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期待的日環食來了 這份拍攝指南請收好!
2023-12-09 06:43:30 3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本年最重要的天象:日環食將重磅來襲。本次日環食開始於非洲,穿過中東、南亞,進入我國境內。在我國將穿過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和臺灣。
這次日環食是未來10年中國境內少有的一次,錯過後就要等到2030年6月,所以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紅線條內地區可見日環食,而其他地區則可見不同程度日偏食。日食一般分為初虧、食甚和復圓三個時間點。初虧是日食剛開始發生,食甚是太陽陰影達到最大程度,復原則是日食完全結束。由於地球自轉,不同地區對應的食甚時間也是不同的。
(中國主要城市可見日食的時間表)
(優先主要城市可見日食效果圖)
這麼難得一見的天象,有什麼好的拍攝方法?有什麼注意事項?又要準備怎樣的器材呢?掌握下面的幾個小技巧,一定能拍出讓你滿意的日環食照片。
【拍攝器材的選擇】
1. 減光濾鏡
除了在日出日落的短暫時間裡,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不適合直接用肉眼或者相機觀測和拍攝太陽。我們需要使用一款名為「巴德膜」的濾鏡,通過它可以有效減光,從而讓拍攝日食成為可能。
除了「巴德膜」外,鍍鉻玻璃或者標號為ND100000的減光濾鏡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兩種濾鏡都需要放置在鏡頭前端才行。使用墨鏡、低倍減光鏡都不能有效減光。
特別注意的是,在沒有裝載任何濾鏡的情況下,直接用肉眼通過望遠鏡觀測太陽會造成雙目失明。而直接通過長焦鏡頭拍攝太陽,也會燒壞相機CMOS。因此,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 鏡頭
拍攝日食照片的方式很多,不同鏡頭會有不同的拍攝效果。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拍攝出日食和地景合影,或者拍攝日食全過程,再多張疊加形成日食串。這種情況下,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是很不錯的選擇。該鏡頭焦段覆蓋廣闊,畫質出眾,可以非常方便的結合地景構圖。
如果想要拍攝日食的特寫,那麼你就需要一支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鏡頭,它不僅焦段長且便攜性極高,鏡頭僅1,570g,不像天文望遠鏡那麼沉重,在追逐日食旅行時會輕便很多。而且它的解析度和銳度也同樣優異,可以拍出日食精彩的細節。
3. 機身
在選擇相機時,我們需要兼顧連拍速度、像素和畫質,因為日食的食甚階段只有短短的幾十秒,而貝麗珠的景象只有短短一秒時間。
要抓住日食每時每刻的變化,就需要我們用的機身有較快的連拍速度。另外,高像素也同樣重要,更高的像素意味著更多的細節,並可以適當的二次構圖。EOS 5D Mark IV和EOS R是拍攝日食不錯的選擇。它兼具連拍性能和高畫質,在拍攝這種轉瞬即逝的奇觀時,更加穩定可靠。
【攝影APP幫助制定拍攝計劃】
使用一些攝影類APP,能幫助我們拍好日環食照片。可以使用巧攝中國版Plaint,制定這次日食串的拍攝計劃。
在這個軟體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具體位置的日食各個節點發生的時間,太陽運行軌跡等重要信息。
【如何對太陽進行對焦】
拍攝日食時,我們往往會遇到對太陽的對焦問題,這時自動對焦功能往往不起作用。對焦點在無窮遠附近,但具體位置必須在安裝好巴德膜後,通過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放大10倍,微調對焦環,選取太陽最小最銳時即可。這個對焦方法和拍攝星空有些類似。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溫度變化,相機和鏡頭長時間在炙熱的陽光下曬著,也會導致對焦發生偏移。所以在食甚階段前,需要進行再次對焦,確保食甚階段對焦準確。
