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鍍生產線傳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4:20:02

本實用新型涉及滾鍍生產線,特別涉及一種滾鍍生產線傳送裝置。
背景技術:
電鍍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金屬氧化,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現檢索到一篇公開號為CN204825092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分段式自動滾鍍生產設備,包括導軌、設置在導軌上並與導軌形成滾動配合的行車、設置在行車下方的電鍍槽體,電鍍槽體內設有介質,所述導軌包括分體設置的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第一導軌上設有第一行車、清洗除油工位,清洗除油工位上設有第一電鍍槽體,第二導軌上設有第二行車、鍍銅工位,鍍銅工位上設有第二電鍍槽體,第三導軌上設有第三行車、鍍鎳工位,鍍鎳工位上設有第三電鍍槽體,清洗除油工位的出料端與鍍銅工位的進料端設置在同一側,且通過第一送料小車連接,鍍銅工位的出料端與鍍鎳工位的進料端設置在同一側,且通過第二送料小車連接。
但是,該設備在電鍍的時候,行車下方設置的電鍍槽體內有不同的電鍍液,產品在前一個電鍍槽內電鍍後需要靜置一段時間將鍍件上的電鍍液晾乾後再移動到下一個電鍍槽內進行電鍍,晾乾後再移動的過程會浪費不少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滾鍍生產線傳送裝置,具有能使鍍件利用移動過程進行晾乾,從而減少等待晾乾時間並提高效率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滾鍍生產線傳送裝置,包括導軌以及設置在導軌上的行車,行車包括支架與夾持升降機構,夾持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杆、與升降杆形成導向滑動配合的夾持臂,支架上設有與升降杆形成聯動配合的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包括驅動輪、從動輪、連接驅動輪和從動輪的傳送鏈以及用於帶動驅動輪的升降電機,所述支架上設有風機,風機連通有設置在支架上部的送風管道,在支架底部固定有安裝架,在安裝架上設置有用於收集鍍液的收集裝置以及用於推動收集裝置的傳動裝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風機啟動後,風機向送風管道內送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通過出風口並經由夾持升降機構兩側向夾持升降機構夾持的鍍件送出,使得鍍件兩側產生氣流進而使鍍件上的鍍液被吹落,並在行車移動過程中,傳動裝置可將收集裝置推動至鍍件下方收集鍍件上被吹落的鍍液,從而使得鍍件能利用移動過程進行晾乾,從而減少晾乾時間並提高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槽,收集槽槽底中部高於兩側。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收集槽上方鍍件落下的鍍液會由收集槽中部向兩側滑落並匯集。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收集槽槽底傾斜,並在收集槽較低側連通有收集盒。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收集槽兩側匯集的鍍液會通過傾斜設置的槽底流入收集盒。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收集盒上設置有插條,收集槽底設置與插條配合的插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收集盒內的鍍液達到一定分量需要倒出時,通過將插條插入或取出插槽,可以方便的拆裝收集盒。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收集槽兩側的齒條和設置安裝架上的傳動電機,安裝架向外延伸出用於支撐收集槽的支撐架,並在安裝架上設置有支撐座,支撐座上設置有與傳動電機聯接的傳動軸,傳動軸上設置有與齒條相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傳動電機驅動第一傳動齒輪轉動時,第一傳動齒輪會帶動齒條移動,使得收集槽在支撐架上滑動,從而當鍍件需伸入電鍍槽電解時,收集槽會移動至安裝架外,在鍍件下方形成供鍍件下降的通道;當鍍件隨行車移動並需晾乾時,收集槽會移動至鍍件下方,收集鍍件上被吹落的鍍液。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傳動裝置還包括與收集槽另一側齒條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傳動電機轉動並帶動第二傳動齒輪轉動時,第二傳動齒輪會帶動收集槽上的齒條轉動,從而使得收集槽移動時兩側受力,使得收集槽的移動過程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收集槽底部設置可在支撐架上滾動的滾輪。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收集槽與支撐架之間的滑動摩擦會轉換為滾動摩擦,使收集槽與支撐架之間的摩擦力減小,收集槽在支撐架上移動更輕鬆。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出風口上方設置有截面為弧形的導風板。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送風管道內的氣流經過導風板時導風板能對氣流起到引導作用,使得氣流更好的從出風口送出,從而使得吹到鍍件上的氣流更加強勁。