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田報廢井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的方法與流程
2023-11-03 00:53:14 3

本發明涉及油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油田報廢井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油田領域,由於石油開採量與日俱增,眾多油井出油量逐年下降,每年報廢的油井數量逐年增大,以勝利油田為例,累計油田報廢井一萬多眼。為了防止地質環境破壞及地下水汙染,油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封井,廢棄在荒野。另一方面,油田為了尋找新的油氣資源,每年報廢的勘探井亦數量眾多,目前,大都棄之不用,作為廢井處理。
近年來,節能減排和資源再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如何利用已有的廢棄資源達到再利用,甚至達到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國家的倡導。如果能夠對油田報廢井進行改造利用,為油田報廢井附近城市的各類建築進行地熱供暖或者進行滷水開採利用,則將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利用油田報廢井改造成地熱井或者滷水井,改造成本低,滿足供熱或者提滷需求,是一種經濟適用的新方法技術。廢井的再生利用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鑽井設備費用,其社會效益還表現在實現老油田產業替代過渡,符合國家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勤儉建國、減少重複投資的經濟建設方針。現有改造技術單一不規範,主要集中為改造地熱井,而且技術說明的粗糙不細緻,多為實用新型專利,比較簡單,本發明可進行綜合改造,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可選擇目的層進行地熱開採或者滷水開採,技術細節明確、詳盡,易於操作且費用較低,達到循環經濟、節約成本、綜合利用和多種用途。
目前相關領域研究狀況是:
1、專利申請號:201320645199.4油田報廢井改造成地源熱泵熱源井的供熱裝置是將油田報廢井改造成熱源井,利用管路及熱泵機組連接成的供暖系統。其油田報廢井改造方法是採用在油田報廢井內下置木塞、水泥塞及取水隔離裝置、襯塑套管和導正裝置等組成採熱系統。採集熱能方法是通過三個循環裝置,利用熱泵技術進行熱能的提取來實現供熱目的.
2、專利申請號201310390996.7油井堵、調、洗工藝。該工藝是對採油生產中對高含水油井實施提高採收率措施時採用的油水井堵、調、洗工藝.其封堵方法採用表活劑率先進入高滲透部位清洗其中的剩餘油,然後注入反向調剖聚合物,由於反向調剖聚合物的粘度高於表活劑,會驅動表活劑向儲層深部運移,油井恢復生產後,聚合物在注入水驅替作用下,沿表活劑的回流通道運移,形成封堵;再注入複合堵水劑對上述的高滲透部位後進行高強度封堵,降低層段出液能力,隨之應用水泥對近井地帶進行封口,防止注入的藥劑返吐回井筒;最後應用聚合物溶液頂替,起到衝洗井筒的目的。其封堵介質不同:該專利根據不同砂巖厚度調整表活劑和反向調剖聚合物的用量比例,一般表活劑水溶液濃度為1.0%、反向調剖聚合物的水溶液比例為8000mg/L。