【不同角度的拍攝方法】
1. 長焦鏡頭拍攝日食特寫
拍攝日食特寫時,需要我們使用到儘可能更長的焦距以及更短的曝光時間。在天氣晴朗時,我們必須使用巴德膜進行拍攝,拍攝參數以拍到清晰且不過曝的太陽為準。
2019年智利日全食的貝麗珠奇觀,400mm, ISO200, f/7.1, 1/320秒
與日全食不同,日環食在食甚階段,是否使用巴德膜,是很難事先確定的。它受太陽高度角,食分和天氣狀況等綜合影響。好是在肉眼看太陽不刺眼時,才考慮取掉巴德膜。否則稍有不慎,取掉巴德膜後可能會導致相機CMOS損毀。
值得注意的是,受地球自轉的影響,我們在固定拍攝時曝光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太陽移動就會使畫面不清晰,這時可以考慮使用赤道儀進行跟蹤拍攝延長曝光時間。在食甚階段也可以調整不同曝光參數進行HDR拍攝,獲取更多細節。
在重慶多雲天氣下拍攝的日偏食現象, 400mm, ISO160, F/16, 1/320秒
若所在地區為多雲或陰天,並偶爾出現太陽,目視太陽不刺眼且黯淡時,也可以不使用巴德膜,直接使用相機拍攝。因為這時的雲層就起到了天然減光的效果。
2. 廣角鏡頭拍攝日食全過程(日食串)的拍攝方法
拍攝好日食,我們需要根據日食階段太陽的高度和朝向進行前期準備,再根據地景確定拍攝計劃和構圖。
2019年智利日全食,圖片由16張照片疊加完成
拍攝日食全過程,需要我們仔細看好初虧、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和復原的時間點。在初虧到環食始的階段, 以及環食終到復原階段,是必須使用巴德膜的。而食甚階段可以使用巴德膜和不使用巴德膜各拍攝一張。
在用巴德膜拍攝時,我們的拍攝參數以拍到清晰且不過曝的太陽為準。如果能去掉巴德膜,那麼拍攝參數就類似於黃昏時刻的拍攝參數。拍攝每張照片的時間間隔,可以用30秒或者2分鐘。這樣通過連續曝光就可以記錄全程了。
在後期處理時,我們需要根據構圖需要,選擇同間隔拍攝的多張照片,進行疊加處理。疊加的底片可以使用在食甚時拍攝的照片,而疊加軟體則可以使用Starstax或者Startrails。
3. 使用中焦或廣角鏡頭直接拍攝食甚
2019年智利日全食食甚階段的美景,47mm, f/4.0, ISO800, 1/30秒
2017年美國日食,16mm, ISO400, f5.0, 1/20秒
用中焦或廣角鏡頭拍攝食甚時,也許可以不用考慮使用巴德膜,就能拍到食甚的照片。拍攝參數和黃昏相似,但曝光時間儘量短。由於天氣影響,拍攝參數並不固定,也有可能會使用到多重曝光,獲取更高的寬容度和細節。
【通過小孔成像原理拍攝日食】
除了直接對太陽拍攝外,我們也可以間接觀測和拍攝日食。比如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準備兩張白紙,一張白紙上穿上整齊的圓形小孔,另一張放在小孔後面,讓太陽光投影在紙面上,就可以看到紙面上投影出的月牙。
通過小孔成像觀測日食
在日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在林蔭道拍攝,樹蔭的縫隙會成為天然的小孔。在樹蔭底下的小亮點就是太陽的小孔成像。
【關於天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氣了。從目前狀況來講,日環食帶上好的觀測地點是西藏阿里地區和四川理塘到西藏昌都地區。雖然天氣是最讓人捉摸不透的,但是觀測太陽對氣象環境要求也不是優異的高,有時有薄雲,反而會為照片添彩。如果所在地天氣晴朗,可以拍攝日食串和日食特寫的照片。若天氣多雲,也可以通過透光雲拍到日偏食的特寫。
學會拍攝技巧,快拿起你的相機,等待6月21日,拍攝出你的日環食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