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10-25 15:48:52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
技術領域:
,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魚鱗病在中國及世界醫學範圍內公認為是一種高遺傳性皮膚病,目前醫學界專家、學者也沒有作出系統的認識說明和治療方法,尚無任何特效藥品或良好治療方法,只能作被動的護養;該病是一種角化障礙性皮膚病,常見有尋常型魚鱗病、性聯型魚鱗病、板層狀魚鱗病,以上三種發病時間一般都在出生後2個月到30個月發病,佔魚鱗病患者九成以上;獲得性魚鱗病和伴發性魚鱗病佔一成左右,極為少見。當前常用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保守養護療法外用潤膚劑和10%乳酸軟膏、卡泊三醇軟膏、10%—15%尿素霜和軟膏、水揚酸軟膏、他扎羅汀、阿達帕林、魚肝油軟膏、40%丙二醇水溶液、維A酸等外用擦、抹,用於預防皮膚水分蒸發,提高角質層水分的含量,內服有異維A酸或阿維A酸、依曲替酯、依曲替酸,適用嚴重患者的保守治療;治療效果也不十分不理想。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改進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根據古今中國傳統用藥理論、科學搭配、相輔相承、以癢治癢、以毒攻毒,調整藥物刺激表皮經絡、舒筋活血、殺除肌膚表皮之病毒的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重量份為10-20份的艾葉、7-17份的大風子、13-23份的蒼耳子、5-15份的硫黃、9-19份的蛇床子、8-18份的苦參、5-15份的蜂房、11-21份的川椒、10-20份的地膚子組成。本發明治療魚鱗病藥方的藥理是以中國傳統中醫藥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毒攻毒、以偏治偏,補偏救弊、相輔相承。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的功效。大風子辛、熱,有毒,歸肝、脾、腎經。外用攻毒殺蟲,祛風燥溼,用於麻風疥癬,梅毒。蒼耳子辛、苦、溼,有少毒,歸肺經。散風除溼、通竅止痛。外用於風疹瘙癢,通經止痛,疥癬、麻風、風溼痺症、四肢拘攣。.硫黃酸、溼、有毒,歸腎、大腸經。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外用於疥、瘡、溼疹、癬。蛇床子辛、苦、溫,歸腎經。殺蟲止癢,溫腎壯陽。外用於溼疹、疥癬,除痺氣,利關節,癲癇惡瘡。苦參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溼,殺蟲,利尿。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溼疹,溼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蜂房甘、平,歸胃經。攻毒殺蟲、祛風止痛。外用於癰、疽、癬、瘡、疹、瘙癢。川椒辛、熱,歸脾、胃、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地膚子苦、寒,歸膀胱經。清熱利溼止癢。外用於皮膚風疹、溼疹、周身瘙癢。其藥方藥理是艾葉,溫經止血、用寒調經;大風子,有毒,攻毒殺蟲、祛風燥溼;蒼耳子,散風除溼、通絡止痛;硫黃,有毒,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蛇床子,殺蟲止癢、溫腎壯陽;苦參,清熱燥溼、殺蟲利尿;蜂房,攻毒殺蟲、祛風止痛;川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地膚子,清熱利溼、止癢利尿、祛膚中熱。本發明是由中國傳統的中草藥製成,根據魚鱗病的特點、季節規律以及食物作用,在此基礎上研製而成。魚鱗病有一個共用的特點,就是表皮有角化過度的魚鱗狀鱗屑,由於表皮角質形成的細胞增生,表皮更替時間縮短,或者由於角質形成細胞黏合異常,使角質層細胞不能正常脫落堆積在表皮面,真皮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或炎症細胞浸潤所致。本發明的中藥方對該病的作用能夠徹底解決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並能促使新的肌膚生長,用藥6天能使表皮上的顆粒層、棘層、毛囊口角栓魚鱗狀鱗屑自動脫落30%—50%;12天一15天基本解除;15天一20天左右能開始生長出人體正常光澤紅潤細滑的肌膚。輕者30一40天,重者60—70天患者可獲得一身正常人的皮膚。本發明為外用藥,有一部分為有毒藥物,是根據古今中國傳統用藥理論,科學搭配、相輔相承、以癢治癢、以毒攻毒,調整藥物刺激表皮經絡,舒筋活血,殺除肌膚表皮之病毒。用藥數年來患者無任何毒負作用,治癒後患者到三級甲醫院作血液檢查各項指數均都正常,並且不復發。'本發明中藥的動物毒理實驗摘要目的觀察大鼠外洗該方劑的急性和長期毒性作用。