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6:05:2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淨化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
背景技術:
新風機是一種有效的空氣淨化設備,它能夠使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進行循環:一方面把室內汙濁的空氣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鮮的空氣直接輸入到室內,或者把室外新鮮的空氣經過殺菌消毒、過濾等措施後再輸入到室內,以保證室內每時每刻都有新鮮乾淨的空氣。新風機運用新風對流專利技術,通過自主送風和引風,實現室內空氣對流,從而最大程度化的進行室內空氣置換,另外,新風機內置的多功能淨化系統可保證進入室內的空氣的潔淨健康。新風機主要分為排風式新風機和送風式新風機兩種類型,可以在絕大多數的室內環境下安裝,安裝方便,使用舒適,新風機成為家居生活的健康伴侶。
現在的新風機結構大同小異,不同之處集中在空氣淨化效果的不同。但是,現有的新風機未對空氣進行溫度調節處理,為了使室內的溫度更加舒適,室內還需要另外安裝空調系統。空調系統是處理室內空氣的溫度、溼度、潔淨度和氣流速度的系統,它主要是將室內空氣吸入進行換熱後再排出。因此,現有的新風機和空調系統是兩個獨立運作的設備,各自形成一套空氣循環系統,結構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其集合空氣淨化、製冷制熱功能於一體,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其包括殼體,以及位於殼體內、且互不連通的新風通道和汙風通道,殼體的一側開設有新風入口和汙風出口,殼體的另一側開設有新風出口和汙風入口,新風入口和新風出口通過新風通道連通,汙風入口和汙風出口通過汙風通道連通,新風通道鄰近新風出口的一端內設有製冷制熱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製冷制熱裝置包括位於新風通道內的表冷器,表冷器的兩端伸出殼體外,表冷器內循環通入製冷媒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殼體上還開設有與鄰近表冷器的迴風口,迴風口處設置有迴風變頻電機,迴風口、新風出口、汙風入口位於殼體的同一側。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出口設置有第一格柵,汙風入口設置有第二格柵,迴風口設置有第三格柵。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通道鄰近新風入口的一端內設有第一淨化器,第一淨化器包括由新風入口向新風出口依次排列的初效過濾網、可開閉的中效過濾網和可開閉的高效過濾網。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機還包括集成電路,中效過濾網連接有控制其開閉的第一電機,高效過濾網連接有控制其開閉的第二電機,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分別與集成電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入口內設有空氣品質傳感器,空氣品質傳感器與集成電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汙風通道鄰近汙風入口的一端內設有第二淨化器。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機還包括位於殼體內的熱交換芯,新風通道和汙風通道均穿過熱交換芯。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新風通道鄰近新風入口的一端設置有新風變頻電機;汙風通道鄰近汙風出口的一端設置有汙風變頻電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側開設有新風入口和汙風出口,殼體的另一側開設有新風出口和汙風入口,新風入口和新風出口通過新風通道連通,汙風入口和汙風出口通過汙風通道連通,新風通道鄰近新風出口的一端內設有製冷制熱裝置。室外新風由新風入口吸入新風通道,經過新風通道流動到製冷制熱裝置,和室內迴風按比例混合,經製冷制熱裝置降溫或加熱處理後,由新風出口送入室內,同時,室內汙風由汙風入口吸入,經過汙風通道,最後由汙風出口排至室外,實現空氣循環淨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集合空氣淨化、製冷制熱功能於一體,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新風機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0、200-新風機,110-殼體,120-新風通道,121-新風入口,122-新風出口,130-汙風通道,131-汙風入口,132-汙風出口,140-熱交換芯,151-新風變頻電機,152-汙風變頻電機,161-第一格柵,162-第二格柵,170-集成電路,171-第一電機,172-第二電機,173-空氣品質傳感器,180-第一淨化器,181-初效過濾網,182-中效過濾網,183-高效過濾網,190-第二淨化器,210-表冷器,220-迴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100,其包括殼體110,以及位於殼體110內、且互不連通的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殼體110的一側開設有新風入口121和汙風出口132,殼體110的另一側開設有新風出口122和汙風入口131,新風入口121和新風出口122通過新風通道120連通,汙風入口131和汙風出口132通過汙風通道130連通。