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配置之複合式衛生棉的製作方法
2024-04-09 02:00:05
專利名稱:動態配置之複合式衛生棉的製作方法
發明說明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可拋棄吸收物體,諸如內褲襯墊、衛生棉與成人尿失禁裝置,其設計成為可以穿著在穿著者內褲的褲襠部分,且可接收及容納月經與其他陰道排洩物。
背景技術:
可拋棄衛生棉通常包括一吸收元件,其介於一液體可透過的面體頂片(通常稱為遮蓋層)及一面衣之液體不可透過的保護後片(通常稱為屏障層)。吸收元件能夠接收及容納液體,諸如月經及其他陰道液體排洩物。面體頂片企圖在接觸使用者的身體時提供舒服與乾燥感,且允許流體自由通過彼而進入吸收元件。保護後片層企圖將所吸收的流體保存在衛生棉中,藉以防止所吸收的液體弄髒使用者的內褲。可拋棄衛生棉通常設有一粘合物件,用於將物體固定至使用者內褲的褲襠部分。衛生棉也可以具備沿著中央吸收元件縱向側部的彈性側翼片,其可以摺疊在使用者內褲的褲襠部分邊緣上。
可拋棄衛生吸收產品根據它們所欲的用途,通常以三基本結構之一而出現。第一產品構造-其企圖用於重度月經流-構建成為具有一相當厚的中央吸收元件,其具有相當高的吸收能力。第二產品構造-其企圖用於重度月經流-具有薄而彈性的結構,通常稱為內褲襯墊。第三種產品構造-其也企圖用於重度月經流-具有薄而彈性的結構及相當高的吸收能力。通常,相當高的吸收能力是藉由以超吸收粒子提供至薄吸收元件而達成。這些衛生棉通常稱為超薄衛生棉。
最近已發展另一類衛生棉,其將這些觀念中的若干觀念結合成為單一複合式衛生棉。複合式衛生棉具有一主要月經墊片及一次要內褲保護件,其互相連接。此設計的複合式衛生棉已經揭示於授給DesMarais的美國專利4,425,130號及授給Mayer等人的法定發明註冊H1614號。依據這些參考案,主要月經墊片企圖吸收使用者排出的大部分體液,而內褲保護件企圖保護使用者的內褲以免弄髒。使用時,主要月經墊片鄰近於使用者的褲襠區域,而內褲保護件保持配合於使用者的內褲。主要月經墊片可以構建成為具有狹窄的寬度,俾使墊片至少部分駐留於外生殖器內,或替代地,可以比大陰唇之間的距離寬。當主要月經墊片較狹窄以配合身體時,次要月經墊片較佳為保持足夠寬,以穩定接合於穿著者的內褲,及充分遮蓋內褲,以保護它,免於弄髒。在任一實施例中,主要月經墊片在相當低的力作用下,大體上調適成為可側向壓縮及貼合。於是,在使用時,女性外陰部的軟組織施加的力壓迫主要月經墊片,俾使一部分主要月經墊片能夠至少部分駐留於女性外陰部中。藉由在相當低的力時能夠貼合,主要吸收構件在使用期間保持令人舒服。此外,主要月經墊片較佳為展現彈性恢復力,以在墊片與身體的介面形狀改變時,使墊片貼合於身體。
發明概述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複合式衛生棉,其更配合穿著者的身體。
依據本發明,已經提供一種複合式衛生棉,其在使用時能夠動態配置於穿著者,包括一最上的主要吸收構件及一最下的次要吸收構件,其互相連接以形成單一結構。主要吸收構件包含一吸收心部及一重疊於吸收心部上之流體可透過的頂片,且具有一第一橫向端部與一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及一第一縱向側部與一對立的第二縱向側部,其間界定一寬度。次要吸收構件包含一流體可透過的頂片與一流體不可透過的屏障片,屏障片連接到至少一部分頂片,且具有一第一橫向端部與一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及一第一縱向側部與一對立的第二縱向側部,其間界定一寬度。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一橫向端部)在一第一連接物件連接到至少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一橫向端部),且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二橫向端部)在一第二連接物件連接到至少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二橫向端部)。主要吸收構件具有一在第一與第二連接物件中間的中心部分,且次要吸收構件具有一在第一與第二連接物件中間的中央區域,中心部分與中央區域未互相固定,且各具有自第一連接物件測量到第二連接物件的個別長度。主要吸收構件的中心部分具有一長度,其小於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之長度。於是,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之長度預先縮短,且主要吸收構件之中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與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隔離,以提供動態配置予穿著者。
附圖簡單說明雖然說明書以特別指出且明確宣告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作為結論,但相信,從下列說明配合附圖,可以更了解本發明,附圖中相同的參考號碼標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圖1是本發明之複合式衛生棉之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是沿著圖1之剖面線2-2所作的圖1所示複合式衛生棉側視圖。
