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人物的關係圖(魯濱遜原型人物)
2023-11-02 21:14:39
引言相信很多讀者的學生生涯中,都一定不止一次讀過《魯濱遜漂流記》這本世界名著,人們常常會對書中主人公魯濱遜的遭遇深感遺憾,同時又佩服他的堅強勇敢性格,以及開拓精神。
而說起來,《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有歷史原型的,其名叫亞歷山大·塞爾科克(Alexander Selkirk,下文簡稱亞歷山大),英國小說之父笛福便是在聽說了他的故事之後才寫下了這篇名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亞歷山大的故事吧。
亞歷山大·塞爾科克(1676年到1721年)出生於蘇格蘭一普通家庭,很早就上船當水手了,後來因為經驗豐富,做到了領航員的職務。在1703年時,由於探險之心,以及厚利的吸引,亞歷山大加入了著名航海家威廉·丹彼爾率領的私掠艦隊當中,跟隨船隊前往太平洋沿岸地區發財,計劃搶劫當地的西班牙人城鎮,以及裝滿金銀珠寶的西班牙珍寶艦隊。
結果當亞歷山大跟隨私掠艦隊在太平洋上趕路之時,他們卻在不知不覺中遭遇了可怕的襲擊,一種名為船蛆的動物在他們的船底滋生不斷。
船蛆又叫「鑿船貝」,是一種嗜吃木料的甲殼類動物,能在木料中「穿鑿」很深,對大航海時代的木製海船影響非常大,經過會造成船隻的漏水和沉沒。亞歷山大所在的私掠艦隊便因為搶時間、沒機會等因素,在太平洋上一連幾十天沒有得到補給和休整,也一直沒有對船蛆進行有效處理,而這最終就導致私掠艦隊的三艘私掠船皆出現了嚴重的漏水情況,其中的兩艘私掠船甚至已經到了快要分解的地步了,而倒黴的亞歷山大正在其中一艘海船上。
遭到船蛆蛀後的木料
不同於船上那些一心發財卻沒有經驗的年輕水手,經驗豐富的亞歷山大很快就發現了船隻的情況不良,很是擔心船隻在海上沉沒,經常和自己的同伴講此事,勸告眾人早做打算。但亞歷山大卻沒想到,自己的勸告激起了船長的厭煩,說他謠言惑眾,意圖不軌,雙方大吵了一架,鬧得很不愉快。但亞歷山大還是堅持己見,後來更是在一次衝突中直言自己寧願在海上隨便找個荒島生活,也不願意再繼續待在一艘註定分解沉沒的船上。結果他船長也是個妙人,直言說只要接下來的航行中有發現任何一座荒島,自己就把他丟下去。
然後接下來事情就變得有意思起來了,他們還真在太平洋上找到了一座荒島,然後在1704年9月的一天,倒黴蛋亞歷山大也真就被船長趕下了船,任他如何祈求船長原諒都無用,船長下定心思要讓膽敢違逆自己的亞歷山大在此受流放之刑。
並且只允許亞歷山大從船上拿幾件私人衣服、一把斧頭、一本《聖經》、一把火槍、一把刀和少量火藥等一些散碎東西,其他一切物資都不給予,然後船長就在亞歷山大的苦苦哀嚎當中,快速補充完淡水,就毫不猶豫的起航走了。
小貼士:流放亞歷山大的這位船長,及其所駕駛的海船,在此後不久真的就因為漏水沉沒了,船長和船員們費盡千辛萬苦才得以上岸,然後就被岸上的西班牙人抓住丟進監獄裡數蟑螂去了。
此後,亞歷山大一人就在荒島上過上了單身生活,不過剛開始時,他還不敢深入荒島內陸,因為他覺得船長可能只是和自己開玩笑的,懲罰自己幾天以後,肯定還會來接自己或是恰好能碰到航行至此的其他船隻也說不定,因此他不敢深入內陸,害怕錯失良機,於是便每天在海岸線上活動,一邊飽受孤獨和自責之苦,一邊大抓特抓海邊的大龍蝦。
亞歷山大發現,由於此地人跡罕至,海岸線上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龍蝦是又大又鮮美,他每天啥都不需要幹,只需動動手,就能抓到大量美味的龍蝦填飽肚子,雖然缺少調料,但生龍蝦肉本身就足夠鮮美了。
就這樣在海邊一連等了好久之後,亞歷山大才徹底放棄僥倖,想到自己接下來應該就要在此地一直生活下去了,便起了探查之意,想要搞清楚荒島有多大,有什麼物產,有沒有原住民。而經過他之後一段時日的探索,亞歷山大徹底死了僥倖之心,因為他發現自己所在的島嶼並不大,周邊也沒有其他什麼陸地,島上也沒有其他人,確確實實就他一個人類,不禁大失所望。
