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型散熱管及工型散熱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10 09:41:49 2
專利名稱:一種工型散熱管及工型散熱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工型散熱管,包括豎直熱管和位於豎直熱管兩端的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第一橫管包括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第二橫管包括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豎直熱管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熱源從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通過。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工型散熱器。本實用新型散熱管的上下兩端均形成真空腔體,且真空腔體內均設有傳熱介質,增大了散熱管的散熱面積,傳熱速度更快,提高了散熱管的傳熱性能和散熱能力,熱能利用率高;且散熱管在豎直方向上的等溫性更好。
【專利說明】
一種工型散熱管及工型散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管及散熱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工型散熱管和工型散熱器。
【背景技術】
[0002]散熱器作為採暖設備,主要通過輻射、對流和傳導這三種傳熱方式進行散熱供暖,承擔著將熱媒攜帶的熱量傳遞給室內空氣,以補償室內熱耗,達到維持室內一定空氣溫度的目的。
[0003]散熱器中的暖氣片主要有鑄鐵暖氣片、鋼製暖氣片以及銅鋁複合暖氣片等類型。其中,鋼製暖氣片主要以輻射為主,在北方使用效果稍好,在南方使用效果則較差,原因在於南北方的空氣溼度不一樣;壓鑄式暖氣片用於對流和輻射方式都有,在南方和北方市場都較好;而以傳導散熱為主的散熱器是通過熱管效應將經過的熱源通過傳導方式將熱能進行散熱,應用也較廣泛。
[0004]然而,現有技術中的散熱器,一般均採用單一的傳熱方式,或者循環熱水進行單向循環。比如在建築供熱採暖的過程中,滿水道散熱器完全是依靠鍋爐熱水的全熱值通過散熱器表面進行部分散熱,熱水用量大,循環熱水的溫差大,不僅延長了供暖循環水的復熱時間,而且增加了供暖循環水復熱的能耗,同時熱利用率不高。所以,改進採暖散熱器的傳熱性能和散熱能力,以及節省能源、提高壽命是有益之舉。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工型散熱管及工型散熱器,該散熱管兩端都有熱源,不僅傳熱方式集傳導和對流為一體,提高傳熱性能和散熱能力,而且散熱面積大、熱能利用率高、結構緊湊、製造簡單、採暖效果好。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工型散熱管,包括豎直熱管和位於豎直熱管兩端的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所述第一橫管包括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所述第二橫管包括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所述豎直熱管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所述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熱源從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通過。
[0008]—種工型散熱管,包括豎直熱管和位於豎直熱管兩端的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所述豎直熱管包括豎直內管和豎直外管,所述豎直內管兩端封閉;豎直內管和豎直外管之間為豎直真空內腔;所述第一橫管包括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所述第二橫管包括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豎直真空內腔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所述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熱源從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通過。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橫內管為兩端開口用於熱源通過的通腔,所述第二橫內管也為兩端開口用於熱源通過的通腔。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豎直外管、第一橫外管以及第二橫外管一體成型,豎直內管、第一橫內管以及第二橫內管也一體成型。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橫內管內側壁和/或第二橫內管內側壁上設有溝槽。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橫內管和第二橫內管的管壁沿橫內管的徑向向內或者向外凸起,形成溝槽。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溝槽為螺旋狀溝槽或呈矩陣式排布的溝槽。
[001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工型散熱器,由至少兩個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工型散熱管依次串聯組成;工型散熱管上端的第二橫管依次串聯,工型散熱管下端的第一橫管也依次串聯;熱源分別依次流經每個工型散熱管的第一橫管和/或第二橫管。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散熱管的上下兩端均形成真空腔體,且真空腔體內均設有傳熱介質,增大了散熱管的散熱面積,傳熱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散熱管的傳熱性能和散熱能力,熱能利用率高;且散熱管在豎直方向上的等溫性更好;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橫內管內壁上設有溝槽,有效增加了熱源與管壁的接觸面積;最後本實用新型散熱器具有結構緊湊、製造簡單、成本降低、傳熱效果可靠、採暖效果較佳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工型散熱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1;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工型散熱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1I;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工型散熱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中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的結構示意圖1;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中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的結構示意圖1I;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中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的結構示意圖1II;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包括豎直熱管I和位於豎直熱管I兩端的第一橫管2和第二橫管3;第一橫管2包括第一橫內管21和第一橫外管22,第二橫管3包括第二橫內管31和第二橫外管32;第一橫內管21左端和第一橫外管22的左端密封連接,第一橫內管21右端和第一橫外管22的右端密封連接,第一橫內管21和第一橫外管22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31左端和第二橫外管32的左端密封連接,第二橫內管31右端和第二橫外管32的右端密封連接,第二橫內管31和第二橫外管32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豎直熱管I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傳熱介質可以為溴化鋰溶液;傳熱介質的填充率為30%?60%;第一橫內管21為兩端開口的通腔,通腔用於熱源通過;第二橫內管31也為兩端開口的通腔,通腔用於熱源通過;熱源從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通過。
