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7:47:32 1
專利名稱: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尤指一種具有阻抗均化設計的數 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
背景技術:
在現今各類型消費性電子產品中,平板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 (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與影音播放器等可攜式電子產品已廣泛地使用觸控 面板作為人機數據的溝通接口,藉此節省電子產品的體積。觸控面板的觸控功能主要是通 過一觸控感測數組來實現,其中觸控感測數組具有多個水平方向的感測墊以及垂直方向的 感測墊,當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輸入裝置於觸控面板的表面進行輸入時,相對應的感測墊 的位置會產生電容值的變化,藉以產生輸入位置的水平坐標或垂直坐標。依據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的整合方式不同,觸控顯示面板可大致區分為外掛式觸 控顯示面板以及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在外掛式觸控顯示面板的架構中,觸控面板與顯示 面板分開獨立製作,且觸控面板貼附在顯示面板的表面;在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架構中, 觸控面板與顯示面板整合製作,例如觸控感測數組與觸控信號讀取線製作於顯示面板的內 部。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由於具有厚度薄與透光率高的優點,已逐漸成為觸控顯示面板的 主流廣品。然而,由於用以傳遞觸控輸入信號的觸控信號讀取線必須與顯示面板本身的線 路,例如數據線共同布設,因此在彼此阻抗不匹配的狀況下,觸控信號讀取線與相鄰數據線 之間會相互影響,而對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的一在於提供一種阻抗匹配的觸控顯示器及其觸控顯示基板。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基板,其包括一畫素數組、一周邊電路 區、至少一驅動晶片、多條數據線與多條觸控信號讀取線。周邊電路區位於畫素數組的周 邊。驅動晶片設置於周邊電路區。數據線設置於周邊電路區,其中各數據線包括一第一部 分與一第二部分,各數據線的第一部分與驅動晶片電性連接,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畫素 數組電性連接,且任兩相鄰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具有一相等的間距。觸控信號讀取線設置 於周邊電路區,其中各觸控信號讀取線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各觸控信號讀取線 的第一部分與相對應的驅動晶片電性連接,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與畫素數組電性 連接。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點與一繞折部分,繞折部分至少設 置於起始點的一垂直延伸線的一側並沿一水平方向與一垂直方向繞折,且繞折部分不對稱 於起始點的垂直延伸線。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器,其包含上述觸控顯示基板。本發明的觸控顯示器利用設置具有不對稱設計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作法,可使得 觸控信號讀取線與數據線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故可有效提升顯示畫面與觸控感測靈敏度的均一性。
圖1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顯示器的觸控顯示基板的示意圖。圖2則繪示了圖1的觸控顯示基板的數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局部放大示意 圖。圖3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顯示基板的數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繪示了本較佳實施例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的 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 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觸控顯示基板12顯示區
14周邊電路區16畫素數組
18驅動晶片20數據線
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
203第三部分201S起始點
201L直線部分201B繞折部分
202S起始點202B繞折部分
202L直線部分22觸控信號讀取線
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
223第三部分221S起始點
221L直線部分221B繞折部分
222S起始點222L直線部分
222B繞折部分222B1第一撓折線
222B2第二撓折線LI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24柵極線
R 紅色次畫素G綠色次畫素
B 藍色次畫素HI水平線
H2 水平線H3水平線
H4 水平線VI垂直延伸線
V2 垂道延伸線G1間距
G2 間距G3間距
W 寬度PI連接點
P2連接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
5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的功效。請參考圖1與圖2。圖1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顯示器的觸控顯示基 板的示意圖,而圖2則繪示了圖1的觸控顯示基板的數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局部放大 示意圖。如圖1與圖2所示,本發明的觸控顯示器為將觸控面板整合於顯示面板的顯示器, 其中觸控面板可為例如電容式觸控面板,但不以此為限,而本發明的觸控顯示器可為各式 觸控顯示器,例如液晶觸控顯示器、有機發光觸控顯示器或電泳式觸控顯示器,但不以此為 限。此外,觸控顯示器可另包括另一基板(圖未示),以及一顯示介質層(圖未示)設置於 觸控顯示基板10與另一基板之間,其中顯示介質層依照觸控顯示器的種類不同而可為例 如液晶層、有機發光層或電泳層等。觸控顯示基板10為設置有開關組件的數組基板,其包 括顯示區12、周邊電路區14、畫素數組16、至少一驅動晶片18、多條數據線20、多條觸控信 號讀取線22以及多條柵極線24。