圖3是沿著圖1之剖面線3-3所作的圖1所示複合式衛生棉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之複合式衛生棉之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之複合式衛生棉之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6是沿著圖5的剖面線6-6所作之圖5所示複合式衛生棉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之橫向端部區域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9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10是在使用位置之圖9所示複合式衛生棉的側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2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3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4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5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16是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發明詳細說明本發明是針對複合式衛生棉,其在使用時可以動態配合穿著者,以更配合身體,以使衛生棉更能吸收體液,及保護使用者的內褲以免弄髒。此處使用的術語「衛生棉」意指可拋棄吸收物體,諸如內褲襯墊、衛生棉、成人尿失禁裝置及類似者,其由女性穿著在鄰近於陰部區域之內褲的褲襠部分,且其企圖吸收及保存從身體排放的各種液體分泌物(例如,血液、月經與尿)。此處使用的術語「陰部」意指自外部可見的女性生殖器,且限於大陰唇、小陰唇、陰核與前庭。此處使用的術語「複合式衛生棉」意指由一主要吸收構件及一次要吸收構件組成的衛生棉,二者是互相連接的獨立部件,以形成單一結構。主要吸收構件可以接觸使用者的身體,且企圖吸收使用者排放的大部分體液。次要吸收構件可以保護使用者的內褲,以免由所吸收的體液弄髒,體液可能自主要吸收構件排出,或可能不利地旁通於主要吸收構件。
複合式衛生棉具有一縱向中心線與一橫向中心線。此處使用的術語「縱向」意指一線、軸線或方向,其位於複合式衛生棉的平面中,該平面大體上平行於一垂直平面,在穿著衛生棉時,垂直平面將站立的穿著者切成左與右身體半部。此處使用的術語「側向」意指位在複合式衛生棉之平面內的線、軸線或方向,其大體上垂直於縱向。複合式衛生棉具有一上面體表面及一下面衣表面。主要及次要吸收構件各具有個別的縱向中心線、橫向中心線、第一與第二對立的橫向端部、面體表面及面衣表面。
現在參考圖,其中相同的參考號碼標示相同的元件,特別是參考圖1-3,其繪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依據此實施例,顯示一衛生棉10,其具有一主要吸收構件20及一次要吸收構件30,各具有個別對立的橫向端部。複合式衛生棉的形成是藉由將沿著或鄰近於第一橫向端部26的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20,使用第一連接物件15,固定至沿著或鄰近於至少一部分第一端部區域36的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30,及將沿著或鄰近於第二橫向端部27的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20,使用第二連接物件15』,固定至沿著或鄰近於第二端部區域37的至少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30。第一及第二連接物件15、15』只位於衛生棉的個別橫向端部區域中,於是不沿著複合式衛生棉10的整個長度而延伸。於是,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及主要吸收構件20的中心部分18保持互相不固定。
視為本發明之一重要特性者系,主要吸收構件20的未固定中心部分18之長度小於次要吸收構件30的未固定中央區域39之長度。中心部分18之長度是從第一連接物件15測量至對立的第二連接物件15』。類似地,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之長度是從第一連接物件15測量至對立的第二連接物件15』。因為主要吸收構件20是在第一與第二連接物件15、15』固定至次要吸收構件30,故促使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之長度縮短。此處使用的術語「縮短」意指由於主要吸收構件施加的曲率,使得次要吸收構件的線性長度相對於它的原始線性長度(即,在它固定主要吸收構件以前的長度)減少。即,於固定主要吸收構件20至次要吸收構件30時,次要吸收構件的形狀變成略微彎曲或彎離主要吸收構件。由主要吸收構件施加至次要吸收構件的曲線構造也在主要吸收構件與次要吸收構件界定的平面之間產生z方向間隙17。於是,主要吸收構件20的至少一部分中心部分18垂直偏離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控制吸收構件的個別中心部分18與中央區域39之相對長度差可控制間隙17的數量。間隙17通常是在1公釐與40公釐之間,較佳為在2公釐與30公釐之間,最佳為在3公釐與20公釐之間。大體上,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18之長度是在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39之長度的10%至約98%之間。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18之長度較佳為小於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39之長度的98%,更佳為在95%至約50%之間,最佳為在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39之長度的95%與75%之間。