方法有SD大鼠為受試對象,採用4個劑量(40、20、10、5ml/kg),iqSD大鼠同時,給予外洗湯劑連續80天,觀察給藥40d-80d時大鼠的生長發育、血液、血液生化、組織病理變化及停藥30d時上述指標的變化,結果,給藥40d-80d時及停藥30d後,大鼠體重、攝食量、活動、外周血象、重要臟器係數均正常,生化指標檢査各給藥組同空白組對照白蛋白降低(p>0.05),總蛋白和肌酐升高(p>0.05),鹼性磷酸酶(ALP)升高(p>0.05),病理學檢查各組各臟器均未發現明顯改變。結論長期的毒理實驗表示通過外洗該方劑用藥過程中,各項指標反應的^1察,未見明顯毒副作用,綜合分析認為該方劑在規定劑量下,應用是安全可靠的。本發明的藥方不管多重的患者用藥l一3天見效,有癢的,鱗屑的,顆粒層和黑棘層的開始大面積脫落用藥10—15天全部脫完,15天到20天開始生出新鮮肌膚,一到兩個療程全部治癒,一個療程為一個月。採用本發明中藥臨床應用治療100例病人,治療組100例,對照組100例,無論是總有效率及顯效率,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經統計學文理P〈0.05;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7%,對照組81%;顯效率治療組為80%,對照組60%。下表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後療效評價-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具體實施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艾葉10克、大風子7克、蒼耳子13克、硫黃5克、蛇床子9克、苦參8克、蜂房5克、川椒11克、地膚子10克組成。實施例2,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艾葉20克、大風子17克、蒼耳子23克、硫黃15克、蛇床子19克、苦參18克、蜂房15克、川椒21克、地膚子20克組成。實施例3,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艾葉15克、大風子12克、蒼耳子18克、硫黃10克、蛇床子14克、苦參13克、蜂房10克、川椒16克、地膚子15克組成。實施例4,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艾葉12克、大風子9克、蒼耳子15克、硫黃7克、蛇床子11克、苦參10克、蜂房7克、川椒13克、地膚子12克組成。實施例5,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艾葉17克、大風子14克、蒼耳子20克、硫黃12克、蛇床子16克、苦參15克、蜂房12克、川椒18克、地膚子17克組成。具體病例-呂某某,男,14歲,山東省萊陽市沐浴店鎮南寨頭村人,生後6個月發病,板層狀魚鱗病患者,是典型的重病患者。全身除臉部以外均是如塗黑碳,並且頭上有大量綠豆大小的白頭膿皰,用藥六天身上黑色棘層除去40%以上,12天除去90%以上,只剩菱形或多角形魚鱗皮膚老化皺紋。18天開始從後背開始生出新鮮肌膚,用藥40天上身全部治癒,生出新鮮紅潤光澤皮膚,54天到達膝蓋以上,70天全愈。王某,男,24歲,山東省萊西市夏格莊人,尋常型魚鱗病患者,12個月發病,分布四肢及下半身全部。用藥15天開始生出新鮮皮膚,30天新鮮皮膚達90%以上,50天全部治癒。叢某某,男,40歲,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二村人,IO個月發病,尋常型魚鱗病患者。患病部位頭皮有糠狀脫屑,下身全部,上臂內側。用藥10天生出新肌膚,30天膝蓋以上全部生出新肌膚,45天全部治癒。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其特徵是由重量份為10-20份的艾葉、7-17份的大風子、13-23份的蒼耳子、5-15份的硫黃、9-19份的蛇床子、8-18份的苦參、5-15份的蜂房、11-21份的川椒、10-20份的地膚子組成。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魚鱗病的中藥,是由重量份為10-20份的艾葉、7-17份的大風子、13-23份的蒼耳子、5-15份的硫黃、9-19份的蛇床子、8-18份的苦參、5-15份的蜂房、11-21份的川椒、10-20份的地膚子組成,本發明具有根據古今中國傳統用藥理論、科學搭配、相輔相承、以癢治癢、以毒攻毒,調整藥物刺激表皮經絡、舒筋活血、殺除肌膚表皮之病毒的特點。文檔編號A61K36/185GK101507774SQ20091001995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20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20日發明者宮玉泰,王志宏,董國英申請人:宮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