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生前影像(列寧遺體僅剩10每年耗費百萬防腐)
2023-10-21 07:32:51 3
列寧作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一直都被稱作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締造者」,不論是對已經解體的蘇聯還是如今的俄羅斯來說,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領袖」。
列寧
因此,當列寧逝世時,蘇聯人民是十分悲痛的,大家對這位領導者都非常不舍。所以當時政府連夜成立了「治喪委員會」,對列寧的遺體進行解剖然後做防腐處理。
可是時隔多年,列寧的遺體僅剩下10%,而且每年還要耗費百萬進行防腐,為何俄國人還不讓他入土為安呢?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諸多的爭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位偉人的「生前身後事」!
列寧出生於1870年4月22日,是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的創造者,不論是對於蘇聯還是世界無產階級政黨來說,都是一個「不朽」的存在。
然而或許是「天妒英才」,1924年的1月21日時,這位偉人就去世了,享年53歲。當時許多人都對於他的死訊難以置信,畢竟那時的列寧還是這麼的年輕。可是斯人已逝,怎麼合適地安葬他就成為了最重要的問題。
列寧墓
其實在列寧去世之後,如何處理其身後事,託洛茨基和史達林兩人抱有不同的態度,史達林認為應該順應民意,尊重蘇聯群眾對列寧深深的情感,將他的遺體進行防腐保存,使得他能夠永遠受人瞻仰。而託洛茨基則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甚至說對領袖本人來說就是一種侮辱。
不過顯然,最後還是按照史達林的建議做了。就這樣,列寧的遺體並沒有進行火化或者說是入土為安,而是被放入特製的棺槨中,隨後被安放在陵墓當中。
史達林
實際上,那時候的遺體防腐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列寧的遺體保存並不順利,甚至在去世後的一個月內,遺體就發生了腐爛的情況。
1924 年3 月13日政治局聽取莫洛託夫和克拉辛的報告後通過決定:「鑑於缺乏其他保存弗·伊裡奇遺體的方法, 責成委員會用低溫的方法保存遺體。」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後來蘇聯經歷了衛國戰爭,所以列寧的遺體就需要被轉移。據回憶,在戰爭開始之前,實驗室的科學家就收到了轉移通知,然後他們就在遺體四周放著冰塊,然後還用酒精為列寧的遺體擦拭,避免其感染進一步腐敗。
可是戰爭時哪有之前那樣的保存條件了呢?不論是溫度還是防腐製劑,在這時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在1943年12月時,列寧的遺體再次出現了腐爛的現象,為了避免有些部位的腐爛影響到了整體,專家對列寧進行了截肢,然後換上了人造的假肢。
在這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列寧的遺體依舊會出現腐爛的情況。並且當時承擔主要護理工作的教授已經去世,未能及時進行防腐處理,導致列寧的遺體腐爛面積進一步擴大,甚至都影響到了頭部。
因此人們不得不將列寧的頭部取下,與人造的身體相連,然後製造出「歲月靜好」的模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已經有言論指出,列寧的遺體保存做得很差勁,只剩下約10%。可儘管如此,人們還是保存了他的遺體,還每年花費近百萬進行防腐。
列寧
其實對於列寧遺體到底是繼續這樣進行防腐保存,還是讓他入土為安,一直都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比如在戈巴契夫時期,就有人提出應該將列寧的遺體進行安葬。
後來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反共組織甚至對列寧的紀念堂和紀念碑進行大肆破壞,而列寧的遺體自然也成為這群人針對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為了保護列寧的遺體做出了不少努力。
1997年4月2日,俄共佔優勢的國家杜馬上院以241票贊成,1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聲明,呼籲俄當局禁止遷移列寧遺體,強調遷移列寧遺體缺乏歷史、法律、道德和美學依據。
列寧
而在普京任俄羅斯領導人之後,對於列寧遺體到底該不該繼續保存的問題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表示現在討論這個問題不是時候,因為從民意來看絕大多數人都不支持這個決定。儘管普京當時就表明了自己對於列寧遺體是否需要安葬的態度,但是在後來仍然出現了不少的爭議。
普京
比如在2005年的時候,俄總統駐中央聯邦區代表波爾塔夫琴科就提出,列寧的遺體應該從陵墓中移出來,然後安葬在公墓中。儘管發言時他指出這是他個人的看法,但是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之後輿論不斷發酵,普京最終在2006年的2月7日發言,再次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依舊不變。
他說:「我將尋求符合大多數俄羅斯公民意願的解決方案。我們的每項決定都要推動社會和諧及民族團結,而不是導致社會分裂。」
列寧墓
這樣來看,圍繞列寧遺體處理的爭議還真不少,而且每次都涉及領導層。既然這樣,為何俄國人還要將列寧的遺體保留,而不讓他入土為安呢?
偉人的陵墓代表著什麼?這是因為爭論存在的實質,其實和列寧遺體只剩下10%或者說每年的花費開銷沒有關係,而是各派政黨在以這件事情進行爭鬥。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個政黨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下,會提出要不要將列寧安葬,甚至說徹底清除列寧墓。
但是列寧的遺體不應該被「黨爭」所左右,因為他在俄羅斯人民的心中是有著非凡意義的。比如在列寧誕辰134周年之際,有人專門為此做了名義調查,發現當時53%以上的人認為列寧對於歷史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反對的人僅佔17%。
因此保留列寧的遺體,以供瞻仰懷念,實際上是人民的意願。正如普京所說,必須要尊重民眾的意願,在人民心中列寧的形象和價值從未改變過,列寧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成為了某種「象徵」。
排隊祭奠列寧的民眾
並且列寧的遺體經歷了戰爭,此後還經歷了蘇聯的解體,在這些艱難的時刻,人們都沒有放棄對列寧遺體的保存。儘管在這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紕漏,使得偉人的遺體保存得不夠完整,但是又何嘗看不出列寧到底象徵著什麼呢?
列寧對於俄國人民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今時過境遷,人們對於那段歷史可能有人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但這並不代表就能這樣決定列寧有沒有貢獻或者價值。其實在我國也是這樣,大家可能總是聽到這樣一句話,叫做「小孩疼了喊媽,大人疼了想他」。
前去祭奠列寧的民眾
因為毛主席也是這樣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他已經逝去這麼多年,但是遺體依舊安放在紀念堂裡,畫像也永遠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之上。這時的他們,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對國家和人民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偉人在去世之前都表示不要在自己死後建什麼紀念堂或者舉辦太多的瞻仰活動。因為他們的想法都是安靜地離開人世,不要為後人帶來什麼「累贅」。
列寧雕像
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曾在信件中寫道,「當有人提出將列寧葬於克裡姆林宮 內的方案時,我發了火,因為那不是列寧的遺願。當時列寧想的是,和同志們, 和他朝夕相處的戰友們葬在一起, 葬在紅場的克裡姆林宮牆邊。」
列寧
咱們常說「青山處處埋忠骨」,實際上偉人的遺體不論是保存或是安葬都無法湮滅他們曾經的貢獻。但是保存下來的話,可以讓後代有著更明顯的認識,畢竟由於時代不同,他們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有機會瞻仰這些偉人了。
,