畫素數組16設置於顯示區12,而周邊電路區14位於畫 素數組16的周邊,例如周邊電路區14可位於顯示區12的一側、兩側、三側或環繞顯示區 12。驅動晶片18設置於周邊電路區14,多條數據線20設置於顯示區12內並延伸至周邊電 路區14而與驅動晶片18電性連接,多條觸控信號讀取線22設置於顯示區12並延伸至周 邊電路區14而與驅動晶片18電性連接,多條柵極線24設置於顯示區12並延伸至周邊電 路區14而與驅動晶片18電性連接。畫素數組16包括多個呈數組排列的次畫素,例如紅色 次畫素R、綠色次畫素G與藍色次畫素B,且各次畫素具有一寬度W。數據線20用以將驅動 晶片18產生的數據信號傳遞至畫素數組16,而觸控信號讀取線22則用以將觸控感測組件 (圖未示)接收到的觸控輸入信號傳遞至驅動晶片18,以判斷出被觸控的正確位置。在本 實施例中,用以產生的數據信號的電路以及處理觸控輸入信號的電路整合於驅動晶片18, 因此觸控信號讀取線22布設於部分相鄰的數據線20之間,並電性連接至對應的驅動晶片 18 ;另外,柵極線24則連接至對應的驅動晶片18。在本實施例中,各數據線20包括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與第三部分203,其 中各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與驅動晶片18電性連接,各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與畫 素數組16電性連接,各數據線20的第三部分203設置於第一部分201與第二部分202之 間並與第一部分201與第二部分202連接,且任兩相鄰的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與畫素 數組16的連接點之間具有相等的間距G1。此外,隨著布設位置的不同,部分數據線20的第 三部分203與相對應的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與第二部分202以斜向方式連接。上述 的斜向方式連接意指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分別與第一部分201以及第二部分202的方向具 有非直角的夾角,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部分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與第二部分202的方 向為垂直方向,而相對應的數據線20的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則為不平行亦不垂直於第一部 分201與第二部分202的斜向。另外,隨著布設位置的不同,部分數據線20的第三部分203 與相對應的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與第二部分202亦可能連接成一直線,也就是說,部 分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和第三部分203實際上為一直線。再者,部分數 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具有起始點202S、直線部分202L與繞折(winding)部分202B,其 中直線部分202L設置於起始點202S與繞折部分202B之間並分別與起始點202S與繞折部 分202B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包括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與第三部 分223,其中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與該相對應的驅動晶片18電性連接,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與畫素數組16電性連接,且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 三部分223設置於第一部分221與第二部分222之間並與第一部分221與第二部分222連 接。此外,隨著布設位置的不同,部分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三部分223與相對應的觸控 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與第二部分222以斜向方式連接。上述的斜向方式連接的 定義同上段所述。亦即,在本實施例中,部分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與第二部 分222的方向為垂直方向,而第三部分223的方向則為不平行亦不垂直於第一部分221與 第二部分222的斜向。另外,隨著布設位置的不同,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三部分223與 相對應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與第二部分222亦可能連接成一直線。再者, 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具有起始點222S、直線部分222L與繞折部分 222B,其中直線部分222L設置於起始點222S與繞折部分222B之間並分別與起始點222S 與繞折部分222B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數據線20可由單一層導電層所構成,該導電層可以是與畫素數組 16中的組件相同的第一金屬層或第二金屬層,或是由多層導電層所疊合所構成,例如第一 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所共同疊合所構成或是至少一金屬層與透明導電層共同疊合所構成, 但不以此為限。同樣地,觸控信號讀取線22可由單一層導電層所構成,例如與柵極線24同 一層的第一金屬層或與數據線20同一層的第二金屬層,或是由多層導電層所疊合所構成, 例如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所共同疊合所構成或是至少一金屬層與透明導電層共同疊 合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可由同一層導電層或相同 的多層導電層所構成,並利用同一光罩定義圖案,但不以此為限。由於畫素數組16與驅動晶片18的尺寸與相對位置不同,各數據線20與各觸控信 號讀取線22的長度會有所不同,而會導致各數據線20與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具有不同的 阻抗。因此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繞折部分202B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 222的撓折部分222B具有調整阻抗的作用。精確地說,利用改變各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 222的撓折部分202B與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撓折部分222B的長度、撓 折次數或是導電層的組成及/或結構,可使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大體上具有相 同或相近的阻抗。