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撓式傳輸線及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13:22:27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輸線及攝像機,尤其涉及一種可固定攝像鏡頭組的可撓式傳輸線及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
背景技術:
現行一種球形全景攝像機(Ball Panorama Camera),將多個攝像鏡頭組排列成球形,並同時對周邊的景象進行拍攝。由計算機將攝像鏡頭拍攝像像的重疊部分剪接,以達到全景影像的效果。一般而言,此種球形全景攝像機配合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其他合適的電子裝置使用。
當以手持球形全景攝像機和行動裝置來拍攝像像時,用戶手的晃動容易造成拍攝的影像模糊、拍攝質量不佳。而球形全景攝像機的取像特性亦不適合直接放置於桌面上來進行拍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在於提供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及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由此解決手持攝像機拍攝會影響攝像質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具有可撓式管套、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第一連接頭設置於可撓式管套的一端;第二連接頭設置於可撓式管套的另一端,且第二連接頭電性連接第一連接頭,並可插拔地電性連接攝像鏡頭組;當以第一連接頭或可撓式管套的任一部分作為支撐點,並支撐套接於第二連接頭的攝像鏡頭組時,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可不同時接觸同一平面。
更好地,還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套設於該可撓式管套,該支撐件可於該可撓式管套上選擇性地滑移,用以配合該可撓式管套支撐該第二連接頭。
更好地,該可撓式管套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該支撐件具有對應於該第一定位結構的一第二定位結構,該第一定位結構和該第二定位結構使該支撐件定位於該可撓式管套的外表面。
更好地,該支撐件具有一底座段和一直立段,該底座段和該直立段具有一夾角,該底座段和該直立段使該可撓式管套彎折,以支撐該第二連接頭。
更好地,還包括至少一固定套,該固定套套設於該可撓式管套外,且與該第一連接頭和該第二連接頭至少其中之一接觸。
更好地,該第一連接頭的傳輸接口格式可以是micro USB、USB type A、USB type B、USB type C、或lighting傳輸接口格式。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可撓式傳輸線,包括:一可撓式管套;一第一連接頭,設置於該可撓式管套的一端;以及一第二連接頭,設置於該可撓式管套的另一端,且該第二連接頭電性連接該第一連接頭,且該第二連接頭可插拔地電性連接一攝像鏡頭組;當該攝像鏡頭組連接該第二連接頭時該可撓式管套可彎折地支撐該攝像鏡頭組,其中該攝像鏡頭組重量小於25g,該攝像鏡頭組的殼體尺寸小於等於5cm。
更好地,該可撓式管套的管徑小於5mm。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具有可撓式管套、第一連接頭和攝像鏡頭組;第一連接頭設置於可撓式管套的一端;攝像鏡頭組設置於可撓式管套的另一端,且攝像鏡頭組電性連接第一連接頭;當以可撓式管套支撐攝像鏡頭組時,第一連接頭和攝像鏡頭組可不同時接觸同一平面。
更好地,還包括一第二連接頭,該第二連接頭設置於該可撓式管套遠離該第一連接頭的一端,該攝像鏡頭組可插拔地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連接頭。
更好地,還包括一支撐件套設於該可撓式管套上,該支撐件可在該可撓式管套上滑移,用以配合該可撓式管套支撐該攝像鏡頭組。
更好地,該可撓式管套的外表面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該支撐件具有對應於該第一定位結構的一第二定位結構,該第一定位結構和該第二定位結構使該支撐件定位於該可撓式管套的外表面。
更好地,該支撐件具有一底座段和一直立段,該底座段和該直立段具有一夾角,該底座段和該直立段使該可撓式管套彎折,以支撐該攝像鏡頭組。
更好地,還包括至少一固定套,該固定套套設於該可撓式管套外,且與該第一連接頭和該第二連接頭至少其中之一接觸。
更好地,該攝像鏡頭組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尺寸小於5cm,該攝像鏡頭組的重量為15g~30g。
更好地,該第一連接頭的傳輸接口格式可以是micro USB、USB type A、USB type B、USB type C、或lighting傳輸接口格式。