3、專利申請號:201410840354.7油田報廢井井群改造綜合利用方法。本方法通過對油田報廢井的封井、射孔或射孔壓裂、衝砂洗井、上部套管改造和抽水試驗完成對單井的封井作業,爾後對封井後的單井進行熱網聯通、效果測試,完成油田報廢井井群改造的結合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油田報廢井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的方法,解決大量油田報廢的油氣井不能科學合理再利用的問題,達到油田報廢井資源再利用,實現油田報廢井資源再利用的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同時,利用已有油田報廢井進行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其處理和改造費用較新打一口井的費用要大大降低,利用改造的油田報廢井提供地下熱能為居民或工業供熱服務或提取滷水創造價值能夠減輕環境汙染、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田報廢井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在油田開採區,選擇滷水層在採油層之下的油田報廢井或熱儲層底界在採油層位之上200m的油田報廢井,且對油田報廢井進行改造和開採地熱、巖鹽、滷水及地熱水回灌時不會對採油生產及周邊環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2)選擇使用的技術套管完整無損且外徑大於139.7mm;下鑽杆鑽具在油層套管內進行通井,通井深度至設計的開採層位置下200m處,以便確定井下情況是否正常,再確定開採利用的熱儲層或滷水層的層位;
3)當通井順利及確定井內無異常情況後,在設計的開採層底界之下100-200m以下打入高標號水泥作為人工井底進而封閉下部採油層位;
4)泵室段改造:如果選擇的油田報廢井的頂部設置泵室段,且泵室段長度≥300m,則不進行泵室段改造,如果選擇的油田報廢井的頂部沒有設置泵室段或者泵室段長度<300m,則進行泵室段改造,設置改造泵室段長度為300m;
5)在開採層增加漏水管;對位於開採利用的熱儲層或滷水層的技術套管施工射孔;
6)在開採層中下濾水管,對改造後的地熱井或滷水井直接進行衝砂洗井或入下部帶有沉澱管的濾水管;
7)洗井後進行開採試驗和取樣分析並驗收。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技術套管的外徑為139.7mm或177.8mm。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中,還包括對人工井底以上井筒在油氣開發時曾射過孔的層位進行擠水泥封堵或封隔器進行封堵。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3)中,高標號水泥採用G級油井水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5)中,設計射孔數為32-64孔/m。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6)中,還能採用化學洗井。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6)中,濾水管孔隙率>20%,濾水管上端外壁用封固材料進行纏繞,用來封砂和固定濾水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對油田報廢井進行認真調查分析選擇合適的油田報廢井和可利用層位進行再利用改造,是本項發明的首要關鍵點,因為油田報廢井的情況複雜多樣,有一部分是因達不到工業油流的低產井而地質報廢,而有些井則是因井下故障無法處理而工程報廢,還有一些井的滷水層與油氣層連通,為油底水。由於各種原因,部分廢井不能進行提滷試驗及地熱開採試驗。如何從報廢油並中選出可供利用的試驗井,工作量比較大,採取積極慎重的態度,對油田報廢井進行認真分析,對所選油田報廢井從井身結構、井內狀況、滷水和熱儲層位、報廢原因、試油期間的水性分析,滷水層熱水層孔隙度、砂體面積、地質儲量、與周圍生產井的連通情況及井口地面狀況進行全面分析。應用地球物理測井資料劃分滷水層和熱儲層,確定射孔位置,一般情況下,高度為1m的環形井壁內不少於20個射孔。其次,就是泵室的改造和已有油層的封堵,油田報廢井在成井過程中多下入全井段的139.7mm或 177.8mm技術套管,頂部沒有設置泵室段,為增加滷水及地熱資源的開採量和改造效益,依據前人經驗及實際情況條件本次可進行泵室段改造,設置改造泵室段長度為300m,並利用封隔器或水泥灌漿封堵兩管之間的環形空間。同時對設計開採層底界之下100-200m以下打入耐高溫的高標號水泥(G級)作為人工井底封閉下部採油層位,防止井內殘餘油氣及汙水上竄,並對人工井底以上井筒在油氣開發時曾射過孔的層位進行擠水泥或封隔器封堵。