值得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數據線20的撓折部分202B與觸控信號讀取線 22的撓折部分222B以往復曲折(zigzag)方式加以實現,但不以此為限,而可以其它任何型 式的可達成調整阻抗的撓折方式加以實現。在本發明的架構中,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與畫素數組16的連接點之間具有 相等的間距,且其分別對應於畫素數組16內的次畫素R、G、B,換言的,各數據線20的第二 部分202與畫素數組16的連接點P1之間的間距G1大體上等於次畫素R、G、B的寬度W,但 用以布設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22的撓折部分202B及與其相鄰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 第二部分222的撓折部分222B的區域均分給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例如,當觸 控信號讀取線22設置於兩條相鄰的數據線20之間時,則觸控信號讀取線22與畫素數組 16的連接點P2以及位於其一側的數據線20與畫素數組16的連接點P1具有一間距G2,而 觸控信號讀取線22與畫素數組16的連接點P2以及位於其另一側的數據線20與畫素數組 16的連接點P1具有一間距G3,且間距G2加上間距G3等於間距G1。通過觸控信號讀取線 22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與起始點222S的垂直延伸線VI的不對稱的設計並調 整繞折部分222B的長度與撓折次數,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可布設於相鄰的數據線20的繞折部分202B的空間內,換言之,在周邊電路區14內,數據線 20的第二部分202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大體上為均勻分布,而可使得所有 的觸控信號讀取線22與數據線20具有大體上相等的阻抗,進而提升顯示畫面與觸控感測 靈敏度的均一性。更精確地說,在各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與畫素數組16的連接點P1 之間均具有相同的間距G1的狀況下,利用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 222B的不對稱設計及/或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撓折部分202B的不對稱設計,可於 有限空間內適當地分配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撓折部分202B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 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藉此使得所有的觸控信號讀取線22與數據線20具有大 體上相等的阻抗。請參考圖3。圖3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觸控顯示基板的數據線與觸控 信號讀取線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為了便於比較各實施例的相異處並簡化說明,在下文的各 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註相同的組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的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 再對重複部分進行贅述。如圖3所示,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在空間 容許的狀況下,為了進一步使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阻抗更加匹配,數據線20 的第一部分201及/或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亦可具有撓折設計。舉例而言, 在本實施例中,部分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可具有起始點201S、直線部分201L與繞折 部分201B,其中直線部分201L設置於起始點201S與繞折部分201B之間並分別與起始點 202S與繞折部分202B連接。此外,部分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亦可具有起始 點221S、直線部分221L與繞折部分221B,其中直線部分221L設置於起始點221S與繞折部 分221B之間並分別與起始點221S與繞折部分221B連接。同樣地,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 201的繞折部分201B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的撓折部分221B具有調整阻抗 的作用。精確地說,利用改變各數據線20的第一部分201的撓折部分201B與各觸控信號 讀取線22的第一部分221的撓折部分221B的長度、撓折次數或是導電層的組成及/或結 構,使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大體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阻抗。值得說明的是本實 施例的數據線20的撓折部分201B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撓折部分221B以往復曲折方式 加以實現,但不以此為限,而可以其它任何型式的可達成調整阻抗的撓折方式加以實現。請再參考圖4。圖4繪示了本較佳實施例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觸控信號讀取線 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4所示,數據線20的繞折部分202B設置於起始點202S 的垂直延伸線V2 (亦即與直線部分202L平行的方向)的一側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覆 繞折。在本實施例中,數據線20的繞折部分202B可對稱於起始點202S的垂直延伸線V2, 亦或不對稱於起始點202S的垂直延伸線V2。此外,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 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至少設置於起始點222S的垂直延伸線VI (亦即與直線部分222L 平行的方向)的一側並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覆繞折,且繞折部分222B不對稱於起始點 222S的垂直延伸線。