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送線的裝配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2:39:34 2

本發明涉及用於在輸送線上運送待裝配產品的輸送線的裝配小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在裝配產品時,有兩種裝配方法,一種是將產品擺放在原地,通過裝配物料放置在產品周圍,在原地進行產品的組裝,這種裝配方法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一種是將產品放置在平板車上,將平板車置於輸送軌道上,在輸送軌道上間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裝配工位,每個裝配工位對應安裝一個部件,通過動力源驅動平板車沿輸送軌道運動至相應裝配工位後,氣缸伸縮杆伸出阻擋平板車前移,工人進行裝配,然而,目前裝配的物料通常根據方便運送的原則,都是將物料運送至各個裝配工位的外側,而有些部件是裝配在產品內側的,這就需要工人來回橫跨輸送軌道取物料,再移動至輸送軌道的內側進行產品部件裝配,同樣工作效率低,操作不方便,而偶爾在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時,致使阻擋平板車的伸縮杆縮回,此時,如若工人正在跨越輸送軌道,則會被無阻擋的平板車撞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可旋轉的輸送線的裝配車,便於裝配產品時只在輸送軌道外側作業,避免安全隱患。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輸送線的裝配車,包括下支撐臺以及可相對下支撐臺轉動的上支撐臺,所述下支撐臺底部設置有與輸送軌道相配合的滾輪,所述上支撐臺的底面設置有多個定位凹槽,所述下支撐臺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與上支撐臺底面上的定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設置在下支撐臺上表面上的彈簧,彈簧上部連接有與定位凹槽相配合的球狀頭,彈簧自然狀態下,其上的球狀頭插入對應的上支撐臺底面的定位凹槽內,所述下支撐臺和上支撐臺通過滾動軸承連接為一體,所述下支撐臺上還設置有腳踏制動器。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輸送線的裝配車,在需要裝配產品時,先將待安裝部件輸送至對應的裝配工位外側堆放,隨後將產品放置在裝配車的上支撐臺表面,人工推動裝配車至待安裝的裝配工位後,通過踩下腳踏制動器,從而使裝配車停在對應裝配工位處,個人開始裝配此工位的部件,如若該工位裝配的部件在產品的內側,則人工轉動裝配車的上支撐臺,此時,上支撐臺在轉動過程中下壓球狀頭,從而壓縮彈簧,隨著上支撐臺的轉動,球狀頭重新插入到下一個定位凹槽內,從而又將上支撐臺定位,如若轉動的角度不符合要求,人工可繼續重複上述操作轉動上支撐臺,直至產品上的待安裝部位轉向輸送軌道外側為止,從而避免工人來回橫跨輸送軌道進行裝配,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通過設置限位器,避免在裝配過程中上支撐臺轉動,保證工人裝配的穩定性,提供裝配效率,同時,由於設置有腳踏制動器,從而有效避免因電氣故障引起的小車移動,而工人無需橫跨輸送軌道,有效避免了安全隱患;在裝配完成後,此工位的工人可鬆開腳踏制動器,從而推動裝配車移動至下一工位進行產品裝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上支撐臺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下支撐臺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明下支撐臺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輸送線的裝配車,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下支撐臺1以及可相對下支撐臺1轉動的上支撐臺2,所述下支撐臺1底部設置有與輸送軌道相配合的滾輪3,所述上支撐臺2的底面設置有多個定位凹槽,所述下支撐臺1上表面設置有多個與上支撐臺2底面上的定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器13,所述限位器13包括設置在下支撐臺1上表面上的彈簧,彈簧上部連接有與定位凹槽相配合的球狀頭4,彈簧自然狀態下,其上的球狀頭4插入對應的上支撐臺2底面的定位凹槽內,所述下支撐臺1和上支撐臺2通過滾動軸承5連接為一體,所述下支撐臺1上還設置有腳踏制動器6。所述腳踏制動器6為市面購買可得。
所述球狀頭4下方的彈簧段外部設置有防護套7,防護套7內腔大於彈簧直徑,防護套7的上端開口大於球狀頭4的直徑,從而避免彈簧受損,也便於球狀頭4上下移動,還能起到導向作用。
所述上支撐臺2底面的多個定位凹槽及下支撐臺1上表面的多個限位器13呈環形排列,從而可以通過設置定位凹槽及限位器的個數,以限定上支撐臺2每轉一次所轉動的角度,以符合實際轉動角度需要。
所述上支撐臺2底面上的定位凹槽及下支撐臺1上表面上的限位器13各有四個,相鄰定位凹槽之間的夾角為90°,相鄰限位器13之間的夾角為90°,四個限位器與四個定位凹槽一一對應,通過設置四個定位凹槽及四個限位器13,即可滿足實際裝配所需轉動角度的需求,避免設置過多限位器13,增加製造成本。
所述上支撐臺2上表面上設置有裝配臺8,裝配臺8上設置有多個限位塊或多個限位柱,通過多個限位塊或多個限位柱圍成待裝配產品放置區域,便於在需要機器人裝配時,可更好的對準,提高機器人裝配的精度,避免裝配錯誤。
所述上支撐臺2底面上還設置有多個萬向軸承9,多個萬向軸承9呈環形排列,通過設置多個萬向軸承9,用以輔助支撐上支撐臺2,增加支撐強度,避免因待裝配產品放置有偏差而導致上支撐臺2單側受壓力較大時而損壞滾動軸承5,延長滾動軸承5的使用壽命。
所述下支撐臺1的後壁上連接有推桿10,推桿10上端連接有扶手11,扶手11與推桿10之間形成鈍角,鈍角範圍為100°≤α≤170°,優選α=150°,使扶手11的位置更符合人體工學,退裝配車時更加順手。
所述下支撐臺1的後壁上還設置有朝後伸出的彈性緩衝柱12,所述彈性緩衝柱12的長度大於扶手11投影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由於使流水線作業,每個裝配工位的操作速度有差異,因此,當上一裝配工位的操作已經完成,而下一工位的操作還在繼續時,上一裝配工位的工人將小車推至下一裝配工位時,常常會導致兩輛裝配車相撞,避免兩輛裝配車產生剛性碰撞而損壞裝配車,通過設置彈性緩衝柱12,從而使後一工位的裝配車後壁上的緩衝柱12與上一工位的裝配車的下支撐臺1前壁相撞,避免剛性碰撞。
所述彈性緩衝柱12材質為橡膠或者彈性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