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10:42:27 1
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製成:梧桐子10~20重量份、天胡荽10~20重量份、鵝不食草5~15重量份、尿珠子5~15重量份、青牛膽3~9重量份、榔榆皮3~9重量份、馬藺子3~5重量份、廣金錢草1~3重量份、銀露梅葉1~3重量份。通過臨床應用和觀察,本發明對於痛經具有療效快、療效好、治療徹底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0002]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據有關調查表明,痛經的發病率約為30%。本病病因多,病機複雜,反覆性大,治療棘手。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
[0003]痛經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刺痛、隱痛、墜痛,疼痛蔓延至骶腰背部,常伴有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甚至虛脫昏厥等症狀,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0004]痛經的治療,目前有中藥和西藥、內治與外治等多種治療方案,但臨床患者仍慣於首選止痛的西藥。這是 一種對症治療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痛經引起的疼痛。另有專家指出:西藥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後果。同時,長期服用西藥會產生抗藥性和依賴性,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與西藥相比,中藥有療效確切、作用持久和不良反應少的優勢。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療效好、見效快、治療徹底的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適用於不同程度的女性痛經、經期腹痛的治療。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製成:梧桐子10-20重量份、天胡荽10^20重量份、鵝不食草5~15重量份、尿珠子5~15重量份、青牛膽3、重量份、榔榆皮3、重量份、馬藺子3飛重量份、廣金錢草f 3重量份、銀露梅葉f 3重量份。
[0006]優選地,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製成:梧桐子15重量份、天胡荽15重量份、鵝不食草10重量份、尿珠子10重量份、青牛膽6重量份、榔榆皮6重量份、馬藺子4重量份、廣金錢草2重量份、銀露梅葉2重量份。
[0007]上述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如下:稱取所述重量份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淨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溼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0008]梧桐子,為梧桐科落葉喬木植物梧桐的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將果枝採下,打落種子,除去雜質,曬乾。出自《本草經集注》,具有順氣和胃,健脾消食,止血。之功效。
[0009]天胡荽是鄉土地被植物,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特殊香味,主要治於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腫。
[0010]鵝不食草,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莖纖細,多分枝,基部匍匐,著地後易生根,無毛或略具細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楔狀倒披針形,長7-20mm,寬3-5mm,先端鈍,邊緣不規則的疏齒,無毛,或下面稍有細毛。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止癢功效。
[0011]尿珠子,又名野薏苡、佛珠草、來尿珠。形狀特點:多年生草本,高I一1.5米。莖直立,多分枝,基部節上生不定根。葉扁平,長而闊,線形至長披針形。夏秋葉腋開花,呈總狀花序,結骨質圓形果實,光亮似珠。生長環境:生於河邊、溪澗邊或陰溼山谷中。採集加工:秋季採果,四季採根,鮮用或曬乾。性能:甘平。能消水腫,利小便,健脾益胃。
[0012]青牛膽,雙子葉植物綱防己科常綠纏繞藤本植物。塊根入藥,名「金果欖」,味苦性寒,功能清熱解毒。對於治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口腔炎,腮腺炎,乳腺炎,闌尾炎,癰疽疔瘡,急慢性腸炎,菌痢,胃痛,熱嗽失音等有很好效果。
[0013]榔榆皮,又名小葉榆、細葉榆、秋榆,是榆科植物榔榆的樹皮或根皮。利水,通淋,消癰。①《本草拾遺》:主下熱淋,利水道,令人睡。②《綱目》:治小兒解顱。
[0014]馬藺子,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高約25~30餘釐米。花莖近上端有3片葉狀苞片;花淡藍紫色,蒴果紡錘形,具三稜,先端細。種子多數,紅褐色,為不規則的圓形,有稜。花期4飛月。果熟期8、月。性味:甘,平。功用主治:清熱,利溼,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痺,癰腫。
[0015]廣金錢草,別名 :馬蹄金、金錢草、假花生、馬蹄草、銀蹄草、落地金錢、銅錢草,旋花科、馬蹄金屬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莖細長,被灰色短柔毛,節上生根。葉腎形至圓形,夏、秋二季採割,除去雜質,曬乾。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殺蟲之功。可治急慢性肝炎,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腎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癰疔療毒,毒蛇咬傷,乳癰,痢疾,痕疾,肺出血等。
[0016]銀露梅,薔薇科委陵菜屬物種。生於海拔1400-4200米山坡草地、河谷巖石縫中、灌叢及林中。嫩葉可代茶葉飲用。花、葉入藥,有健脾、化溼、清暑、調經之效。