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設置於相鄰的兩條數據線20 之間,且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反覆 繞折。在本實施例中所繪示的信號讀取線22反覆繞折三次,因此繞折部分222B包括第一 撓折線222B1與第二撓折線222B2,分別設置於起始點222S的垂直延伸線VI的相對兩側, 其中第一撓折線222B1具有一沿水平方向的第一長度L1,第二撓折線222B2具有一沿水平 方向的第二長度L2,且第一長度L1不等於第二長度L2,因此繞折部分222B是不對稱於起始點222S的垂直延伸線VI。本發明並不限定數據線20或信號讀取線22的繞折次數,本領 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以根據數據線20或信號讀取線22所設置的位置或是根據所欲調整 的數據線20或信號讀取線22的阻抗,對應設計某一數據線20或某一信號讀取線22繞折 次數,以及調整第一撓折線222B1的第一長度L1與第二撓折線222B2的第二長度L2。此外,為了調整各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阻抗,至少一數據線20的第 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與其它數據線20的第二部份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不同水平 線上,例如在圖4中,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I上,而另一 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2上;或是至少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 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與其它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 位於不同水平線上,例如在圖4中,位於圖4的右側的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 的起始點222S位於水平線H3上,而位於圖4的左側的另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 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水平線H4上;或是至少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 與至少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不同水平線上,例如在圖4 中,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I上,而相鄰的觸控信號讀取 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水平線H3上。請再參考圖5。圖5繪示了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觸控 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為簡化說明並便於比較各實施例的不同, 本實施例的各組件使用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標號標註,並不再對相同部分進行贅述。如圖 5所示,本實施例的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繞折部分222B僅設置於起始點 222S的垂直延伸線VI的一側(左側),而並未向垂直延伸線VI的另一側(右側)延伸,因 此相對於圖4的實施例,繞折部分222B僅具有第一撓折線或第二繞折線。同樣地,為了調 整各數據線20與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阻抗,至少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 202S與其它數據線20的第二部份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不同水平線上,例如在圖5中,一 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I上,而另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 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2上;或是至少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 始點222S與其它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不同水平線上,例 如在圖5中,位於圖5的右側的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 水平線H3上,而位於圖5的左側的另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 位於水平線H4上;或是至少一數據線20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與至少一觸控信號 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的起始點222S位於不同水平線上,例如在圖5中,一數據線20 的第二部分202的起始點202S位於水平線HI上,而一觸控信號讀取線22的第二部分222 的起始點222S位於水平線H3上。圖4與圖5是以數據線的第二部分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 第二部分為例說明本發明的數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繞折配置與不對稱設計,但不以此 為限。例如,數據線的第一部分及/或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一部分亦可採取上述任一種配 置及不對稱設計。請再參考表1與表2。表1是表列採用本發明的觸控信號讀取線對於觸控信號讀 取線的阻抗值的影響,而表2是表列採用本發明的觸控信號讀取線對於數據線的阻抗值的 影響。如表1所示,實際測量的結果顯示,在現有設計的架構下,在所有的觸控信號讀取線 內,具有最大阻抗(RMax)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阻抗值為575歐姆,而具有最小阻抗(RMin)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阻抗值為127歐姆,兩者的阻抗值的差距達到448歐姆;在本發明設計的 架構下,在所有的觸控信號讀取線內,具有最大阻抗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阻抗值為575歐 姆,而具有最小阻抗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阻抗值為536歐姆,兩者的阻抗值的差距僅為39 歐姆。