因為複合式衛生棉的中央區域39與中心部分18未互相固定,故主要吸收構件20的中心部分18能夠獨立於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而移動。在連接物件之間的未接合中心部分18之長度大體上控制主要吸收構件相對於次要吸收構件的移動量。於是,如果需要或多或少的移動,則未接合的中心部分18之長度因而可以調整。未接合的中心部分18之長度大體上從主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99%延伸至約25%,較佳為從主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99%延伸至約50%。於是,每一個別連接物件15、15』的結合長度大體上從主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1%延伸至約75%。較佳地,連接物件從主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3%延伸至約50%,更佳為從主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5%延伸至約30%。在複合式衛生棉每一端部中之每一個別連接物件15、15』的長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主要吸收構件之橫向端部顯示成為沿著連接物件15,大致上與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相接或連接。然而,當然,如果中央區域39保持未固定,則主要吸收構件之一或二橫向端部26、27可延伸越過次要吸收構件30的個別第一與第二端部區域36、37或連接於內部(如圖16所示)。
當然,如果所選擇的連接物件用於以足夠的韌性連接主要吸收構件20與次要吸收構件30,以致於它們在使用期間不分離,於是複合式衛生棉在使用期間保持為單一結構,則連接物件15、15』的精確性-就其本身而言-對於本發明並不重要。已經發現,連接物件-諸如粘合物,其具有眾人皆知的熱熔化粘劑與壓力敏感粘劑-可以提供令人滿意的物件,以將主要吸收構件連接至次要吸收構件。如果選擇用於構建複合式衛生棉的部件本性允許的話,則可以使用熱焊接、超音波焊接或熱與超音波焊接二者的組合。
依據圖1-3所示實施例,主要吸收構件20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26,27是由頂片21與後片22的連續延伸物形成,延伸物延伸越過吸收物件23的周緣界限,且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凸緣24。類似地,次要吸收構件30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36、37是由頂片31與後片32的連續延伸物形成,延伸物延伸越過吸收元件33(若有的話)的周緣,且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凸緣34。連接物件15、15』位於主要吸收構件與次要吸收構件30的橫向端部之每一個別凸緣部分中,且將部件對連接成為單一結構。
主要吸收構件20具有對立的縱向延伸側部25、25』(其間界定一寬度)、一第一橫向端部26與一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27(其間界定一長度)。縱向延伸側部25、25』與橫向端部26、27一起界定主要吸收構件的周緣28。次要吸收構件30具有對立的縱向延伸側部35、35』(其間界定一寬度)與對立的側向延伸橫向端部區域36、37(其間界定一長度),且其一起形成次要吸收構件的周緣38。依據一較佳實施例,主要吸收構件的長度較佳為小於次要吸收構件的長度。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大體上等於或小於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於是,依據此實施例,次要吸收構件30的周緣38也界定複合式衛生棉10的周緣。主要吸收構件20包含一吸收物件23,及一重疊於吸收物件23上之液體可透過的頂片21。
頂片21可以是任何液體可透過的材料,其允許液體容易地穿過它的厚度,且較佳為柔順、觸感柔軟且不刺激穿著者的皮膚。適當的頂片21可以由各種材料製成,諸如織布、不織布、有孔的聚合物薄膜、多孔泡沫、有孔的泡沫、網狀薄膜與類似者及其組合。適當的織布與不織布可以由天然纖維(例如,木或棉花纖維)、合成纖維(例如,聚合物纖維,諸如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纖維)或由天然與合成纖維的組合組成。較佳的頂片包括合成不織布,其由3旦尼爾聚丙烯纖維與5旦尼爾聚丙烯纖維的均質混合物形成。另一較佳的頂片包括三維有孔薄膜。特佳的有孔薄膜可以讓身體分泌物透過而不吸收,且允許液體倒流而再弄溼穿著者皮膚的傾向較小。於是,與身體接觸的薄膜表面保持乾燥,以減少弄髒身體的傾向,且讓穿著者產生更舒服的感覺。薄膜頂片的面體或暴露表面可以處理,使它成為親水性,於是幫助液體更快通過頂片。已經發現,此可以使月經流體離開頂片而非流入吸收心部且被吸收的可能性減少。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表面活性劑併入頂片的聚合物材料。替代地,可以藉由以表面活性劑處理,使頂片的面體表面成為親水性。
為了確保流體正確移動於頂片21與下方的吸收物件23之間,較佳者為,經由共同的結合或介面,頂片21至少部分固定到吸收物件23。藉由固定至少一部分頂片21到下方的吸收物件23,頂片21在使用期間與吸收物件23分離的傾向減少,其可禁止流體從頂片21移入下方的吸收物件。頂片21能夠以任何適當的方式固定到吸收物件23,其包含(但不限於)在頂片21與吸收物件之間噴膠或施加粘合線或點。替代地,或額外地,藉由將吸收物件的纖維纏住頂片21,藉由以複數離散的個別熔凝粘合將頂片熔凝至吸收物件23,可以將頂片21固定到吸收物件23。