新風通道120鄰近新風入口121的一端設置有新風變頻電機151,用於將室外新鮮的空氣(新風)吸入到新風通道120內;汙風通道130鄰近汙風出口132的一端設置有汙風變頻電機152,用於將室內汙濁的空氣(汙風)吸入到汙風通道130內。將新風機100安裝於牆壁後,新風入口121和汙風出口132位於牆壁鄰近室外的一側,且與室外連通,新風出口122和汙風入口131位於牆壁鄰近室內的一側,且與室內連通。室外新風由新風入口121吸入,經過新風通道120,最後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室內汙風由汙風入口131吸入,經過汙風通道130,最後由汙風出口132排至室外,實現空氣循環,以保證室內每時每刻都有新鮮的空氣。新風出口122設置有第一格柵161,可防止室外的輕質物隨新風進入室內,汙風入口131設置有第二格柵162,可防止室內的輕質物隨汙風排出。
為了使新風機100兼具製冷制熱功能,新風通道120鄰近新風出口122的一端內設有製冷制熱裝置。製冷制熱裝置可以為簡易空調系統或換熱系統等可以吸熱或放熱的裝置,本實施例中,製冷制熱裝置包括位於新風通道120內的表冷器210,表冷器210的兩端伸出殼體110外,表冷器210內循環通入製冷媒介或制熱媒介。新風經過新風通道120流動到表冷器210周圍,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製冷媒介吸收新風中的熱量,新風降溫後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或者表冷器210循環流動的制熱媒介向新風放出熱量,新風升溫後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殼體110上還開設有與鄰近表冷器210的迴風口220,迴風口220處設置有控制室內循環風量的迴風變頻電機,迴風口220設置有第三格柵,迴風口220、新風出口122、汙風入口131位於殼體110的同一側。新風機100安裝到位後,迴風口220也位於牆壁鄰近室內的一側,且與室內連通,迴風變頻電機將室內的空氣由迴風口220抽入表冷器210處進行降溫或加熱處理,再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保證室內空氣的製冷制熱效果。
本實施例中,新風機100還包括位於殼體110內的熱交換芯140,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均穿過熱交換芯140。這是為了充分利用新風或汙風中的能量,新風通道120、汙風通道130和熱交換芯140共同組成全熱交換器,室內汙風和室外新風分別呈正交叉方式流經熱交換芯140時,由於氣流分隔板兩側氣流存在著溫差和蒸汽分壓差,兩股氣流通過分隔板時呈現傳熱傳質現象,引起全熱交換過程。夏季運行時,新風從室內經降溫處理後的汙風獲得冷量,新風溫度降低,同時新風被汙風乾燥,新風含溼量降低;冬季運行時,新風從室內經升溫處理後的汙風獲得熱量,溫度升高。這樣,通過熱交換芯140的全熱換熱過程,讓新風從汙風中回收能量。
本實施例中,新風出口122於汙風入口131上方,具體的,新風出口122位於殼體110的頂面朝向室內頂部排出新風,汙風入口131位於殼體110的底面,將室內底部的汙風吸入,使新風由新風出口122進入室內頂部,然後下降到室內底部,由汙風出口132排出,以保證室內形成循環風。為了保證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通暢,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均呈線性,同時,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交叉,以進行換熱,新風通道120一端的新風出口122已經位於汙風通道130一端的汙風入口131,因此,汙風通道130另一端的汙風出口132位於新風通道120另一端的新風入口121的上方,具體的,汙風出口132和新風入口121位於殼體110的同一側面上,新風出口122位於殼體110的頂面,汙風入口131位於殼體110的底面,汙風出口132和新風入口121之間的距離儘可能大,以保障排出的汙風不會再經新風機100進入室內,同時,新風出口122和汙風入口131之間的距離也就最大,保障室內的空氣循環範圍大。
參照圖1和圖2所示,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100的工作原理是:
新風入口121在新風變頻電機151的作用下,將室外新風吸入,經過新風通道120流動到表冷器210周圍,迴風變頻電機將室內靠近頂部較乾淨的空氣由迴風口220抽入至表冷器210周圍,新風和室內迴風按比例混合後,經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製冷媒介吸收新風和室內迴風中的熱量,降溫後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頂部,或者經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制熱媒介加熱新風和室內迴風,升溫後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頂部。同時,汙風入口131在汙風變頻電機152的作用下,將室內底部的汙風吸入,再經過汙風通道130,最後由汙風出口132排出至室外,實現空氣循環淨化。圖中的箭頭表示新風、汙風的流動路徑。在新風通過新風通道120,汙風通過汙風通道130的過程中,新風和汙風在熱交換芯140的作用下,新風從汙風中回收能量進行升溫或降溫處理後,再進入室內。