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爐過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7:09:09 1

本發明涉及了鍋爐輔助集熱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鍋爐過熱器。
背景技術: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高溫煙氣的熱能等形式,而經過鍋爐轉換,向外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廣泛用於火電站、船舶、機車和工礦企業。
鍋爐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一種利用燃料燃燒後釋放的熱能或工業生產中的餘熱傳遞給容器內的水,使水達到所需要的溫度或一定壓力蒸汽的熱力設備。其中鍋爐過熱器是大型鍋爐蒸汽系統中的較為重要的輔助集熱裝置,鍋爐過熱器是回收鍋爐煙氣能量的,使鍋爐出來的蒸汽可以獲得加熱,變為幹蒸汽,有利於提高鍋爐熱效率,也有利於蒸汽輪機避免水擊。但是現有技術的鍋爐過熱器一般採用蛇形管道結構,因此在給鍋爐補給水時容易在蛇形管道的管壁上積鹽或灰塵,長此以往就會造成過熱器內嚴重積鹽,因過熱器管路結構複雜,同時所結鹽垢又經過不斷的高溫的烘烤,不易溶解,因此傳統的衝洗方法難以在保證鍋爐熱效率的同時有效的去除管壁的鹽垢,而且衝洗時間長,耗水量大,易腐蝕管道。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特提供了一種鍋爐過熱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鍋爐過熱器,優化過熱器結構、增加反衝洗管道實現螺旋管的反覆循環衝洗,減少衝洗時間和用水量,成本低。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鍋爐過熱器,包括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為雙螺旋結構,由內向外依次為螺旋I和螺旋II,所述螺旋I以一埠為起始點呈對稱U字型水平螺旋,所述螺旋II以螺旋I為參照物環繞於所述螺旋I的外部,所述螺旋I與螺旋II之間設置有距離差。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II的始端、終端以及始端與終端之間的拐角上均對稱有一組反衝洗管道。
進一步地,若干組反衝洗管道呈交錯分布。
進一步地,每兩組反衝洗管道之間的螺旋II上均設置有膨脹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螺旋管的終端設置有反衝洗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反衝洗接頭為一空心球體,球體的直徑大於螺旋管的直徑。
一種鍋爐過熱器的反衝洗方法,在反衝洗水源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氨水等調節水源的pH值,使水源呈鹼性,再將鹼性水源進行升溫除氧處理,然後將螺旋管的反衝洗接頭連接水源,最後利用高壓從螺旋管的終端在反衝洗管道內進行反覆循環衝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優化過熱器結構,採用雙螺旋結構,通過在螺旋II上交錯設置若干組反衝洗管道,實現螺旋管的反覆循環衝洗,減少傳統反衝洗方法帶來的衝洗時間長、用水量大以及易腐蝕管道的弊端,經濟和社會效益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其中:1、螺旋管,2、距離差,3、反衝洗管道,4、膨脹間隙,5、反衝洗接頭,11、螺旋I,12、螺旋II。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鍋爐過熱器,包括螺旋管1,螺旋管1為雙螺旋結構,由內向外依次為螺旋I11和螺旋II12,螺旋I11以一埠為起始點呈對稱U字型水平螺旋,螺旋II12以螺旋I11為參照物環繞於螺旋I11的外部,螺旋I11與螺旋II12之間設置有距離差2。
在本實施例中,螺旋II12的始端、終端以及始端與終端之間的拐角上均對稱有一組反衝洗管道3,用於輸送反衝洗水源。
在本實施例中,若干組反衝洗管道3呈交錯分布,便於實現反衝洗水源對螺旋管1的反覆循環衝洗。
在本實施例中,每兩組反衝洗管道3之間的螺旋II12上均設置有膨脹間隙4,用以為螺旋管1的熱膨脹提供一定的空間,也為螺旋管1起到遮蔽防護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螺旋管1的終端設置有反衝洗接頭5,用以來連接高壓反衝洗水源,並且反衝洗接頭5為一空心球體,球體的直徑大於螺旋管1的直徑,在壓力上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減少因高壓水的壓力過大而導致螺旋管1與高壓水連接處爆裂的現象,安全性高。
在本實施例中,一種鍋爐過熱器的反衝洗方法,在反衝洗水源中加入氫氧化鈉或氨水等調節水源的pH值,使水源呈鹼性,再將鹼性水源進行升溫除氧處理,然後將螺旋管的反衝洗接頭連接水源,最後利用高壓從螺旋管的終端在反衝洗管道內進行反覆循環衝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優化過熱器結構,採用雙螺旋結構,通過在螺旋II上交錯設置若干組反衝洗管道,實現螺旋管的反覆循環衝洗,減少傳統反衝洗方法帶來的衝洗時間長、用水量大以及易腐蝕管道的弊端,經濟和社會效益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