附圖說明
圖1是改造試驗方法措施簡易流程示意圖;
圖2是設計改造油井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採用改造泵射孔法改造的油井剖面;
圖4是採用直接射孔法改造的油井剖面;
圖5是實施例中河57-Xb井處理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中改為地熱井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中改為滷水井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大量油田報廢的油氣井不能科學合理再利用的問題,研究設計一種油田報廢井改造為地熱井或滷水井的方法,達到油田報廢井資源再利用,實現油田報廢井資源再利用的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首先選擇的報廢井在進行改造和開採地熱、滷水及地熱水回灌時不會對採油生產及周邊環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另外儘量選擇井身結構簡單的井作為改造井。
(一)改造試驗點
通過現階段概略調查,按照經濟、安全、環保、易操作推廣等原則,形成以下幾點改造試驗:
1、為了增加開採量,選擇帶有≥300m深泵室的油田報廢井或進行泵室改造,使用大排量潛水泵進行開採試驗。
2、為了減少改造費用,選擇技術套管的外徑較大並且完整無損能夠再利用的報廢井進行改造,避免重新下新的技術套管。
3、為延長改造井的使用年限,防止泥砂堵塞射孔眼或影響水泵壽命,設計在開採層增加漏水管。
(二)改造試驗方法
通過前期對油田報廢井及其改造技術方法的概略調查了解,本次改造試驗方法措施如下(圖1):
1、選擇最佳的適合本區的油田報廢井實際情況的較經濟適宜的改造工藝技術。調查掌握和綜合研究省內外油田報廢井的再利用情況和改造技術,結合實際情況本著省時、省力、安全、環保及經濟可行的原則,選擇最佳的改造工藝技術。
2、本次設計在適宜改造開採區選擇一眼開採利用的熱儲層或滷水層底界在採油層位之上200m的油田報廢井(技術套管完整且外徑大於177.8mm)進行改造試驗(圖2),改造試驗工藝流程如下:
①下鑽杆鑽具在油層套管內進行通井,通井深度至設計開採層位置下200m,以便確定井下情況是否正常,再確定開採利用的熱儲層或滷水層的層位。
②依據勝利油田有關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員的介紹,油田報廢井在成井過程中多下入全井段的139.7mm或177.8mm技術套管,頂部沒有設置泵室段,為增加巖鹽滷水及地熱資源的開採量和改造效益,依據前人經驗及實際情況條件本次可進行泵室段改造,設置改造泵室段長度為300m。
③如通井順利及確定井內無異常情況後,在設計開採層底界之下100-200m以下打入耐高溫的高標號水泥(G級)作為人工井底封閉下部採油層位,防止井內殘餘油氣及汙水上竄.如若有必要(如滷水層位在油氣層下部等)可對人工井底以上井筒在油氣開發時曾射過孔的層位進行擠水泥封堵或封隔器進行封堵。
④對位於設計開採利用的熱儲層或滷水層的層位的技術套管施工射孔;設計射孔數為32-64孔/m;
⑤直接進行衝砂洗井或依據實際情況下入下部帶有沉澱管(100-200m)的濾水管(API標準的石油套管),濾水管孔隙率應>20%,其上端外壁用海帶或其它封固材料進行纏繞,用來封砂和固定濾水管;
⑥對施工後的改造井進行衝砂洗井,必要時可進行化學洗井;
