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2:05:59 3
專利名稱: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的工夾具,具體是一種水平旋轉 表面噴丸夾具。
技術背景由於受到國防、航空航天、以及對超大型工業設備的需求的影響,工業各個 部門對高疲勞壽命的受到交變載荷的作用下的金屬構件,會發生疲勞破壞。 一般 情況下材料的疲勞強度遠遠低於材料在靜態載荷下的強度,因此材料的疲勞強度 往往限制了材料的應用;但是另一方面,工業各個領域的長足進步,尤其是國防、 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領域對交變載荷下的構件的疲勞壽命提出了挑戰,因此提高材 料疲勞壽命成為材料學界的研究重點。噴丸能夠顯著提高材料的疲勞壽命是世界 各國材料學者的共識。但是噴丸處理後,材料表面狀態的均勻性是衡量噴丸效果的重要指標,直接關係著噴丸處理後的疲勞強度。同時噴丸處理也會引入雜質, 會降低處理後材料的腐蝕性能,例如有色金屬用不鏽鋼彈丸處理後腐蝕性能顯著 下降。經對現有技術的文獻檢索發現,中國發明專利03822331.7提供了一種噴丸裝 置,該裝置的著眼點在於如何改進噴丸裝置的結構,對於噴丸過程中噴槍與工件 的位置、角度以及旋轉的同心度、速度等參數的控制均沒有涉及,所以噴丸效果 不均勻,另外在噴丸過程中對材料汙染的保護也未提及,所以以上設備處理的金 屬材料,尤其是有色合金材料的腐蝕性能完全沒有保障。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水平旋轉表面噴丸 夾具,使其能夠精確控制工件與旋轉軸的同心度,同時防止鐵屑汙染工件。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平頭定位螺釘、 標準歸零樣品、套管夾頭、定位連接柱、尖頭夾緊螺釘、連接螺母、塑料套管、旋轉軸、分度卡盤,連接關係為定位連接柱一端通過連接螺母與旋轉軸連接,尖頭夾緊螺釘連接定位連接柱的凹槽與套管夾頭上的螺孔,將定位連接柱固定在套管夾頭的一端,定位連接柱另一端與標準歸零樣品相接觸,平頭定位螺釘通過 套管夾頭前端的螺孔,將標準歸零樣品設置於套管夾頭另一端,套管夾頭、定位 連接柱、連接螺母均置於塑料套管內部,分度卡盤凹面與套管夾頭外表面靠緊, 分度卡盤的中心孔與平頭定位螺釘對準。所述定位連接柱,設置尖頭,尖頭與工件或標準歸零樣品相接觸,保證工件 或標準歸零樣品的同心度。所述尖頭,其錐度與工件斷面或標準歸零樣品上的孔的錐度相同。所述定位連接柱,其外徑與套管夾頭的內徑相同。所述套管夾頭,其前端設置三個螺孔,三個平頭定位螺釘通過三個螺孔固定 標準歸零樣品。所述標準歸零樣品,其直徑與套管夾頭的內直徑相同。所述連接螺母,其寬度大於定位連接柱尾部螺紋長度與旋轉軸螺紋部分長度 之和。所述尖頭夾緊螺釘,其尖端錐度應與定位連接柱上凹孔的錐度相同。 所述分度卡盤,其凹面直徑與套管夾頭外直徑相同。所述分度卡盤,當夾緊工件時,放置於套管夾頭的三個螺孔之上,精確控制 平頭定位螺釘的旋入深度,以控制三個平頭定位螺釘的旋入深度相同。本實用新型首先用連接螺母把定位連接柱與旋轉軸連接,然後用尖頭夾緊螺 釘把套管夾頭固定在定位連接柱上,放入標準歸零樣品使其與定位連接柱緊密接 觸,旋轉三個平頭定位螺釘至接觸標準歸零樣品,取出標準歸零樣品,放入待加 工的工件使其端面的孔與定位連接柱緊密接觸,利用分度卡盤和緊定螺絲刀旋轉 平頭定位螺釘至夾緊待加工的工件,同時保持三個平頭定位螺釘旋轉的方向和角 度一致,最後用塑料套管包裹整個夾具及旋轉軸部分防止汙染。當更換待加工工 件時,只要保證三個平頭加緊螺釘的旋轉方向和角度一致並能夠夾緊工件就可以 了,最後套上塑料套管,本實用新型裝置則實現工件與旋轉軸的同心度和平行度, 並且可以防止鐵質夾具對工件的汙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安 裝簡單,並能夠有效保證工件與旋轉軸的同心度和平行度,使得整個噴丸表面的 噴丸強度在5%以內,並能完全防止鐵質夾具對有色金屬工件的汙染,同時如果配合噴槍的水平移動就可以得到均勻、穩定的噴丸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度卡盤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 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工件1為有色金屬材質,直徑在5—16mm之 間,夾持長度在50mm—60mm的旋轉件。本實用新型包括平頭定位螺釘2、標準 歸零樣品3、套管夾頭4、定位連接柱5、尖頭夾緊螺釘6、連接螺母7、塑料套管 8、旋轉軸9、分度卡盤IO,連接關係為定位連接柱5—端通過連接螺母7與旋 轉軸9連接,尖頭夾緊螺釘6連接定位連接柱5的凹槽與套管夾頭4上的螺孔, 將定位連接柱5固定在套管夾頭4的一端,定位連接柱5另一端與標準歸零樣品3 相接觸,平頭定位螺釘2通過套管夾頭4前端的螺孔,將標準歸零樣品3設置於 套管夾頭4另一端,套管夾頭4、定位連接柱5、連接螺母7均置於塑料套管8內 部,分度卡盤10凹面與套管夾頭4外表面靠緊,分度卡盤10的中心孔與平頭定 位螺釘2對準。