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與流程
2023-11-06 13:39:52 3
本發明屬於中藥材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斷節參又名假馬兜鈴、昆明白前,為多年生草質藤本,主要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斷節參的根莖是我國明間常用中藥,具有補腎壯腰,強筋骨,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腎虛腰痛,足膝無力,跌打損傷,骨折,狂犬咬傷。斷節參喜暖溼潤氣候,耐寒、喜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宜。長期以來,斷節參的來源主要以野生採集為主,斷節參的人工栽培技術並沒有引起更多的關注,隨著市場對藥材斷節參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資源的急劇減少,採集野生斷節參不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反而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斷節參野生資源,由此,人們逐漸開始對斷節參的野生栽培轉變成人工栽培等加以實踐。目前,在人工栽培斷節參的技術中,育苗技術是目前研究的關鍵,在現有的技術中,斷節參的繁殖技術主要有種子繁殖、藤莖扦插和根莖繁殖三種方式,採用種子繁殖由於斷節參的種子發芽率低,種子繁殖時間長,無形中大大的增加了種植的成本,不利於斷節參的人工大面積種植,採用藤莖扦插的方法複雜,且扦插的成活率較低,所以在當前斷節參的人工栽培中,繁殖主要依靠根莖繁殖,該方法雖然繁殖的周期短,但是繁殖係數低、根莖的用量大,既不經濟,又限制了斷節參的產量潛力,不便於栽培管理推廣。因此,研製開發一種能成本低、育苗速度快、出苗率高、技術穩定、產量高、品質好、能實現大規模種植的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是客觀需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成本低、育苗速度快、出苗率高、技術穩定、產量高、品質好、能實現大規模種植的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
一種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夾砂質土壤,播種前將栽培地進行深翻,深翻的深度須在40cm以上,自然暴曬1~2周後每畝施入腐熟的廄肥3000~4000kg、過磷酸鈣10~15kg、尿素10~15kg、緩釋鉀肥10~15kg和土壤調理劑15~20kg作為基肥,同時每畝撒入生石灰20~30kg,再將栽培地深翻30cm,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整細耙平,然後將栽培地作成1~1.3m寬的高畦,畦與畦之間留有寬30cm、深20cm的畦溝;
②選種:選擇健壯、芽頭飽滿、無病蟲害的斷節參根莖,將選取後的斷節參根莖切成若干段,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上需要保留2~3個芽頭,斷節參根莖小段放置1~2h後再用生根消毒水浸泡10~20min,取出後晾乾水分;
③種植:在1月~3月份,在經步驟①整理好的高畦的畦面上按行距60~80cm、株距40~50cm打穴,穴深2~3cm,然後在穴內施入1cm厚的腐熟的廄肥,與底土拌勻後,再將經步驟②處理後的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在穴內,每穴栽種1~2段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的斷節參根莖小段的芽頭朝上,栽種後覆上細肥土或火燒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
④田間管理
a中耕除草: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後,每年應進行4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出苗後,第二、三次在5~7月生長旺盛時,第四次在9~10月份杆莖枯萎後,每次中耕都要淺鋤,避免傷芽傷根;
b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4次,每次每畝施過磷酸鈣20~30kg,施肥時,先將過磷酸鈣與充分漚熟後的堆肥按質量比1:40~50的比例混勻後,勻撒在畦面上,中耕混入土中後再每畝施入腐熟的人畜糞水1500~2000kg;
c適時排灌:栽培地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遇天氣乾旱及時澆水,在雨季或暴雨後及時疏溝排出多餘的積水;
d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⑤採收:栽種2年以後即可收穫斷節參。
本發明採用根莖繁殖的方式來實現了斷節參的高產栽培,其種植的方法合理,容易掌握,易操作,通過在栽培地內加入合適的土壤調理劑,改善了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低的不良情況,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同時通過對根莖進行消毒催芽後再播種,一方面提高了斷節參的出芽率,降低了根莖切斷後的腐爛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育苗的投資成本,另外,通過田間管理能夠保證幼苗在生長的過程中水分、養分的充足,為提高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創造了良好的生長條件。