坐耕的製造方法
2023-11-01 14:50:12 3
四輪驅動坐耕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耕機,具體涉及一種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車架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液壓裝置與駕駛臺,駕駛臺位於車架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與一對後輪,兩個前輪均設有離合裝置,兩個後輪均設有離合裝置,車架底部安裝有升降支撐柱,升降支撐柱近地端設有支撐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克服因坐式耕作機因車身太長而帶來的轉彎半徑過大問題的坐式耕作機。
【專利說明】四輪驅動坐耕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耕機,具體涉及一種四輪驅動坐耕機。
【背景技術】
[0002]在地面坡度較大的丘陵地區或山區,以及在小塊的水田耕作中,大型的農用機械無法發揮其威力,更多的是使用人力或者畜力,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針對這一現狀,目前出現了手扶式微耕機。現有手扶式微耕機大多結構緊湊,體積較小,適用於丘陵、山地以及水田。但是,由於其耕作原理是依靠旋耕刀具直接耕犁土地,往往會產生較大的振動,操作者很容易疲勞,而且在使用時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0003]隨著農用機械的發展進步,近年來出現了四輪驅動的坐式耕作機,這種四輪驅動的坐式耕作機能夠在丘陵地帶運行。操作者坐在機器上進行耕作,解決了傳統的手扶式微耕機存在容易操作疲勞的問題,同時由於是四輪驅動,所以在農田這些較為惡劣的路況下也能正常耕作。
[0004]農耕機耕田時的耕田路徑,是從一側田埂耕到另一側的田埂,然後反向折回,由於耕作的需要的耕作機最好能小角度的轉彎,但現在的問題是坐式耕作機其機身相比手扶式微耕機機身更長,需要更大的轉彎半徑。較大的轉彎半徑會造成的問題是坐式耕作機很難耕作到轉彎處的農田,即使是經過大量的調整後能夠耕作的轉彎附近的農田,但會消耗的很多額外的時間和能源成本。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克服因坐式耕作機因車身太長而帶來的轉彎半徑過大問題的坐式耕作機。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車架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液壓裝置與駕駛臺,駕駛臺位於車架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與一對後輪,兩個前輪均設有離合裝置,兩個後輪均設有離合裝置,車架底部鉸接有升降支撐柱,升降支撐柱近地端設有支撐盤。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背景中說到現有四輪驅動的坐耕機由於其較長的車型,導致其在耕田中耕作時轉彎半徑較大,轉彎半徑較大後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調整耕作機的行進方向,降低了耕作的效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前輪與後輪都裝有離合裝置,車架底部還裝有升降支撐柱;二者帶來的效果:在升降支撐柱伸出後,支撐盤觸地增大設備與土壤的接觸面積,避免升降支撐柱陷入土壤之中,無法頂起四輪驅動坐耕機,而後控制前輪帶有的轉向裝置配合離合器的分離與結合,就能實現四輪驅動坐耕機以升降支撐柱為圓心進行轉向,實現四輪驅動坐耕機的小半徑的轉向,使駕駛者可以輕鬆的在原地轉向,轉向後無需花太多的時間調整方向,也能對轉彎附近的農田進行耕作,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0008]使用效果:本發明開始耕作後,首先如常規的耕作方式,從一邊田埂儘量沿直線耕作到對面的田埂附近,然後駕駛者控制安裝在車架底盤上的升降支撐柱,升降支撐柱伸出先接觸土地然後將整個車的中部頂起,不同的車型或者農田不同的地形可能會導致四輪驅動坐耕機的前輪或者後輪著地。著地的情況分為兩種那麼轉彎的方式也分為兩種,1、如果是前輪著地後輪翹起,先控制離合裝置,將後輪與傳動機構分離,然後通過控制方向盤驅動前輪轉向,車輛則可以繞升降支撐柱為圓心進行轉向,2、如果是後輪著地前輪翹起,控制離合裝置,將前輪與傳動機構分離,同時還需要將其中一個後輪與傳動機構分離,單個後輪旋轉帶動車輛繞升降支撐柱為圓心進行轉向。待到車輛轉向後,駕駛者控制升降支撐柱收回,前後輪都著地,控制前後輪的全部的離合處於正常結合狀態,駕駛者即可常規駕駛本發明進行耕作。而後每次駕駛到需要轉向的位置循環上述的操作。
[0009]進一步,升降支撐柱為液壓支撐柱,車架上設有為液壓支撐柱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駕駛臺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的液壓控制裝置;駕駛者不用離開駕駛臺,直接在駕駛臺操控液壓裝置,液壓支撐柱伸長定住後就可以進行轉向,操作簡單迅捷。
[0010]進一步,升降支撐柱為剪叉式支撐臂,剪叉式支撐臂連接有一根液壓臂,車架上設有為液壓臂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駕駛臺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的液壓控制裝置;直接通液壓裝置控制液壓臂升高本發明速度太慢,通過剪叉式支撐臂加快本發明的升高速度。
[0011]進一步,升降支撐柱為螺杆支撐臂,螺杆支撐臂包括安裝在車架底部的螺紋筒,還包括與螺紋筒螺紋連接的螺杆;該種實現升降的結構勝在結構簡單,成本低,缺點是人力操作,升降速度減慢、操作難度都加大。
[0012]進一步,升降支撐柱為千斤頂,千斤頂的底部安裝於車架的底部,千斤頂的伸出部分設有支撐盤;自身獨立攜帶液壓系統,無需對原本車架進行改裝,直接安裝上千斤頂就可以使用。
[0013]進一步,升降支撐柱安裝於車架底部近後輪一側;通過實際操作和後證實,前輪著地更適宜本發明轉向,而支撐柱靠近後輪的位置,前輪著地更容易著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四輪驅動坐耕機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四輪驅動坐耕機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結構四輪驅動坐耕機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結構四輪驅動坐耕機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2的剪叉式支撐臂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車架1、駕駛臺2、前輪3、後輪4、液壓裝置5、液壓管道51、液壓支撐柱52、液壓臂53、剪叉式支撐臂54、螺紋筒61、螺杆62、旋轉把手621、千斤頂7、支撐盤8。