吸收物件23可以由任何吸收材料形成,其大體上不會刺激穿著者的皮膚,且能夠吸收及保存身體分泌物。用於吸收物件的適當材料較佳為柔順、柔軟、令人舒服且有彈性,以增加主要吸收構件的身體配合及舒服程度。較佳地,吸收物件是可壓縮的,以致於主要吸收構件在相當小的力量下-其系在正常使用期間可以經歷者-變形。除了可壓縮以外,組成吸收構件的材料較佳為可貼合,俾使主要吸收構件能夠更配合陰唇與會陰內部及周圍。雖然在相當小的力量下-那些力是由女性外生殖器在使用期間施加者-大體上是可壓縮及可貼合的,亦較佳者為,主要吸收構件足夠彈性,俾使當承受正常穿著力時,它不會永久塌陷。較佳地,主要吸收構件足夠彈性,以致於它貼合於身體的輪廓,以密切接觸女性使用者之暴露的生殖器。與暴露的女性生殖器密切接觸可以幫助流體更佳地從使用者流入主要吸收構件,而不允許流體旁通及/或流出主要吸收構件。雖然吸收物件的彈性特徵可以更配合,但它們必須在產品柔軟與讓使用者覺得舒服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吸收物件23可以包含可拋棄衛生棉常用的各種液體吸收材料,及其他可拋棄吸收物體。適當的吸收材料之例子包含去纖維化的木漿(其大體上稱為紙漿絨毛)、起縐的纖維素填塞物、修改的交聯纖維素纖維、毛細管纖維(即,具有纖維間毛細管通道的纖維)、吸收泡沫、熱或粘合的氣流材料、吸收海綿、合成短纖維、聚合物纖維、形成水凝膠的聚合物凝膠劑(通常稱為超吸收粒子或纖維)、泥煤苔或任何相當的材料或其組合。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吸收物件只包含單層吸收心部29。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吸收心部29由去纖維化的紙漿纖維組成。吸收心部29大體上是卵形,以使主要吸收構件20大體上是卵形。雖然圖3所示的吸收物件23具有大體上是卵形的剖面,但吸收心部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其中剖面是矩形、三角形、卵形、正方形、U形、Z摺疊等。如圖1所示,主要吸收構件大體上是矩形。然而,其他適當的形狀包含(但不限於)卵形、沙漏形、狗骨形、不對稱形等。
吸收物件23可以又包括一流體獲得層(未顯示),其安置於頂片21與吸收心部29之間。流體獲得層具有若干功能,包含改進分泌物越過及進入吸收心部29的毛細作用。藉由改進分泌物的毛細作用,獲得層使分泌物更均勻分布在吸收心部。流體獲得層可以由若干不同材料組成,包含合成纖維的不織或織物,包括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天然纖維,包括棉花或纖維素;此纖維的混合物;或任何相當的材料或材料的組合。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獲得層可以藉由將織物結合在一起的任何傳統方式而與頂片結合,諸如使用粘劑、熱粘合技術及類似者。
主要吸收構件20較佳為相當薄(即,其度量小於5公釐)且有彈性。較佳地,主要吸收構件的度量小於約3.0公釐,更佳為小於約2.6公釐,更佳為小於約2.2公釐,最佳為小於約2.0公釐。所欲者為,在主要吸收構件的長度,以各種度量提供予主要吸收構件。例如,主要吸收構件可以在中央區域相當厚,且朝端部區域成為推拔形。替代地,主要吸收構件可以在中央區域比端部區域更薄。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可以依所欲的舒服程度或所欲的配合程度而大幅改變,且可以選擇性沿著它的長度方向改變。例如,主要吸收構件可以部分駐留於穿著者的前庭及/或臀溝內而部分在外部。依據此實施例,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約為10公釐,以令人舒服地套入至少一部分陰唇溝及/或臀溝中。然而,當然,如果相對貼合的話,寬度大於10公釐的主要吸收構件也可以套入陰唇溝,以致於它在使用期間容易地套入陰唇溝。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主要吸收構件20的寬度小於使用者鼠蹊的寬度,且至少是使用者大陰唇的寬度。主要吸收構件20在中心部分18的寬度大體上在自約10公釐至65公釐的範圍,較佳為在自約10公釐至約40公釐的範圍。主要吸收構件在它的橫向端部26、27之一或二者的寬度可以與中心部分18的寬度相同,或可以大於或小於中心部分18的寬度。大體上,橫向端部的寬度在自約10公釐至85公釐的範圍。
主要吸收構件20的寬度也可以依複合式衛生棉10的度量(即,厚度)及寬度而改變。如果主要吸收構件20與次要吸收構件30在衛生棉中心區域13的組合度量造成厚、大的衛生棉(即,大於5公釐),則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可以相當寬,例如,65-75公釐,而主要吸收構件在中心部分18的寬度必須相當窄,大體上小於40公釐。相反地,如果主要吸收構件與次要吸收構件的組合度量造成薄或超薄的衛生棉(即,小於5公釐),則主要與次要吸收構件二者的寬度可以相當寬。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主要吸收構件20的中心部分18與次要吸收構件30的中央區域39之組合厚度小於5公釐,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在自約10公釐至約40公釐的範圍,而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在自約50公釐至75公釐的範圍。
主要吸收構件20的長度可以是任何方便的尺寸,且大體上是自約5公分至約40公分,更佳為自約10公分至約35公分,最佳為自約15公分至30公分。特佳的主要吸收構件20之長度是約25公分。
吸收物件23的總吸收能力必須符合企圖用於複合式衛生棉10的分泌物負載。此外,吸收物件23的吸收能力可以改變,以包容在預期數量的分泌物流體體積範圍內的穿著者。例如,不同的吸收能力可以用於供日間使用的複合式衛生棉及供夜間使用者,或供少女使用的複合式衛生棉及供更成熟的婦女使用者。總吸收能力較佳為大於約14公克的流體。
