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者為何自絕人民作家楊朔
2023-11-06 18:45:52 3
1968年8月3日,正是「文化大革命」熱潮中,楊朔離世。長期以來,關於楊朔的死,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感染肺炎去世。另一種說法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還有一種說法是,自殺身亡。
而在剛剛出版的((資中筠自選集:不盡之思》中,曾和楊朔有過近距離接觸的資中筠,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一個信息:「我碰巧成為這一不幸事件的見證人之一。」
死後被冠以「自絕於人民」
「有人自殺了!」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委員會(簡稱「和大」)的辦公樓裡一陣騷動。當時在「和大」任職的資中筠,正在隔離室門口值班。因為隔離室裡均為男性,她沒有馬上衝進屋去看個究竟,而是站在門外問:「怎麼回事?」裡面的人說,楊朔好像出了問題,不省人事了。
這是楊朔去世前一天,也就是1968年8月2日凌晨一兩點鐘。據資中筠回憶,楊朔當時被隔離審查。幾個隔離對象都是男的,集中在一間大會議室裡。會議室的門並不上鎖,日夜有人輪流在外面「值班」。所謂「值班」,就是在會議室門外放一把椅子和一張小桌子,「值班」的人坐在那裡守著。裡面的人除了洗漱、如廁,不許出來。
8月1日晚上九十點鐘,資中筠看到屋子裡被隔離的人陸續拿著臉盆出來去廁所洗漱,然後回房間睡覺,楊朔就在其中,並無異樣。到了半夜,資中筠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忽聽屋裡有人喊楊朔出事了,猛地醒了過來。「一個姓姚的隔離對象的床與楊朔挨著,他起來上廁所,發現楊朔的樣子不對勁,推他不醒,才感到有問題。」
資中筠趕緊打電話叫辦公室負責人,不久來了幾個管事的,軍代表也在其中。他們把楊朔抬了出來。資中筠看見,那個姚某還扒開楊朔的眼睛看瞳孔。楊朔被緊急送往北京醫院。不到兩天,也就是1968年8月3日,軍代表給「和大」的人開會,宣布楊朔「自絕於人民」。
時代大合唱中的抒情歌手
對於今天的年輕讀者來說,楊朔這個名字已顯陌生。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在八十年代前期,楊朔散文曾風靡大江南北,被認為是建國初「十七年」(1949—1966)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在資中筠眼中,楊朔不僅是知名作家,還是老革命者。早在抗戰前,楊朔在哈爾濱就與中共地下黨有秘密接觸,抗戰後在上海、武漢從事抗日文章的寫作。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楊朔擔任新華社戰地記者,之後參加抗美援朝戰鬥,1955年到中國作協工作,1958年開始擔任「和大」主要領導。楊朔在「和大」期間曾被派往開羅常駐,任亞非人民團結組織書記處中國書記。
今天回過頭來看,1961年是楊朔人生的頂峰。1961年4月29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楊朔的旅日遊記《櫻花雨》。文章把美軍在日本的勢力比作摧殘櫻花的風雨,而把日本人民比作在風雨中開放的櫻花。毛澤東在這篇文章的標題旁寫道:「江青閱,好文章。閱後退毛。」
楊朔和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獻身民族解放的洪流中。他們首先是戰士,其次才是作家。1949年以後,一個抒情的時代到來。「文革」前「十七年」,文藝作品的主要任務是歌頌社會主義新中國。作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歌頌體」,這既是一種藝術手段,也是一種政治態度。楊朔的創作,鮮明地體現了這個軌跡。在散文創作中,他執著於對光明和未來的讚頌,成為時代大合唱中的一名紅得發紫的抒情歌手。
看到一行粉筆字後吞藥自殺
「文革」開始後,「和大」所有駐外人員陸續調回北京「接受運動的考驗」。原有領導幹部一律「靠邊站」,由造反派掌權。第一步就是把批鬥對象隔離起來,軍代表給每人成立「專案組」,進行「內部審查」,被隔離審查的大約有六七個人。楊朔也在其中。資中筠一直覺得楊朔很「無辜」,因為他是個思想上力求進步,十分注意自我改造的人。
楊朔發表於1960年1月10日《光明日報》上的((應該做一個階級戰士》_文,這樣寫道,「黨常常教導我們:『文藝必須為政治服務』,也正是教給我們這個真理。政治本身就是一個或幾個階級對別的一個或幾個階級的統治或鬥爭。而文學正是為階級鬥爭服務的。」
「現在看楊朔的作品,非常正統。他沒有批判性思想,一直都是非常真誠進行歌頌的。楊朔特別相信黨:他對當時的運動沒有任何異議,是很老實的一個人。」資中筠說。
儘管如此忠誠地與領袖保持一致,楊朔也沒能逃脫挨整的宿命。據楊朔的養女楊渡說,當時給楊朔定的罪名是「丁(丁玲)陳(陳企霞)反黨集團黑幹將」,說他的《雪浪花》是給彭德懷翻案,《荔枝蜜》中工蜂供奉蜂王是影射毛澤東。據資中筠回憶,楊朔沒有特殊歷史問題,中央文革也沒有點名評批判他的某一篇文章。只不過因為楊朔是領導,又是作家,在那種特殊歷史環境中必然會被揪出來。「印象中紅衛兵小將都是雞蛋裡挑骨頭,為批判而批判。」
資中筠記得,在楊朔去世前不久,有一個自詡「根紅苗正」的勤雜工,在院子裡的地上用粉筆寫了「打倒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楊朔」幾個大字。楊朔被送進隔離室之前看到了這幾個字。在這之前,他還沒有被扣上「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帽子,這些字樣是軍代表來了之後才出現的,所以楊朔可能以為這是軍代表給他定的性。他關進隔離室之後,曾遞條子出來,要求與軍代表談話。軍代表沒有理會。誰知,楊朔就自殺了。
多年後,在朋友幫助下,和楊朔有著很深感情的外甥女韓毓麗得到了楊朔的病歷。下面是她的摘錄:
1968年8月1日,機關送來患者,現在被隔離交待,中午回家取東西,夜間12點洗澡,1點鐘發現叫不醒。肺部正常,診斷為眠爾通及巴比妥中毒。
1968年8月5日,肺部鑼音加重增多,體溫上升,呼吸困難,突然停止呼吸。從北京醫院的病歷看,8月1日這一天,楊朔很可能服用了過量的安眠藥。
「這就基本對上了。」資中筠說,當時大家都知道楊朔有嚴重的失眠症,離不開安眠藥,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有機會儲備了足夠致命的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