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結合附圖1所示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1,車架I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液壓裝置5與駕駛臺2,駕駛臺2位於車架I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3與一對後輪4,一對前輪3與一對後輪4上均安裝離合裝置,車架I底部橫向中軸線上鉸接有液壓支撐柱52,液壓支撐柱52在車架I上的安裝位置在靠近後輪4的一側,這樣設置的好處是使液壓支撐柱52在頂起坐耕機時,使前輪3 —側著地,便於此後坐耕機轉向,液壓支撐柱52的近地端設有支撐盤8,車架I上設有為液壓支撐柱52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5,駕駛臺2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5的液壓控制裝置。液壓裝置5通過液壓管道51連接液壓支撐柱52,液壓支撐柱安裝於車架I底部。
[0016]使用時,本發明開始耕作後,首先如常規的耕作方式,從一邊田埂儘量沿直線耕作到對面的田埂附近,然後駕駛者控制安裝在車架I底盤上的液壓支撐柱52,液壓支撐柱52伸出,支撐盤8觸地,然後將整個四輪驅動坐耕機的中部頂起,不同的車型或者農田不同的地形可能會導致四輪驅動坐耕機的前輪3或者後輪4著地。著地的情況分為兩種那麼轉彎的方式也分為兩種,1、如果是前輪3著地後輪4翹起,先控制離合裝置,將後輪4與傳動機構分離,然後通過控制方向盤驅動前輪3轉向,車輛則可以繞液壓支撐柱52為圓心進行轉向,2、如果是後輪4著地前輪3翹起,控制離合裝置,將前輪3與傳動機構分離,同時還需要將其中一個後輪4與傳動機構分離,單個後輪4旋轉帶動車輛繞液壓支撐柱52為圓心進行轉向。待到車輛轉向後,駕駛者控制液壓支撐柱52收回,前輪3與後輪4都著地,控制前後輪4的全部的離合處於正常結合狀態,駕駛者即可常規駕駛本發明進行耕作。而後每次駕駛到需要轉向的位置循環上述的操作。
[0017]實施例2:結合附圖1所示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1,車架I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駕駛臺2,駕駛臺2位於車架I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3與一對後輪4,前輪3與後輪4均設有離合裝置,車架I底部安裝有剪叉式支撐臂,剪叉式支撐臂由液壓臂53推動,車架I上安有為液壓臂53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5,駕駛臺2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5的液壓控制裝置。剪叉式支撐臂54安裝於車架I底部近後輪4 一側。駕駛臺2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5的液壓控制裝置。液壓裝置5通過液壓管道51連接液壓臂53,剪叉式支撐臂54安裝於車架I底部,位於車架I的幾何中心軸線上並靠近後輪4 一側。
[0018]實施例3:結合附圖1所示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1,車架I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駕駛臺2,駕駛臺2位於車架I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3與一對後輪4,前輪3與後輪4均設有離合裝置,車架I底部焊接有螺杆支撐臂。螺杆支撐臂包括焊接在車架I底部的螺紋筒61,還包括與螺紋筒61螺紋連接的螺杆62,所述螺杆62上端有一段彎折好作為旋轉把手621,螺杆62的底部設有支撐盤8。螺杆支撐臂54安裝於車架I底部,位於車架I的幾何中心軸線上並靠近後輪4 一側。
[0019]實施例4:結合附圖1所示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1,車架I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駕駛臺2,駕駛臺2位於車架I的中部,其中,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3與一對後輪4,前輪3與後輪4均設有離合裝置,車架I底部焊接有千斤頂7。升降支撐柱焊接於車架I底部近後輪4 一側。升降支撐柱為千斤頂7,千斤頂7的底部安裝於車架I的底部,千斤頂7的伸出部分焊接支撐盤71。
[0020]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使用方法,區別點在於,實施例2的剪叉式支撐臂54是由液壓臂提供動力推動並伸長,同實施例1相同,駕駛者無需下駕駛臺2,只需控制駕駛臺2的液壓控制系統即可。實施例3與實施例4的升降支撐柱分別為螺杆支撐臂與千斤頂7,二者需要駕駛者下駕駛臺並人工升降相應的升降支撐柱。其餘的轉向操作均與實施例1的操作相同。
[002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四輪驅動坐耕機,包括車架,所述車架上設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耕作裝置、液壓裝置與駕駛臺,所述駕駛臺位於車架的中部,其特徵在於,所述行走裝置包括一對前輪與一對後輪,所述兩個前輪均設有離合裝置,所述兩個後輪均設有離合裝置,所述車架底部鉸接有升降支撐柱,所述升降支撐柱近地端設有支撐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支撐柱為液壓支撐柱,所述車架上設有為液壓支撐柱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所述駕駛臺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的液壓控制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支撐柱為剪叉式支撐臂,所述剪叉式支撐臂連接有一根液壓臂,所述所述車架上設有為液壓臂提供動力的液壓裝置,所述駕駛臺上設有控制液壓裝置的液壓控制裝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支撐柱為螺杆支撐臂,所述螺杆支撐臂包括安裝在車架底部的螺紋筒,還包括與螺紋筒螺紋連接的螺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坐耕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支撐柱為千斤頂,所述千斤頂的底部安裝於車架的底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支撐柱安裝於車架底部近後輪一側。
【文檔編號】A01B33/08GK104335723SQ201410594401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0日
【發明者】廖佳袁 申請人:重慶鑫水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