本發明的繁育方法不僅繁殖速度快、出苗率高,整個生長周期內植株的長勢旺盛、病蟲害發生率低,生長的速度快,採收後的斷節參根莖肥厚壯實,品質好、產量高,而且繁育方法新穎、可行性高、成本低、易於規模化繁育,對有效解決現今斷節參種苗短缺、根莖繁育投資成本高等問題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該種植方法為提高斷節參的產業化種植、增強產品競爭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完全可以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於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替換,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的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夾砂質土壤,播種前將栽培地進行深翻,深翻的深度須在40cm以上,自然暴曬1周後每畝施入腐熟的牛糞3000kg、過磷酸鈣10kg、尿素10kg、緩釋鉀肥10kg和土壤調理劑15kg作為基肥,同時每畝撒入生石灰20kg,再將栽培地深翻30cm,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整細耙平,然後將栽培地作成1m寬的高畦,畦與畦之間留有寬30cm、深20cm的畦溝,所述緩釋鉀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鉀70份、氯化鉀10份、硅藻土10份、硝酸鉀5份、粘土4份、硫酸亞鐵3份、紅糖3份、聚丙烯醯胺3份、海泡石4份、高吸水樹脂2份、硫酸鋅0.2份、鉬酸銨0.4份、硼砂0.5份、硫酸錳0.04份、維生素e0.01份,所述土壤調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膨潤土30份、磷礦渣10份、食用菌廢渣10份、腐殖土10份、過磷酸鈣10份、竹炭5份、沸石粉3份、硫酸錳2份、硫酸亞鐵3份、硫酸銅2份、艾葉油2份、檸檬酸2份、維生素c0.2份、大蒜粉0.1份、白鮮皮粉0.1份、草木灰0.3份;
②選種:選擇健壯、芽頭飽滿、無病蟲害的斷節參根莖,將選取後的斷節參根莖切成若干段,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上需要保留2~3個芽頭,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的重量為100~150g,斷節參根莖小段放置1~2h後再用生根消毒水浸泡10min,取出後晾乾水分,所述生根消毒水由4mg赤黴素、200g大蒜泥和10l水混合製備而成;
③種植:在1月~3月份,在經步驟①整理好的高畦的畦面上按行距60cm、株距40cm打穴,穴深3cm,然後在穴內施入1cm厚的腐熟的牛糞,與底土拌勻後,再將經步驟②處理後的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在穴內,每穴栽種1~2段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的斷節參根莖小段的芽頭朝上,栽種後覆上細肥土或火燒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
④田間管理
a中耕除草: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後,每年應進行4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出苗後,第二、三次在5~7月生長旺盛時,第四次在9~10月份杆莖枯萎後,每次中耕都要淺鋤,避免傷芽傷根;
b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4次,每次每畝施過磷酸鈣20kg,施肥時,先將過磷酸鈣與充分漚熟後的堆肥按質量比1:40的比例混勻後,勻撒在畦面上,中耕混入土中後再每畝施入腐熟的人畜糞水1500kg;
c適時排灌:栽培地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遇天氣乾旱及時澆水,在雨季或暴雨後及時疏溝排出多餘的積水;
d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⑤採收:栽種2年以後即可收穫斷節參。
採用上述實施例1的方法培育斷節參,其出苗率高,出苗率可達到90.3%,腐爛率低、腐爛率為9.7%,出苗後的植株在生長期間長勢旺盛,未見病蟲害發生,採收後的斷節參質量好、無蟲眼、腐爛等缺陷,不僅產量高、收益好,而且保持了斷節參種源的優良性狀,培育壯苗的作用明顯,可用於大規模的種植培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所述的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夾砂質土壤,播種前將栽培地進行深翻,深翻的深度須在40cm以上,自然暴曬2周後每畝施入腐熟的羊糞3500kg、過磷酸鈣12kg、尿素12kg、緩釋鉀肥12kg和土壤調理劑18kg作為基肥,同時每畝撒入生石灰25kg,再將栽培地深翻30cm,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整細耙平,然後將栽培地作成1.2m寬的高畦,畦與畦之間留有寬30cm、深20cm的畦溝,所述緩釋鉀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鉀,75份、氯化鉀12份、硅藻土12份、硝酸鉀8份、粘土5份、硫酸亞鐵3.5份、紅糖4份、聚丙烯醯胺3.5份、海泡石4.5份、高吸水樹脂1.5份、硫酸鋅0.15份、鉬酸銨0.3份、硼砂0.8份、硫酸錳0.035份、維生素e0.01份,所述土壤調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膨潤土35份、磷礦渣12份、食用菌廢渣12份、腐殖土12份、過磷酸鈣12份、竹炭5.5份、沸石粉4份、硫酸錳2.5份、硫酸亞鐵3.5份、硫酸銅2.5份、艾葉油2.5份、檸檬酸2.5份、維生素c0.25份、大蒜粉0.15份、白鮮皮粉0.2份、草木灰0.34份;