[0017]本發明藥理:梧桐子、天胡荽與鵝不食草合用,起到止痛、活血化瘀、生新血、安神的作用;尿珠子與青牛膽合用,起到行氣止痛、血暢氣順、氣血同治、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調經的作用;榔榆皮與馬藺子合用,起到活血祛瘀、益血養陰、補肝腎,引血下行的作用;廣金錢草與銀露梅葉合用具有補肝腎、益精髓之功效;以上諸藥配伍,共奏理氣活血、補益肝腎、活血止痛之功效。
[0018]本發明藥物適用於不同程度的女性痛經、經期腹痛的治療。
[0019]本發明藥物的優點:理氣活血、補益肝腎、緩急止痛,製備簡單,服用方便,對於痛經療效顯著,見效迅速,治療徹底,無毒副作用,且所用原料藥均廉價易得。
[0020]【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1]實施例1
稱取梧桐子10g、天胡荽20g、鵝不食草5g、尿珠子15g、青牛膽3g、榔榆皮9g、馬藺子3g、廣金錢草3g、銀露梅葉Ig ;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淨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溼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
[0022]實施例2
稱取梧桐子20g、天胡荽10g、鵝不食草15g、尿珠子5g、青牛膽9g、榔榆皮3g、馬藺子5g、廣金錢草lg、銀露梅葉3g ;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淨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溼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
[0023]實施例3
稱取梧桐子15g、天胡荽15g、鵝不食草10g、尿珠子10g、青牛膽6g、榔榆皮6g、馬藺子4g、廣金錢草2g、銀露梅葉2g ;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淨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溼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得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
[0024]為檢驗本發明的治療效果,特選取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90例痛經程度不同的患者,年齡範圍為16~48歲,平均年齡29歲。將該90例患者隨機分為三個治療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I採 用本發明實施例1的中藥製劑治療;治療組2採用本發明實施例2的中藥製劑治療;治療組3採用本發明實施例3的中藥製劑治療。
[0025]診斷標準:經期或經行前後小腹疼痛,痛連腰骶,甚則昏厥,呈周期性發作。
[0026]治療方法:每日一劑,每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30天。
[0027]療效標準:1、治癒:痛經症狀消失,連續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2、有效:痛經症狀減輕或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3、無效:痛經症狀未見明顯改善。
[0028]治療效果:治療組1:臨床治癒15例,有效15例,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 % ;治療組2:臨床治癒17例,有效13例,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 ;治療組3:臨床治癒28例,有效2例,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 %。
[0029]下面通過具體病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療效做進一步驗證。
[0030]病例I
嚴某,女,19歲,自青春期來潮後每次經期一直伴有小腹疼痛、乳房脹痛、心驚失眠、怕冷,有時疼痛非常嚴重,在月經前期會出現頭暈、嘔吐、昏厥、四肢冰涼等症狀。患者常年依靠西藥止痛,痛經症狀一直沒有好轉,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後經人介紹服用實施例3的中藥製劑,每日一劑,分為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服用30日,痛經症狀消失,從2013年3月開始至今,痛經症狀未復發。
[0031]病例2
匡某,女,26歲,從2012年3月開始每次來月經都有下腹疼痛,墜脹感,體質弱,經期尤其怕冷,伴有頭痛頭暈、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經診斷為痛經,先後吃過很多治療痛經的藥物,病情一直沒有好轉。2012年10月開始服用實施例1的中藥製劑,每日一劑,分為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服用30日,痛經症狀消失,從2013年I月開始至今,痛經症狀未復發。
[0032]病例3
梁某,女,38歲,從2012年5月開始每次經前或經期都有下腹疼痛,墜脹感,經血量少,行而不暢,血色紫暗有塊,伴有頭痛頭暈、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經診斷為痛經,先後吃過很多治療痛經的藥物,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後經人介紹於2012年12月開始服用實施例2的中藥製劑,每日一劑,分為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服用30日,痛經症狀消失,從2013年3月開始至今,痛 經症狀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製成:梧桐子10-20重量份、天胡荽10-20重量份、鵝不食草5~15重量份、尿珠子5~15重量份、青牛膽3、重量份、榔榆皮3、重量份、馬藺子3飛重量份、廣金錢草f 3重量份、銀露梅葉f 3重量份;製備方法為:稱取所述重量份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淨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溼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後再 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3919942SQ20141018870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7日
【發明者】周宇晨 申請人:周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