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所記載的可撓式傳輸線及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攝像鏡頭組可以藉助於第一連接頭電性連接於匹配的行動裝置上。當第一連接頭與行動裝置電性連接時,行動裝置和可撓式管套可以做為攝像鏡頭組的支撐底座,支撐攝像鏡頭組自平面向上直立,進而讓攝像鏡頭組可以藉助於平面保持穩定以進行拍攝,進而解決使用者手持拍攝降低拍攝質量的問題。
以上關於記載內容的說明及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以示範與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更進一步的解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式傳輸線的使用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5 可撓式傳輸線
10、50、80 可撓式管套
12、52、82 第一連接頭
14、54 第二連接頭
2、9 行動裝置
3、7、84 攝像鏡頭組
4、6 平面
501 第一定位結構
56、56』 支撐件
561 支撐面
562 承載面
563 第二定位結構
564 底座段
565 直立段
8 攝像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權利要求及附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目的及優點。以下的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式傳輸線的使用示意圖,如圖1所示,可撓式傳輸線1具有可撓式管套10、第一連接頭12和第二連接頭14。可撓式管套10可以是金屬、矽膠或其他合適的材料製成,藉助於材料的可撓性和強度,可撓式管套10可以受外力產生形變,以彎折成任何形狀,例如L形、U形、W形或其他合適的形狀。可撓式管套10的內側設置有傳輸導體或其他合適的傳輸結構,用以電性連接第一連接頭12和第二連接頭14。
第一連接頭12和第二連接頭14設置於可撓式管套10的相對兩端,分別用以提供給不同的電子裝置設置,以電性連接設置於可撓式管套10兩端的電子裝置。電子裝置例如是攝像機、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或其他合適的裝置。第一連接頭12和第二連接頭14的傳輸接口格式可以是micro USB、USB type A、USB type B、USB type C、lighting或其他適於連接電子裝置的傳輸接口格式。在實務上,由於第一連接頭12用以電性連接行動裝置2,故第一連接頭12例如是與行動裝置2配合連接的USB公接頭,用以插設於行動裝置2配置的USB母接頭上。第二連接頭14是用以電性連接攝像鏡頭組3,故第二連接頭14例如是與攝像鏡頭組3配合連接的USB母接頭,用以提供插槽給攝像鏡頭組3的USB公接頭插設,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第一連接頭12和第二連接頭14可插拔地電性連接行動裝置2和攝像鏡頭組3。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2所示,可撓式管套10一端的第一連接頭12電性連接於行動裝置2,另一端的第二連接頭14電性連接於攝像鏡頭組3,以令行動裝置2和攝像鏡頭組3通過可撓式傳輸線1電性連接,例如行動裝置2通過可撓式傳輸線1提供電力來源給攝像鏡頭組3,攝像鏡頭組3通過可撓式傳輸線1將擷取的影像數據傳輸至行動裝置2,由行動裝置2實時或非實時地顯示攝像鏡頭組3擷取的影像。
當可撓式傳輸線1以第一連接頭12作為支撐,並支撐第二連接頭14時,可撓式管套10的一端可以藉助於行動裝置2設置於平面4上,另一端直接由行動裝置2向上彎折延伸,以支撐起攝像鏡頭組3。換言之,可撓式管套10和攝像鏡頭組3可不同時與第一連接頭12和行動裝置2接觸於平面4上。藉助於行動裝置2和可撓式管套10構成架設攝像鏡頭組3的支撐底座,使得攝像鏡頭組3可以豎立於平面4上,藉助於平面4的穩定性進行拍攝,解決由用戶手持行動裝置2和攝像鏡頭組3拍攝像像時,手的不穩定性會影響拍攝質量的問題。
實施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3所示,除了以第一連接頭12作為支撐以外,可撓式傳輸線1更可以部分的可撓式管套10作為支撐來支撐第二連接頭14。舉例來說,當可撓式管套10彎折成L形時,可撓式管套10轉折的地方可以接觸地抵靠於平面4上,一端可以藉助於行動裝置2設置於平面4上,另一端由轉折的地方向上彎折延伸,以支撐起攝像鏡頭組3。可撓式管套10可以彎折或形成一個環形或多個環形,但不以此為限。藉助於行動裝置2和可撓式管套10構成架設攝像鏡頭組3的支撐底座,使得攝像鏡頭組3可以豎立於平面4上,以穩定地進行拍攝,解決由用戶手持行動裝置2和攝像鏡頭組3拍攝像像時,手的不穩定性會影響拍攝質量的問題。