②選種:選擇健壯、芽頭飽滿、無病蟲害的斷節參根莖,將選取後的斷節參根莖切成若干段,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上需要保留2~3個芽頭,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的重量為100~150g,斷節參根莖小段放置1~2h後再用生根消毒水浸泡15min,取出後晾乾水分,所述生根消毒水由4.5mg赤黴素、230g大蒜泥和15l水混合製備而成;
③種植:在1月~3月份,在經步驟①整理好的高畦的畦面上按行距70cm、株距45cm打穴,穴深2cm,然後在穴內施入1cm厚的腐熟的羊糞,與底土拌勻後,再將經步驟②處理後的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在穴內,每穴栽種1~2段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的斷節參根莖小段的芽頭朝上,栽種後覆上細肥土或火燒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
④田間管理
a中耕除草: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後,每年應進行4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出苗後,第二、三次在5~7月生長旺盛時,第四次在9~10月份杆莖枯萎後,每次中耕都要淺鋤,避免傷芽傷根;
b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4次,每次每畝施過磷酸鈣25kg,施肥時,先將過磷酸鈣與充分漚熟後的堆肥按質量比1:45的比例混勻後,勻撒在畦面上,中耕混入土中後再每畝施入腐熟的人畜糞水1800kg;
c適時排灌:栽培地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遇天氣乾旱及時澆水,在雨季或暴雨後及時疏溝排出多餘的積水;
d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⑤採收:栽種2年以後即可收穫斷節參。
採用上述實施例2的方法培育斷節參,其出苗率高,出苗率可達到93.6%,腐爛率低、腐爛率為6.4%,出苗後的植株在生長期間長勢旺盛,未見病蟲害發生,採收後的斷節參質量好、無蟲眼、腐爛等缺陷,不僅產量高、收益好,而且保持了斷節參種源的優良性狀,培育壯苗的作用明顯,可用於大規模的種植培養。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述的野生斷節參的種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夾砂質土壤,播種前將栽培地進行深翻,深翻的深度須在40cm以上,自然暴曬1周後每畝施入腐熟的羊糞4000kg、過磷酸鈣15kg、尿素15kg、緩釋鉀肥15kg和土壤調理劑20kg作為基肥,同時每畝撒入生石灰30kg,再將栽培地深翻30cm,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整細耙平,然後將栽培地作成1.3m寬的高畦,畦與畦之間留有寬30cm、深20cm的畦溝,所述緩釋鉀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硫酸鉀80份、氯化鉀15份、硅藻土15份、硝酸鉀10份、粘土6份、硫酸亞鐵4份、紅糖5份、聚丙烯醯胺4份、海泡石5份、高吸水樹脂2份、硫酸鋅0.2份、鉬酸銨0.4份、硼砂1份、硫酸錳0.04份、維生素e0.02份,所述土壤調理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膨潤土40份、磷礦渣15份、食用菌廢渣15份、腐殖土15份、過磷酸鈣15份、竹炭6份、沸石粉5份、硫酸錳3份、硫酸亞鐵4份、硫酸銅3份、艾葉油3份、檸檬酸3份、維生素c0.3份、大蒜粉0.2份、白鮮皮粉0.3份、草木灰0.5份;
②選種:選擇健壯、芽頭飽滿、無病蟲害的斷節參根莖,將選取後的斷節參根莖切成若干段,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上需要保留2~3個芽頭,每段斷節參根莖小段的重量為100~150g,斷節參根莖小段放置1~2h後再用生根消毒水浸泡20min,取出後晾乾水分,所述生根消毒水由5mg赤黴素、250g大蒜泥和20l水混合製備而成;
③種植:在1月~3月份,在經步驟①整理好的高畦的畦面上按行距80cm、株距50cm打穴,穴深3cm,然後在穴內施入1cm厚的腐熟的牛糞,與底土拌勻後,再將經步驟②處理後的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在穴內,每穴栽種1~2段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的斷節參根莖小段的芽頭朝上,栽種後覆上細肥土或火燒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
④田間管理
a中耕除草:斷節參根莖小段栽種後,每年應進行4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3~4月出苗後,第二、三次在5~7月生長旺盛時,第四次在9~10月份杆莖枯萎後,每次中耕都要淺鋤,避免傷芽傷根;
b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4次,每次每畝施過磷酸鈣30kg,施肥時,先將過磷酸鈣與充分漚熟後的堆肥按質量比1:50的比例混勻後,勻撒在畦面上,中耕混入土中後再每畝施入腐熟的人畜糞水2000kg;
c適時排灌:栽培地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遇天氣乾旱及時澆水,在雨季或暴雨後及時疏溝排出多餘的積水;
d病蟲害防治:按常規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
⑤採收:栽種2年以後即可收穫斷節參。
採用上述實施例3的方法培育斷節參,其出苗率高,出苗率可達到96.1%,腐爛率低、腐爛率為5.9%,出苗後的植株在生長期間長勢旺盛,未見病蟲害發生,採收後的斷節參質量好、無蟲眼、腐爛等缺陷,不僅產量高、收益好,而且保持了斷節參種源的優良性狀,培育壯苗的作用明顯,可用於大規模的種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