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導風板上設置有多個通風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經過導風板的氣流能從通風孔通過,使得導風板攔截並引導氣流的同時,降低對通過氣流的阻礙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當鍍件電鍍後,夾持升降機構將鍍件升起至行車中部,此時風機通過送風管道使得鍍件兩側產生氣流進而使鍍件上的鍍液被吹落,並在行車移動過程中,傳動電機可將收集槽推動至鍍件下方收集鍍件上被吹落的鍍液,從而使鍍件能利用移動過程進行晾乾,減少等待晾乾的時間並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是圖2中B處放大圖;
圖4是本實施例中送風管道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導軌;2、行車;3、支架;4、夾持升降機構;5、升降杆;6、夾持臂;7、驅動輪;8、從動輪;9、傳送鏈;10、升降電機;11、安裝架;12、收集槽;13、收集盒;14、插條;15、插槽;16、傳動電機;17、齒條;18、支撐座;19、傳動軸;20、第一傳動齒輪;21、第二傳動齒輪;22、支撐架;23、滾輪;24、出風口;25、導風板;26、通風孔;27、送風管道;28、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滾鍍生產線傳送裝置,參見圖1,包括導軌1以及設置在導軌1上的行車2,行車2包括支架3與夾持升降機構4,夾持升降機構4包括升降杆5、與升降杆5滑動配合的夾持臂6,可通過將夾持臂6滑動至合適位置使得鍍件被夾持臂6夾持,且在支架3上設有與升降杆5形成聯動配合的傳動組件,傳動組件包括驅動輪7、從動輪8、連接驅動輪7和從動輪8的傳送鏈9以及用於帶動驅動輪7的升降電機10,當升降電機10帶動驅動輪7轉動時,驅動輪7會帶動傳送鏈9傳動,進而使得升降杆5升降,使得被夾持臂6夾持的鍍件進入或脫離鍍液。
參見圖1與圖4,支架3上設有風機28,風機28連通有送風管道27,送風管道27設置在支架3上部並在送風管道27底部設置有兩排出風口24,風機28向送風管道27送入壓縮空氣後,出風口24會經由夾持升降機構4兩側向夾持升降機構4夾持的鍍件吹出空氣,使得鍍件兩側產生氣流進而使鍍件上的鍍液被吹落或吹乾;送風管道27內設置有弧形的導風板25,導風板25位於出風口24上方,送風管道27內的氣流經過導風板25時導風板25能對氣流起到引導作用,使得氣流更好的從出風口24送出,從而使得吹到鍍件上的氣流更加強勁;同時在導風板25上開設有通風孔26,經過導風板25的氣流能從通風孔26通過,使得導風板25攔截並引導氣流的同時,降低對通過氣流的阻礙作用。
參見圖1~圖3,支架3底部固定有安裝架11,並在安裝架11上設置有用於收集鍍液的收集裝置以及用於推動收集裝置的傳動裝置。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槽12,鍍件上被吹落的鍍液會落入收集槽12,收集槽12的槽底兩側高度低於中部高度,便於上方鍍件落下的鍍液由收集槽12中部向兩側滑落並匯集,且收集槽12槽底向一側傾斜,使得收集槽12兩側匯集的鍍液流入收集槽12一邊,並在此邊設置有與收集槽12連通的收集盒13,收集盒13的位置低於收集槽12,且在收集盒13上方開設供鍍液流入的開口,同時收集盒13一側設置有插條14,並在收集槽12底設置與插條14配合的插槽15,當收集盒13內的鍍液達到一定分量需要倒出時,通過將插條14插入或取出插槽15,工作人員可以方便的拆裝收集盒13。
傳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收集槽12兩側上的齒條17和設置安裝架11上的傳動電機16,安裝架11上設置有支撐座18,支撐座18上設置有與傳動電機16聯接的傳動軸19,並在傳動軸19上設置有與齒條17相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20;安裝架11延伸出用於支撐收集槽12的支撐架22,收集槽12底部設置可在支撐架22上滾動的滾輪23,當傳動電機16驅動第一傳動齒輪20轉動時,第一傳動齒輪20會帶動齒條17移動,進而使得收集槽12在支撐架22上滾動;同時,傳動軸19上還設置有第二傳動齒輪21,第二傳動齒輪21位於收集槽12上第一傳動齒輪20所在位置的相對側,當傳動電機16轉動時第二傳動齒輪21也會帶動收集槽12上的齒條17轉動,從而使得收集槽12移動時兩側受力,使得收集槽12的移動過程更加穩定。
綜上,在本實施例工作過程中,當夾持升降機構4將鍍件從電鍍槽內升起並進行晾乾時,此時支架3上設置的風機28啟動,並通過送風管道27上設置的出風口24向鍍件兩側吹出空氣,使得鍍件兩側產生氣流進而使鍍件上的鍍液被吹落至電鍍槽內,加快晾乾過程,且送風管道27內通過的氣流會經過導風板25的引導作用,使得氣流更好的從出風口24送出,從而使得吹到鍍件上的氣流更加強勁;當鍍件晾乾過程進行到一定程度時,行車2將會通過導軌1會向下一電鍍槽進行移動,此時傳動電機16通過帶動與收集槽12上的齒條17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20以及第二傳動齒輪21,將位於支撐架22上的收集槽12從安裝架11外側移動至鍍件下方,在行車2移動過程中收集槽12收集從鍍件上被吹落的鍍液,且收集槽12內收集的鍍液會通過收集盒13被收集,當行車2到達下一個電鍍槽時,此時鍍件上的鍍液已經被吹乾,即晾乾過程完成,傳動電機16帶動與收集槽12上的齒條17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20以及第二傳動齒輪21,將位於鍍件下方的收集槽12移動至安裝架11外側,從而在鍍件下方形成供鍍件下降並繼續電鍍的通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