次要吸收構件30包括一液體可透過的頂片31及一液體不可透過的屏障片32。頂片31及屏障片32沿著它們個別的周緣界限而互相連接。頂片31可以是通常用於衛生棉、可拋棄尿布及類似者之任何流體可透過的材料,且可以是上述用於主要吸收構件20之頂片21的任何材料。較佳的頂片31包括一有孔的薄膜。屏障片32是液體(例如,月經及/或尿)不可透過的,且較佳為由薄、彈性塑膠薄膜形成,不過,也可以使用其他彈性之液體不可透過的材料。使用時,屏障片32介於頂片31與使用者的內褲之間。屏障片32的功能是防止分泌物(其可能從主要吸收構件20排出或不利地旁通於主要吸收構件20)及分泌物(其包含於次要吸收構件30中)接觸及弄髒使用者的內褲。於是,屏障片32可包括織或不織材料、聚合物薄膜(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熱塑性薄膜)或複合材料(諸如塗有薄膜的不織材料)。較佳地,屏障片是聚乙烯薄膜,其厚度自約0.012公釐(0.5密爾)至約0.015公釐(2.0密爾)。示範性聚乙烯薄膜是由Clopay塑膠產品公司(其地址在312 Walnut St Cincinati,OH 45202)、HuntsmanPackaging(其地址在230 Enterprise Drive,Newport News,VA 23603)、Tredegar Industries(其地址在1100 Boulders Parkway,Richmond,Virginia)、Exxon Chemical Co.(其地址在750 West Lake Cook Road,BuffaloGrove,Illinois 60089)製造。屏障片較佳為壓花及/或消光精製,以提供更像布的外觀。此外,屏障片可以允許蒸氣從次要吸收構件逃逸(即,可通氣),而仍然防止分泌物通過屏障片。
圖4所示的實施例在各方面類似於圖1-3的實施例,不過,次要吸收構件只由一面體頂片31與一面衣屏障片32形成。依據此實施例,頂片與屏障片中間沒有吸收材料,因為此是不需要的。如上述,若非全部的體液,則大部分的體液較佳為由主要吸收構件的吸收心部吸收且含於其內。於是,次要吸收構件可以保護使用者的內褲,以免由數量相當小的流體弄髒,流體可能從主要吸收構件排出,或可能不利地旁通於主要吸收構件。因此,因為可能接觸次要吸收構件之流體的預期數量相當小,故可能不需要吸收構件以容納次要吸收構件中的流體及防止它們弄髒使用者的內褲。
然而,依據圖1-3所示的較佳實施例,次要吸收構件包含一在頂片31與屏障片31之間的吸收元件33。吸收元件33可以是通常用於衛生棉、可拋棄尿布及類似者之任何吸收材料,且可以是上述用於主要吸收構件之吸收物件的任何材料。然而,因為次要吸收構件的吸收元件33執行與吸收物件23不同的功能,所以,吸收元件33可以(且最佳為)比吸收物件23稍薄且較小。因此,吸收元件33可以由與吸收物件23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一或更多堆棉紙(通常用於紙巾或衛生紙)可以用於形成吸收元件。較佳地,吸收元件由約1至約5堆棉紙形成。已經發現,棉紙-其具有一或更多堆、基準重量是每平方公尺自約24至約48公克且表觀密度是每立方公分自約0.10至約0.12公克-提供令人滿意的吸收能力,以充當吸收元件33。較佳為使用溼潤強度樹脂與乳膠粘合劑,以提供額外的強度予吸收元件中使用的棉紙。
次要吸收構件30的長度可以是任何方便的尺寸,且長度大體上是自約20公分至40公分,較佳為自約25公分至35公分,最佳為約30公分。次要吸收構件較佳為相當薄與彈性。較佳地,次要吸收構件的度量小於約3.0公釐,較佳為小於約2.6公釐,更佳為小於約2.2公釐,最佳為小於約2.0公釐。在一最佳的實施例中,次要吸收構件的度量約是1.9公釐。雖然在未受應力的狀況,它可以大體上是任何剖面,但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較佳為自約5至15公分,寬度更佳為自約5至10公分,寬度最佳為自約5至8公分。較佳地,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是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之至少1.5倍。更佳地,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是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之至少2倍。最佳地,次要吸收構件的寬度在主要吸收構件的寬度之自約3至約8倍的範圍。如圖1所示,次要吸收構件大體上是矩形。然而,其他適當的形狀包含(但不限於)卵形、沙漏、狗骨、不對稱。
次要吸收構件30較佳為具有一接合物件40,諸如粘劑。接合物件40提供一物件,用於將複合式衛生棉10固定至使用者內褲的褲襠部分。於是,屏障片32的至少一部分面衣表面塗有一壓力敏感粘劑,其能夠將複合式衛生棉可釋放地固定至內褲。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至少一部分接合物件40安置在次要吸收構件30之縱向側邊緣35、35』附近的屏障片32之面衣表面上。在此技藝中用於此目的之任何粘劑或膠可以用於此處的粘劑,而以壓力敏感粘劑較佳。適當的粘劑包含熱熔粘劑,諸如HL 1417XZP粘劑與HL 1491XZP粘劑,其可以從HB Fuller Corporation St.Paul,MN 55110購得或H2262粘劑與H2543粘劑,其可以從ATO Findley Inc.Wauwatosa,WI 53226購得。壓力敏感粘劑典型上以可移除的釋放襯墊45遮蓋,以免粘劑在使用以前幹掉或粘結至內褲褲襠部分以外的表面。通常用於此目的之任何可購得的釋放襯墊可以用於此處。一適當的釋放襯墊可以從Tekkote Corporation,Leonia,NJ07605購得。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10之使用是藉由移除釋放襯墊45,然後將衛生棉安置於內褲中,以致於粘劑接觸內褲。粘劑可以將衛生棉在使用期間安置於它在內褲中的位置。