如表2所示,實際測量的結果顯示,在現有設計的架構下,數據線的阻抗值大致介於 624歐姆與649歐姆之間,但部分相鄰的數據線的阻抗值差距的絕對值達到16歐姆;在本 發明的架構下,數據線的阻抗值大致介於554歐姆與576歐姆之間,且相鄰的數據線的阻抗 值差距的絕對值均低於5歐姆。並且,比較表1與表2,觸控信號讀取線與數據線之間的阻 抗值差距亦有明顯的改善。上述實際量測結果顯示了本發明的具有不對稱設計的觸控信號 讀取線確實可有效調整數據線與觸控信號讀取線的阻抗,而使得各觸控信號讀取線之間、 各數據線之間,以及觸控信號讀取線與數據線之間的阻抗匹配。表 1 表2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顯示器利用設置具有不對稱設計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作 法,可使得觸控信號讀取線與數據線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故可有效提升顯示畫面與觸控 感測靈敏度的均一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 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
一種觸控顯示基板,包括一畫素數組;一周邊電路區,位於該畫素數組的周邊;至少一驅動晶片,設置於該周邊電路區;多條數據線,設置於該周邊電路區,其中各該數據線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各該數據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驅動晶片電性連接,各該數據線的該第二部分與該畫素數組電性連接而具有一連接點,且任兩相鄰的所述數據線的所述第二部分與該畫素數組的所述連接點具有一相等的間距;以及多條觸控信號讀取線,設置於該周邊電路區,其中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相對應的驅動晶片電性連接,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二部分與該畫素數組電性連接;其中至少一條該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點與一繞折部分,該繞折部分至少設置於該起始點的一垂直延伸線的一側並沿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繞折,且該繞折部分不對稱於該起始點的該垂直延伸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的 該第二部分的該繞折部分包括一第一撓折線與一第二撓折線,分別設置於該起始點的該垂 直延伸線的相對兩側,該第一撓折線具有一沿該水平方向的第一長度,該第二撓折線具有 一沿該水平方向的第二長度,且該第一長度不等於該第二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的 該第二部分的該繞折部分僅設置於該起始點的該垂直延伸線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二 部分均具有一起始點,且至少一所述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二部分的該起始點與其它所述 觸控信號讀取線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起始點位於不同水平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條該觸控信號讀取線 的該第二部分另具有一直線部分,設置於該起始點與該繞折部分之間並分別與該起始點與 該繞折部分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的 該第一部分具有一繞折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另包括一 第三部分,設置於相對應的該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並與該第一 部分與該第二部分連接,且至少部分所述觸控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三部分與相對應的該觸控 信號讀取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以斜向方式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各該數據線另包括一第三部分, 設置於相對應的該數據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並分別與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 部分連接,且至少部分所述數據線的該第三部分與相對應的該數據線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 二部分以斜向方式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至少部分所述數據線的該第二 部分具有一繞折部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至少部分所述數據線的該第一部分具有一繞折部分。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設 置於所述數據線之間。
12.一種觸控顯示器,包含一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顯示基板。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觸控顯示器包含一液晶觸控 顯示器、一有機發光觸控顯示器或一電泳式觸控顯示器。
全文摘要
一種觸控顯示器的觸控顯示基板,其包括一畫素數組、一周邊電路區、至少一驅動晶片、多條數據線與多條觸控信號讀取線。觸控信號讀取線設置於周邊電路區,其中各觸控信號讀取線包括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一部分與相對應的驅動晶片電性連接,各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與畫素數組電性連接。至少一條觸控信號讀取線的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點與一繞折部分,繞折部分至少設置於起始點的一垂直延伸線的一側並沿一水平方向與一垂直方向繞折,且繞折部分不對稱於起始點的垂直延伸線。
文檔編號H01L27/32GK101893962SQ20101023171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8日
發明者傅建豪, 李敏勤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