所述定位連接柱5,設置尖頭,尖頭與工件1或標準歸零樣品3上的孔相接觸, 尖頭的錐度與工件1斷面或標準歸零樣品3的錐度相同。所述尖頭,其錐度與工件1斷面或標準歸零樣品3上的孔的錐度相同。 所述錐度,其取值範圍為30° —60° 。所述套管夾頭4,其前端設置三個螺孔,三個平頭定位螺釘2通過三個螺孔固 定標準歸零樣品3。所述套管夾頭4,其內直徑為16mm,外直徑為32mm。所述標準歸零樣品3,其直徑與套管夾頭4的內直徑相同。所述定位連接柱5,其外徑與套管夾頭4的內直徑相同。所述連接螺母7,其寬度大於定位連接柱5尾部螺紋長度與旋轉軸9螺紋部分 長度之和。所述尖頭夾緊螺釘6,其尖端錐度應與定位連接柱上凹孔的錐度相同。 所述分度卡盤10,其卡盤凹面直徑為32mm。所述分度卡盤IO,當夾緊工件l時,放置於套管夾頭4的三個螺孔之上,精 確控制平頭定位螺釘2的旋入深度,以控制三個平頭定位螺釘2的旋入深度相同。本實施例工作時,首先用連接螺母7把定位連接柱5與旋轉軸9連接,然後 用尖頭夾緊螺釘6把套管夾頭4固定在定位連接柱5上,放入標準歸零樣品3使 其與定位連接柱5緊密接觸,旋轉三個平頭定位螺釘2至接觸標準歸零樣品3,取 出標準歸零樣品3,放入待加工的工件1使其端面的孔與定位連接柱5緊密接觸, 利用分度卡盤10調節平頭定位螺釘2至夾緊待加工的工件1,同時保持三個平頭 定位螺釘2旋轉的方向和角度一致,最後用塑料套管8包裹整個裝置及旋轉軸部 分防止汙染。當更換待加工的工件時,只要保證三個平頭定位螺釘2的旋轉方向 和角度一致並能夠夾緊工件就可以了,最後套上塑料套管8。本實施例由於有了定位連接柱5的尖頭,可以保證工件l的同心度,分度卡 盤10保證平頭定位螺釘2的旋入角度相同,這可以保證工件l平行度,整個夾具 用塑料套管8包裹,可保證不受鐵製夾具的汙染,使得整個噴丸表面的噴丸強度 在5%以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平頭定位螺釘、標準歸零樣品、套管夾頭、定位連接柱、尖頭夾緊螺釘、連接螺母、塑料套管、旋轉軸、分度卡盤,定位連接柱一端通過連接螺母與旋轉軸連接,尖頭夾緊螺釘連接定位連接柱的凹槽與套管夾頭上的螺孔,將定位連接柱固定在套管夾頭的一端,定位連接柱另一端與標準歸零樣品相接觸,平頭定位螺釘通過套管夾頭前端的螺孔,將標準歸零樣品設置於套管夾頭另一端,套管夾頭、定位連接柱、連接螺母均置於塑料套管內部,分度卡盤凹面與套管夾頭外表面靠緊,分度卡盤的中心孔與平頭定位螺釘對準。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定位連 接柱,設置尖頭,尖頭與工件或標準歸零樣品上的孔相接觸,尖頭的錐度與工件 斷面或標準歸零樣品的錐度相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錐度, 其取值範圍為30° —60° 。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定 位連接柱,其外直徑與套管夾頭的內直徑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套管夾 頭,其前端設置三個螺孔,三個平頭定位螺釘通過三個螺孔固定標準歸零樣品。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套 管夾頭4,其內直徑為16mm,外直徑為32mm。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標 準歸零樣品,其直徑與套管夾頭的內直徑相同。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連接螺 母,其寬度大於定位連接柱尾部螺紋長度與旋轉軸螺紋部分長度之和。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尖頭夾 緊螺釘,其尖端錐度應與定位連接柱上凹孔的錐度相同。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其特徵是,所述分度卡 盤,其凹面曲率與套管夾頭外徑曲率半徑相同。
專利摘要一種材料加工領域的水平旋轉表面噴丸夾具,包括定位連接柱,標準歸零樣品,套管夾頭,連接螺母、平頭定位螺釘、尖頭夾緊螺釘,塑料套管、分度卡盤,定位連接柱通過連接螺母與旋轉軸連接,尖頭夾緊螺釘連接定位連接柱的凹槽與套管夾頭上的螺孔,將定位連接柱固定在套管夾頭的一端,定位連接柱尖端與標準歸零樣品相接觸,平頭定位螺釘通過套管夾頭前端的螺孔,將標準歸零樣品設置於套管夾頭另一端,套管夾頭、定位連接柱、連接螺母均置於塑料套管內部,分度卡盤凹面與套管夾頭外表面靠緊,分度卡盤的中心孔與平頭定位螺釘對準。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水平旋轉的噴丸零件夾持,具有適用範圍廣、定位精度高、結構簡單,能防止汙染等優點。
文檔編號B24C1/10GK201086239SQ20072007461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3日
發明者劉文才, 陽 周, 平 張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