圖5與6繪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相同的號碼標示與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依據此實施例,主要吸收構件20包含一吸收物件23及一重疊於吸收物件23各側上之液體可透過的頂片21、21』。於是,主要吸收構件的面體表面與面衣表面由單一頂片21形成,以完全圍住吸收物件23。主要吸收構件20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26、27是由頂片21的連續延伸物形成,其延伸越過吸收物件23的周緣界限,且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凸緣24。次要吸收構件30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36、37是由頂片31與後片32的連續延伸物形成,其延伸越過吸收元件33的周緣界限,且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凸緣34。連接物件15、15』位於主要吸收構件與次要吸收構件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中,且將部件連接成為單一結構。
當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安置在內褲中且由使用者穿著時,重要的是,可能由使用者的身體施加至主要吸收構件的任何壓縮力不會使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區域變形,促使這些端部區域向內摺疊。於是,較佳者為,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區域足夠穩定,以在使用的時候,當承受可能由主要吸收構件施加的應力時,維持它們的所欲的形狀(即,符合穿著者內褲的形狀)。更特別地,當本發明的複合式衛生棉在使用時,穿著者的身體可能施加向下的壓縮力至主要吸收構件。這些向下的壓縮力則施加向內的力至連接物件,其可能傾向於藉由促使次要吸收構件朝衛生棉中心向內摺疊,而使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變形。如圖7所示,一種將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變形減少或消除之物件是將一穩定元件50包含於次要吸收構件30的橫向端部27。當然,如果能夠防止複合式衛生棉的橫向端部朝衛生棉中心向內摺疊,則選擇特殊材料或過程以形成穩定元件50對於本發明而言本身並不重要。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穩定元件50在承受向內的壓縮力時,於次要吸收構件產生一彎曲力矩,其位於與連接物件隔開的位置。較佳地,彎曲力矩位於一位置,其在次要吸收構件的每一個別橫向端部區域中之對立的連接物件中間。即,可能由主要吸收構件20施加至次要吸收構件的任何向內的力較佳為分布在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30上,其向內延伸越過連接物件15。彎曲力矩較佳為位在主要吸收構件20中的吸收心部23內部,位在粘合物件40內部,或位在次要吸收構件30中的吸收構件33內部(若有的話)。選擇特殊材料或方法以提供適當的穩定元件50可以依次要吸收構件之所欲的結構而大幅改變。例如,穩定元件50可以包括額外的材料或過程,其施加勁性至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勁性增加的區域較佳為從連接物件15、15』朝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39向內延伸。
依據另一實施例,穩定構件30包含一額外粘結層,其能夠施加勁性至次要吸收構件30的橫向端部區域27。替代地,一或更多層吸收材料(諸如紙漿絨毛或一或更多薄織物層)可以包含於橫向端部區域中,其數量足以產生一彎曲力矩,彎曲力矩自次要吸收構件30的每一個別連接物件向內。這些材料的組合也可以認為是在本發明的範疇內。用於施加勁性至端部區域的另一較佳過程之例子是將一通道捲曲或壓花,以產生一彎曲力矩,其在次要吸收構件的每一對立連接物件中間。
依據前述實施例,穩定元件50具有一第一端部,其大致上垂直對準至少一部分連接物件15,且朝中心區域縱向向內延伸至一程度,即,穩定元件50的第二對立端部大致上垂直對準主要吸收構件20中的至少一部分吸收物件23。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穩定元件50重疊於吸收物件23之實質部分。穩定元件50與吸收物件23之間的重疊數量較佳為在自1公釐至約20公釐的範圍。在一替代的實施例(未顯示)中,穩定元件自一連接物件15連續延伸到對立的連接物件15』,於是在次要吸收構件的整個長度提供穩定性。
依據一替代的實施例,已經發現,藉由將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區域粘結固定至連接物件下方區域中之使用者的內褲,則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到複合式衛生棉的端部,其在施加向下壓力至主要吸收構件時不會傾向於向內摺疊。於是,如圖2與5所示,接合物件40可以大致上垂直對準連接物件15的至少一部分,以將次要吸收構件的橫向端部固定到使用者的內褲。已經發現,當橫向端部區域很有彈性,諸如當次要吸收構件30不包含吸收元件及/或當連接物件15隻位於個別的凸緣24、34中時,接合物件40的使用以使橫向端部區域36、37穩定是特別有用的。