⑦完洗後進行開採試驗和取樣分析並驗收,其中設計地熱井的開採抽水試驗方法如下:
洗井達到水清砂淨,進行單孔抽水試驗,採用穩定流抽水法進行抽水,設計三個降深,最大降深值盡抽水設備最大能力確定,其餘兩次下降值為最大降深值的2/3和1/3。抽水試驗三次降深的穩定時間從大到小分別為24h、16h、8h;在穩定延續時間內,湧水量和動水位與時間關係曲線在一定範圍內波動,而且不得持續上升或下降;水位波動值不得超過 平均水位降深值的1%,湧水量波動值不得超過平均湧水量的3%。若自流時,進行放水試驗,實測水頭、水溫與自流量,穩定8h。抽水試驗改為兩次降深,穩定延續時間分別為16h、24h。
水位與湧水量觀測時間在抽水開始後第1、3、5、10、20、30各一次,以後每隔30min測一次,水位讀數準確到「cm」,三角堰讀數準確到「mm」。水溫、氣溫同步觀測,每隔1h一次,讀數準確到0.5℃,觀測時間應與水位觀測相對應。恢復水位觀測,在抽水停止時立即開始,觀測頻率同抽水觀測,同時要觀測井中水溫(1h一次).若自流時,接管觀測水頭高度,同時觀測水溫。若3h連續觀測水位變化不超過1cm,可以停止觀測。概略取得含水層滲透係數(K)、給水度或彈性釋水係數(μe),壓力傳導係數(a)。試驗期間應儘量採用井下壓力計測量水位的變化。直接從孔口測量水位時,應同時測量孔內水溫,以換算為相同密度的水位。
⑧通過開採試驗,計算可開採資源量和經濟效益評價分析,建井報政府相關部門審查批准,投入生產。
實施例1
1、改為地熱井的技術方法
目前,油田各居民區冬季以鍋爐供熱為主,地熱水直接供熱為輔的供熱方式,成本較高,供熱效果不理想。依據經驗,打一口上第三系地熱井的成本(不包括地面工程)為(150-200)*104元,造價較高.為降低造價,可以將油田內現有的大量油田報廢井改造成地熱井使用,這樣不僅節約成本,還可使報廢資產得到再次利用。利用部分井身結構完好的油田報廢井,可改造成地熱井再次利用,取得的效果與新開鑿的地熱井沒有區別。
試驗井主要改造步驟如下:
(1)收集油井測井、修井、射孔及各類有關資料,分析後選好廢棄井位及取水層段。選擇油井改造為地熱井應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①選擇交通條件相對較好,離供熱用戶距離儘可能近的廢棄井,避免因供熱路徑長而產生過多的熱量損耗。②在改造之前,一定要對井(孔)的水文地質條件-特別是地層、巖性、賦水性、滲透率等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有條件的井(孔)還要對砂層厚度、分布等情況進行分析。選擇熱儲層埋深適宜、厚度較大、含水性較好、巖石孔隙率、滲透率相對較大的區塊,以滿足大排量供暖的要求。③儘量選擇那些下了技術套管的棄用井,由於這些技術套管大,採取措施後能採出的水量也大,更適宜開發利用。④按技術套管程度,如果要用技術套管做出水,技術套管就必須將其內部的油層套管拔出,這就要求必須取得該井的固井質量圖,察看其技術套管外水泥固井情況。
選擇位於東營市西城區油氣集輸公司院內一口編號為河57-Xb報廢生產井,該井1989年10月12日完井,在2156.9m見油層1層5m,1990年2月16日投產,1994年9月批准報廢,累計生產原油4792t。該井深2310m。在沙河街組三段內終孔。經過分析確定對該井所在的沙一段上部1825-1840m計15m;東三段1756-1764m計8m;東一段1530-1546m計16m三層進行試水。
(2)下鑽杆在油層套管內通井,通井深度至設計水層位置下100m後進行聲波測井,以確定井下情況是否正常。
(3)如通井深度範圍內沒有異常,對河57-Xb井進行處理。設置人工井底2286m,井壁水泥返高1370m(圖5)。防止井內殘餘油氣及汙水上竄。
(4)割斷井內人工井底以上部分油層套管並提出,再次通井至人工井底。對人工井底以上井筒在油氣開發時曾射過孔的層位進行擠水泥封堵,在油井原採油層段先注射油井膨脹水泥漿,後注入加促凝劑和水玻璃的油井水泥砂漿封堵,當油井專用水泥漿高壓注入採空油層後,在油層與井壁外迅速膨脹、凝固達到封井效果;爾後對原採油層井內封堵,灌注水玻璃混凝土砂漿,至遴選最下部地熱取水層段的底板,完成封井工藝.