[0026]本實用新型散熱管第一橫內管21內壁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壁上設有溝槽4,溝槽4為橫內管管壁沿橫內管橫截面的徑向向內或向外的凸起,如圖4?5所示,溝槽4可以為螺旋狀溝槽,也可以呈矩陣式溝槽,將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的管壁沿第一橫內管21(第二橫內管31)的徑向設置向內或者向外的凸起能夠增大熱源與第一橫內管21(第二橫內管31)管壁的換熱面積,使熱交換充分;另外,還可以破壞橫內管壁面附件的層流,進而增強換熱;如圖6所示,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壁上的溝槽4可以採用折流板5替代,在第一橫內管21 (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加入折流板5,折流板5能夠改變熱源流體流向,增加湍動,從而促進混合均勻,到達增強換熱的效果。豎直熱管I為重力熱管的一種,豎直熱管I採用鋼製材料。
[0027]實施例2
[0028]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包括豎直熱管I和位於豎直熱管I兩端的第一橫管2和第二橫管3;豎直熱管I包括豎直內管11和豎直外管12,豎直內管11兩端封閉;豎直內管11和豎直外管12之間為豎直真空內腔;第一橫管2包括第一橫內管21和第一橫外管22,第二橫管3包括第二橫內管31和第二橫外管32;第一橫內管21左端和第一橫外管22的左端密封連接,第一橫內管21右端和第一橫外管22的右端密封連接,第一橫內管21和第一橫外管22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31左端和第二橫外管32的左端密封連接,第二橫內管31右端和第二橫外管32的右端密封連接,第二橫內管31和第二橫外管32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豎直真空內腔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傳熱介質可以為溴化鋰溶液;傳熱介質的填充率為30%?60%;第一橫內管21為兩端開口的通腔,通腔用於熱源通過;第二橫內管31也為兩端開口的通腔,所述通腔用於熱源通過;熱源從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通過。
[0029]本實用新型散熱管豎直外管12、第一橫外管22以及第二橫外管32可以一體成型,豎直內管11、第一橫內管21以及第二橫內管31也可以一體成型;第一橫內管21內壁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壁上設有溝槽4,溝槽4為橫內管管壁沿橫內管橫截面的徑向向內或向外的凸起,如圖3?4所示,溝槽4可以為螺旋狀溝槽,也可以呈矩陣式溝槽,將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的管壁沿第一橫內管21(第二橫內管31)的徑向設置向內或者向外的凸起能夠增大熱源與第一橫內管21(第二橫內管31)管壁的換熱面積,使熱交換充分;另外,還可以破壞橫內管壁面附件的層流,進而增強換熱;如圖5所示,第一橫內管21(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壁上的溝槽4可以採用折流板5替代,在第一橫內管21 (和/或第二橫內管31)內加入折流板5,折流板5能夠改變熱源流體流向,增加湍動,從而促進混合均勻,到達增強換熱的效果。豎直熱管I為重力熱管的一種,豎直熱管I採用鋼製材料。
[0030]實施例3
[0031]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器,由至少兩個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工型散熱管依次串聯組成;工型散熱管上端的第二橫管依次串聯,工型散熱管下端的第一橫管也依次串聯;熱源分別依次流經每個工型散熱管的第一橫管和/或第二橫管。
[0032]本實用新型工型散熱管除了可應用於採暖散熱器外,還可作為換熱設備用於熱慄系統的冷凝或蒸發段,實現便捷、高效的換熱。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包括豎直熱管和位於豎直熱管兩端的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所述第一橫管包括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所述第二橫管包括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所述豎直熱管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所述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熱源從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通過。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橫內管為兩端開口用於熱源通過的通腔,所述第二橫內管也為兩端開口用於熱源通過的通腔。3.—種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包括豎直熱管和位於豎直熱管兩端的第一橫管和第二橫管;所述豎直熱管包括豎直內管和豎直外管,所述豎直內管兩端封閉;豎直內管和豎直外管之間為豎直真空內腔;所述第一橫管包括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所述第二橫管包括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第一橫內管和第一橫外管之間為第一橫真空內腔,第二橫內管和第二橫外管之間為第二橫真空內腔;豎直真空內腔同時與第一橫真空內腔和第二橫真空內腔相連通,形成連通真空腔;所述連通真空腔內填充有傳熱介質;熱源從第一橫內管和/或第二橫內管通過。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豎直外管、第一橫外管以及第二橫外管一體成型,豎直內管、第一橫內管以及第二橫內管也一體成型。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橫內管內側壁和/或第二橫內管內側壁上設有溝槽。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橫內管和第二橫內管的管壁沿橫內管的徑向向內或者向外凸起,形成溝槽。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工型散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溝槽為螺旋狀溝槽或呈矩陣式排布的溝槽。8.—種工型散熱器,其特徵在於:由至少兩個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工型散熱管依次串聯組成;工型散熱管上端的第二橫管依次串聯,工型散熱管下端的第一橫管也依次串聯;熱源分別依次流經每個工型散熱管的第一橫管和/或第二橫管。
【文檔編號】F28D15/02GK205718604SQ20162028718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7日
【發明人】張海濱
【申請人】江蘇巨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