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潤滑真空壓力氣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16:21:02 3
專利名稱:自潤滑真空壓力氣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聯式刮片氣泵結構及材質的改進。
傳統的刮片真空壓力氣泵一般用鑄鐵或鑄鋼製造,其主要缺點為1、散熱性能差,電機及泵體均需設有強制風冷的機構,結構複雜,重量大;2、當電機高速轉動時,由於轉子兩端面與氣泵前,後端蓋的內端面間隙較小,使氣泵前、後端蓋的內端面受到轉子和葉片的摩擦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短,也較噪聲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潤滑效果好,散熱快,重量輕,使用壽命長,噪聲低,工作平穩,排氣純淨的真空壓力氣泵。
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機,與電機外殼依次連接的後端蓋,殼體和前端蓋,位於殼體內的轉子和葉片;後端蓋和前端蓋的內壁各設有一層聚四氟乙烯薄膜;殼體內壁鑲有鋼套,轉子和葉片在鋼套內旋轉,殼體外壁設有散熱片。
本實用新型泵體內還設有過濾調壓裝置,所述的過濾調壓裝置包括設置在前端蓋過濾腔內的紙質濾清器和穿過前端蓋固定在後端蓋上的螺栓,螺栓上套裝有彈簧,前部為密封蓋和旋鈕。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是1、由於摩擦表面設有聚四氟乙烯薄膜,耐磨和自潤滑性能好;2、因在轉子葉片與泵體之間增設一鋼套,使葉片與泵體之間摩擦變為葉片與鋼套的摩擦,改善了殼體的耐摩能力,延長氣泵使用壽命;3、由於設有過濾調壓裝置,且該裝置設置在泵體內部,不但減小了整機體積,改善了氣泵外形,而且拆卸清洗方便,空氣濾清效果好併兼有調壓作用;4、由於本實用新型用鋁質作為泵體結構材料,並在泵體上設有散熱片,使氣泵重量減輕,散熱效果好。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
圖1的A向視圖。
附圖3為過濾調節裝置結構圖。
圖中1—電機、2—後端蓋、3—殼體、4—前端蓋、5—轉子、6—葉片、7、9—聚四氟乙烯薄膜、8—鋼套、10—底座、11—彈簧、12—螺栓、13—橡皮墊、14—進氣接頭、15—濾清器、16—密封圈、17—密封蓋、18—橡皮墊、19—螺紋旋鈕、20—出氣接頭、21—散熱片。
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機(1)、與電機(1)外殼次連接的後端蓋(2),殼體(3)和前端蓋(4),位於殼體(3)內的轉子(5)和葉片(6),電機(1)和氣泵直接連接傳動,位於殼體(3)內的轉子(5)與電機(1)的轉軸固定連接,轉子(5)上均布數條軸向深槽,槽內設置能徑向滑動的石墨葉片(6),後端蓋(2)和前端蓋(4)的內端面上分別噴塗聚四氟乙烯薄膜(7)和(9)。當電機(1)高速旋轉時,由於殼體和轉子處於偏心位置,殼體(3)內孔上端貼合轉子外園,轉子(5)槽中的葉片(6)在離心力作用下徑向甩出,使葉片(6)緊貼殼體(3)上的鋼套(8)壁旋轉,產生高壓區和低壓區,高壓區將氣體排出,低壓區內腔出現負壓,達到真空的目的。當真空度過高時,可鬆開螺紋旋鈕(19),由於彈簧作用將密封蓋(17)向外推,使密封圈(16)有間隙,產生洩漏,起到調壓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自潤滑真空壓力氣泵,包括電機(1)、與電機(1)外殼依次連接的後端蓋(2),殼體(3)和前端蓋(4),位於殼體(3)內的轉子(5)和葉片(6),其特徵為A、後端蓋(2)和前端蓋(4)的內壁各設有一層聚四氟乙烯萍膜;B、殼體(3)內壁鑲有鋼套(8),轉子(5)和葉片(6)在鋼套(8)內旋轉;C、鋁質泵體外壁設有散熱片(21)。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潤滑真空壓力氣泵,泵體內設有過濾調壓裝置,所述的過濾調壓裝置包括設置在前端蓋(4)過濾腔內的紙質濾清器(15)和穿過前端蓋(4)固定在後端蓋(2)上的螺柱(12),螺柱(12)上套裝有彈簧(11),前部設有密封蓋(17)和螺紋旋鈕(1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潤滑真空壓力氣泵,其主要特徵是氣泵前、後端蓋的內壁各塗覆有一層聚四氟乙稀薄膜,殼體內壁鑲有一鋼套,外壁設有散熱片,泵體內還設置過濾調壓裝置,本實用新型具有潤滑效果好,散熱快,重量輕和使用壽命長,噪聲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F04C25/00GK2235037SQ9524080
公開日1996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1995年11月6日
發明者王榮寶 申請人:無錫中策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