(5)對設計取水層段進行射孔,一般情況下,高度為1m的環形井壁內不少於20個射孔。根據砂層的富水狀況,射孔層厚不等。然後分別對三層開採利用熱儲層進行射孔處理,射孔數為32-64孔/m(圖6).(目前,射孔技術在石油行業的應用及側鑽技術在水文地質方面的應用,都屬於比較成熟的技術,但引用到棄用油氣井中的地熱資源及滷水開發還僅僅是開始。應用射孔技術為地熱資源及滷水開發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由於華北拗陷區的新近紀館陶組、古近紀東營組、沙河街組熱儲層普遍發育,且賦水性好,滲透性高,水量較大(單井一般>60m3/h),水溫較高(一般>60℃),可以用於採暖、種植、養殖、洗浴等多種用途,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廢棄油氣井進行射孔、側鑽改造,開發地熱資源和滷水資源,可以加快地熱資源和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射孔技術是石油行業的關鍵技術,其在地熱開發中的成功應用,是一種行業技術的橫向突破。熱水井射孔是指利用射孔器,射穿技術套管及套管水泥環直至地層,溝通井筒與含水層間的流體通道的整個過程。射孔技術在石油行業領域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但引用到油田報廢井中的地熱開發還僅僅是開始,為地熱資源的開發,特別在廢油井地熱改造及處理目的層無水情況下,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節約了大筆投資。熱水井射孔技術的成功應用,提供了一些水井射孔經驗。)
(6)對不符合下泵要求的技術套管進行泵室改造,從深度為300m處割斷原技術套管並提出,套入符合下泵要求的新技術套管,高度為320m,並封堵兩管之間的環形空間。
(7)對施工後的井進行衝砂洗井,必要時可進行化學洗井。在洗井效果不理想時,可使用壓裂技術或定向壓裂技術。
(8)抽水試驗:計算地熱地質參數,計算地熱可採資源量,同時採取地熱流體樣做化學分析鑑定;
①試驗方法
試驗採用120深井泵抽水,泵深600m。每組試驗時間為8-16h,試驗時對湧水量、水溫和氣溫進行觀測,其中湧水量的觀測頻率為:試驗開始60分鐘內,10分鐘觀測1次;60~120分鐘,30分鐘觀測1次;120分鐘以後,60分鐘觀測1次。水溫和氣溫的觀測頻率為:4小時。試驗中,繪製湧水量曲線,當湧水量基本穩定,湧水量的波動值不超過正常流量的5%時結束試驗。
②試驗結果
本次試驗對沙一段、東三段、東一段分別進行,抽水試驗結果見表1。其中沙一段取水段埋深1825-1840m,靜水位標高-237m,抽水降深92m,湧水量457.1m3/d,井口水溫67.8℃。本層段主要受石油開採的影響,靜液面較低,不適宜長期開採。
表1 抽水試驗結果表
東三段取水段埋深1756-1764m,靜水位標高-4.3m,湧水量540.6m3/d,井口水溫65.6℃;東一段取水段埋深1530-1546m,湧水量610.6m3/d,井口水溫63.5℃。東營組熱儲層,埋藏深度較淺,地熱流體靜液面埋深小,適合長期開採。
③效益分析
只要油田報廢井的地面設施配套,井下技術套管完整,只需簡單的改造作業即可利用,據估算每利用一口廢油井可節約鑽井、設備投資100-150萬元。如果能夠利用40口廢油井開發地熱資源,將節省投資4000-6000萬元。若每口井產液60m3/h計算,則年產熱水2102.4×104m3,可排放熱量4.445×1012J,應用於醫療療養、供暖等方面,可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9)對經過廢棄井改造地熱開採試驗評價有開採意義的井直接建成地熱井,辦理有關地熱資源開採手續投入生產。
2、改為滷水井的技術方法
勝利油田在長期的勘探開採過程中,在東營地區發現了大型的鹽巖、深層滷水礦床。東營凹陷斷層發育,構造複雜,斷層多,斷塊小。東營中央隆起帶又是東營凹陷斷層最發育地區,每個斷塊往往是一個獨立單元,不同斷塊的井之間連通較差,互相影響不大,採滷與採油矛盾不大。為充分利用油田廢井,發揮沿海灘涂資源優勢,儘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將可利用的部分油田報廢井改造為深層滷水井。主要改造步驟如下:
(1)選擇合適的油田報廢井。油田報廢井數量眾多,報廢原因複雜多樣,由於各種原因,部分廢井不能進行提滷試驗。首先要從報廢油中選出可供利用的試驗井,要對眾多油田報廢井進行認真分析,對所選油田報廢井從井身結構、井內狀況、滷水層位、報廢原因、試油期間的水性分析,滷水層孔隙度、砂體面積、地質儲量、與周圍生產井的連通情況及井口地面狀況進行全面分析。應用地球物理測井資料劃分滷水層位,確定射孔位置,對所選試驗井繪出滷水層位圖、滷水平面分布圖,從油田報廢井中選出可供利用的試驗井。在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收集資料,對區內油田報廢井進行了了解,對重點井進行了分析研究,根據區內滷水分布埋藏條件,確定了東營市西城勝華地區的營65井、東城地區的萊52井作為深層滷水開採試驗孔.
