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置型發動機呼吸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6:22:44 1
專利名稱:後置型發動機呼吸器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發動機部件,具體涉及一種適於多種柴油發動機呼吸器的裝配系 統。
背景技術:
柴油燃燒形成的高壓燃氣在推動活塞運動的同時,少部分高壓氣體從缸內的運動 副間隙漏入曲軸箱、齒輪室、油底殼等容腔內,導致腔內氣壓升高,由此將造成多種故障。腔 內氣壓的釋放通常採用呼吸器來解決。許多發動機在曲軸箱側蓋板上衝壓出一個凸出的空 腔,用來連接呼吸器,通過吸呼器中的濾網將氣體中的油分過濾到曲軸箱中,廢氣排出。但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呼吸器無法滿足各類發動機外形結構需求,例如對於帶倒掛增壓器、壓 氣泵總成、動力轉向泵配置要求的發動機,曲軸箱就沒有呼吸器的安裝位置。對於發動機整 車配置來說,外部空間非常有限,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呼吸器結構,可以解決多種發動機 呼吸器布置困難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屬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置於柴油發動機後端的呼吸器系統,可滿足多 種窄小空間柴油發動機整車配置的需要。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與結構進行說明。後置型發動機呼吸器系統包 括支架、缸蓋、呼吸器、組合螺栓、柴油濾清器、進氣膠管、缸蓋罩、管夾、出氣膠管、回油管 以及油底殼等。因為發動機總高度對整車布置很重要,所以大多數發動機呼吸器總成的最 高點不能超過缸蓋罩,本實用新型將呼吸器設在了發動機的後端,該結構的技術方案是在 發動機缸蓋的側後方固定一個支架,支架固定在發動機缸蓋側後方,呼吸器由組合螺栓固 定於支架的上部;柴油濾清器固定於支架的下端。呼吸器的進氣端通過進氣膠管接於缸蓋 罩;呼吸器的出氣端通過管夾接於出氣膠管。呼吸器中的凝結油通過回油管接至油底殼。 曲軸箱油氣混合物從缸蓋罩頂部通過進氣管進入呼吸器,經呼吸器中濾網的凝結,機油通 過回油管接至油底殼,廢氣通過膠管排到大氣中。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發動機在匹配不同車型時因受空間限制 而難於組裝問題,後置結構形式使得發動機部件布置更合理緊湊,外型更美觀。從缸蓋罩導 氣形式更好地將曲軸箱內氣體排除,帶出的機油經濾網凝結經回油管直接流會油底殼,既 避免曲軸箱氣體壓力過高導緻密封件損壞而造成的滲漏,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也防止 了機油的損失。
所示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後置型發動機呼 吸器系統的具體結構是,支架1固定在發動機缸蓋2側後方,呼吸器3由組合螺栓4固定於 支架1的上部;柴油濾清器5固定於支架1的下端。呼吸器3的進氣端通過進氣膠管6接 於缸蓋罩7 ;呼吸器3的出氣端通過管夾8接於出氣膠管9。呼吸器中的凝結油通過回油管 10接至油底殼11。以東風朝柴CY102系列發動機匹配北汽福田1.5-3噸輕卡車為例,整車配置帶 倒置增壓器、壓氣泵、動力轉向泵等附件。在原有技術結構中,發動機兩側布置上述附件後, 發動機只能採用呼吸器於缸蓋罩一體結構,總高度為790mm,但在裝北汽福田輕卡車時與駕 駛室幹涉嚴重,無法裝車。原因是整車變速箱和水箱均無法下移,而後置結構呼吸器設計的 提出,在發動機總長和寬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高度降低54mm,使得上述附件得以滿 足整車安裝需求。此結構呼吸器結構布置合理、緊湊、體積小,可適應任何噸位整車的需求。 另外由於採用金屬波紋管回油的方式,既方便安裝,同時在高溫、窩折或振動時不影響流通 截面積,避免了排氣不暢等諸多問題。
權利要求1.後置型發動機呼吸器系統,包括支架、缸蓋、呼吸器、組合螺栓、柴油濾清器、進氣膠 管、缸蓋罩、管夾、出氣膠管、回油管以及油底殼,其特徵是操縱杆支架(1)固定在發動機缸 蓋(2)側後方,呼吸器(3)由組合螺栓(4)固定於操縱杆支架的上部;柴油濾清器(5)由螺 絲固定於操縱杆支架的下端,呼吸器(3)的進氣端通過進氣膠管(6)接於缸蓋罩(7),呼吸 器(3)的出氣端通過管夾(8)接於出氣膠管(9),呼吸器中的凝結油通過回油管(10)接至 油底殼(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置於柴油發動機後端的呼吸器系統,可滿足多種窄小空間柴油發動機整車配置的需要。後置型發動機呼吸器系統的具體結構是,支架固定在發動機缸蓋側後方,呼吸器由組合螺栓固定於支架的上部;柴油濾清器由螺絲固定於支架的下端。呼吸器的進氣端通過進氣膠管接於缸蓋罩;呼吸器的出氣端通過管夾接於出氣膠管。呼吸器中的凝結油通過回油管1接至油底殼。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結構緊湊、體積小,可適應發動機上的各種配置要求布置。可適應任何噸位整車的需求。另外由於採用金屬波紋管回油的方式,既方便安裝,同時在高溫、窩折或振動時不影響流通截面積,避免了排氣不暢等諸多問題。
文檔編號F01M13/04GK201908704SQ201120029590
公開日2011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明者常亮, 張宏輝, 張旭東, 汪自強, 臧真偉, 苑朝輝, 郝偉, 陳豔慧, 霍俊蘭 申請人: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