不過此次探查也有好消息,比如他在島上找到了很多食物,足夠他一個人長時間消耗,原來此島早在亞歷山大等人造訪之前,就陸續有一些西班牙航海家曾經過此地了,他們為此地帶來了胡椒、捲心菜,以及山羊、老鼠和貓。原本此地是沒有這些物產的,卻因為西班牙人的有意或無意之舉而出現了這種局面(西班牙人可能並沒有故意在島上傳播這些植物和動物,那些動物很可能是同西班牙人的探險船一起來此,然後又趁機自行逃離西班牙人來到島上生存繁衍下來)。
反正不管怎麼樣,亞歷山大這下是吃喝不愁了,島上的山羊早已野化,並分成了好多個群落繁衍生息,島上又沒有它們的天敵,致使它們的數量很多,亞歷山大得以不斷的捕捉和食用它們,另外還抓了一些山羊進行馴化,這為亞歷山大提供了大量的羊肉和羊奶。
為了能在島上更好的生活,亞歷山大還在島上為自己建立了幾座房子,他苦中作樂的將其稱之為「別墅」。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靠著努力,亞歷山大的小日子過得還真不錯,他不但有充足的食物,吃得還非常好,只要他想,他就可以天天烤羊肉串吃,還有幾種蔬菜供他燉湯或是生食,等吃膩了羊肉,他就會去海邊轉轉,雖然海龜不好遇到,但是他卻可以輕輕鬆鬆的就捉到大龍蝦來改善夥食,將其和其他食材放一起做一鍋海鮮大雜燴或是亂燉也是非常美味。
島上生活唯一讓亞歷山大感到不好的地方除了孤獨以外,就是島上有太多的老鼠了,總是偷吃他的儲存食物,甚至還趁他睡覺的時候啃他腳趾,讓他不厭其煩,不過後來亞歷山大在發現島上還有很多野貓時,就著手餵養了幾隻,並很快就擁有了自己的貓群,後來由於貓咪太多了,也開始作亂時,亞歷山大還不得不遺棄或是淹死很多來控制其數量。
要不怎麼說貓貓是天使呢,它們的到來不光為亞歷山大解決了老鼠泛濫的難題,還能幫助他排解思鄉之情,每次想家之時,就抓一隻貓過來擼擼貓,貓咪的可愛很快就能幫助他忘記愁苦。
而終究亞歷山大也沒有老死荒島,在他登島四年零四個月後,1709年2月1日,亞歷山大望眼欲穿的逃離機會終於來到,又一支打著搶劫西班牙人財富主意的英國私掠船隊來此補給淡水,然後就發現了穿著山羊皮,不停揮舞手臂,大喊特喊,外貌形似野人的亞歷山大,有水手記述道:
「亞歷山大看起來比山羊皮原本的主人(山羊)還野蠻,因為太久沒用語言,他忘掉了許多母語,我們幾乎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我們給了他一點酒,但他不願意碰,上船之後只肯喝水,他花了點時間才適應我們的飲食,但這個人開始接受我們習慣的飲食和生活後,雖然還是清醒的,卻喪失了大部分的精力與靈活度。」
亞歷山大在發現是自己祖國人後,恨不得立即上船回國,但他發現自己的前司令——威廉·丹彼爾也在船上後,真真被嚇了一跳,又說什麼也不願意上船了,說是寧願繼續孤獨的生活在島上,也不願重回丹彼爾的手下!他實在是心有餘悸,好在這次的私掠遠徵指揮官另有其人,丹彼爾也不過是個領航員罷了,但亞歷山大還是有點不願意。最後還是艦隊指揮官發了話,說亞歷山大如果在艦隊中生活的不愉快,或是感覺海上生活太危險,那麼只需要對他提出,自己就會派人把他送回島上,有了艦隊指揮官的這一保證之後,亞歷山大這才上了船。
為了報答恩情,亞歷山大主動採摘島上蔬菜、捕捉龍蝦和山羊款待來訪者們,並接過了照料艦隊病號的重擔,而在其悉心照料之下,船上的50名病患,最終只有2人病死,然後還剩下的活人們便一起離開了荒島,開啟了搶劫和返航之旅。
最終,1711年10月14日,亞歷山大乘坐私掠船抵達英國泰晤士河口,終於再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他的傳奇經歷開始廣為流傳,亞歷山大還於1713年發表了一篇講述自己真實經歷的短文,而六年後,丹尼爾·笛福便以此為藍本,創作出了不朽的名篇《魯濱遜漂流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