實施例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4所示,可撓式傳輸線5除了具有可撓式管套50、第一連接頭52和第二連接頭54以外,更具有可拆卸地套設於可撓式管套50外的支撐件56。支撐件56具有相對的支撐面561和承載面562,承載面562向支撐面561的方向內凹,且可滑移地接觸可撓式管套50。支撐面561可用以當可撓式傳輸線5以部分的可撓式管套50作為支撐點時,支撐可撓式管套50於平面6上,進而使可撓式管套50的固定攝像鏡頭組7的一端可以向上彎折延伸,以支撐起攝像鏡頭組7。於另一實施例,支撐件56可選擇性在可撓式管套50移動,配合部分的可撓式管套50一起支撐攝像鏡頭組7,即可增強可撓式管套5的支撐效果。
於一個實施例中,可撓式管套50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定位結構501,支撐件56具有對應於第一定位結構501的第二定位結構563。支撐件56可以藉助於第二定位結構563,卡合於可撓式管套50的第一定位結構501,使得支撐件56定位於可撓式管套50的外表面。在實務上,第一定位結構501例如是凸環,而支撐件56的承載面562具有凹槽,支撐件56藉助於凸環卡設於凹槽內,以定位於可撓式管套50的外表面。
實施例四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5所示,支撐件56』具有底座段564和直立段565,底座段564和直立段565之間具有夾角,且底座段564和直立段565都有用以容設可撓式管套50的凹槽,使得支撐件56』可拆卸地套設於可撓式管套50的外表面。在實務上,可撓式管套50可以藉助於底座段564和直立段565的夾角彎折,使得可撓式管套50位於直立段565中的部分可以更強固地支撐起攝像鏡頭組7。
實施例六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可撓式傳輸線固定攝像鏡頭組和行動裝置的使用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一連接頭52和第二連接頭54除了直接連接於可撓式管套50外,更可以具有固定套58套設於可撓式管套50和第一連接頭52之間以及可撓式管套50和第二連接頭54之間,以增加第一連接頭52和第二連接頭54和可撓式管套50連接的強度。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的立體圖,如圖7所示,攝像機8具有可撓式管套80、第一連接頭82和攝像鏡頭組84。第一連接頭82和攝像鏡頭組84設置於可撓式管套80的相對兩端,且藉助於可撓式管套80內側設置的傳輸導體或其他合適的傳輸結構電性連接,用以將攝像鏡頭組84電性連接至行動裝置9例如是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其他合適的裝置。
第一連接頭82的傳輸接口格式可以是micro USB、USB type A、USB type B、USB type C、lighting或其他適於連接電子裝置的傳輸接口格式,本實施例不予限制。在實務上,由於第一連接頭82用以電性連接行動裝置9,故第一連接頭82例如是與行動裝置9配合連接的USB公接頭,用以插設於行動裝置9配置的USB母接頭上。
當可撓式傳輸線8以第一連接頭82作為支撐點,並支撐攝像鏡頭組84時,可撓式管套80的一端可以藉助於行動裝置9設置於平面上,另一端直接由行動裝置9向上彎折延伸,以支撐起攝像鏡頭組84。換言之,可撓式管套80和攝像鏡頭組84不同時與第一連接頭82和行動裝置9接觸同一平面上。藉助於行動裝置9和可撓式管套80構成架設攝像鏡頭組84的支撐底座,使得攝像鏡頭組84可以豎立於平面上,藉助於平面的穩定性進行拍攝,解決由用戶手持行動裝置9和攝像鏡頭組84時,手晃會影響拍攝質量的問題。
在另一個使用情形中,除了以第一連接頭82作為支撐點以外,可撓式傳輸線8更可以部分的可撓式管套80作為支撐點,例如當可撓式管套80彎折成L形時,可撓式管套80轉折的地方可以接觸地抵靠於平面上,一端可以藉助於行動裝置9設置於平面上,另一端由轉折的地方向上彎折延伸,以支撐起攝像鏡頭組84。可撓式管套80轉折的地方可以彎折成一個環形或多個環形,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所述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的實際上均已經記載在前述記載的實施例中,本實施例在此不重複說明。
本實施例雖不限制可撓式管套的管徑和攝像機的重量,但在一個實施例中,攝像鏡頭組更設置於一個殼體圍成的一個容置空間中,且扣除外凸於殼體的接頭後,殼體最大尺寸不超過5cm。藉助於可撓式管套的可撓性和材料強度,可撓式管套的管徑小於5mm,就可以支撐起重量只有15g~50g的攝像機,而較佳的重量約20g~25g。
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固定攝像鏡頭組的可撓式傳輸線及具有可撓式傳輸線的攝像機,攝像鏡頭組可以藉助於第一連接頭電性連接於影像顯示設備上。當第一連接頭與影像顯示設備電性連接時,影像顯示設備和可撓式管套可以做為攝像鏡頭組的支撐底座,支撐且豎立於平面上,進而讓攝像機可以藉助於影像顯示設備和可撓式管套保持穩定,可以讓攝像機固定在一個高度下進行影像拍攝,並避免手持攝像機拍攝,使用者手晃會影響拍攝質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