圖8繪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依據此實施例,複合式衛生棉10包含主要吸收構件20與次要吸收構件30。主要吸收構件20在衛生棉的每一橫向端部,於連接物件15、15』固定至次要吸收構件。每一連接物件15、15』自主要吸收構件20的橫向端部,向內朝一中心部分18延伸。每一連接物件15、15』垂直對準至少一部分吸收物件23。依據此實施例,複合式衛生棉10之未接合的中心區域13延伸達衛生棉長度的約三分之一,而每一個別的連接物件15、15』延伸達衛生棉長度的約三分之一。已經發現,此實施例更配合身體,且使主要吸收構件20相對於次要吸收構件30的側向移動量減至最小。
圖9與10繪示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依據此實施例,提供一彈性元件150予主要吸收構件20的至少一橫向端部與選擇性二橫向端部26、27。彈性元件150在預張力的狀況,固定至頂片21、至後片22或至頂片21與後片22二者。彈性元件150可以連續固定至這些層之一或二,或替代地,可以固定在離散、隔開的位置。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50位於頂片21與後片22中間,且在沿著縱向方向隔開的離散位置,粘結固定至二層。彈性元件150可以藉由使彈性元件150伸展越過它的正常長度,然後將它固定至主要吸收構件20的上述部件,而施加至複合式衛生棉。彈性元件150較佳為彈性,且在任何外力移除時,能夠大致上返回它的原始預伸展的長度。然後,允許彈性元件在放鬆的狀況恢復它的原始長度,如圖9所示。此有效減少主要吸收構件20的中心部分18的長度,且產生間隙17。於是,頂片21與後片22被向內朝衛生棉的側向中心線拉動,且形成起皺的外觀。圖10顯示當承受向下的壓縮力時之使用中的複合式衛生棉。施加至衛生棉的這些壓縮力促使彈性元件1 50伸展,以增加中心部分18的長度,且允許主要吸收構件20接觸次要吸收構件30,接觸是沿著它們個別的長度之實質部分。於是,彈性元件150使衛生棉的彈性增加,以令人舒服的方式維持緊密的身體配合。
彈性元件150可以包括單條彈性材料,或替代地,可以包含複數薄彈性條,其個別伸張安置於衛生棉的橫向端部。依據此實施例,彈性條可以從第一橫向端部26連續延伸到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17。彈性條較佳為位於主要吸收構件20的縱向側邊緣附近。彈性條較佳為藉由將蓋與屏障層固定在一起,而位於沿著縱向側部形成的周圍凸緣中。在可拋棄吸收產品中使用的任何傳統彈性材料適於充當彈性元件150。
圖11顯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依據此實施例,主要吸收構件20具有輪廓化形狀之對立的縱向延伸側部,其具有由一較窄的中心部分18分離的放大端部分。輪廓化形狀是沙漏形式,其中縱向側部是曲線或拱形。替代地,輪廓化形狀可以更傾向角形,諸如狗骨形,其中狹窄的中心部分18具有大致上平行的直側部。次要吸收構件30顯示成為大致上是矩形。已經發現,輪廓化的主要吸收構件20與矩形次要吸收構件30之此特殊組合增加使用者的舒服感,且更保護穿著者的內褲。即,輪廓化的主要吸收構件易於貼合穿著者身體的輪廓,而次要吸收構件之更寬的中心部分完全遮蓋穿著者內褲的褲襠部分。已經發現,具有輪廓化形狀的主要吸收構件-諸如沙漏(圖11)、推拔形(圖12)或雙推拔形(圖13)-緊密趨近於使用者褲襠區域的解剖學形狀,且增加此複合式墊座帶給使用者的舒服感。此外,輪廓化形狀藉由促使主要吸收構件能夠維持與使用者之間更佳的身體接觸,於是在身體分泌物離開身體的時候獲得身體分泌物,增加複合式衛生棉的效果。替代的較佳輪廓化形狀繪示於圖12,圖12顯示一推拔形狀,其在使用時能夠貼合穿著者的臀內摺痕,或繪示於圖13,圖13顯示雙推拔形狀(較寬的中心部分與較窄的端部分),其也在使用時能夠貼合穿著者的臀內摺痕。
如圖14與15所示,次要吸收構件30可以具有二側翼片60。依據圖14,每一翼片60鄰近於且自吸收心部的側邊緣側向延伸。依據圖15,每一翼片沿著一連接線-其自縱向延伸的側部25、25』向內-而固定至屏障片。在任一實施例中,翼片60是彈性的,且構建成為摺疊在穿著者內褲之褲襠區域的邊緣上,以致於翼片60配置於穿著者內褲之邊緣與穿著者大腿之間。翼片60用於至少二目的,以在使用時防止穿著者身體與內褲被月經流體弄髒,及將衛生棉粘合至內褲。以此方式,翼片60用於使衛生棉保持正確安置於內褲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翼片60由頂片與屏障片組成。此外,對於次要吸收構件的薄層而言,翼片60較佳為單一的,其中頂片與屏障片的部分從衛生棉中央區域之吸收心部的邊緣側向向外延伸,以形成彈性翼片60。然而,對於次要吸收構件而言,翼片60不須是單一的,但可以是分離的元件,其連接至次要吸收構件。此外,翼片60可以由單一基材或其他薄層構造組成。然而,較佳者為,翼片60具有一液體不可透過的屏障片,以防止到達翼片60的分泌物弄髒穿著者內褲的邊緣。
此外,翼片60可以選擇性具備一吸收構件,至少越過穿著者內褲的邊緣。理論上,只有數量相當小的月經可到達翼片60,所以,翼片60隻需要數量相當小的吸收材料。然而,建議至少某些吸收材料,以防止到達翼片60的任何分泌物能夠進一步流到未保護的區域。吸收材料可以是薄織物,或吸收元件的延伸物。然而,翼片60中的吸收材料必須是相當高彈性。
很多衛生棉-其具有翼片60,適於或可以與本發明之複合式衛生棉40的次要吸收構件20一起使用-揭示於美國專利4,687,478號,其於1987年八月18日授給Van Tilburg;美國專利4,589,876號,其於1986年五月20日授給VanTilburg;及美國專利4,608,047號,其於1986年八月26日授給Mattingly。這些專利中的每一專利附於此供參考。
主要吸收構件20與次要吸收構件30的個別部件可以由部件組成,當穿著複合式衛生棉時,其在縱向特別可以延伸(較佳地,能夠伸展)。適當的部件包含(但不限於)彈性薄膜、彈性不織布、兼具粘著性與伸縮性的聚合物材料與類似者及其組合。較佳地,主要吸收構件-特別是其橫向端部區域-能夠在縱向延長它的未伸展長度達約15%與約40%之間。當複合式衛生棉固定至穿著者內褲時,此延伸性提供更佳的使用配合性、舒服性及減少汙染。
