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及回收方法
2023-11-06 15:18:52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及回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幹混砂漿生產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術:
預拌幹混砂漿產品在我國是一個新的建材產品,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而引進國內建築材料市場。近十幾年的發展,預拌幹混砂漿的產品逐步被市場所認識和接受。預拌幹混砂漿產品是一種新型的節能建築材料,廣泛用於建築物的牆體砌築、抹灰、室內外的裝修及室內外地坪的施工材料。為了防止產品在保質期內不會結塊、報廢,幹混砂漿產品要求用於生產的原料必須是經乾燥處理後的物料才能使用。目前,國內的幹混砂漿工廠在骨料乾燥工藝上,多採用燃煤熱風爐和迴轉乾燥窖的形式進行骨料乾燥,燃煤在熱風爐內充分燃燒後,進入到迴轉乾燥窖中與砂漿一起在迴轉乾燥窖中進行乾燥,煤灰隨著熱氣流穿過乾燥窯的爐膛及尾罩排出,因燃煤熱風爐產生的熱量比較均勻,骨料的乾燥效果穩定,乾燥成本較低,所以被廣大用戶所接受。但是,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粉煤灰被生產企業所排棄或指定地點堆存而沒有被再利用。其缺點是
1、粉煤灰的排放汙染環境;
2、粉煤灰堆場的維護會增加工廠成本;
3、粉煤灰作為廢料排棄,造成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及回收方法,在幹混砂漿骨料生產乾燥過程中利用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粉煤灰,實現自動排放、儲存、輸送的回收工藝,可以實現廢物的再利用,為幹混砂漿骨料乾燥生產線提供了新的選擇。本發明實現發明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用於回收乾燥砂漿原料的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包括
除塵裝置,連接所述迴轉乾燥窖的尾罩,用以引入迴轉乾燥窖產生的煤灰粉料氣流並進行煤灰粉料的收集;
輸送裝置,設置在所述除塵裝置的底部,用以將除塵裝置收集的煤灰粉料輸送至一煤灰粉料儲存裝置;
控制系統,用以控制所述輸送裝置的開啟與關閉。更好地,所述除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和箱式除塵器,所述旋風除塵器連接所述迴轉乾燥窖的尾罩和箱式除塵器的入口,用於將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箱式除塵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連接所述輸送裝置。
作為實施方式之一,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螺旋輸送機、壓力罐、壓力風機和氣力輸送管道,所述螺旋輸送機設置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用於將所述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所述壓力罐中,所述壓力罐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低位料位檢測裝置、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所述壓力風機通過氣力輸送管道將所述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所述控制系統用以接收所述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的信號,以及控制所述螺旋輸送機、壓力風機、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的開啟與關閉。作為實施方式之一,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螺旋輸送機、壓力罐、密閉皮帶輸送機和鬥式提升機,所述螺旋輸送機設置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用於將所述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所述壓力罐中,所述壓力罐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低位料位檢測裝置、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所述密閉皮帶輸送機將所述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鬥式提升機,鬥式提升機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所述控制系統用以接收所述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的信號,以及控制所述螺旋輸送機、 鬥式提升機、密閉皮帶輸送機、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的開啟與關閉。更好地,所述密閉皮帶輸送機也可為螺旋輸送機。更好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設置有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方法,用於回收乾燥砂漿原料的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採用除塵裝置將迴轉乾燥窖尾罩中的煤灰粉料氣流引入並進行除塵,得到煤灰粉
料;
b.採用輸送裝置將上述除塵裝置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並由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輸送裝置的開啟與關閉。更好地,所述a步驟包括先採用旋風除塵器將迴轉乾燥窖尾罩中的煤灰粉料氣流引入並進行第一級除塵,再將煤灰粉料氣流輸送到箱式除塵器進行第二級除塵,得到煤灰粉料。更好地,所述b步驟包括
bl採用螺旋輸送機將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中,當料位超過壓力罐中的高位料位檢測裝置時,控制系統控制關閉螺旋輸送機和壓力罐的入口氣動蝶閥,並開啟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和壓力風機,壓力風機通過氣力輸送管道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
b2當料位低於壓力罐中的低位料位檢測裝置時,控制系統控制重新開啟螺旋輸送機和壓力罐的入口氣動蝶閥,並關閉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和壓力風機,螺旋輸送機繼續將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中;
