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04:29:07 1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
背景技術:
帶式印表機及其帶盒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常來說,碳帶和PET帶需要從帶盒中彼此分開地供給。例如從EP0684143A2中已經知道了一種帶盒,其在
圖1中示意性示出。在該帶盒中,碳帶8和PET膠帶7 —起提供到引導機構中,該引導機構大致包括安裝在帶盒的下半盒體(未示出)上的第一壁部1、第二壁部2,以及設置在第一壁部I和第二壁部2之間的分隔壁31。碳帶8和PET膠帶7通過分隔壁31彼此分開。然而,在這種帶盒中,碳帶8和PET膠帶7分別各有一面會同具有較大表面積的分隔壁31產生接觸,這便導致了在印表機的列印過程中碳帶和PET膠帶在出帶期間易產生摩擦。一方面,碳帶8同分隔壁31接觸的一面正好是帶有油墨塗層的表面,在雙方產生摩擦之後,油墨塗層會產生掉色,從而使列印出來的字體顏色不均勻,或者個別字體部分顏色未著墨。另外,PET膠帶7同分隔壁31接觸的一面是列印面,其表面沒有做過防摩擦處理,所以摩擦會對PET膠帶7的列印面產生較明顯的劃痕,直接影響PET膠帶7的列印面對碳帶油墨的附著能力,同時影響PET膠帶7的列印面的美觀成度。此外,在這種已知的帶盒中,用於引導PET膠帶7的張緊機構由兩個引導柱9和離合器10構成,如圖2所示。在列印期間,這種張緊機構會造成張力過大,使得PET膠帶7在列印出帶時與兩個引導柱9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增大,從而在PET膠帶7的兩面均易產生劃痕。這會直接影響PET膠帶7的列印面對碳帶油墨的附著能力,同時對PET膠帶7的表面和列印面的表面美觀度造成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以解決碳帶和PET膠帶分別與分隔壁產生的摩擦以及因張緊機構張力過大造成的PET膠帶與引導柱之間的摩擦。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包括盒體以及安裝在盒體內的用於將碳帶與PET膠帶引導出所述帶盒的引導機構,所述引導機構包括安裝在盒體上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間的用於使碳帶和PET帶分開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是兩個隔離柱。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離柱具有光滑的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兩個隔離柱構成的平面平行於所述第一壁部或第二壁部所在的平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PET膠帶在形成於第一壁部和隔離柱之間的第一通道內引導,而所述碳帶在形成於第二壁部和隔離柱之間的第二通道內引導。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部的高度與所述PET膠帶的高度相同,和/或所述第二壁部的高度與所述隔離柱的高度以及與所述碳帶的高度相同。[0011]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壁部的與兩個隔離柱中的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和/或在所述第二壁部的與兩個隔離柱中的另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另一弧形凸起。在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用於所述PET膠帶的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包括設置在離合器和引導機構之間以用於引導PET膠帶的四個導向柱。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於,將傳統帶式印表機帶盒的分隔壁改進為兩個光滑的分隔柱,大大減少了碳帶和PET膠帶同帶盒構件之間的摩擦面積,進而增加產品列印質量及PET膠帶外觀的完美度。此外,將傳統帶式印表機帶盒的兩個引導柱改進為四個引導柱,有效地控制了 PET膠帶的張力,預防列印過程中的飛帶現象,同時也解決了傳統結構導致的PET劃痕問題,進而大大提高了列印質量和產品表面的光潔度。
以下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然而應當理解,附圖的提供僅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它們不應該理解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和2顯示了傳統帶式印表機的帶盒的結構;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並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來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100包括盒體50。該盒體典型地由上半盒體(未示出)和下半盒體51構成。在下半盒體51上安裝有用於引導碳帶和PET帶的引導機構。出於使圖面清楚的原因,在圖3中沒有顯示碳帶和PET帶,然而它們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容易理解,帶盒100還包括若干其它的構件,其詳細描述可參閱EP0684143A2,該文獻的全文通過引用結合於本文中。如圖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引導機構60包括安裝在下半盒體51上的第一壁部61和第二壁部62。第一壁部61和第二壁部62通常彼此大致平行。在第一壁部61和第二壁部62之間,安裝了兩個具有光滑外表面的隔離柱64。由此,碳帶8和PET膠帶7在進給期間被兩個隔離柱64引導而彼此分開。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PET膠帶在形成於第一壁部61和隔離柱64之間的第一通道71內被引導出帶,而碳帶在形成於第二壁部62和隔離柱64之間的第二通道72內被引導出帶。由於隔離柱64與碳帶和PET膠帶之間的接觸面積均很小(理論上為線接觸),因此便有效地降低了隔離柱64與碳帶和PET膠帶之間的摩擦力。由此,碳帶上的油墨塗層被磨損的可能性明顯減少,並且PET膠帶上出現劃痕的機率也顯著降低。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壁部61和PET膠帶的高度大致相同,而第二壁部62、碳帶和隔離柱64的高度大致相同。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第一壁部61的與兩個隔離柱64中的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66,而在第二壁部62的與兩個隔尚柱64中的另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67。隔離柱64和凸起66、67之間限定了一個狹窄的通道,加強了對碳帶和PET膠帶的引導作用,同時幾乎不會引起摩擦力的增加。[0023]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對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帶盒中的用於張緊PET膠帶的張緊機構80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該張緊機構80主要包括離合器81、線軸82和導帶柱83。其中,PET膠帶纏繞在離合器81的線軸82上,並經導帶柱83的引導之後與來自帶捲軸91的碳帶一起被輸送到引導機構50。這一過程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作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設置了四個順序布置的導帶柱83來引導PET膠帶。通過設置四個導帶柱83,可以有效地控制PET膠帶的張力。這不僅能夠預防列印過程中的飛帶現象,而且解決了因前導結構產生的PET劃痕問題。由此,列印質量和產品的表面光潔度均得到明顯提高。容易理解,這四個導帶柱83的具體位置可以根據PET膠帶的具體路徑來適當地確定。以上通過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帶式印表機的帶盒,包括盒體以及安裝在盒體內的用於將碳帶與PET膠帶引導出所述帶盒的引導機構,所述引導機構包括安裝在盒體上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設於所述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間的用於使碳帶和PET帶分開的分隔件, 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隔件是兩個隔離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柱具有光滑的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兩個隔離柱構成的平面平行於所述第一壁部或第二壁部所在的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所述PET膠帶在形成於第一壁部和隔離柱之間的第一通道內引導,而所述碳帶在形成於第二壁部和隔離柱之間的第二通道內引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壁部的高度與所述PET膠帶的高度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壁部的高度與所述隔離柱的高度以及與所述碳帶的高度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第一壁部的與兩個隔離柱中的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弧形凸起,和/或 在所述第二壁部的與兩個隔離柱中的另一個相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另一弧形凸起。
7.如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所述PET膠帶的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包括設置在離合器和引導機構之間以用於引導PET膠帶的四個導向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拆卸地安裝到帶式印表機的帶盒,將傳統帶式印表機帶盒的分隔壁改進為兩個光滑的分隔柱,大大減少碳帶和PET膠帶同帶盒構件之間的摩擦面積,進而增加產品列印質量及PET膠帶外觀的完美度。此外,將傳統帶式印表機帶盒的兩個引導柱改進為四個引導柱,有效的控制了PET膠帶的張力,預防列印過程中的飛帶現象,同時也解決了傳統結構導致的PET劃痕問題,進而大大提高了列印質量和產品表面的光潔度。
文檔編號B41J32/00GK203032104SQ20132001939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郭晉鵬, 張立新 申請人:珠海愛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