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9所985高校排行榜名單(綜合國內三大榜單)
2023-10-05 05:42:43 1
陸續有高校退出國際榜單目前,我國已經陸續有高校官宣退出國際榜單排名,其中不少還是985名校,包含了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等高校。而這些高校之所以要退出國際排行榜,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高校認為,用國外的排行指標來對中國的高校進行排名並不合時宜,偏差較大。
由於國外排行機構對於國內高校並不了解,他們心目中中國高校的數據都是以論文的形式來體現的,而對於我國的高等教育而言,高校的功能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發布論文就完事的,而是擔負著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大責任,論文,頂多只能算是科學研究的附屬品,記錄下科研過程而已。
並且對於很多保密的項目而言,在國內或者國際期刊上是根本看不到相關論文的影子,但是卻實實在在地為國家做了貢獻,因此,我國陸續有高校退出國際排行榜也在情理之中了,從某個層面上來將國際榜有可能誤導國內對自己高校的看法。
綜合國內三大榜單考慮,我國榜單10強校有哪些既然國內高校已經錄取由高校退出國際榜,因此本文就以國內三大榜單來聊聊我國的10強校,看看有哪些大學能夠擔得起我國10強校的稱號。
本文選取的三大榜單是軟科、校友會以及武書連排行榜,這3個榜單發布排行榜的時間相對較長,對我國高校的了解程度較深,受歡迎程度也比較廣,每個榜單都有自己忠實的粉絲!
整體上來看,這三個榜單中均進入前10的高校有8所,清華北大自是不需說,無論是從名氣上,還是從實力上,都是我國top 2的高校,並且國內三榜也都將這兩所高校排在前2位,所不同的僅僅是誰第一而已!從三榜綜合來看,清華大學略勝一籌,在軟科和武書連中均位列第一,在校友會中位居第二。
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排位比較靠近,浙江大學在軟科和武書連中位列第三,校友會中位居第四,比上海交通大學略勝一籌,在10強中位列第三位;接下來的三所高校得分驚人一致,三榜排位總和都是19,並列第五,這三所高校是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以及武漢大學。
剩下的三個名額被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西安交通大學佔據,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優勢明顯,離第五名只差了4個位次,而領先了下一所大學9個位次。
另外,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天津大學這5所高校也都進入了前15位,也是進入前10強有力的競爭者。
部分985高校在國內三大榜單中的表現,僅供參考!
綜合國內三大榜單來看,其排名和國內高校的人才培養已經科學研究吻合度還是比較高的,在科學研究方面,我們以近五年國家三大獎為例,排在前十的有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以及東南大學。其主要數據如下圖:
而在人才培養方面,綜合政界、商界、科研界等方面的數據來看,10強校則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當然,能夠證明這種現象的數據很多,諸如入選院士的校友數、現有全職院士數量、國家級科研平臺、雙萬計劃、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等等,他們都能夠體現國家對高校的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的認可度,因為只有認可了,才會將相關的項目、人才培養等寄托在這些高校。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位於武漢市,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我國「雙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學校入選了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及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等,是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法學教育創新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學校校史:學校溯源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前身為1913年設立的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一說自強學堂即武漢大學前身)。後歷經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成現在的武漢大學。
學科建設:學校設127個本科專業,5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4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1個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師資力量: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862人,其中正副教授3086人,有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
科研平臺:學校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高端智庫、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共享平臺、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
相對國際排名而言,國內排名和各大高校的綜合數據的表現吻合度較高,不會突兀地出現毫不起眼的高校將很多名校甩在身後的情況,在於國家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力度以及社會認可度等方面都有一致的表現。
大家對於國內三大榜單的排名,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