b3重複步驟bl、b2,完成對迴轉乾燥窖產生的煤灰粉料進行自動回收。更好地,所述煤灰粉料回收方法還包括控制系統根據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檢測到的料位信號,實現對煤灰粉料儲存裝置中的煤灰粉料進行自動配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骨料乾燥工序中設計了煤灰粉料的回收系統,能實現自動排放、儲存、輸送的回收工藝,實現廢物的再利用,為幹混砂漿骨料乾燥生產線提供了新的選擇,其優點是
1、煤灰廢料回收工藝實現自動化;
2、煤灰廢料回收過程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3、節省了原來用於煤灰廢料堆場的維護費用;
4、實現了煤灰廢料的資源再利用,支持了國家節能減排政策。
圖1,實施例1回收系統的工藝設備平面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實施例1工藝設備垂直面結構示意圖。圖3,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中回收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圖4,實施例2回收系統的工藝設備垂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工藝設備平面俯視結構示意圖參看附圖1,其工藝設備垂直面結構示意圖參看附圖2,包括旋風除塵器1、箱式除塵器2、螺旋輸送機3、壓力罐4、壓力風機5、氣力輸送管道6、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和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 旋風除塵器1連接迴轉乾燥窖8的尾罩和箱式除塵器2的入口,用於將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通過迴轉乾燥窖8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箱式除塵器2,箱式除塵器2的底部連接螺旋輸送機3,螺旋輸送機3用於將箱式除塵器2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4中,壓力罐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入口氣動蝶閥43和出口氣動蝶閥44, 壓力風機5通過氣力輸送管道6將壓力罐4的出口氣動蝶閥44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控制系統用以接收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的信號, 以及控制螺旋螺旋輸送機3、壓力風機5、入口氣動蝶閥43和出口氣動蝶閥44的開啟與關閉。本實施例中,為更好地進行自動化控制,在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上設置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71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72,使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內的煤灰粉料能自動地進入到配料的生產工序。本實施例煤灰粉料回收系統的回收方法是,燃煤在燃煤熱風爐內充分燃燒後,煤灰隨著熱氣流穿過迴轉乾燥窯8內的爐膛及尾罩進入旋風除塵器1進行第一級除塵,氣流在旋風除塵器1內作旋轉運動,煤灰粉料中的大顆粒落入旋風除塵器1的錐鬥底部,較小粒徑的煤灰顆粒隨著熱氣流通過旋風除塵器1頂部進入箱式除塵器2進行第二級除塵,含煤灰顆粒的氣流進入箱體的過程中由於濾袋和氣體脈衝的作用下將煤灰顆粒落入下部集料室,而過濾後的氣體穿過濾袋從上箱體出風口排出。當煤灰粉料位低於壓力罐4中的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時,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向控制系統發出信號使壓力罐4的入口氣動碟閥43打開,啟動箱式除塵器2底部螺旋輸送機3,除塵器集料室的煤灰粉料隨螺旋輸送機3 的運送到壓力罐4中。當煤灰粉料位達到壓力罐4中的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時,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向控制系統發出信號使箱式除塵器2底部的螺旋輸送機3停止運行並關閉壓力罐4的入口氣動碟閥43,控制系統指令壓力風機5啟動,當氣壓達到規定壓力時,壓力罐4的出口氣動碟閥44打開,煤灰粉料隨高壓氣流通過氣力輸送管道6被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內進行儲存。當煤灰壓力罐(i)的粉料位低於料位檢測裝置42時,壓力罐4的出口氣動碟閥44關閉,控制系統指令壓力風機5停止運行並使壓力罐4的入口氣動碟閥43打開,箱式除塵器2底部的螺旋輸送機3啟動,進行煤灰粉料的排料與氣力輸送的循環工作。 其回收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參考附圖3。
實施例2
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工藝設備垂直面結構示意圖參看附圖 4,包括旋風除塵器1、箱式除塵器2、螺旋輸送機3、壓力罐4、密閉皮帶輸送機9、鬥式提升機 10、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和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旋風除塵器1連接迴轉乾燥窖8的尾罩和箱式除塵器2的入口,用於將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通過迴轉乾燥窖8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箱式除塵器2,箱式除塵器2的底部連接螺旋輸送機3,螺旋輸送機3用於將箱式除塵器2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4中,壓力罐4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入口氣動蝶閥43和出口氣動蝶閥44,密閉皮帶輸送機9將壓力罐4的出口氣動蝶閥44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鬥式控制系統用以接收高位料位檢測裝置41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42的信號,以及控制所述螺旋輸送機3、鬥式提升機10、密閉皮帶輸送機9、入口氣動蝶閥43和出口氣動蝶閥44的開啟與關閉。本實施例中,為更好地進行自動化控制,在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上設置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71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72,使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內的煤灰粉料能自動地進入到配料的生產工序。