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千部電影品盡百味人生(良心製作的狗血大戲)
2023-10-31 22:08:29
作者丨鑫棣
十年前的狗血言情劇,放到今天還能火嗎?
《今生有你》完全是十年前流行的套路——富二代與灰姑娘、家族恩怨、帶球跑,男女主角的感情糾葛反反覆覆、磨來磨去,最後迎來圓滿大結局,是觀眾最熟悉的現代童話。而觀眾明明早就熟悉了套路,卻還能喊出「我就是土,我愛看」,紛紛備好紙巾,準時追劇。
狗血套路,怎麼永遠有人買帳呢?
狗血是永遠的流行
《今生有你》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小說《愛你是最好的時光》,女主角談靜(李小冉飾)和男主角聶宇晟(鍾漢良飾)年少時相戀,因為聶的父親百般阻撓,談靜不得不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離開聶宇晟。
多年後,談靜帶著兒子平平治療先天性心臟病,陰錯陽差之下,聶宇晟成了平平的主治醫師。他並不知道談靜當年為什麼離開他,也不知道眼前患病的男孩,就是他的親生兒子。
談靜和聶宇晟展開了一段糾葛的多角戀,聶家的老父親還要和談靜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這是典型的狗血情節。而「狗血」雖然老土,卻一向是觀眾們的心頭好。
你可以不喜歡狗血戲,但不可能沒看過。與其說狗血是流量密碼,不如說它是流行言情劇的基調。《今生有你》裡的狗血,與過去的傳統言情劇一脈相承。
三十年前的瓊瑤劇,如《一簾幽夢》、《婉君》、《梅花烙》等,都以家族矛盾為背景,誇張的愛恨情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後來的臺灣偶像劇,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產物,但套著青春的殼子,裡子依然是八點檔狗血大戲——《流星花園》花大量篇幅解決婆媳矛盾,《公主小妹》以繼承家產、選婿結婚為前提展開情節,《王子變青蛙》也從「霸道總裁愛上我」,一路發展成夫妻共患難、守住家族企業的老式劇情。
劇目變多,撒狗血就成了簡單的套路,比如古早韓劇中,車禍、失憶、絕症、有情人終成兄妹,怎麼誇張怎麼來。
後來這樣的情節漸漸淡出觀眾視野,但2020年,一部《頂樓》再次讓狗血大戲風靡全球。觀眾明明能看出,《頂樓》就是為了狗血而狗血,甚至有時用力過猛、成了喜劇,但就是架不住被誇張的情節吸引,一集一集地追著看。
獵奇也好,解壓也罷,雖然手段不那麼高明,但狗血撒得好,往往就是能紅。在2010年代的國產劇中,匪我思存的小說改編劇既有上世紀臺灣八點檔的狗血戲碼,也有21世紀偶像瑪麗蘇的夢幻,風格獨樹一幟,吸引了大批觀眾。
《來不及說我愛你》、《千山暮雪》、《佳期如夢》等作品都秉持了匪我思存的一貫風格,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短則十年、長則一生,戀愛背景或是父輩恩怨,或是家國大業,總之和平凡人的生活相距甚遠。
《今生有你》也不例外。和《來不及說我愛你》一樣,《今生有你》同樣是由匪我思存小說改編,也同樣是鍾漢良、李小冉出演,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劇迷。而在誇張的感情糾葛之外,《今生》中的男女主角一個是外科醫生,一個是單親媽媽,他們的故事更接近市民愛情,所以放在今天,即使風格陳舊,也沒有引起太多反感。
越不現實的情節
有時越能撫慰人心
人們往往不會用「懸浮」去形容狗血情節,因為它就是堂堂正正地「不現實」,把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情拍給人看。