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200,其包括集成電路170,殼體110,以及位於殼體110內、且互不連通的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位於殼體110內的熱交換芯140。殼體110的一側開設有新風入口121和汙風出口132,殼體110的另一側開設有新風出口122和汙風入口131,新風入口121和新風出口122通過新風通道120連通,汙風入口131和汙風出口132通過汙風通道130連通,新風通道120和汙風通道130均穿過熱交換芯140。新風通道120鄰近新風入口121的一端設置有新風變頻電機151,用於將室外新風吸入到新風通道120內;汙風通道130鄰近汙風出口132的一端設置有汙風變頻電機152,用於將室內汙風吸入到汙風通道130內。新風出口122設置有第一格柵161,可防止室外的輕質物隨新風進入室內,汙風入口131設置有第二格柵162,可防止室內的輕質物隨汙風排出。
本實施例中,新風入口121內設有空氣品質傳感器173,新風通道120鄰近新風入口121的一端內設有第一淨化器180,第一淨化器180用於將新風進行淨化處理至符合健康空氣標準後,再吸入室內。第一淨化器180包括由新風入口121向新風出口122依次排列的初效過濾網181、可開閉的中效過濾網182和可開閉的高效過濾網183,中效過濾網182連接有控制其開閉的第一電機171,高效過濾網183連接有控制其開閉的第二電機172,第一電機171、第二電機172和空氣品質傳感器173分別與集成電路170連接。初效過濾網181主要用於過濾5μm以上的粉塵顆粒,中效過濾網182主要用於過濾0.3~5μm的粉塵顆粒,高效過濾網183主要用於過濾0.1~0.3μm的粉塵顆粒。空氣品質傳感器173可對新風質量進行分級:較好,即新風中主要為5μm以上的粉塵顆粒;中等,即新風中主要為0.3μm以上的粉塵顆粒;較差,即新風中主要為0.3μm以下的粉塵顆粒,並將空氣品質等級信號傳給集成電路170進行處理,集成電路170傳輸控制信號給第一電機171、第二電機172,第一電機171根據控制信號控制中效過濾網182的開閉,第二電機172根據信號控制高效過濾網183的開閉,具體為:當室外新風質量較好時,第一電機171控制中效過濾網182開啟,第二電機172控制高效過濾網183開啟,新風通過初效過濾網181進行充分過濾;當室外新風質量中等時,第一電機171控制中效過濾網182關閉,第二電機172控制高效過濾網183開啟,新風依次通過初效過濾網181、中效過濾網182進行充分過濾;當室外新風質量較差時,第一電機171控制中效過濾網182關閉,第二電機172控制高效過濾網183關閉,新風依次通過初效過濾網181、中效過濾網182和高效過濾網183進行充分過濾。
本實施例中,新風通道120鄰近新風出口122的一端內設有製冷制熱裝置,製冷制熱裝置位於新風出口122與熱交換芯140之間。製冷制熱裝置具體包括位於新風通道120內的表冷器210,表冷器210的兩端伸出殼體110外,表冷器210內循環通入製冷媒介或制熱媒介。經過第一淨化器180過濾後的新風經過新風通道120流動到表冷器210周圍,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製冷媒介吸收新風中的熱量,降溫後的新風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實現室內空氣的製冷,或者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制熱媒介向新風放出熱量,升溫後的新風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實現室內空氣的制熱。殼體110上還開設有與鄰近表冷器210的迴風口220,迴風口220處設置有控制室內循環風量的迴風變頻電機,迴風口220、新風出口122、汙風入口131位於殼體110的同一側。
本實施例中,汙風通道130鄰近汙風入口131的一端內設有第二淨化器190,第二淨化器190優選為初效過濾器。設置第二淨化器190是為了避免室內的空氣品質太差,直接排入室外而影響室外空氣品質,第二淨化器190可將汙風進行淨化處理,符合空氣排放標準後,再排出至室外。
參照圖3所示,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200的工作原理是:
新風入口121在新風變頻電機151的作用下,將室外新風吸入,空氣品質傳感器173對新風質量進行分級:較好、中等或較差,並將空氣品質等級信號傳給集成電路170進行處理,集成電路170根據新風質量等級,選擇第一過濾器中過濾網的不同組合對新風進行過濾,過濾效果好,避免能量浪費,實現對空氣分級智能淨化。經過第一淨化器180淨化後的新風達到健康空氣標準,再經過新風通道120流動到表冷器210周圍,迴風變頻電機將室內靠近頂部較乾淨的空氣由迴風口220抽入至表冷器210周圍,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製冷媒介吸收新風和室內迴風中的熱量,降溫後的新風和室內迴風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頂部,或者表冷器210內循環流動的制熱媒介向新風和室內迴風放出熱量,升溫後的新風和室內迴風由新風出口122送入室內頂部。同時,汙風入口131在汙風變頻電機152的作用下,將室內底部的汙風吸入,經過第二淨化器190的初效過濾器淨化處理,達到空氣排放標準後,再經過汙風通道130,最後由汙風出口132排出至室外,圖中的箭頭表示新風、汙風的流動路徑。在新風通過新風通道120,汙風通過汙風通道130的過程中,新風和汙風在熱交換芯140的作用下,新風從汙風中回收能量進行升溫或降溫處理後,再進入室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製冷制熱功能的新風機集合空氣淨化、製冷制熱功能於一體,結構簡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