本實施例煤灰粉料回收系統的回收方法與實施1所不同的是煤灰粉料由壓力罐4 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7所採用的設備不同,其他工藝流程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本發明中,燃煤熱風爐的作用是用於乾燥砂漿原料,上述實施例雖然都採用的是燃煤熱風爐,但以燃煤為原料的各種燃煤爐型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並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儘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用於回收乾燥砂漿原料的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包括除塵裝置,連接所述迴轉乾燥窖的尾罩,用以引入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氣流並進行煤灰粉料的收集;輸送裝置,設置在所述除塵裝置的底部,用以將除塵裝置收集的煤灰粉料輸送至一煤灰粉料儲存裝置;控制系統,用以控制所述輸送裝置的開啟與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除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和箱式除塵器,所述旋風除塵器連接所述迴轉乾燥窖的尾罩和箱式除塵器的入口,用於將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箱式除塵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連接所述輸送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螺旋輸送機、壓力罐、壓力風機和氣力輸送管道,所述螺旋輸送機設置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用於將所述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所述壓力罐中,所述壓力罐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低位料位檢測裝置、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所述壓力風機通過氣力輸送管道將所述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所述控制系統用以接收所述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的信號,以及控制所述螺旋輸送機、壓力風機、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的開啟與關閉。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螺旋輸送機、壓力罐、密閉皮帶輸送機和鬥式提升機,所述螺旋輸送機設置在所述箱式除塵器的底部用於將所述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所述壓力罐中,所述壓力罐設置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低位料位檢測裝置、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所述密閉皮帶輸送機將所述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處的煤灰粉料輸送到鬥式提升機,鬥式提升機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所述控制系統用以接收所述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低位料位檢測裝置的信號,以及控制所述螺旋輸送機、鬥式提升機、密閉皮帶輸送機、入口氣動蝶閥和出口氣動蝶閥的開啟與關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密閉皮帶輸送機也可為螺旋輸送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其特徵在於煤灰粉料儲存裝置設置有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
7.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方法,用於回收乾燥砂漿原料的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採用除塵裝置將迴轉乾燥窖尾罩中的煤灰粉料氣流引入並進行除塵,得到煤灰粉料;b.採用輸送裝置將上述除塵裝置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並由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輸送裝置的開啟與關閉。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a 步驟包括先採用旋風除塵器將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粉煤灰通過迴轉乾燥窖尾罩中的煤灰粉料氣流引入並進行第一級除塵,再將煤灰粉料氣流輸送到箱式除塵器進行第二級除塵,得到煤灰粉料。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b 步驟包括bl採用螺旋輸送機將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中,當料位超過壓力罐中的高位料位檢測裝置時,控制系統控制關閉螺旋輸送機和壓力罐的入口氣動蝶閥,並開啟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和壓力風機,壓力風機通過氣力輸送管道將煤灰粉料輸送到煤灰粉料儲存裝置;b2當料位低於壓力罐中的低位料位檢測裝置時,控制系統控制重新開啟螺旋輸送機和壓力罐的入口氣動蝶閥,並關閉壓力罐的出口氣動蝶閥和壓力風機,螺旋輸送機繼續將箱式除塵器產生的煤灰粉料輸送到壓力罐中;b3重複步驟bl、b2,完成對迴轉乾燥窖產生的煤灰粉料進行自動回收。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煤灰粉料回收方法還包括控制系統根據儲倉高位料位檢測裝置和儲倉低位料位檢測裝置檢測到的料位信號,實現對煤灰粉料儲存裝置中的煤灰粉料進行自動配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幹混砂漿生產的煤灰粉料回收系統及回收方法,在幹混砂漿骨料生產乾燥過程中利用燃煤熱風爐所產生的煤灰粉料,實現自動排放、儲存、輸送的回收工藝,可以實現廢物的再利用,為幹混砂漿骨料乾燥生產線提供了新的選擇。
文檔編號F26B25/00GK102252514SQ20111019704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明者吳紅衛, 曾哲鋒, 輝寶琨 申請人:深圳市圳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