《今生有你》中,男主角聶宇晟7年間對一個女人念念不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女主角談靜為了愛情獨自生子,即使後來遇到孩子父親,也一直瞞著他,沒有要撫養費。她通過這種方式,守住了當初的愛情的純粹。
這樣的情節,背後是「愛情至上」。劇情雖然誇張,但的確折射了現代人想要實現,但實現不了的想法——讓愛情凌駕於現實條件之上。如今婚戀成本越來越沉重,「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是懸在情侶們頭頂的一把刀,大家都不想因為婚戀去承擔生活中的各種風險。
從前人們對婚戀的觀念沒有那麼消極,因此總是詬病電視劇離現實太遠。現在,現實條件越來越讓人喘不過氣,可偏偏一拍中年人的愛情,就要拍令人焦慮的生活,非得拍出個一地雞毛才行。所以,《今生有你》雖是反潮流,但也成了清流,言情套路的「不現實」,成了難得一見的精神放鬆。
而且,女性觀眾看《今生有你》,更會有壓力被轉移的輕鬆感。女主角談靜是一個格外悲情的角色——沒拿到大學文憑,在蛋糕店打工,兒子有心臟病,治病是金錢的無底洞。觀眾在她的身上能獲得的,並不是發現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慶幸,而是從她細微的情緒轉折中,獲得一種被放大了的共情。
和男朋友又吵架了、孩子爹又「喪偶式育兒」了、婆家人又來鬧矛盾了……飽受困擾的女觀眾,看到劇中女主的忍讓和付出,往往能獲取某種認同感。只要主角的情緒有感染力,觀眾也就無需思考自己和局中人誰更慘,跟著哭就完事了。劇裡的情節越誇張,現實中的負面情緒就越能得到紓解。因此,虐劇實際上也是爽劇,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
用心製作
狗血情節也能出彩
《今生有你》的情節雖然老舊,但「狗血」其實只是個架子,人物的心理活動、細微的情緒變化才是這部劇的血肉,很多地方都透出團隊的用心。
談靜是個真正的窮女人——大衣起球、不化彩妝,住在破舊的居民樓裡,每天老老實實地上班下班,一看到打折水果就興奮;男主角工作的醫院,環境也頗為真實,上下級關係明確,只有有錢人才能住豪華單間,普通人只住簡單的床位。
這樣的細節,讓狗血的故事一下就立住了。製作人徐佳寧說:「一個好的劇一定要極致、激烈,如果給觀眾看平淡無奇的生活,還不如就老老實實去看一個社會新聞。」這個觀點正確與否,我們暫且不論,至少我們可以看出,《今生有你》這部劇在製作過程中,被注入了極大的認同和期待。
其實早在十年前,徐佳寧就在微博上透露過《今生有你》的相關信息,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項目一直沒能真正啟動。他一直沒放下這個故事,後來小說終於投入改編時,劇本也打磨了整整五年,修改了很多次。
編劇柏邦妮說,劇中所有人物裡,最讓她費功夫的並不是那些複雜的成人角色,而是女主角的兒子平平——一個七歲的小男孩。為了揣摩這個小孩,她一逮到熟人的孩子就一通問,記下長長的筆記,想讓一個孩子在劇中展露原有的靈氣。
這個角色也的確為全劇增色不少——劇中,談靜吃飯聊天,說要換壞了的電器,患病的平平在一邊突然問:「那媽媽會把我換掉嗎?」就這麼一句話,已經能賺到觀眾的眼淚。
播出前夜,柏邦妮發出長文:「這個故事內部張力很大,衝突很強,但外部波瀾不驚。」所以,這部劇沒有把重點放在人物如何解決矛盾上,而是放在人物如何感受矛盾上面——男女主角的感情得不到伸張時,一來一往的臺詞,細微的表情、動作,都在表情達意。片子當中有大量刻畫「小分寸」、「小情境」的地方,文藝且內斂,處處都精心琢磨過。
事實證明,只要用了心,再老的套路都能呈現得精彩。我們往往用是否貼合時下的流行話題,來評判一部電視劇值不值得一看,而《今生有你》的亮點,僅僅在於刻畫細微的感情波動。
其實,再熱門的話題,也比不上紮實、真誠的製作,相信追劇的觀眾,都已經感受到了《今生有你》的獨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