(2)選定合適的滷水層改造試驗層位。認真分析原試驗井成井資料,全面落實鑽井結構和地層結構。經過對試驗井附近的地層、構造資料的分析研究,了解了試驗井滷水層的分布情況,參考地層孔隙度和滲透率,確定試驗井的試驗層位。
營65井位於西城內,屬東辛採油廠,井深2943.42m。本井滷水層埋深較淺,單層砂體厚度大。在2472-2523m範圍內分布著三層,共計27.8m厚的滷水層。(見表2)。
營65深層滷水具有無色、無嗅、極鹹的特點,總礦化度在200g/l以上。
表2 營65井滷水層厚度表
萊52井位於東城東,東辛採油廠三礦輕烴站西側,井深2676.66m。本井滷水層埋深較深,單層砂體厚度較大。在2610-2674m範圍內分布著五層,共計25m厚的滷水層(見表3)。
萊52井深層滷水具有無色、無嗅、極鹹的特點,總礦化度在100g/l以上。
表3 萊52井滷水層厚度表
(3)進行封井。由於滷水層位埋深於油氣層下部,對原射開油氣層採用封隔器進行封閉,一般使用鑽杆把封隔器下入到原射開的油氣層固定好,使膠皮筒膨脹密封油、技術套管環形空間,使油層和滷水層完全隔絕,達到完全封閉處理效果。
(4)對滷水層位進行射孔。設置人工井底(圖7)。選擇已經選定的滷水層位進行射孔處理。滷水層射孔採用油田採油作業用的89型射孔槍,一般射孔數為32-64孔/m。
(5)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電泵對滷水層試驗段進行提滷試驗。
1)試驗方法
①提油機提滷試驗
對營65試驗井,採用D56泵進行試驗,泵衝程2.4m,衝次:9次。試驗泵深1398m,提滷量72m3/d。對萊52試驗井,採用D56泵進行試驗,泵衝程3m,衝次:9次。試驗泵深1400m,提滷量70m3/d。
②電潛泵提滷試驗
對萊52試驗井,採用了D250電潛泵進行試驗,試驗泵深1800m,提滷量200m3/d。
2)試驗結果
在試驗中採用電潛泵、提油機進行了提滷試驗,對沙二段、沙四段不同層位進行了開採.在採滷過程中,每口井都伴有少量天然氣採出。在試驗中每口井都是採用多層滷水合採,單井礦化度為幾層滷水的綜合礦化度。因各層滲透率不同,試驗井在開採過程中礦化度有較大變化。一般是從射孔後開採一段時間,有小的下降,以後濃度穩定,有些井雖長期開採礦化度並無變化。
根據試驗資料,滷水靜液面一般在300-500m,最低900m,利用提油機提取動液面一般在500-700m之間,利用電潛泵提取動液面一般在700-900m之間。井與井之間的滲透率相差很大,產液量變化較大。營65井滷水層孔隙度24%,在提取過程中滲透比較好,動液面與靜液面相差100m左右,出水穩定。
3)效益分析
只要油田報廢井的地面設施配套,井下技術套管完整,只需簡單作業即可利用,據估算每利用一口廢油井可節約鑽井、設備投資200-250萬元。如建一大型滷水鹽場,利用廢油井40口,則可節省投資8000-10000萬元。
4)另外,由於在提取高濃度滷水過程中,由於提取設備、輸滷管線被鏽蝕的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井口部分如有滲漏鏽蝕更為嚴重,為發揮廢井再利用的綜合經濟效益,減少在採滷過程中設備的鏽蝕,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可對達不到工業油流的低產油田報廢井,進行報廢油層、滷水層合採及井口分離設備防腐試驗,在採出大量滷水的同時,可採出少量原油,充分發揮油田報廢井再利用的綜合經濟效益,同時又使設備內壁形成油膜保護層,減少了提取設備與輸滷管線的鏽蝕,為保證滷水質量,油滷分離可採用四級油水自然分離、灘曬濃縮淨化等方法。
(6)對經提滷試驗評價有開採意義的井直接建成提滷井,辦理有關取滷水手續投入生產。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