次要吸收構件也可以包含上述可伸展的部件,且較佳為由兼具粘著性與伸縮性的聚合物材料形成,當穿著複合式衛生棉時,其是可延伸的。較佳地,複合式衛生棉能夠延長它的未伸展原始長度達約15%與約40%之間。用於主要吸收構件與次要吸收構件二者的頂片可以包括一彈性、三維、流體可透過的聚合物織物。
雖然已經繪示及說明本發明的特殊實施例,但專精於此技藝的人可以明白,可以做各種其他改變及修改,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疇。所以,企圖在附屬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涵蓋落於本發明範疇中之全部此類改變及修改。
附圖中部件標號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複合式衛生棉,其能夠穿著在使用者的內褲中,包括-一最上的主要吸收構件,其具有一吸收心部及一重疊於吸收心部上之流體可透過的頂片、一第一橫向端部及一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及一第一縱向側部與一對立的第二縱向側部,其間界定一寬度;-一最下的次要吸收構件,其具有一流體可透過的頂片與一流體不可透過的屏障片(屏障片連接到至少一部分頂片)、一第一橫向端部與一對立的第二橫向端部及一第一縱向側部與一對立的第二縱向側部,其間界定一寬度;-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一橫向端部)在一第一連接物件連接到至少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一橫向端部);-至少一部分主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二橫向端部)在一第二連接物件連接到至少一部分次要吸收構件(沿著或鄰近於它的第二橫向端部);-主要吸收構件具有一在第一與第二連接物件中間的中心部分;-次要吸收構件具有一在第一與第二連接物件中間的中央區域;-中心部分與中央區域未互相固定,且各具有自第一連接物件測量到第二連接物件的個別長度,其中主要吸收構件的中心部分具有一長度,其小於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之長度,且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之長度預先縮短,且其中主要吸收構件之中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與次要吸收構件的中央區域隔離,以提供動態配置予穿著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之長度小於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之長度的95%,且主要吸收構件之第一橫向端部與次要吸收構件的第一橫向端部相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之長度在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之長度的95%至約50%之間,且主要吸收構件的第二橫向端部與次要吸收構件的第二橫向端部相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之長度在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之長度的95%至約50%之間,且主要吸收構件之第一橫向端部自次要吸收構件的第一橫向端部向內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主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之長度在次要吸收構件中央區域之長度的95%至約50%之間,且主要吸收構件之第二橫向端部自次要吸收構件的第二橫向端部向內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主要吸收構件具有一中心部分,其未固定至次要吸收構件,中心部分之長度從次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99%延伸至約25%。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中心部分之長度是次要吸收構件之長度的約95%至約5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次要吸收構件具有一面衣表面,至少一部分面衣表面塗有壓力敏感粘劑,其在使用時能夠將複合式衛生棉可釋放地固定至內褲。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粘劑大致上垂直對準連接物件。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衛生棉,其特徵在於,次要吸收構件的至少一橫向端部具有一穩定元件,穩定元件在承受向內的壓縮力時,可以在次要吸收構件提供一彎曲力矩,其位於與連接物件隔開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複合式衛生棉,包含一上主要吸收構件及一下次要吸收構件,其固定在一起,以形成單一結構。主要吸收構件包含一吸收心部及一重疊於吸收心部上之流體可透過的頂片。次要吸收構件包含一流體可透過的頂片、一連接至頂片之流體不可透過的屏障片及一安置於頂片與屏障片之間的吸收元件。主要吸收構件沿著它的長度之至少一部分而與衛生棉中央區域中的次要吸收構件隔離。
文檔編號A61F13/15GK1378826SQ0210852
公開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30日
發明者T·格拉斯哥, K·S·羅斯, M·曼庫索 申請人:麥克內爾-Ppc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